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向通道

雙向通道

肋味記2612

我必住在你們中間,做你們的天主,你們做我的百姓。”

當天主作出允諾,我們能肯定那永遠不會被毀掉。我們被緊密地與創造我們,並繼續撫養我們的天主連結。住在我們中間的天主,使我們意識到祂持續的愛和關心。但沒有單通道的關系。作為天主的子民需要在我們自己方面有所作為。那是我們在精神升華的心中邀請和回應的行動。天主邀請我們立約承諾,我們以接受天主聖言和用愛和慷慨的行為回應。

今天我如何意識到天主的臨在?我如何回應的?

天主用什麽境遇邀請我與祂有更深的聯系?

敬愛的天主,離開禰沒有生命。幫我全心全意地回應禰的邀請,成為禰的,活在與禰的聯系中。亞孟。

(譯)

連接

連接

若望福音155

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條;那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他內的,他就結許多的果實,因為離了我,你們什麼也不能作。”

沒有葡萄樹,枝條會凋亡。當我們意識到耶穌給我們充裕和完整的生命時,我們不想要與祂分離。與耶穌連接的生命意味更愛、更寬恕、更施與的生命。耶穌是保持我們與祂和他人連接的生命之源。

我如何能確認自己與耶穌連接在一起,使我的生命結出果實?

我何時被誘惑 “自己做一切” ?

耶穌,感謝禰成為我靈魂生命的源泉。教養我為他人服務。亞孟。

(譯)

為亡者祈禱

為亡者祈禱

天主教會教導我們應該為亡者祈禱。有一個最近去世的人。他是個非常邪惡的人,辱罵和酗酒。為什么要為他祈禱,對那些最需要祈禱的靈魂應更享受好處

假設這個靈魂已經墮落,要對他作出最后的審判。你怎么知道他在最后一刻沒有改變主意?你怎么知道他沒有祈求天主寬恕?你怎么知道他沒有在自己家里接受告解聖事?

靈魂必須在大罪中死去。要犯大罪,三個條件必須同時存在。它們是:

1. 那一定是件大事;

2. 必須充分認識到這是一種大罪;

3. 必須完全同意。(一個罪成為大罪,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大罪是指其對象是嚴重

的事情,又是明知而故犯的罪」)。 (天主教教理 # 1857

唯一知道一個人內心的是天主,祂是這些條件的判斷者,判斷它們是否同時存在。

假設這個人已經改變了主意,他在煉獄中,需要為他祈禱,你會拒絕他更需要祈禱的權利,為他打開天堂之門嗎?我們不要判斷亡者! “ 因為你們用什麼判斷來判斷,你們也要受什麼判斷;你們用什麼尺度量給人,也要用什麼尺度量給你們。” (瑪7:2

(譯)

永久執事:結婚或獨身

永久執事:結婚或獨身

為什么一些永久執事結婚而其他執事獨身?另外,結了婚的永久執事,如果他們喪偶,可以再婚嗎?

當永久執事祝聖時,如果他將是結婚的執事或獨身的執事,根據他的狀態來決定。那些祝聖前已結婚的,祝聖后保持結婚。那些祝聖時獨身的,他們有望在余生保持獨身。

祝聖前結了婚的人,他們祝聖之前,他們的主教告知他們,將來他們喪偶時應該在余生有望保持獨身。

雖然執事一旦喪偶后有望保持獨身,有時候一些執事會再婚。通常這是因為在祝聖前,他們的主教沒有告知他們喪偶后應該有望保持獨身。

(譯)

永久執事

永久執事

什麽是永久執事?執事怎么可以是永久的,這是神職人員的一個階段,到時執事不再是執事而是神父?

永久執事與為聖神父而學習的執事不同。

永久執事,“男性神職” 存在於早期教會直到十一世紀。梵二會議的成果,在天主教會內恢復永久執事。

永久執事,也被祝聖,成為神職人員。他們通常是結婚的,在社區擔任全職工作。在普通大眾中工作的永久執事,被召在民眾中服務,幫助那些精神上飢餓的人。作為主教的助手,永久執事照顧病人、寡婦、和孤兒,服務移民和流浪者、受虐待的兒童、老年人、單親父母、殘疾人、離異者、酗酒及吸毒者、無家可歸者、囚犯、難民、窮人,漂泊街頭的人,受種族歧視者,以及其他任何主教要他們做的事。

永久執事不能做彌撒,聽告解或行終傅聖事。他們傳揚福音,宣講并協助送聖體。他們還主持付洗儀式,給臨終者送聖體,正式見證教會的婚配聖事,主持喪葬服務,以聖體匣或聖體發光,降福,在沒有神父的地方指導和管理信徒。

