耶穌給門徒洗腳的意義是什么?

耶穌給門徒洗腳的意義是什么?

耶穌為門徒洗腳(若望福音13:1-17)發生在餐廳,在最后的晚餐中,有三個方面的意義。對耶穌來說,這是顯示祂的謙卑和祂的服務性。對門徒來說,洗腳與他們當時的心態形成了直接的對比。對我們來說,洗腳象徵着我們在基督身體中的角色。

在第一世紀的以色列,穿着涼鞋走在污穢的道路上,因此在集體用餐前必須洗腳,尤其是人們斜坐在低矮的桌子上,腳是非常明顯的。當耶穌從桌子上站起來,開始給門徒洗腳時(若望福音13:4),祂正在做最卑微的仆人的工作。門徒們一定對這種謙卑和屈尊的行為感到震驚,他們的主和主人基督竟然要給門徒洗腳,而洗腳是他們的本分工作。但當耶穌第一次來到地上時,他不是以王和徵服者的身份來的,而是依撒意亞53章中受苦的仆人的身份來的。正如祂在瑪竇福音20章28節所揭示的那樣,祂來 “不是受服事,而是服事人,並交出自己的生命,為大眾作贖價。”。祂用毛巾和盆子所表達的謙卑,預示祂在十字架上最終的謙卑和愛的行為。

耶穌的服務態度與門徒的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門徒們最近一直在爭論他們中誰是最大的(路加福音22:24)。既然沒有仆人在場,他們就不會想到要互相洗腳。當主親自彎下腰來做這個卑微的任務時,他們都驚呆了,沉默不語。不過值得稱道的是,伯多祿對主洗他的腳深感不自在,而且,伯多祿從來不會不知所措,他抗議說:”隬永遠不能洗我的腳!”

然后,耶穌說了一句話,一定讓伯多祿更加震驚。”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份”(若望福音13:8),促使對救世主的愛是真誠的伯多祿要求徹底洗腳。然后耶穌解釋了被祂洗的真正意義。伯多祿已經經曆了救贖的潔淨,不需要在屬靈的意義上再次被洗。救贖是因信稱義的一次性行為,但成聖的終生過程是洗淨我們在世上行走時經曆的罪的污點。伯多祿和門徒們——除了從來沒有屬於基督的猶大之外,所有的人都只需要這種屬世的潔淨。

這個真理只是這個事件中的几個真理之一,基督徒可以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首先,當我們來到基督面前要求洗罪的時候,我們可以確信這是永久的、完全的。任何行為都不能進一步洗淨我們的罪,因為我們的罪已經換來了基督在十字架上完美的公義(格林多后書5:21)。但我們確實需要不斷地洗淨,以擺脫肉體生活在一個受罪詛咒的世界中的影響。持續的洗淨成聖是由住在我們里面的聖神通過 “以水洗,藉言語”(厄弗所書5:26)的大能來完成的,聖神賜給我們是要裝備我們去行各樣的善事(弟茂德后書3:16-17)。

此外,當耶穌為門徒洗腳時,祂告訴他們(和我們):”我給你們立了榜樣,叫你們也照我給你們所做的去做。”(若望福音13:15)作為祂的跟隨者,我們要效法祂,以謙卑的心態彼此服侍,在謙卑和愛中尋求彼此的建立。當我們尋求至高無上的地位時,我們就會使主不喜悅,祂應許說,在祂的國度里真正的偉大是由那些有仆人之心的人獲得的(馬爾谷福音9:35;10:44)。主應許說,當我們有了仆人的心,我們就會得到極大的祝福(若望福音13:17)。

(譯)

什么是生命的驕傲?

什么是生命的驕傲?

‘生命的驕傲’可以被定義為任何”屬世界的”,意思是任何導致傲慢、炫耀、自我驕傲、自以為是和自夸的東西。若望明確指出,任何產生生命驕傲的東西都來自於對世界的愛,”誰若愛世界,天父的愛就不在他內。”(若望一書2:15)

生命驕傲的試探,第一個例子發生在伊甸園,夏娃受蛇的誘惑,不聽天主的話,吃了善惡樹上的禁果。夏娃覺察到這果子”好吃”、”悅目”、”可得智慧”(創世記3:6)。她從三個方面貪戀果子。首先,這是在吸引她的食欲。若望將此稱為 “肉體的情欲”,即對那能滿足任何生理需要的欲望。果子也是賞心悅目的,也就是我們看到并渴望擁有或占有的東西。這里就是若望所說的 “眼目的情欲”。最后,夏娃不知何故察覺到果子會使她變得聰明,給她一種超越自己的智慧。撒旦的部分謊言是,吃果子會使她 “像天主一樣,知道善惡”(創世記3:5)。

這里是生命驕傲的本質——任何使我們高處不勝寒,提供天主一樣品質的幻覺的東西,我們在其中以傲慢和世俗的智慧自夸。夏娃想在知識上像天主一樣,不滿足於生活在一個完美的世界里,在天主完美的恩典和對她的關懷下。在基督在曠野的40天里,撒旦也向祂作了這三個試探(瑪竇福音4:1-11)。他用肉體的情欲,面包充飢(2-3節)、眼目的情欲–“世上一切國度及其榮華”(8-9節),以及生命的驕傲來試探耶穌,他敢於把自己從聖殿的屋頂上拋下,以證明自己是默西亞,以炫耀的力量來證明自己是默西亞,這不符合天主的旨意,也不符合天主救贖人類的計划(5-6節)。但耶穌雖然 “在各方面與我們相似,受過試探”(希伯來書4:15),卻抵擋了魔鬼,用天主的聖言確保勝過魔鬼。

