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中關於天使的說法是什么?

聖經中關於天使的說法是什么?

天使是有智慧、情感和意志的個人靈性存在。善天使和惡天使(惡魔)都是如此。天使擁有智慧(瑪竇福音8:29;格林多后書11:3;伯多祿前書1:12),表現出情感(路加福音2:13;雅各伯書2:19;默示錄12:17),并行使意志(路加福音8:28-31;弟后2:26;猶達書6)。天使是靈體(希伯來書1:14),沒有真正的肉體。雖然他們沒有肉體,但他們仍然是個性。

因為他們是受造物,他們的知識是有限的。這意味他們不能像神一樣知道所有的事情(瑪竇福音24:36)。然而,他們似乎比人類有更多的知識,這可能是由於三件事。首先,天使是作為比人類更高級的生物而被造的。因此,他們天生就擁有更多的知識。第二,天使比人類更深入地研究聖經和世界,并從中獲得知識(雅各伯書2:19;默示錄12:12)。第三,天使通過對人類活動的長期觀察獲得知識。與人類不同,天使不必研究過去,他們已經經曆過了。因此,他們知道別人在各種情況下的行為和反應,可以更准確地預測我們在類似情況下的行為。
雖然他們有意志,但天使和所有生物一樣,都要服從天主的意志。善良的天使是神派來幫助信徒的(希伯來書1:14)。下面是聖經賦予天使的一些活動。

他們贊美天主(聖詠148:1-2;依撒意亞書6:3)。他們敬拜天主(希伯來書1:6;默示錄5:8-13)。他們為天主所做的事而歡喜(約伯記38:6-7)。他們侍奉天主(聖詠103:20;默示錄22:9)。他們在天主面前顯現(約伯記1:6;2:1)。他們是天主審判的工具(默示錄7:1;8:2)。他們為祈禱帶來答案(宗12:5-10)。他們幫助人們贏得基督(宗8:26;10:3)。他們遵守基督徒的秩序、工作和苦難(格林多前書4:9;11:10;厄弗所書3:10;伯多祿前書1:12)。他們在危險的時候鼓勵人(宗27:23-24)。他們在死亡的時候照顧義人(路加福音16:22)。

天使是一種與人類完全不同的存在。人類死后不會成為天使。天使永遠不會成為,也從來不是人類。天主創造了天使,就像他創造了人類一樣。聖經沒有一處說天使是按照天主的形象和樣式創造的,就像人類一樣(創世記1:26)。天使是靈性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肉體的形式。人類主要是肉體的存在,但有靈性的一面。我們能從聖天使身上學到的最大的東西,就是他們對天主的命令即時的、毫不懷疑的服從。

(譯)

箴言9:1中的七根智慧支柱是什么?

箴言9:1中的七根智慧支柱是什么?

箴言9:1說:”智慧建造了房舍,雕琢了七根石柱”。這顯然是一種象徵性的描述,因為智慧是人格化的。智慧所豎立的這 “七根石柱 “是什么呢?

關於這段經文中智慧的七根柱子,有許多解釋。一種觀點是,由於數字七在聖經中常常表示完整,所以這段經文傳達的是,智慧的應用導致了一個完整、有序、設施齊全的房子,一個什么都不缺的房子。

有些評論家認為七根柱子是描述傳統的宴會亭子。這樣理解,智慧在箴言9:5中的呼喚是非常合適的。”你們來,吃我的食糧,飲我配製的酒。”

有的古籍描述世界是靠七根柱子來支撐的。如果這是作者的意思,那么箴言9:1中的 “智慧建造了房舍”有可能在某種程度上與世界平行。然而,這是對這一特定諺語不太可能的理解。

有些人理論上認為,智慧的七根柱子可能指的是箴言第九章之前的內容中的七節。

在考慮這些解釋方案時,最有可能的是 “她的房舍 “和”七根柱子 “都是指一個井然有序的家,”七”的使用強調了它的完整性和全備性。下面的經文繼續描述智慧人格化為女人的其他方面。她准備了一頓飯,邀請人們參加以獲得智慧。”你們應放棄無知,好使你們得以生存,並在明智的道路上邁進” (箴言9: 6)。智慧可以提供很多東西,她邀請大家來分享她那令人滿意的盛宴。

相反,13-18節描述了愚昧的方式,也是以女人的身份出現。愚蠢是大聲的、誘人的、不智的(箴言9:13)。她試圖欺騙那些頭腦簡單的人,讓他們在她家停下來喝偷來的水和餅(16-17節)。那些人發現死亡而不是生命(18節)。

箴言第九章是以詠嘆調結搆呈現的,意思是第一和最后部分是平行的思想,中心段落是主要觀點(7-12節)。這些經文強調了一個中心真理:”敬畏上主是智慧的肇基;認識至聖者就是睿智”(箴言9:10)。整整一章都在強調尋求智慧,避免愚蠢,并在上主里面找到這種智慧。

(譯)

誰是聖神?

