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撒中的行為

彌撒中的行為

“為了避免在天主的殿堂——神聖的大師稱之為祈禱之所的教堂——中出現不敬和不完美的行為,我在主內勸告你們釆取以下做法。

進入教堂時保持肅靜,帶着極大的敬意,認為自己不配出現在主的陛下面前。在其他虔誠的考慮中,請記住我們的靈魂是天主的聖殿,因此,我們必須在天主和祂的天使面前保持純潔無暇。讓我們為曾多次讓魔鬼和他的陷阱(他對世界的誘惑、他的浮華、他對肉體的召喚)進入我們的心靈而感到羞愧,因為我們不能保持心靈的純潔和身體的貞潔;因為我們允許敵人潛入我們的心靈,從而褻瀆了我們通過神聖洗禮而成為的天主聖殿。

然后,用聖水小心而緩慢地划十字。

當你站在天主聖體前時,虔誠地行屈膝禮。找到自己的位置后,跪下,向聖體中的耶穌表達你的敬意和虔誠。向祂傾訴你和他人的所有需求。向祂傾訴你的孝心,釋放你的心靈,讓祂完全自由地在你身上做祂認為最好的工作。
在望彌撒和領聖事時,無論站立、跪下還是坐下,都要非常鎮定,以最虔誠的態度完成每一個宗教行為。目光要謙虛,不要東張西望,看誰進誰出。不要大笑,這是出於對這一聖地的敬畏,也是出於對身邊人的尊重。盡量不要與任何人交談,除非是出於慈善或迫不得已。

如果與他人一起祈禱,要清楚地說出祈禱詞,注意停頓,切勿匆忙。

總之,你的行為要讓在場的所有人都能從中得到啟發,并通過你來惇促他們榮耀和愛天主聖父。

離開教堂時,你應該沉着冷靜。首先向聖體中的耶穌告辭,請求祂寬恕你所犯的過失,不要在沒有請求并得到祂的祝福之前就離開祂。

因此,要心存謙卑,謹言慎行,謹慎行事。言語要謹慎,讀書要勤奮,工作要專心,交談要謙虛。不要厭惡任何人,對所有人都要仁慈,對長輩要尊敬。願你遠離任何險惡的目光,願你的嘴唇不流露出任何大膽的言語,願你永遠不要做出任何不雅或有點放肆的舉動;永遠不要有相當放肆的舉動或撒嬌的語氣。
總之,讓你的整個外表生動地反映出你心靈的平靜。

因此,讓我們盡可能地模仿這種謙虛和莊重的行為。讓我們盡最大的努力,盡可能地在塵世中與祂相似,以便在天堂耶路撒冷的整個永恆中,與祂更加完美、更加相似。

(譯)

在舉行彌撒聖事時實施洗禮聖事

在舉行彌撒聖事時實施洗禮聖事

天主教會定期在彌撒中施行洗禮聖事是否合適?

你的問題有兩個部分

a. 天主教會在彌撒中主持洗禮聖事是否合適?

b. 是否可以定期舉行?

教會法典第856條規定:”雖然在任何日子皆可施行洗禮,但通常最好在主日,或如 有可能,在復活節前夕舉行。 ”

唯一提到在彌撒中舉行洗禮的是在復活節晚期。提到主日并不表示可以在彌撒中進行。

許多司鐸和教友的態度是,既然沒有明確指示洗禮聖事應在彌撒內還是彌撒外進行,那么兩者都可以適用。這種推理是嚴重錯誤的。

天主教會一直認為,任何人,哪怕是神父,都不得擅自增刪或更改禮儀中的任何內容。換言之,任何人都不能為了標新立異而在彌撒中添加洗禮聖事。這是禁止的。請閱讀以下內容:
“聖訓集#22:(1) 神聖禮儀的管理完全取決於教會的權威,即宗座的權威,以及法律所規定的主教的權威。(2)根據法律賦予的權力,禮儀在一定范圍內的管理也屬於合法成立的各種主教會議,它們在特定領土內擁有權限。(3)因此,任何其他人,即使是神父,也不得擅自增刪或更改禮儀中的任何內容”。

要回答問題的第二部分,既然在彌撒中慶祝洗禮聖事是不合適的,那么定期舉行洗禮聖事也是不合適的。

(譯)

彌撒時鼓掌

彌撒時鼓掌

我有一個問題。我們可以在彌撒中鼓掌嗎?我注意到這種做法似乎越來越多,而且大多是在主持神父的鼓勵下進行的。這似乎不妥。在彌撒中,信徒們會為管風琴手、唱詩班、祭壇侍者、新神父、代替講道的(非正統)演講之后、彌撒結束前的祝福之前的宣布之后鼓掌,等等,不一而足。去教堂開始感覺像去學校看話劇。如果你不和其他人一起鼓掌,你就會覺得格格不入。

天主教禮儀中沒有提到鼓掌。如果沒有提到,就意味不允許。問題結束!