基督徒一直以來,也將一直受到夏娃和耶穌所經曆的三種試探的引誘。撒旦不會改變他的方法;他不必改變,因為他們繼續成功。他用肉體的情欲——性滿足、貪吃、過量飲酒、合法和非法的毒品,以及保祿警告迦加達人的肉體的行為來試探我們 “即淫亂、不潔、放蕩、崇拜偶像、施行邪法、仇恨、競爭、嫉妒、忿怒、爭吵、不睦、分黨、妒恨、【兇殺】、醉酒、宴樂,以及與這些相類似的事。”(迦拉達書5: 19-21). 他用眼目中的情欲試探我們——無休止地積攢”東西”,我們用這些東西來填滿我們的家和車庫,以及對更多、更好、更新的財產的貪得無厭的欲望,這使我們陷入困境,使我們的心對天主的事物變得堅硬。

但也許他最邪惡的試探是生命的驕傲,正是導致撒旦被逐出天堂的罪。他渴望成為天主,而不是成為天主的仆人(依撒意亞14:12-15)。傲慢的自夸搆成了生命的驕傲,它激勵着另外兩種情欲,因為它試圖將自己提升到所有其他人之上,滿足所有個人的欲望。它是家庭、教會和國家紛爭的根源。它高舉自我,與耶穌所說的那些願意跟隨他的人必須背起他們的十字架(死亡的工具),否認自己的說法直接矛盾。如果我們真正想成為天主的仆人,生命的驕傲就會擋住我們的路。這是傲慢,使我們與他人分開,限制了我們在國度中的效力。生命的驕傲 “原來世界上的一切:肉身的貪慾,眼目的貪慾,以及人生的驕奢,都不是出於父,而是出於世界。這世界和它的貪慾都要過去;但那履行天主旨意的,卻永遠存在。”(若望一書2:17)

(譯)

什么叫傲慢先於墮落(箴言16: 18)?

什么叫傲慢先於墮落(箴言16: 18)?

許多諺語警告說,驕傲的罪是一種危險的罪行。箴言16:18宣稱:”驕橫是滅亡的先聲,傲慢是隕落的前導。”第19節與第18節相連:”謙下與貧民共處,勝於與驕傲人分贓。”這段話的意思很明確:驕傲會導致羞辱。謙卑貧窮比驕傲富有更好。

一句類似的諺語擴大了這個信息。”心傲是滅亡的前導,心謙是光榮的前驅。”(箴言18:12 NLT)驕傲會使我們走上命運多舛的道路,而驕傲的反面——謙卑則會帶來榮譽。選擇驕傲就是讓自己跌倒;我們為自己建立的基座證明是一個不穩定的基礎。

在這些經文的上下文中,傲慢指的是一種傲慢的態度,表現為獨立於天主,與謙卑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傲慢的態度對我們的幸福和人生的成功是有害的,因為它使我們無法敬畏主。相比之下,”謙卑的賞報,是敬畏上主,是享有財富、尊榮和生命。”(箴言22:4)

敬畏主,從而避免跌倒前的驕傲,就是在生活的每一個領域尊重、敬畏、順服主。當我們敬畏主的時候,我們就會承認自己對天主的迫切需求,因為祂比我們無限聰明。”不要自作聰明,應敬畏主,遠避邪惡。”(箴言3:7)

在這些經文中,像毀滅、墮落、災難、毀滅和衰落這樣的詞匯,可以理解為對驕傲者的懲罰或懲戒,以使他們謙卑,糾正他們的歧途。墮落這個詞是從一個動詞翻譯過來的,意思是”跌倒”或 “踉蹌”。驕傲,不加節制,就會導致毀滅;聖經警告的目的是讓驕傲的罪人重新走上通往榮譽和生命的道路。為此,格言反復告知:”傲慢來到,恥辱隨後而至;智慧只與謙遜人相處。”(箴言11:2)又說:”驕傲自大,使人屈辱;虛心謙下,使人受榮。”(箴言29:23)。

以東人是 “傲慢先於墮落”這句諺語的一個典型例子。因為心高氣傲,以東人倒下了,再也沒有起來。”你心中的驕傲欺騙了你:你住在磐石裂縫中,安居高處,心中說:「誰能使我跌在地上?」即便你高棲如鷹,即便你將巢穴安置在星辰上,我也要從那裡把你推下。”(亞北底亞1:3-4;另見15-16節)。許多聖經先知都呼應了這個主題。”驕橫的必要傾覆顛仆,再沒有人來使她復興。”(耶肋米亞50:32;另見依撒意亞28:3;厄則克爾31:10-12;索福尼亞3:11;匝加利亞10:11)

也許,在伊甸園發生的事情,是對墮落前驕傲的最戲劇性和最有影響的說明。亞當和夏娃的墮落代表了此后人類每一次驕傲的墮落。亞當和夏娃不順服天主,驕傲地選擇了自己的道路。導致的墮落是災難性的。

驕傲的人追求自己的道路,但謙卑的人卻遵從天主的聖言。歡喜主,謙卑地遵從主的命令,使我們腳步穩健,這樣我們就不會滑倒或踉蹌。”耶和華使喜樂他的人的腳步穩固”(聖詠37:23;另見聖詠18:36;37:31)。謙卑和敬畏上主使我們穩穩地走在天主的道路上,在那里我們的腳不會絆倒,也不會跌倒(箴言3:26;聖詠17:5;119:133)。

(譯)

《聖經》中關於自我的說法是什么?

《聖經》中關於自我的說法是什么?