誰是聖神?

關於聖神的身份有很多誤解。有些人認為聖神是一種神秘的力量。另一些人則把聖神理解為天主向基督的跟隨者提供的非個人的力量。聖經對聖神的身份是怎么說的?簡單地說,聖經宣布聖神是天主。聖經還告訴我們,聖神是神聖的一位,一個有思想、情感和意志的存在。

聖神是天主的事實在許多經文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包括宗徒大事錄5:3-4。在這節經文中,伯多祿質問阿納尼雅為什么要向聖神撒謊,并告訴他 “你不是欺騙人,而是欺騙天主!”。我們也可以知道,聖神是天主,因為祂具有天主的特性。例如,在聖詠139:7-8中可以看到祂的無所不在,”我往何處,才能脫離你的神能?我去那裡,才能逃避你的面容?我若上升於高天,你已在那裡,我若下降於陰府,你也在那裡”。然后在格林多前書2:10-11,我們看到了聖神全知的特點。”可是天主藉著聖神將這一切啟示給我們了,因為聖神洞察一切,就連天主的深奧事理他也洞悉。除了人內裡的心神外,有誰能知道那人的事呢?同樣,除了天主聖神外,誰也不能明瞭天主的事。”

我們可以知道聖神確實是神聖的一位,因為祂有思想、情感和意志。聖神能思考和知道(格林多前書2:10)。聖神可以傷心(厄弗所書4:30)。聖神為我們代求(羅馬書8:26-27)。祂按照祂的旨意做決定(格林多前書12:7-11)。聖神是天主,是三位一體的第三位。作為天主,聖神可以真正發揮耶穌所應許的護慰者的作用(若望福音14:16,26;15:26)。

(譯)

聖經中數字7的意義是什么?

聖經中數字7的意義是什么?

在整個聖經中,天主經常給平凡的物品或概念賦予象徵意義。例如,在創世記9:12-16中,天主讓彩虹成為祂對諾亞(進而對全人類)的應許的標志,即祂不會再淹沒整個地球。天主用供餅代表祂與祂的子民同在(戶藉記4:7);代表永生的恩賜(若望福音6:35);代表基督為我們的罪而犧牲的擘開的身體(瑪竇福音26:26)。彩虹和面包是聖經中明顯的象徵。聖經中的一些數字似乎有不太明顯的含義,特別是數字7,它有時在經文中提供了特別的強調。
聖經中第一次使用數字7與創世記1章中的創世周有關,天主花了六天時間創造天地,然后在第七天休息。這就是我們的七天周的模板,直到今天全世界都在遵守。第七天要為以色列人 “留作”;安息日是聖潔的休息日(申命記5:12)。

因此,在《聖經》一開始,數字7就被認為是 “完成 “或 “完整 “的東西。從那時起,這種聯系就一直持續着,因為7經常出現在涉及完整或神聖完美的語境中。因此,我們看到的命令是,動物至少要七天大才可以用來獻祭(出谷紀22:30),命令麻風病人納阿曼在約旦河中沐浴七次,以達到完全潔淨的效果(列王紀下5:10),命令若蘇厄繞着耶利哥行軍七天(第七天繞七圈),命令七個祭司在城牆外吹七聲號角(若蘇厄6:3-4)。在這些例子中,7表示某種完成:神聖的任務已經完成。

有趣的是,人是在創世的第六天被創造的。在《聖經》的一些段落中,數字6與人類有關。在默示錄中,”就讓他計算一下那獸的數字,因為是人的數字,牠的數字是六百六十六”(默示錄13:18)。如果天主的數目是7,那么人的數目就是6,6總是比7少,就像 “因為所有的人都犯了罪,都失掉了天主的光榮”(羅馬書3:23)。人不是神,正如6不是7一樣。