在大多數情況下,甚至在所有情況下,掌聲在神聖的崇拜中都是完全不合時宜的。儀式本身就是為了把我們的注意力從自己身上吸引開而存在的。

樞 機主教約瑟夫-拉青格(教宗本篤十六世)在《禮儀的精神》一書中寫道:”每當禮儀中因為人類的某些成就而爆發出掌聲時,這無疑表明禮儀的本質已經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宗教娛樂”(第198頁)。

關於這個問題,教宗庇護十世指出:”在主人的家里為仆人鼓掌是不合適的”。
如果宣布是在彌撒結束后的最后祝聖之后進行,那么信眾可以在宣布時鼓掌,因為這是在禮儀之外。但如果在最后祝聖之前宣布,則不能鼓掌。

另一位教宗聖若望二十三世在人們等待他抵達羅馬郊外的一座教堂時說:”我很高興來到這里。但如果我一定要表達一個願望的話,那就是在教堂里不要大聲喧嘩,不要拍手,甚至不要向教宗問好,因為’templum Dei, templum Dei’(’天主的聖殿就是天主’)。

既然教堂是天主的聖殿,那么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該鼓掌,甚至在彌撒之后也不應該鼓掌。應在堂區公告上發布公告,并在家中閱讀公告時鼓掌。

(譯)

在舉行彌撒時使用電子設備

在舉行彌撒時使用電子設備

天主教會對司鐸在舉行彌撒時使用電子設備,如閱讀某些經文或作為講道時的筆記,持何立場?

天主教會沒有發布任何關於在彌撒中使用電子設備(如 ipod、ipad、平板電腦等)的指示。

此事似乎由當地主教決定。如果沒有這樣做,如果主禮者使用的是經批准的經文,那么主禮者使用精美的羅馬彌撒經還是電子設備并不重要。

(譯)

孩子應該開始去教堂的年齡

孩子應該開始去教堂的年齡

我的第一個孩子六個月前出生。現在我想知道,我應該在他几歲時把他介紹給天主教會。因為他的年齡,我不認為他必須參加主日彌撒。那么,什么時候才合適呢?

這個問題問得好!

首先,天主教會教導說,兒童在達到理智年齡(8 歲)之前是不會犯罪的。因此,如果孩子在達到理智年齡之前不參加主日彌撒,就不是罪。

然而,孩子在入學前,通常在 5 歲時,就應該與父母一起參加彌撒。他們應該熟悉教會的周圍事物,了解耶穌在聖體中的真實臨在以及其他基本的天主教教義。

一個在教會中長大的孩子,在他出生后的頭七年里,很有可能一直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一個在十歲左右開始信仰天主教的孩子很可能會抗拒在周日去教堂,因為在他更小的時候并沒有去教堂的義務。

我們鼓勵父母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以家庭為單位履行主日義務。

更新:2016 年 3 月 29 日

天主教法典第 1247 條規定:

主日及當守的法定節日,信徒有責任參與彌撒;而且應 停止有礙於敬禮天主,主的日子的喜樂,或心靈和肉身休閒的工作及 業務。

教會法典僅約束那些在天主教會受洗或被天主教會接收、擁有有效的理性運用能力,并且除非法律另有明確規定,年滿七歲的兒童都應毫無例外地定期參加彌撒。

(譯)

彌撒加時

彌撒加時

天主教會對彌撒加時的立場是什么?我指的是在彌撒中無休止地宣布、放映與主教呼吁有關的電影、宣讀主教致教會的信、慶祝畢業等等。一周又一周,你不知道會有什么驚喜在等着你,如果是在領聖體后、祝福前、講道的替代品,甚至是在彌撒開始時。

彌撒禮儀是不可更改的。改動屬於禮儀濫用。任何人都無權增刪,甚至神父和主教也無權增刪。彌撒禮儀具有普遍性,源自梵蒂岡,是唯一可以進行更改(如果可以的話)的權威機搆。

公告、籌款電影、主教年度呼吁、聖誕戲劇、畢業典禮、傳遞文憑、提及本周生日,所有這些都應在彌撒慶典之外進行。這些活動可以在彌撒開始前或彌撒結束后進行,不會影響禮儀開始的時間。

(譯)

在現役期間參加彌撒

在現役期間參加彌撒

在服現役期間,我們經常發現自己所在的地方沒有天主教神父。軍隊牧師是新教徒,因此只提供新教禮拜。如果我參加新教禮拜,是否就不能履行我在天主教堂的主日義務?