雖然”自我”這個詞并沒有出現在聖經中, 但關於自我的概念和原則肯定會出現。自我這個詞一般指的是一種夸大的自我重要性的感覺,這通常導致的是對”自我”的過度關注。但死於自我,即自我的極致,是基督徒的聖經典范。聖經中充滿了對自我的告誡,因為人天生就有被崇拜的欲望。事實上,現代各種形式的偶像崇拜都以自我為核心。這個時代的黑暗勢力讓許多人相信,只有滿足自我的沖動,才能獲得滿足。我們可以把這一切追溯到伊甸園,在那里,夏娃被撒旦的謊言所煽動,認為她可以 “像天主”(創世記3:5)。

與自我相對應的是謙卑,新舊約中都有很多關於謙卑生活的內容。在《米該亞》中,我們讀到:”上主要求於你的是什麼:無非就是履行正義,愛好慈善,虛心與你的天主來往。 “(彌迦書6:8)所羅門王宣稱:”謙卑的賞報,是敬畏上主,是享有財富、尊榮和生命。”(箴言22:4)。有一節經文體現了我們為什么要謙卑,就是伯多祿在第一封書信中的勸告。”大家都該穿上謙卑作服裝,彼此侍候,因為天主拒絕驕傲人,卻賞賜恩寵於謙遜人。”(伯多祿前書5: 5)。

事實上,聖經清楚地表明,天主討厭驕傲和自大(箴言8:13)。事實上,正是驕傲使路濟法變成了撒旦。依撒意亞14:13-14描述了撒旦對自我的驚人關注。”「我要直沖霄漢,高置我的御座在天主的星宿以上;我要坐在盛會的山上,極北之處;我要升越雲表,與至高者相平衡!」” 這是驕傲走在毀滅之前的一個完美例子(箴言16:18),因為在下一節依撒意亞中,我們看到撒旦的驕傲讓他在哪里。”你卻下到了陰府,深淵的極處。” (15節)基督重申了驕傲者的命運,警告說:”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瑪竇福音23:12)。顯然,膨脹的自我和對自我的關注不符合基督徒對謙卑的呼喚。相反,它與真正基督徒的特點——依賴天主和服務他人——是背道而馳的。

謙卑的心沒有自我、驕傲或自大的余地,因為它認識到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和我們所是的一切都來自天主,正如保祿提醒格林多信徒的那樣。”誰使你異於別人呢?你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既然是領受的,為什麼你還誇耀,好像不是領受的呢?” (格林多前書4:7)。我們的每一個恩賜、每一個才干、每一次呼吸–都是來自天主,正如我們最寶貴的禮物——救贖一樣(厄弗所書2:8-9)。”既是這樣,那裡還有可自誇之處?絕對沒有!因了什麼制度而沒有自誇之處呢?是因法律上的功行嗎?不是的!是因信德的制度,”(羅馬書3:27)。

耶穌基督是謙卑的完美典范(馬爾谷福音10:45;斐理伯書2:5-8)。”你們背起我的軛,跟我學罷!因為我是良善心謙的:這樣你們必要找得你們靈魂的安息”(瑪竇福音11:29)。事實上,耶穌來到世上不是要受人的服侍,而是要服侍人,使 “卻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斐理伯書2:7)。我們在革責瑪尼園看到了基督無私的態度,當他對天上的父說:”但不要照我,而要照你所願意的。”(瑪竇福音26:39),然后在第二天,他謙卑地忍受了十字架的折磨,使我們可以與天上的聖父和好。

保祿是另一個謙卑行動的美麗例子。他可能是繼耶穌之后,基督教時代最重要的人物。即使他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基督代言人,他仍然認為自己是”宗徒中最小的”和”最壞的 “罪人(更林多前書15:9;弟茂德前書1:15)。他總是鼓勵那些跟隨基督的人效法他的謙卑,鼓勵他們和我們,”不論做什麼,不從私見,也不求虛榮,只存心謙下,彼此該想自己不如人。”他還說,”各人不可只顧自己的事,也該顧及別人的事。”(斐理伯書2:3-4;羅馬書12:10)這就是謙卑的本質,也是自我的反面。

耶穌教導我們,最大的誡命是全心全意地愛天主,像愛自己一樣愛近人(嗎竇福音22:37,39)。當我們努力遵守這些誡命時,我們就會把注意力從自己身上移開,把注意力放在應該放在的地方——天主和幫助他人上。在沒有自我的基督徒生活中,”我願意”變成了 “你願意”。

(譯)

《聖經》對傲慢的評價是什么?

《聖經》對傲慢的評價是什么?

傲慢,自大,驕傲,驕橫這些詞在NIV聖經中被提到200多次。而實際上每一次出現,都是他主所厭惡的行為或態度。聖經告訴我們,那些狂妄自大、心懷傲慢的人是他主所憎惡的。”居心傲慢的,上主必厭惡;這一類的人,逃不掉懲罰” (箴言16: 5)。在《聖經》告訴我們他主所恨惡的七件事中,”傲慢的眼睛”[“驕傲的樣子”,NKJV]是第一個列出的(箴言6:16-19)。耶穌自己說:”凡從人裡面出來的,那纔使人污穢。”然后繼續列舉了那些在他主的恩寵之外的人的十三種特徵,驕傲 被認為與性不道德和謀殺并列(《馬爾谷福音》7:20-23)。

新約聖經中使用的傲慢一詞有兩種希臘文形式,基本意思相同。Huperogkos的意思是 “膨脹”或”奢侈”,如用於”傲慢的話”(伯多祿后書2:18;猶達書1:16)。另一個是phusiosis,意思是 “靈魂的膨脹 “或”高傲、驕傲”(格林多后書12:20)。信徒有責任認識到傲慢或自大的態度是與敬虔相對立的(伯多祿后書1:5-7)。傲慢不過是一個人自我重要性的公開展示(弟茂德后書3:2)。它類似於那種”一切都是為了我”的心態,說:”世界圍繞着我轉”。