七件事的系列在聖經中經常出現。例如,我們在方舟上發現每一種潔淨的動物有七對(創世記7:2);在帳幕的燈台上有七根莖(出谷紀25:37);在依撒意亞書11:2中,默西亞有七種品質;在若望福音中,有七種徵兆;在箴言6:16中,有七件主所恨惡的事;在瑪竇福音13中,有七個比喻;在瑪竇福音23中,有七個禍害。

7的倍數也出現在聖經的敘述中:但達尼爾9:24中的 “七十周”預言涉及490年(7乘7乘以10)。耶肋米亞書29:10預言巴比倫之囚將持續70年(7乘以10)。根據《肋未紀》25:8,禧年要在每過49年后開始(7乘以7)。

有時候,7的象徵意義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安慰。耶穌是《若望福音》中七重的 “我是”。另一些時候,它則是對我們的挑戰。耶穌告訴伯多祿要 “七十次七”原諒一個犯錯的人(瑪竇福音18:22)。還有一些經文中,數字7與天主的審判相關聯:例如大災難的七個盂(默示錄16:1),或者天主在肋未記26:18對以色列人的警告。

說到《默示錄》,數字7在那里有五十多次被用在不同的場合:有給亞細亞七個教會的七封信和天主寶座前的七個神(啟示錄1:4),七個金燈台(魔示錄1:12),基督右手的七顆星(魔示錄1:16),天主審判的七個印記(默示錄5:1),七個天使與七個號角(默示錄8:2)等。很有可能,7這個數字又代表着完整或全部:七個教會代表着基督身體的完整,書卷上的七個印記代表天主對罪惡的地球的懲罰的完整,等等。當然,《默示錄》本身,所有的7,是天主對人的聖言的頂點。有了默示錄,聖言就完整了(默示錄22:18)。

在聖經中,7這個數字總共使用了七百多次。如果我們還包括與七有關的詞(如七倍或七十或七百等朮語),次數就更多了。當然,在聖經中,并不是每一個數字7的例子都帶有更深的意義。有時,7只是一個7,我們必須謹慎地將象徵性的意義附加在任何文本上,特別是當聖經沒有明確說明這種意義的時候。然而,有的時候,天主似乎在通過7這個數字來傳達天主的完全、完美和完整的思想。

(譯)

保禄在哥林多前書15章31節說’我每天都會死’是什么意思?

保禄在哥林多前書15章31節說’我每天都會死’是什么意思?

格林多前書15章31節說:”弟兄們,我指著我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內,對你們所有的榮耀,起誓說:我是天天冒死的”。其他聖經版本對最后一個句子的措辭是這樣的:”我天天面對死亡”。”我每天都要面對死亡” 和 “每天我都有死亡的危險!”。

格林多前書第15章是對復活教義的有力辯護。在14節中,保祿寫道:”假如基督沒有復活,那麼,我們的宣講便是空的,你們的信仰也是空的。”。然后30-32節說明了保祿和他的同伴們每天都會因為傳講復活的事而面臨死亡和痛苦。如果復活是不真實的,或者是個騙局,那么他們就是在浪費生命。如果他的信息是謊言,為什么要 “天天冒死”呢?

保祿在《羅馬書》8章36節也表達了類似的思想:”正如經上所載:『為了你,我們整日被置於死地,人將我們視作待宰的群羊。』”。(參看聖詠44:22)。在這里,正如在格林多前書15:31中一樣,保祿提到了他和他的同伴們所經受的不斷逼迫。

“我天天冒死”呼應了耶穌對那些想跟隨祂的人的命令。”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天天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 “(路加福音9:23)。猶太拉比提到十字架,對第一世紀的猶太人來說是很震驚的。十字架是羅馬人引入的一種酷刑工具,用來恐嚇那些反對凱撒的人。十字架是一種公開的羞辱,總是代表着死亡。總是如此。所以,當耶穌說,為了跟隨他,我們必須背負十字架,他的意思是,在我們活着之前,必須有東西死去。我們必須對自己、對自己的權利、對自己當家作主的欲望而死。我們必須每天都死。