不會!天主教教理對此有非常明確的規定,要履行主日義務,必須參加天主教彌撒:

“第一規條(「主日及當守的法定慶節應參與彌撒,不從事辛勞的工作」)要求信徒參與慶祝紀念主復活日子,以及敬禮主的奧跡、榮福童貞瑪利亞, 和諸聖人的主要禮儀慶節;首先,要參與基督徒團體團聚一起的感恩慶典,並且要停止一切阻礙聖化這些的工作和操勞,從而得到休息。 “[天主教教理第 2042條﹞

如果無法參加由天主教神父主持的彌撒,您就沒有義務參加彌撒。在任何情況下,你都不應該參加新教的禮拜并在他們的禮拜中領取面包。這樣做就是否認耶穌在天主教會聖體中的真實存在。

教會法典第 1248 條建議,在這種情況下,天主教徒應聚集在一起,參加適當時間的聖道禮儀:
“如因缺乏聖職人員或因其他重大原因,不能參與感恩祭時, 懇切希望信徒參加在本堂區或在其他聖所,依教區主教規定所舉行的 聖道禮儀,或個人以相當的時間做祈禱,或在家祈禱,或斟酌情形, 幾個家庭團聚做祈禱。 ”

(譯)

瑪利亞瑪達肋納

瑪利亞瑪達肋納

關於瑪利亞瑪達肋納,你能告訴我些什么?聖經中所有關於瑪利亞瑪達肋納的記載都與一個人有關嗎?

不,并非所有《聖經》中提到的瑪利亞瑪達肋納都與同一個人有關。

瑪利亞瑪達肋納因以下原因而聞名:

– 資助過耶穌和祂的門徒、

– 她曾被趕出七個魔鬼,(路加福音 8:2)

– 她看到了埋葬耶穌的空墳墓,(若望福音 20:14-18)

– 耶穌復活后向她顯現,(瑪竇福音 16:9)以及

– 耶穌死時,她在十字架下。(瑪竇福音 15:40,路加福音 23:49,等等……)。

上述瑪利亞瑪達肋納不是

– 路加福音 (7:36-50)中提到的有罪的女人,或

– 瑪竇福音 (26:6-13) 和馬爾谷福音 (14:3-9)。

(譯)

瑪利亞,上智之座

瑪利亞,上智之座

瑪利亞的稱謂 “瑪利亞, 上智之座 “有何含義?

瑪利亞的這一古老稱謂,也被稱為 “坐椅上的聖母”,代表了她生命和經曆中的一個特定部分,在這里,就是她作為耶穌誕生者的角色。

從藝朮角度看,”上智之座瑪利亞”的形象是她坐在寶座上,將耶穌基督抱在膝上,供人瞻仰。在教會早期,許多基督徒將基督視為智慧的化身。因此,將耶穌抱在膝上,瑪利亞就成了智慧之 “座”。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稱謂也是指聖母瑪利亞懷胎十月,將智慧 “孕育 “在腹中。

(譯)

瑪利亚的面紗

瑪利亚的面紗

瑪利亞的面紗是什么意思?我經常讀到這樣的禱文,要求用馬利亞的面紗包裹有需要的人。

許多聖母瑪利亞的畫像和雕像都顯示她戴着長面紗,遮住頭部,一直延伸到地面。

有些天主教徒,尤其是有特殊需要的天主教徒,會從聖母瑪利亞的畫像或雕像中找到很多安慰,因為這些畫像或雕像中的聖母瑪利亞會撐開她的面紗,把它裹在她的孩子們身上。這一舉動意味聖母瑪利亞的孩子們受到她的保護,就像母親應該保護自己的孩子一樣。

注:東正教會將保護聖母瑪利亞的面紗定為其禮儀日曆中的一個節日。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