聖經教導我們的不是傲慢,而是相反。在寫給格林多教會的信中,保祿描述了愛。在天主的愛的諸多方面中,傲慢是相反的。”愛是含忍的,愛是慈祥的,愛不嫉妒,不誇張,不自大” (格林多前書13: 4; 參見羅馬書12: 3)。自夸和那種”我比你強”的態度充滿了恐嚇的味道,破壞了我們與他人的關系。然而,耶穌教導我們要把別人放在自我之前。”誰若願意在你們中間成為大的,就當作你們的僕役;誰若願意在你們中間為首,就當作眾人的奴僕,因為人子,不是來受服事,而是來服事人,並交出自己的性命,為大眾作贖價。”(馬爾谷福音10:43-45)

宗徒保祿在給斐理伯教會的信中也表達了同樣的情感。”不論做什麼,不從私見,也不求虛榮,只存心謙下,彼此該想自己不如人” (斐理伯書2: 3)。這與我們今天世界上 “狗咬狗 “的競爭性質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基督徒對他人的行為應該效法教導我們彼此洗腳的基督(若望福音13:14)。世人催促我們努力達到頂峰,并說 “擁有最多玩具的人就贏了”,而耶穌卻命令我們要與眾不同:”因為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路加福音14:11;參雅各伯書4:6)

關於我們對天主和同胞的態度,天主給了我們兩個承諾。首先,傲慢的人將受到懲罰(箴言16:5;依撒意亞13:11),其次,”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瑪竇福音5:3)。事實上,”天主拒絕驕傲人,卻賞賜恩寵於謙遜人。”(伯多祿前書5:5;參見箴言3:34)。

(譯)

在主面前夸耀是什么意思?

在主面前夸耀是什么意思?

“因主而誇耀”這個詞出現在格林多前書1:31,保祿引用耶肋米亞9:23,說:”凡要誇耀的,只應在「知道和認識我」這件事上誇耀。”把誇耀當成好事似乎很奇怪,畢竟誇耀這個詞的意思是”在言語上自夸”,而驕傲在聖經中是被譴責的(如箴言11:2)。保祿說的顯然不是罪惡的自夸。聖經從不寬恕自吹自擂。

有些傳道人扭曲了”因主而誇耀 “這句話的意思,以支持一種誤導性的信息。這句話今天在繁榮福音和信仰之言運動中很常見。常常引用KJV的聖詠34:3:”願我的心靈因上主而自豪。”這句話被用於夸耀世俗的財產或講奇跡成真。意思是說,如果你有物質上的需要,那么你就應該”誇耀”說你已經滿足了這個需要。這樣的夸耀是一種信心的證明(他們是這樣說的),這種信心會榮耀神,因為你的 “認罪的話語”將祝福說成存在。這很明顯不是達味和保祿的意思。

保祿關於因主而誇耀的說法,與世俗的財產或改變現實無關。背景涉及到天主的能力,即使在我們的軟弱中也能榮耀自己。當蒙召得救時,”按肉眼來看,你們中有智慧的人並不多,有權勢的人也不多,顯貴的人也不多;天主偏召選了世上愚妄的,為羞辱那有智慧的;召選了世上懦弱的,為羞辱那堅強的;甚而天主召選了世上卑賤的和受人輕視的,以及那些一無所有的,為消滅那些有的,為使一切有血肉的人,在天主前無所誇耀。30你們得以結合於基督耶穌內,全是由於天主,也是由於天主,基督成了我們的智慧、正義、聖化者和救贖者。”(格林多前書1:26-30)無論我們的事奉有什么好處,我們都沒有理由自夸,因為從人的角度來說,我們是”軟弱”、”愚拙”、”卑微”、”被人輕視”的。所有的榮耀都歸於天主,也只有天主才有(見《依撒意亞》42:8)。

真正因主而夸耀,其實就是夸耀主——夸耀祂的偉大屬性,夸耀祂為我們所做的,夸耀祂仍在做的,夸耀祂應許要做的。正如耶肋米亞9章22-23節所說:”上主這樣說:智者不應誇耀自己的智慧,力士不應誇耀自己的力量,富人不應誇耀自己的財富。凡要誇耀的,只應在「知道和認識我」這件事上誇耀,因為在地上是我,上主,施行仁慈、公道和正義,因為我喜愛這些事──上主的斷語。”

(譯)

《聖經》中反對傲慢的眼神是什么意思?

《聖經》中反對傲慢的眼神是什么意思?

“傲慢 “一詞在梅里亞姆-韋伯斯特的定義是:”公然地和不屑地驕傲”這個詞在《聖經》中總是被用在”傲慢、不屑、將自己凌駕於他人之上”的邪惡意義上;它常常與謙卑形成對比。

在箴言6:16-19中列舉了”上主憎恨的事,共有六件,連他心裡最厭惡的事,共有七件。”首先列出的是 “傲慢的眼睛”,其次是撒謊的舌頭、流無辜者血的手、策劃陰謀的心,疾趨行惡的腳,說謊的假見證,和在兄弟間搬弄是非的人。在箴言21:4中,傲慢的眼睛和驕傲的心一起被說成是罪。有傲慢的眼睛就是有傲慢的舉止,它是一個人內心的整體態度,使人蔑視或”看不起”別人。傲慢的人將自己置於他人之上,最終也是置於天主之上。

當我們傲慢的時候,我們就成了宇宙的中心;一切都圍繞着我們轉。如果有的話,几乎不關心別人的想法,也不考慮天主的旨意。驕傲,傲慢,是樹的樹干,其他所有的罪都是從樹上發芽的。當我們處於世界的中心時,那么我們所要的東西對我們來說都不是不合法的。