保祿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是每天對自己的死亡。他向厄弗所教會的長老們表達了這種理解。”只要我完成了我的行程,完成了受自主耶穌叫我給天主恩寵的福音作證的任務,我沒有任何理由,珍惜我的性命。 ” (宗20:24)。這種對自我的死亡,使保祿有能力為了福音的緣故,面對難以想象的苦難和許多逼迫。
當保祿說:”我每天都會死 “時,他提醒教會,每當他走進一個新的會堂,向那些不想聽的人宣講基督時,他都面臨着死亡的可能性(宗17:2-5;18:4)。在格林多后書11:24-28中,保羅列舉了他所面臨的一些威脅死亡的危險,但他卻毫不畏懼。宗徒大事錄14:19-21記載了保祿被用石頭砸死的情景。但他奇跡般地活了下來,站起來,拂袖而去,到下一個城鎮去傳道。他不懼怕肉體上的死亡,因為他已經將自己 “與基督同釘十字架”(迦拉達書2:20)。

保祿經常寫到死於罪惡(羅馬書6:11),致死肉性(羅馬書8:13;迦拉達書5:24),捨棄自己(迦拉達書2:20)。他活出了他所講的,并惇促各地的信徒效法他,就像他效法基督一樣(格林多前書11:1;4:16)。他能夠為天主的王國影響無數的人,因為他拒絕被世俗的利益分散或消耗。甚至連死亡也不怕,所以他不能受到威脅而不順服耶穌(斐理伯書1:20-23)。

我們也可以說:”我每天冒死”。保祿完全被賣給天主,我們也可以。罪、肉體和這個世界會不斷爭奪我們的注意力,要求我們參與。但當我們每天都冒死的時候,我們就認為自己無法回應那些試探。一個死人沒有個人的議程和權利。他不受罪的試探,因為他對周圍的一切都死了。”既然你們與基督已同死於世俗的原理,為什麼還如生活在世俗中一樣,受人指點 “(哥羅森書2:20)。

(譯)

基督徒應該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備 跳出自己的舒適區?

基督徒應該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備 跳出自己的舒適區?

基督要求祂的追隨者死於自己,背起十字架跟隨祂(瑪竇福音16:24)。背起十字架和自我死亡并不是 “舒服”的行為,基督徒應該隨時願意跨出舒適區,進入天主可能安排他們的任何環境。

從某種意義上說,成為基督徒的行為本身就會使人進入陌生的領域。基督呼召祂的追隨者不要再追求屬世的財富(瑪竇福音6:19),不要為未來擔憂(路加福音12:22),要為尋求他人的好處而犧牲性地生活(瑪竇福音22:39),這些都與世界的價值觀相悖。這些教導要求基督徒過一種與他們信主前所習慣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把信心放在耶穌基督里為得救,需要我們走出舒適區一大步。我們的本性天生遠離天主(羅馬書3:10-18),我們的自然傾向是以某種方式依靠自己得救:我們認為只要做個好人就可以了,或者認為我們的財富證明了天主的恩惠,或者認為通過做某些行為就可以 “抵消”我們的罪。但這是不夠的。要把自己完全交托給天主,把我們的信心完全放在耶穌基督里來拯救我們,就需要我們否定自己拯救自己的本能(厄弗所書2:8)。從這個意義上說,所有的基督徒只要成為基督徒,就得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但我們的日常生活呢?在把自己交給基督之后,我們應該如何走出舒適區呢?這可能意味我們要和以前被我們視為不舒服的人,甚至是威脅我們的人交往——在施舍處幫助無家可歸的人,或者參加監獄的事工。它可能意味在社會上看不起的地方或與社會上看不起的人在一起——在中途之家工作或在骯臟的酒吧里與酗酒者討論基督。它可能意味搬到外國去,或者僅僅是和一群不信教的朋友探討救恩的話題。重點是我們不應該僅僅因為自己的不舒服而停止侍奉基督。我們應該願意把自己置身於新的環境中,甚至是不舒服的環境,為的是看到天國進展。

宗徒們為了侍奉天主犧牲了一切(瑪竇福音19:27),他們心甘情願地進入可能被逮捕、被威脅、甚至可能被殺害的境地(宗徒大事錄4:1-3;7:54-60;21:13)。毫無疑問,他們把自己置於正常的生活方式之外,做的事情遠遠超出了他們的舒適區。作為基督徒,我們也應該願意進入根本不舒服的環境,如果這是按照天主所希望的方式服侍天主所需要的。

這并不意味着我們作為基督徒所釆取的每一個行動都應該讓我們感到不舒服。它的意思是,無論我們的舒適度如何,我們都被呼召去服侍天主,我們不應該僅僅因為服侍天主的機會 在我們的常規之“外”而退縮。

