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對態度是怎么說的?

聖經對態度是怎么說的?

保祿宗徒在羅馬的一間監獄里寫一個基督徒應該有的態度: 無論發生什么事,”你們生活度日只應合乎基督的福音” (斐理伯書1: 27)。 這里的 “無論發生什么事”是指保祿是否能來拜訪斐理伯人。保祿給出這樣的指示,是為了 “好叫我或來看望你們,或不在時,聽到關於你們的事,而知道你們仍保持同一的精神,一心一意為福音的信仰共同奮鬥”(斐理伯書1:27)。無論我們遇到什么意想不到的干擾、挫折或困難,我們都要以基督般的態度來回應。我們應該站穩腳跟,為信仰而努力。保祿后來寫道:”你們該懷有基督耶穌所懷有的心情”(斐理伯書2:5)。他說的是在人際關系中表現出謙卑和無私的態度。他還在厄弗所書5:1中鼓勵我們要”效法天主,如同蒙寵愛的兒女一樣”。就像孩子們喜歡模仿他們所看到的,重復他們所聽到的一樣;我們也有責任模仿和示范基督的行為,成為主的清晰反映(瑪竇福音5:16)。

耶穌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着完美的態度。祂凡事祈禱,什么也不擔心。我們也應該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尋求天主的引導,讓天主完成祂完美的旨意。耶穌的態度從來沒有變得防衛或氣餒。祂的目標是取悅天父,而不是實現自己的目的(若望福音6:38)。在試煉中,祂是忍耐的。在苦難中,祂充滿希望。在祝福中,祂是謙卑的。即使在嘲笑、辱罵和敵意中,祂也”受辱罵,卻不還罵;祂受虐待,卻不報復,只將自己交給那照正義行審判的天主”(伯多祿前書2:23)。

當保祿寫到我們的”態度應該和基督耶穌的態度一樣”時,他在前面兩節經文中已經總結了這樣的態度是什么:無私、謙卑和服務。”不論做什麼,不從私見,也不求虛榮,只存心謙下,彼此該想自己不如人;4各人不可只顧自己的事,也該顧及別人的事”(斐理伯書2:3-4)。換句話說,一個基督徒應該反映的態度是關注他人的需要和利益。毫無疑問,這并不是我們自然而然就能做到的。當基督來到世界上時,祂建立了一種全新的與他人關系的態度。有一天,當祂的門徒們正在為誰在祂的國度里是最大的爭論時,耶穌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首長主宰他們,有大臣管轄他們。在你們中卻不可這樣;誰若願意在你們中成為大的,就當作你們的僕役;誰若願意在你們中為首,就當作你們的奴僕。就如人子來不是受服事,而是服事人,並交出自己的生命,為大眾作贖價。”(瑪竇福音20:25-28)耶穌是在教導我們,當我們專注於自己的事情時,會造成與認識的人發生沖突和其他問題。相反,天主希望我們有一種認真、關心參與他人關注的態度。

保祿在給厄弗所教會的信中更多地談到了這種基督般的態度。你們被教導”該脫去你們照從前生活的舊人,就是因順從享樂的慾念而敗壞的舊人,應在心思念慮上改換一新,穿上新人,就是按照天主的肖像所造,具有真實的正義和聖善的新人。” (厄弗所書4:22-24)。當今的許多宗教,包括新時代的哲學,都在宣揚我們是神,或者我們可以成為神的古老謊言。但事實是,我們永遠不會成為神,甚至不會是神。撒旦最古老的謊言是向亞當和夏娃許諾,如果他們聽從他的建議,”你們會如同天主一樣”(創世記3:5)。

每當我們試圖控制我們的環境、我們的未來和我們周圍的人時,我們只是在證明我們想成為一個神。但我們必須明白,作為受造物,我們永遠不會成為造物主。天主不希望我們試圖成為神。相反,祂希望我們像祂一樣,接受祂的價值觀、態度和性格。我們的目的是 “應在心思念慮上改換一新,穿上新人,就是按照天主的肖像所造,具有真實的正義和聖善的新人”(厄弗所書4:23-24)。

最后,我們必須時刻牢記,天主對祂兒女的最終目標不是我們的安逸,而是要我們的心思轉變為敬虔的態度。祂希望我們在靈性上成長,成為像基督一樣的人。這并不意味失去我們的個性,也不意味成為沒有頭腦的克隆人。基督的樣式就是要轉變我們的思想。保祿再次告訴我們:”你們不可與此世同化,反而應以更新的心思變化自己,為使你們能辨別什麼是天主的旨意,什麼是善事,什麼是悅樂天主的事,什麼是成全的事”(羅馬書12:2)。

天主的旨意是讓我們發展出耶穌《聖經》中描述的那種心態(瑪竇福音5:1-12),讓我們表現出聖神的果實(迦拉達書5:22-23),讓我們效法保錄關於愛的偉大篇章中的原則(格林多前書13),讓我們努力以伯多祿卓有成效的生活特徵為榜樣(伯多祿后書1:5-8)。

(譯)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