天主是抗拒傲慢的。在聖經中,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讀到,天主使傲慢和驕傲的人倒下(撒慕爾下2:28;聖詠18:27;依撒意亞2:11,5:15;厄則克耳16:50)。在箴言中,我們兩次讀到傲慢在毀滅之前(16:18,18:12)。新約聖經很清楚傲慢的危害,一再警告不要這樣做。雅各伯和伯多祿都警告說,天主積極地反對驕傲的人(雅各伯書4:6,伯多祿前書5:5)。

我們中沒有一個人可以不受驕傲的影響。聖經告訴我們,有一些本來很好的人,因為驕傲而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被打倒。虔誠的王烏齊雅因為傲慢,想取代司祭的位置,在主面前燒香,而得了癩病(編年紀下26:16)。同樣,希則克對自己財產的驕傲,最終使拖住的管教降臨到他身上(編年紀下32:25)。伯多祿驕傲地說他永遠不會離棄耶穌(瑪竇福音26:33-35),但當他否認耶穌時,卻發現是假的(瑪竇福音26:69-75)。

驕傲的危險是聖經中許多勸告謙卑的原因。默想一些關鍵的經文可以對抗我們所有人的驕傲傾向。格林多前書4:7告訴我們,我們所擁有的都是恩賜,我們應該為此感恩。伯多祿前書5:6和雅各伯書4:6都鼓勵謙卑,說天主賜恩給謙卑的人。依撒意亞66:2甚至說,一個人心中的謙卑,其實是吸引天主的注意。謙卑的心讓我們有一個正確的看法。驕傲的心
——可以說是傲慢的眼睛——會使一個人變得難以對付。這樣的人是天主所抵擋的。

(譯)

耶穌曾經到過印度嗎?

耶穌曾經到過印度嗎?

沒有聖經支持耶穌在以色列開始傳道前 在印度冥想的說法。除了瑪竇福音2:13-21中若瑟和瑪利亞在耶穌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把祂帶到埃及之外,沒有證據表明祂曾經離開過以色列地。在四部福音書的記載中,只有兩部提到了耶穌的出生(瑪竇和路加),只有一部(路加)提到了耶穌在以色列開始三年事工之前的生活。所以,從耶穌出生到12歲之前,聖經對耶穌一生中所發生的事,很少告訴我們。而從12歲到30歲,我們一無所知。這使許多人猜測耶穌在這几年間做了什么。

正統的說法是,耶穌在納匝肋和家人一起長大,直到開始傳道的時候。雖然《聖經》沒有明文規定,但從《路加福音》中的以下經文中可以看出這一點。”祂來到了納匝肋,自己曾受教養的地方;按他的習慣,就在安息日那天進了會堂,並站起來要誦讀。眾人都稱讚他,驚奇他口中所說的動聽的話;並且說:「這不是若瑟的兒子嗎?」他回答他們說:「你們必定要對我說這句俗語:醫生,醫治你自己罷!我們聽說你在葛法翁所行的一切,也在你的家鄉這裡行罷!」祂又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沒有一個先知在本鄉受悅納的。」”路加福音4:16,22-24)。請注意,路加說耶穌是在納匝肋”長大的”,他還兩次提到納匝肋是耶穌的家鄉。此外,會堂里的人都認識耶穌,知道他是若瑟的兒子。所有這些都導致了這樣的結論:耶穌在受洗之前,一直生活在相對隱秘的納匝肋。

盡管這段記載相當清楚,但還是有人想用非凡的冒險和神秘的故事來填補耶穌一生的空白。從關於耶穌幼年時的偽裝故事(祂的行為更像一個邪惡的騙子,而不是天主的聖子),到所謂的耶穌到印度向東方大師學習印度教和佛教的秘密的故事,不乏有一些消息來源聲稱有耶穌迷失歲月的 “確切證據”。根據不同的來源,耶穌在以色列傳道之前,要么在印度呆了17年,要么就是在印度度過了他在十字架上幸存下來后的余生,死於120歲。這些理論似乎都來自於對耶穌與克什米爾聖人伊薩-尤玆-阿薩夫(”若瑟之子耶穌”)的認同。

最近提倡這種觀點的作者是Holger Kersten,他的《耶穌住在印度:祂在受難前后的未知生活》(1994年)據說提出了”無可辯駁的證據,證明耶穌確實住在印度”。Kersten先生還是另一本名為《耶穌陰謀》的 “陰謀”書的作者,他在書中宣稱羅馬天主教會篡改了都靈裹尸布上的碳素年代,以顯示中世紀的日期。Kersten先生認為,裹尸布是耶穌的正宗葬布,但耶穌在受難后還活着。大多數陰謀論者的問題是,他們的書長於陰謀,短於證據。像克斯滕先生這樣的作者,在聖經學朮界是不被重視的。

霍爾格-卡斯滕的前輩是尼古拉-諾托維奇,他是一位俄國戰地記者,在19世紀末訪問過印度和西藏。在那里,諾托維奇先生了解到了”人類之子中的佼佼者”聖伊薩的一生。諾托維奇先生記錄了被他認定為耶穌的聖伊薩的一生,并講述了聖伊薩在那蘭達的古印度大學就讀期間如何增長智慧和知識。然而,諾托維奇先生的作品卻被一位J.阿奇博爾德-道格拉斯所否定,他聲稱諾托維奇先生從未去過海米斯修道院(據稱他在那里了解到聖伊薩)。