我們應該考慮如何通過我們的才能最好地服侍天主,即使最好的服侍天主的方式是在一個新的或令人生畏的環境中。有教導恩賜的人不應該只教導那些她覺得舒服的學生,而忽略了更多 “不受歡迎”的學生。一個有傳福音恩賜的人,不應該僅僅因為在監獄里不舒服,就回避對囚犯說話。如果我們能以某種方式最好地服侍天主,我們必須相信天主會看准事情為我們的益處和祂的計划而得到解決辦法(羅馬書8:28)。

那么,所有的基督徒都應該願意走出自己的舒適區,盡管這可能因人而異地意味着各種各樣的事情。無論我們是出國到不發達的國家做宣教士,還是只是鼓起勇氣與辦公室的同事談論基督,我們都可以有信心,天主不會離開我們,也不會離棄我們。即使我們處在一個新的、不舒服的環境中,祂的恩寵也是足夠的(格林多后書12:9)。

(譯)

耶穌說’讓死人埋葬死人’是什么意思?

耶穌說’讓死人埋葬死人’(路加福音9: 60)是什么意思?

耶穌說 “讓死人埋葬死人”是為了回答一個門徒,他想在把自己交給主之前,在家里呆上一段時間。耶穌說:’你跟隨我吧’。但那人回答說:“「主,請許我先去埋葬我的父親。」耶穌給他說:「任憑死人去埋葬自己的死人罷!至於你,你要去宣揚天主的國。」”(路加福音9:59-60)。這個人可能是想履行長子埋葬父親的義務,為了獲得遺產而靠近父親,或者是想留在父親的尸體旁長達一年的時間重新埋葬尸骨,這是當時一些猶太人的做法。不管怎么說,耶穌的回答清楚地表明,這個要求涉及到把傳統或門徒自己的願望放在服侍耶穌之前。

但是,耶穌所說的 “死人”是指誰要埋葬自己的死人呢?在這段經文中,”死”字有兩種不同的含義。這顯然是一個矛盾,而且用得非常有效。猶太人經常用死這個詞來表達對一件事的冷漠,或者表達某件事對我們沒有影響。對律法死了(羅馬書7:4),對罪死了(羅馬書6:11),意味着律法和罪對我們沒有影響和控制。我們脫離了它們,表現得好像沒有一樣。

所以世界上的人對基督是死的。他們看不到他的美,也聽不到他的聲音,也不願意跟隨他。只有祂的 “羊”才會做這些事(若望福音10:27)。世界上的人就是救主在這里描述的那些(靈性上的)死人,他們應該埋葬(肉體上的)死人。祂說,讓那些對我的工作不感興趣的、”在罪中死了”(厄弗所書2:1)的人去照顧那些死人。你們現在的責任是跟隨我。

雖然聖經和耶穌都很清楚,我們要尊敬父母(厄弗所書6:2),但我們要明白,耶穌是要先來的,在這種情況下,也就是有了主的直接命令,就會特別如此。伯多祿、安德肋、雅各伯、若望、瑪竇都認出了主,并立刻跟從主(瑪竇福音4:18-22;9:9)。那個要埋葬父親的人所要做的事,比任何屬世的考慮都重要,而且,當時,基督選擇要求這個人做出非常特別的犧牲,以表示他對祂的真誠依戀。

至於世界上的人,沒有什么比回應福音更重要。這就需要傳揚福音(羅馬書10:14),所以我們一旦決定跟隨耶穌,傳揚耶穌的福音,就必須拒絕死的、世俗的追求和安逸,做主的工作。耶穌要的是跟隨者,而不是教授,那些靈性活潑的人將成為主手中的工具,呼召別人在基督里獲得新生命。

(譯)

什么叫’籌算費用’(路加福音14: 28)?

什么叫’籌算費用’(路加福音14: 28)?