不是每個教區都有永久執事。一些主教歡迎這個新的神職,而其他主教并不認為他們的教區需要永久執事。

(譯)

50天的復活節季節

50天的復活節季節

持續40天的四旬期,天主教進入聖神降臨節持續50天的季節。(五旬來自希臘詞“pentekoste”即第五十(天)。)聖神降臨季節與復活節季節是同義詞。

復活節期間,大自然開始展現新的生命。樹木長出了新葉;花開期,青草和雜草再一次地面生長,等等。這新的生命,提醒我們與耶穌一起分享新的生命。

大自然新生命的形式很多,天主教的新生命也是如此。新的信徒要接受聖洗聖事。教會的年輕成員將接受堅振聖事和初領聖體。這些都是在主耶穌內個人靈性成長的跡象。

當耶穌升天的一天到來時,天主教徒將一起分享他們神聖的希望,有朝一日,耶穌的榮耀也將是他們的。在第五十天,聖靈降臨瞻禮,所有的信徒為感動每人要傳播福音聖言的天主聖神的恩寵而謝恩。

(譯)

四十天的封齋期

四十天的封齋期

四十天的封齋期從聖灰瞻禮開始,復活瞻禮結束。這四十天,不包括聖灰瞻禮和復活瞻禮之間的星期日。

這四十天代表耶穌退到沙漠,在那里祂禁食四十天,受魔鬼的試探(瑪4:1-2,谷1:12-13,路4:1-2)。記住這件事,四旬期的目的是信徒通過祈禱、懺悔、施舍、自我否定為一年一度的紀念耶穌死亡和復活聖周期間,回想有關基督的受難和最終的復活,慶祝耶穌基督的復活。

聖經多次引用四十這個數字:梅瑟花四十天與天主在西奈山上(出埃及記24:18);厄利亞四十天四十夜行走在曷勒布山(列前19:8);天主在諾亞時期下了四十天四十夜的雨(創7:4);希伯來人前往應許之地徘徊了四十年(民14:33); 約納預言尼尼微要毀滅給這城市四十天時間悔改(約3:4)。

此外,傳統信仰耶穌在墳墓里躺了四十個小時,導致早期教會在慶祝復活瞻禮活動之前守齋(聖經提及的 “在墳墓里三天” 被理解為跨越三天,從星期五下午到星期日凌晨,而不是三個二十四小時的時間)。

(譯)

約會在那時變成罪惡

約會在那時變成罪惡

約會是罪嗎?

約會本身并不是罪惡。如果他們不約會,怎么會有人結婚呢?

當約會的目的是違背貞操的美德的時候,約會是一種罪惡。如果一個約會對象有意參與性關系,無論是否同意,這種約會都是有罪的。

你的意圖是決定約會是否有罪。如果你的心不純潔,那是有罪的。

(譯)

哭聲房間

哭聲房間

哭聲房間有什么看法?這是一種新的趨勢,如果兒童是擾亂的,從彌撒中領走他們。

下面是亞當鮑爾斯寫的對這件事的好文章。

孩子不屬於哭聲房間,你也不屬於。

吵鬧或不聽話的孩子是否應該和父母一起參加彌撒的問題得到了廣泛的討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作為四個孩子的父親(他努力與孩子參與周日彌撒,也作為日常領聖體者),我也有自己的看法。但我的看法不是重點,相反,本文探討哭聲房間或托兒所是否是傳統的一部分,并應用客觀事實的意義來回答兒童屬於彌撒的問題。

天主教教堂的 “哭聲房間” 或托兒所是沒有先例的。你可以去羅馬古老的教堂,聖地,或其它米蘭敕令后教會開始蓬勃發展的地方,你不會在任何地方找到一個哭聲房間。

你可以參觀地下墓穴、墓地和其它康斯坦丁改變信仰之前早期基督徒聚集的私密地方,你聽不到在彌撒期間提供托兒所的故事。然而,你可以想象,在那種情況下,一個哭泣嬰兒的特殊危險!