我們可以爭論和猜測為什么這些關於耶穌的理論比比皆是,但最主要的是,盡管這些理論的起源,它們的最終來源是謊言之父撒旦(若望福音8:44)。正如他起初所做的,他現在也在做。在耶穌受洗時,從天上來的聲音宣告:”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瑪竇福音3:17)。納匝肋人耶穌被聖父宣布為祂的獨生子。所有這些陰謀論都試圖轉移我們對天主宣告耶穌是祂聖子的注意力。他們的做法是淡化或直接否認耶穌基督的神性。通過否認耶穌的神性,他們把耶穌貶低為另一個拉比、先知、聖人或智者。以柯士坦先生為例,他不僅否認基督的神性和復活,還聲稱耶穌甚至沒有死在十字架上。通過否認基督的死亡和復活,他打擊了基督教信仰的核心;當然,這是他的意圖。

要記住的是,盡管有一些陰謀論者的說法,但四本福音書仍然提供了關於耶穌生平的最准確、最令人信服的記載。如果耶穌在三年傳道之前去了印度,那么人們就會認為他的教導會有明顯的印度風味。然而,如何解釋耶穌對律法的丰富知識呢?耶穌在地上傳道的過程中,一直引用希伯來經文,甚至連當時有學問的學者都要糾正。不僅如此,他的教學風格也與他那個時代的猶太流動教師一致。學者們會學習大半輩子,以擁有耶穌所擁有的希伯來律法和習俗的百科全書式的知識。我們是否要相信,耶穌帶着舊約到印度,在超凡冥想的課間研究經文?

當然也有人干脆否認四部福音書的真實性。我們該如何回應呢?除了若望之外,十二位使擊;事實上,沒有一本書比《聖經》經曆了如此多的審查,也沒有一本書比《聖經》經曆了如此多的滅亡企圖,但它仍然在這里,仍然在改變着人們的生活,仍然在見證着耶穌基督好徒(包括保祿和代替猶大的瑪弟亞)都是殉道而死。他們為什么要為謊言而殉道?更重要的是,他們為什么要為他們知道是謊言的東西而殉道?近兩千年來,四部福音書一直受到攻消息的真理。”草能枯萎,花能凋謝,但我們天主的永話遠常存。”(依撒意亞40:8)

(?
譯)

誰是獄中的靈魂?

誰是獄中的靈魂?

“獄中的靈魂”是在耶穌從死到復活之間所做的事中提到的。伯多祿前書3:18-20說:”就肉身說,祂固然被處死了;但就神魂說,祂卻復活了。祂藉這神魂,曾去給那些在獄中的靈魂宣講過;這些靈魂從前在諾厄建造方舟的時日,天主耐心期待之時,原是不信的人。” 請注意,耶穌的身體已經死了,正在等待復活,但在祂的身體在墳墓里的那段時間,祂的靈性還活着。作為背景,請閱讀我們的文章 “耶穌從死到復活之間的三天時間里,他在哪里?”

關於伯多祿前書3:19中提到的靈魂,我們有三件事可以肯定。他們是無體的,他們是被囚禁的,他們的罪是在洪水之前犯下的。這節經文似乎也表明,耶穌到訪他們被囚禁的地方,是為了向他們宣告。這些靈究竟是誰,多年來一直是一些猜測的對象。

我們認為,獄中的靈魂是墮落的天使或惡魔。獄中的靈魂不可能是聖天使,因為它們沒有犯罪,也沒有被囚禁。很明顯,并不是所有的魔鬼都被囚禁,因為新約聖經舉了很多魔鬼在地上活動的例子。所以,被囚禁的魔鬼一定是經過挑選的一群魔鬼,他們不像他們的魔鬼盟友,是被囚禁的。

是什么原因讓一些而不是所有的鬼被囚禁呢?猶達書1:6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線索:”6至於那些沒有保持自己尊位,而離棄自己居所的天使,主也用永遠的鎖鏈,把他們拘留在幽暗中,以等候那偉大日子的審判 。” 有一些墮落的天使犯了某種惡劣的罪行,猶達書1:6沒有給出細節,但惡魔的罪與他們如何”沒有保持自己尊位,而離棄自己居所”有關。默示錄9:1-12、14-15,以及伯多祿后書2:4也說到一群邪惡的天使目前被捆綁。

獄中的靈魂所犯的罪可能是創世記6:1-4中的罪,其中記載了 “天主的兒子”與 “人的女兒 “交配,并產生了巨人的種族,尼非利人。如果 “天護的兒子”是墮落的天使,那么創世記第6章的罪就涉及到天使在洪水之前以不順從的行為離開了屬於他們的地方——這與宗徒在彼得前書3:19中提到的是一致的。可能是那些與人類婦女同居的惡魔被神囚禁,以防止他們重蹈覆轍,并阻止其他惡魔嘗試。

根據伯多祿前書3:19,耶穌在獄中向這些靈魂”宣告”。希臘文”宣告”或”傳揚”的意思是 “公開宣布”或”預示”。如果這些靈魂是魔鬼,那么伯多祿說,耶穌到深淵去,向被囚禁在那里的墮落天使宣告祂的勝利。他們已經輸了,而祂已經贏了。十字架戰勝了一切邪惡(見歌羅森書2:15)。

關於獄中靈魂的身份,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他們是諾亞時代洪水中滅亡的人的靈魂。至於基督向他們傳道,有兩種解釋。1)基督向他們傳道是象徵性的,在諾亞身上并通過諾亞,當他們還在肉體中的時候;2)基督向他們傳道是在祂的死亡和復活之間。根據這兩種解釋,靈魂之所以被稱為這樣的靈魂,是因為當伯多祿寫這封信的時候,他們處於屬靈的狀態;他們不再是在肉體里,而是活在哈迪斯(Hades) 里。

(譯)

我為什么要相信基督的復活?