在路加福音第14章,耶穌提出了作門徒的條件。有很多人跟隨他。每個人都喜歡神跡、醫治和免費的食物。耶穌很酷,是城里的話題,也是最新的時尚。但祂知道他們的心。祂知道他們想要的是祂所做的事的好處,而不是了解祂是誰。他們愛的是祂的恩賜,而不是祂呼召他們的生活。所以祂解釋了成為祂的跟隨者需要什么。
“「如果誰來就我,而不惱恨自己的父親、母親、妻子、兒女、兄弟、姊妹,甚至自己的性命,不能做我的門徒。不論誰,若不背著自己的十字架,在我後面走,不能做我的門徒。你們中間誰願意建造一座塔,而不先坐下籌算費用,是否有力完成呢?免得他奠基以後,竟不能完工,所有看見的人都要譏誚他,說這個人開始建造,而不能完工。或者一個國王要去同別的國王交戰,那有不先坐下運籌一下,能否以一萬人,去抵抗那領著兩萬來攻打他的呢?如果不能,就得趁那國王離得尚遠的時候,派遣使節去求和平的條款。同樣,你們中不論是誰,如不捨棄他的一切所有,不能做我的門徒。”(路加福音14:26-33)。

耶穌在這些簡單的例證中說了很多。祂很快就結束了祂提供某種福利計划的想法。雖然永生的恩賜對任何求告的人都是免費的(若望福音3:16),但求告需要轉移所有權(路加福音9:23;迦拉達書5:24)。”計算代價”意味先承認并同意一些條款。在跟隨基督的過程中,我們不能簡單地跟隨自己的傾向。我們不能同時跟隨祂和世界的道路(瑪竇福音7:13-14)。跟隨祂可能意味我們會失去關系、夢想、物質,甚至是我們的生命。
那些僅僅是為了得到什么而跟隨耶穌的人,在遇到困難時不會堅持下去。當天主的方式與我們的方式發生沖突時,我們會感到被我們所買的淺薄的、以我為先的信仰所背叛。如果我們沒有籌算過做祂兒女的代價,我們就會在犧牲的威脅下轉身離去,找別的東西來滿足我們的私欲(參閱馬爾谷福音4:5,16-17)。在耶穌在世傳道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免費的食物停止了,輿論變得很丑陋。歡呼的人群變成了嘲笑的人群。而耶穌事先就知道會發生這種情況。

耶穌在描述做門徒的代價時,以一句令人嘆為觀止的話結束。”你們中間誰不舍棄自己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門徒”(路加福音14:33)。”放棄”可能意味着我們放棄一些身體上的東西,但更多的時候,它意味着我們在情感上的放手,使我們所擁有的東西不再占有我們。當我們成為祂的一員時,我們就不能繼續屬於這個世界(若望一書2:15-17)。我們必須做出選擇,因為我們不能同時侍奉天主和錢財(瑪竇福音6:24)。當面對這個選擇時,那個年輕的富翁背對耶穌(路加福音18:18-25)。

假設你得知你在大溪地的一個海灘上得到了一個全額支付費用的公寓,包括機票、汽車、食物和女佣。你可以吹噓你的新生活方式,計划它,并夢想它。但直到你收拾好行李,離開你現在的家,新的生活永遠不會真正屬於你。你不可能同時住在大溪地和你現在的家鄉。許多人對待基督教的態度也是如此。他們喜歡永生、逃離地獄、有耶穌在身邊的想法。但他們不願意離開現在的生活。他們的欲望、生活方式和罪惡的習慣對他們來說太寶貴了。他們的生活可能會表現出象徵性的變化——開始參加教會或放棄重大的罪——但他們想保留其他一切的所有權。耶穌在路加福音第14章中說過有這種心態的人。

我們不能通過改變生活方式或其他任何善行來贏得救恩(厄弗所書 2:8-9)。但當我們選擇跟隨基督時,我們就釋放了對自己生命的控制權。當耶穌控制時,就會產生純潔的生活(若望一書3:4-10;格林多后書5:17)。在耶穌關於撒種者的比喻中,只有讓種子扎根并結出果實的土壤才被稱為 “好”。如果我們要做基督的門徒,就必須先籌算跟隨祂的代價。

(譯)

否定自己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自我否定?

否定自己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自我否定?