你讀不到這類東西的記述,包含在俄利根或聖賈斯廷殉道者的作品中。在教會法典或教理問答中沒有使用托兒所或哭泣的房間。然而,在宗徒大事錄中,你可以讀到科爾乃略和他的全家(可能包括至少一個或兩個孩子),在聖神的促使下受洗(宗10)。在施洗前,伯多祿沒有說, “ 你們成年人可以留下,但孩子們都到外面去。”

從最早的教會生活時候起,孩子們——從父母那里得到的愛、接受教育的權利和信仰的形成——是從教會組織得到保護和支持的重要優先事項。曆史學家、天主教曆史的作者詹姆斯希契科克寫到早期教會中的婚姻:“婚姻也尊重教會對孩子的崇高價值,是為了反對異教的社會,在那個社會里,不需要的嬰兒被揭發在撲殺死亡。孩子的出生是基督徒婚姻的主要目的,所以從最早的時候,流產和避孕被譴責。”(29頁)

我們也不能忽視我們的主自己說的話:“ 讓小孩子到我跟前來,不要阻止他們!”(谷10:14)。

對比是明顯的:異教徒社會可以自由地將孩子從公共生活中轉移出去,因為這樣做方便或有利,但教會規定了一種完全不同的和反文化的方法處理養育和照顧兒童。兒童、嬰兒和年青的家庭一直是基督教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哭聲房間或托兒所與基督徒的生活沒有任何曆史聯系,它是科技時代和新教的產物。

根據天主教教理,“ 兒童、青年和成人的教理講授,主要是教導他們在個人祈禱中默想天主聖言,在禮儀祈禱中將之實現,並時時刻刻使之內在化,好能在新生活中結出果實。教理講授也是辨別和教育民間熱心善功的好時刻。一些基本經文的背誦能為祈禱生活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持,但是幫助他們品嘗經文的含義也很重要。 ”(天主教教# 2688)。換句話說,“實踐”中的 “禮儀祈禱” 要求出席儀式!我三歲的孩子可以背誦 “天主經” ,不是由於我教給他,而是因為他在彌撒和家庭祈禱中聽到了一遍又一遍。

另外,“當父母以基督徒的精神度婚姻生活,並對他們的子女施行基督化的教育時,就是以特殊的方式參與聖化的任務。”(天主教教# 902)。我們通過模仿基督教崇拜的做法來教育我們的孩子。孩子們可以從目睹父母、家庭、和兄弟姐妹對禮儀慶典中的熱愛得益。

這并不是說父母沒有義務期望從他們的孩子有好的行為,根據他們的年齡,什么是合理的,讓他們參加教會的禮儀慶典。帶着孩子望彌撒,有義務避免故意打擾他人,家長應該永遠試圖辨別什麽時候更適合帶走造成混亂的孩子。

作為傍證,我個人的經驗是,孩子如何學會在彌撒中的舉止的唯一方法是通過一而再地望彌撒。他們表現不好時,我們把他們帶出去,但目的是與他們一起留在座位裏。

兒童屬於彌撒。努力消除因為 “特殊儀式”、“宗教教育”、“托兒所” 或任何其他不符合教會戒律的傳統或規誡而帶走孩子。吵鬧的孩子們和他們的父母(他們的 ‘罪過’ 是他們負責任地帶他們的孩子來望彌撒)不應該被分離,整個社區的好處花費錢的隔音室,是為抱怨噪聲或干擾的人方便和舒適

整個社會的好處要求教會仍然是家庭的延伸。彌撒是家庭教會星期日的正餐。我們不能要求孩子們和他們的父母或照顧者成為神聖儀式的旁觀觀察者,而不是完全的參與者,因為這樣做是一種可怕的取消邀請,一種遠遠超越了吃節日大餐 “兒童桌” 的侵犯。

孩子們一直應該出席禮儀慶典。他們的存在是天主對祂子民巨大祝福的標志。最充滿歡樂,精神上丰富的聖體聖事的慶典,你可以發現往往包括青少年和兒童的突出存在和參與。這與你是否參加新形式的彌撒或非凡形式的彌撒沒有關系,當年輕人都在場時,耶穌高興,因為教會的成長和生命是保證后代健康的、充滿活力的、和生命的信仰。

當我們的教宗在世界青年節告訴我們的年輕人去制造一些噪音時,他并沒有說,“但只有在哭泣的房間里。”

兒童屬於彌撒,你也是!

(譯)

追思已亡瞻禮

追思已亡瞻禮

天主教會記念亡者的日子為追思已亡瞻禮,每年十一月二日,在諸聖瞻禮后一天舉行。

這個瞻禮的目的是紀念所有已亡的信徒,連同祭禮為死者祈禱,神職人員做三台安魂彌撒,協助亡靈從煉獄到天堂。

建立這個瞻禮為確認煉獄中的靈魂需要我們的祈禱,它并不限制天主教徒在那個特別的日子祈禱。天主教徒被鼓勵全年為自己心愛的離開了這個世界的人,以及可能需要額外的祈禱使之從煉獄升到天堂的人獻上彌撒。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