我為什么要相信基督的復活?

公元一世紀,耶穌基督在猶太地區被公開處決,這是一個相當確定的事實,在本提烏斯-彼拉多的領導下,在猶太公會的要求下,通過釘十字架的方式。弗拉維烏斯-約瑟夫、科尼利烏斯-塔西佗、薩摩薩塔的路西安、邁蒙尼德甚至猶太公會的非基督教曆史記載,都印證了早期基督教目擊者對耶穌基督之死這些重要曆史方面的記載。

至於祂的復活,有几條證據可以成為一個令人信服的案例。已故的法學神童和國際政治家萊昂內爾-勒邱爵士(因連續245次辯護謀殺案無罪釋放而聞名於《吉尼斯世界紀錄》)是基督徒對復活案的熱情和信心的縮影,他寫道:”我作為辯護審判律師,在世界許多地方出庭超過42年,現在仍在積極執業。我有幸在陪審團審判中取得了一些成功,我明確地說,耶穌基督復活的證據是如此的壓倒性,它迫使人們通過證據來接受,絕對沒有懷疑的余地”。

世俗界對同樣的證據的反應可想而知是冷漠的,這與他們對方法論自然主義的堅定承諾是一致的。對於那些不熟悉這個朮語的人來說,方法論自然主義是人類努力用自然原因和只用自然原因來解釋一切。如果一個所謂的曆史事件違背了自然的解釋(如神奇的復活),世俗學者一般都會以壓倒性的懷疑態度對待它,不管證據如何有利和令人信服。

我們認為,這種不顧實質性的相反證據而堅定不移地效忠於自然原因的做法,不利於對證據進行公正的(因而也是充分的)調查。我們同意維爾納-馮-布勞恩博士和其他許多人的觀點,他們仍然認為,把流行的哲學傾向強加於證據上,會妨礙客觀性。或者用馮-布勞恩博士的話說,”如果被迫只相信一個結論.將違反科學本身的客觀性”。

說到這里,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基督復活的几條證據。

基督復活的第一條證據
首先,我們有明顯的真誠的目擊者證詞。早期的基督教辯護人引用了數百名目擊者,其中一些人記錄了他們自己所謂的經曆。這些目擊者中的許多人都自願地、堅決地忍受着長期的酷刑和死亡,而不是否認他們的證詞。這一事實證明了他們的誠意,排除了他們的欺騙行為。根據曆史記錄(《宗徒大事錄》4:1-17;《普林尼給特拉揚十世的信》97等),大多數基督徒只要放棄信仰,就可以結束自己的痛苦。相反,似乎大多數人選擇了忍受苦難,宣告基督的復活,直至死亡。

誠然,雖然殉道是了不起的,但它不一定有說服力。它并不是驗證一種信仰,而是鑒定一個信徒的身份(通過以一種切實的方式證明他或她的誠意)。最早的基督教殉道者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所宣稱的是否真實。他們要么在耶穌基督死后看到了耶穌基督活着,要么沒有看到。這是很了不起的。如果這一切都只是謊言,為什么那么多的人在他們的環境下還要延續謊言呢?為什么他們在面對迫害、監禁、酷刑和死亡時,都明知故犯地堅持這樣一個無利可圖的謊言?

雖然2001年9月11日的自殺式劫機者無疑相信他們所宣稱的東西(他們願意為之而死就證明了這一點),但他們不可能也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他們把自己的信仰寄托在世代相傳的傳統上。相比之下,早期的基督教殉道者是第一代。他們要么看到了他們聲稱看到的東西,要么沒有看到。

在自稱的目擊者中,最杰出的是宗徒們。在基督復活后的顯現之后,他們集體經曆了不可否認的變化。祂被釘在十字架上之后,他們立即在生命的恐懼中躲藏起來。復活之后,他們走上街頭,不顧迫害的加劇,大膽地宣告復活。是什么原因使他們突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然不是經濟上的利益。宗徒們放棄了他們的一切來傳講復活,包括他們的生命。

基督復活的第二條證據
第二條證據涉及到某些關鍵的懷疑論者的皈依,最主要的是保祿和雅各伯。保祿自己也承認,他是早期教會的暴力迫害者。在他所描述的與復活的基督相遇之后,保祿立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一個惡毒的迫害教會的人變成了教會最多產和無私的捍衛者之一。像許多早期的基督徒一樣,保祿因為對基督復活的堅定承諾,遭受了貧窮、迫害、毆打、監禁和處決。在自稱的目擊者中,最杰出的是宗徒們。在基督復活后的顯現之后,他們集體經曆了不可否認的變化。祂被釘在十字架上之后,他們立即在生命的恐懼中躲藏起來。復活之后,他們走上街頭,不顧迫害的加劇,大膽地宣告復活。是什么原因使他們突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然不是經濟上的利益。使徒們放棄了他們的一切來傳講復活,包括他們的生命。

雅各伯持懷疑態度,雖然不像保祿那樣敵對。據稱復活后與基督的相遇,使他變成了一個不可多得的信徒,一個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我們仍有學者們普遍接受的他寫給早期教會的信件之一。像保祿一樣,雅各伯也甘願為他的見證受苦和死亡,這一事實證明了他信仰的真誠(見《宗徒大事錄》和約瑟夫的《猶太人古跡》二十章九節1節)。

基督復活的第三和第四條證據
第三條和第四條證據涉及敵人對空墓的證明,以及復活的信心在耶路撒冷扎根的事實。耶穌在耶路撒冷被公開處決和埋葬。當祂的尸體還在墳墓里,猶太公會可以把它挖出來,公開展示,從而揭穿騙局時,對他復活的信心就不可能在耶路撒冷扎根。相反地,猶太公會指責門徒偷了尸體,顯然是為了解釋尸體的消失(因此是空墓)。我們如何解釋空墓的事實?以下是三種最常見的解釋。