耶穌教導說,要成為祂的門徒,也就是祂的追隨者,必須要有自我否定的靈性訓練。”耶穌對門徒說:「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我。”(瑪竇福音16:24)。否定自己是基督徒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耶穌呼吁那些希望成為祂的跟隨者的人拒絕人類自然的自私傾向。主自己就是自我否定的典范(若望福音13:1-17)。

《聖經主題詞典》將自我否定定義為:”為了在聖潔和對天主的承諾中成長,願意否定自己的財產或地位”。耶穌在原文中使用的 “否定自己 “一詞,與保祿在《斐理伯書》3:7-8中的措辭意義相近:”凡以前對我有利益的事,我如今為了基督,都看作是損失。不但如此,而且我將一切都看作損失,因為我只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為了他,我自願損失一切,拿一切當廢物,為賺得基督。”自我否定的目的——把一切屬世的利益都算作 “損失”——是為了在聖潔和順服天主方面更像耶穌。

否定自己包括克服身體頑固的肉體要求,也就是所謂的肉身自我或屬肉身的人,并使它們順服於天主的聖言,這樣你就不會屈服於罪。”凡屬於耶穌基督的人,已把肉身同邪情和私慾釘在十字架上了。 ” (迦拉達書5: 24)。

對基督徒來說,自我否定意味着放棄自己作為存在的中心(這違背了人類意志的自然傾向),承認耶穌基督是自己新的、真正的中心。它意味着承認舊的自我已經死了,新的生命現在與基督一起藏在天主里面(哥羅森書3:3-5)。

從我們重生為耶穌基督的那一刻起,自我否定就成了我們在地球上余生的日常練習(伯多祿前書4:1-2)。隨着聖聖住在我們里面,我們被推入天主的聖神和肉體的自我之間的沖突。保祿在羅馬書7:14-25中描述了這種持續的斗爭。只有靠着天主的恩從和聖神的能力,我們才能學會否定自我。”的確,天主救眾人的恩寵已經出現,教導我們棄絕不虔敬的生活,和世俗的貪慾,有節地、公正地、虔敬地在今世生活,期待所有希望的幸福,和我們偉大的天主及救主耶穌基督光榮的顯現。”(弟鐸2:11-13)。

通過每天的自我否定和將肉身釘在十字架上,我們在基督里的生命就會越來越成長,越來越堅固,越來越發展。基督現在成了我們的生命。Dietrich Bonhoeffer的這些名言幫助我們理解自我否定的意義。”當基督呼喚一個人時,祂要求他前來赴死” 一個耶穌的跟隨者必須准備好死亡,死亡是門徒之路的方向。”20所以,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內生活;我現今在肉身內生活,是生活在對天主子的信仰內;他愛了我,且為我捨棄了自己。 “(迦拉達書2:20;另見羅馬書6:1-11)。

禁食是耶穌親自實踐的自我否定的紀律之一(瑪竇福音4:1-2)。向窮人和需要幫助的人施舍是耶穌鼓勵的一種自我否定的方式(瑪竇福音5:42;路加福音11:41)。在祈禱中守望是另一種舍己為天主服務的方式,正如耶穌所示范的那樣(瑪竇福音14:23;26:41)。同樣,謙虛的生活而不是沉溺於過度的奢華,也是信徒可以進行自我否定的一個領域(瑪竇福音8:20;10:10;弟前2:9)。

也許我們實行自我克制的最重要的方式是在我們如何愛和尊重基督里的弟兄姐妹。自我否定是基督徒在教會中相交和服侍的基礎。”各人不可只顧自己的事,也該顧及別人的事。各人不可只顧自己的事,也該顧及別人的事。你們該懷有基督耶穌所懷有的心情:他雖具有天主的形體,並沒有以自己與天主同等,為應把持不捨的,卻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與人相似,形狀也一見如人;他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理伯書》2:4-8;另見《瑪竇福音》5:38-48;《馬爾谷福音》10:42-45)

否定自己的意思是先求別人的好處,再為自己着想(格林多前書10:24)。當盧德跟隨納敖米時,她為了她婆婆的利益而實行自我否定(盧德記2:11)。當艾斯德爾冒着生命危險拯救她的子民時,她表現了自我否定(艾斯德爾4:16)。聖經教導我們要為那些在信仰上軟弱的人否定自己(羅馬書14:21;15:1-3;格林多前書8:13;9:23)。當你願意為了基督的緣故,犧牲你的時間、精力、權利、地位、名譽、特權、舒適,甚至你的生命,你就體現了否定自己的意義。”誰獲得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誰為我的緣故,喪失了自己的性命,必獲得性命”(瑪竇福音10:39;另見若望福音12:24-26;格林多后書6:4-5)。

(譯)

耶穌說’背起你的十字架跟從我’是什么意思?