首先,門徒偷了尸體。如果是這樣,他們就會知道復活是個騙局。因此,他們就不會如此願意為之受苦受難和死亡。見第一條關於明顯真誠的目擊者證言的證據)。所有自稱的目擊者都會知道,他們并沒有真正見過基督,因此是在撒謊。有這么多的同謀者,肯定會有人認罪,如果不是為了結束自己的痛苦,那么至少是為了結束他的朋友和家人的痛苦。第一代基督徒絕對是被殘害的,特別是在公元64年羅馬的大火之后(據說是尼祿為了給他的宮殿擴建騰出空間而下令的一場大火,但他為了給自己開脫而把責任推給了羅馬的基督徒)。正如羅馬曆史學家科尼利厄斯-塔西佗在他的《羅馬帝國年鑒》(僅在火災發生后一代出版)中所敘述的那樣:”尼祿把罪過和責任強加給了羅馬的基督教徒。”

“尼祿將罪責加諸於一個因其憎惡而被憎恨的階級身上,并對他們施以最嚴酷的酷刑,他們被民眾稱為基督教徒。基督徒這個名字的由來,在提比略統治時期,在我們的一個檢察官本提烏斯-彼拉圖斯手中受到了極刑,一種最惡毒的迷信,就這樣暫時被制止了,不僅在罪惡的第一個源頭猶太,而且甚至在羅馬也爆發了,在羅馬,來自世界各地的一切丑惡和可恥的東西都能找到它們的中心,并流行起來。因此,首先對所有認罪的人進行了逮捕;然后,根據他們的情報,大量的人被定罪,與其說是犯了燒城罪,不如說是犯了對人類的仇恨罪。在他們的死亡之外,還加上了各種嘲諷。他們身上披着獸皮,被狗撕咬而死,或被釘在十字架上,或注定要被火燒掉,在白天過后,作為夜間的照明。” (《年鑒》,第十五章,第44節)

尼祿用被他活活燒死的基督徒照亮了他的花園派對。當然,有人會在如此可怕的痛苦威脅下承認真理。然而事實是,我們沒有任何早期基督徒為了結束痛苦而放棄信仰的記錄。相反,我們有多處關於復活后出現的記載,以及數以百計的目擊者願意為之受苦受死。

如果門徒沒有偷身體,我們還如何解釋空墓?有人說基督是假死,后來從墳墓里逃出來。這顯然是荒謬的。根據目擊者的證詞,基督被毆打、折磨、撕裂和刺傷。祂遭受了內傷,大量失血,窒息,還有一根長矛穿過他的心臟。沒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耶穌基督(或其他任何一個人)能在這樣的折磨中幸存下來,假死,在沒有醫療、食物和水的情況下在墳墓里坐了三天三夜,搬開封住他墳墓的巨石,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逃脫(沒有留下血跡),讓數百名目擊者相信他死而復生,身體健康,然后消失得無影無蹤。這樣的觀念是荒謬的。

基督復活的第五條證據線。
最后,第五條證據涉及目擊者證詞的一個特點。在所有主要的復活敘述中,婦女被認為是第一和主要的目擊者。這將是一個奇怪的發明,因為在古代的猶太和羅馬文化中,婦女都被嚴重地蔑視。她們的證詞被認為是不實之詞,不可釆信。考慮到這一事實,在一世紀的猶太地區,任何騙局的實施者都不太可能選擇女性作為他們的主要證人。在所有聲稱看到耶穌復活的男性門徒中,如果他們都在撒謊,復活是個騙局,為什么他們要選擇他們能找到的最不被看好、最不被信任的證人呢?

威廉-萊恩-克雷格博士解釋說:”當你了解女性在第一世紀猶太社會中的角色時,真正非同尋常的是,這個空墓的故事首先應該以女性為空墓的發現者。在第一世紀的以色列,女性在社會階梯上處於很低的地位。猶太教有句老話說:’律法的話要燒掉,而不是交給女人’,’子女是男的有福,子女是女的有禍’。婦女的證言被視為毫無價值,甚至不允許她們在猶太律法的法庭上作合法的證人。有鑒於此,空墓的主要見證人是這些女人,這絕對是很了不起的……。任何后來的傳奇故事肯定會把男性門徒描繪成發現墳墓的人——例如伯多祿或若望。女人是空墓的第一目擊者,這個事實最合理的解釋是,不管喜歡與否,她們是空墓的發現者。這表明,福音書的作者忠實地記錄了所發生的事情,即使是令人尷尬的事情。這就說明了這一傳統的曆史性,而不是它的傳奇地位。” (William Lane Craig博士,被Lee Strobel引用,The Case For Christ,Grand Rapids: Zondervan,1998年,第293頁)。)

總結
這些證據。目擊者可證明的誠意 (在宗徒們的案例中, 令人信服的,莫名其妙的變化), 主要反對者的皈依和可證明的誠意 — 和懷疑論者變成了殉道者, 空墓的事實, 敵人對空墓的證明, 所有這些都發生在耶路撒冷的事實, 在那里對復活的信仰開始并蓬勃發展, 婦女們的見證, 這些見證的重要性在曆史背景下; 所有這些都有力地證明了復活的曆史性。我們鼓勵我們的讀者仔細考慮這些證據。它們對你有什么啟示?在我們自己思考過這些證據之后,我們堅決肯定萊昂內爾爵士的聲明:
“耶穌基督復活的證據是如此壓倒性,以至於它迫使人們接受證據,絕對沒有懷疑的余地。”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