耶穌說’背起你的十字架跟從我’是什么意思?(瑪竇福音16:24;馬爾谷福音8:34;路加福音9:23)

讓我們從耶穌沒有指的意思開始。很多人把 “十字架 “理解為他們生活中必須背負的一些負擔:緊張的關系、吃力不討好的工作、身體的疾病。他們帶着自憐的驕傲說:”那是我必須背負的十字架”。這樣的解釋并不是耶穌說 “背起你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時的意思。

當耶穌背着十字架登上加爾各達被釘十字架時,沒有人想到十字架是象徵着要背負的重擔。對第一世紀的人來說,十字架只意味着一件事,也只意味着一件事:用人類所能開發的最痛苦、最屈辱的手段去死。

兩千年后,基督徒將十字架視為贖罪、寬恕、恩寵和愛的珍貴象徵。但在耶穌的時代,十字架只代表折磨人的死亡。因為羅馬人強迫被定罪的罪犯背着自己的十字架去受刑的地方,背着十字架就意味着背着自己的刑具,同時還要面對死亡路上的嘲笑。
所以,”背起你的十字架跟從我”就是為了跟從耶穌而甘願犧牲。這就是所謂的 “死於自我”。這是一種絕對投降的號召。耶穌每次吩咐背十字架之后,都說:”因為誰若願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但誰若為我的原故喪失自己的性命,這人必能救得性命。人縱然賺得了全世界,卻喪失了自己,或賠上自己,為他有什麼益處呢?”(路加福音9:24-25)。雖然呼喚是艱難的,但回報是無價的。

耶穌無論走到哪里,都會引來眾人。雖然這些群眾常常把他當作默西亞來跟隨,但他們對默西亞到底是誰——以及祂將做什么——的看法是扭曲的。他們認為基督會迎來恢復王國。他們相信祂會把他們從羅馬占領者的壓迫統治中解放出來。甚至基督自己的門徒圈子也認為王國很快就會到來(路加福音19:11)。當耶穌開始教導說他將死在猶太領袖和他們的外邦統治者手中時(路加福音9:22),祂的人氣下降了。許多震驚的跟隨者拒絕了祂。真的,他們不能把他們自己的想法,計划和欲望置之死地,換取祂的。

當生活順利時,跟隨耶穌是很容易的;我們對祂的真正承諾是在磨難中顯露出來的。耶穌向我們保證,磨難會降臨到祂的跟隨者身上(若望福音16:33)。當門徒需要犧牲,而耶穌從不隱瞞這種代價。

在路加福音9:57-62中,有三個人似乎願意跟隨耶穌。當耶穌進一步詢問他們時,他們的承諾充其量只是半心半意。他們沒有計算跟隨他的代價。沒有一個人願意背起他的十字架,把自己的利益釘在上面。
因此,耶穌出現勸阻他們。這與典型的福音介紹是多么的不同啊! 有多少人會響應一個祭壇的號召:”來跟從耶穌,你可能會面臨失去朋友,家庭,名譽,事業,甚至可能是你的生命”?假信主的人數很可能會減少! 這樣的呼召就是耶穌所說的 “背起你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的意思。

如果你不知道你是否已經准備好背起你的十字架,請考慮這些問題。
– 如果這意味着你要失去一些最親密的朋友 你願意跟隨耶穌嗎?
– 如果這意味着與家人疏遠,你是否願意跟隨耶穌?
– 如果這意味着失去你的名譽,你是否願意跟隨耶穌?
– 如果意味着失去工作,你願意跟隨耶穌嗎?
– 如果意味着失去生命,你願意跟隨耶穌嗎?
在世界的某些地方,這些后果是現實。但請注意,問題的措辭是:”你願意嗎?” 跟隨耶穌不一定意味着這些事情都會發生在你身上,但你願意背起你的十字架嗎?如果在你的生命中出現了一個點,你面臨着一個選擇——耶穌還是今生的安逸——你會選擇哪一個?

對基督的委身意味着每天背起你的十字架,為了基督的事業放棄你的希望、夢想、財產,甚至你的生命。只有當你心甘情願地背起你的十字架,你才能被稱為基督的門徒(路加福音14:27)。這個獎賞是值得的。耶穌用基督內生命的恩賜來追隨祂對自我死亡的召喚(”背起你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因為誰若願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但誰若為我的原故,喪失自己的性命,必要獲得性命”(瑪竇福音16:25)。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