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耶穌出生在馬槽里?

為什么耶穌出生在馬槽里?

在聖誕節的時候,人們常說耶穌基督是”生在馬槽里”。當然,他不可能真的出生在馬槽里,但那是祂出生后瑪利亞把祂放在那里的地方(路加福音2:7)。雖然我們不確定耶穌出生的確切地點,但我們知道是在伯利恆附近,而且那里有一個馬槽,或者說喂食槽。

在人類在伊甸園犯了第一個罪之后,天主就應許救主從童貞女出生(創世紀3:15)。數百年后,先知米該亞預言了基督在伯利恆小鎮的誕生。”厄弗辣大白冷!你在猶大郡邑中雖是最小的,但是,將由你為我出生一位統治以色列的人,他的來歷源於亙古,遠自永遠的時代。” (米該亞5: 1).當耶穌在世的父母,瑪利亞和若瑟被召到伯利恆,對整個羅馬領土進行人口普查時,這個預言應驗了(路加福音2:1-5)。當他們在伯利恆的時候,耶穌出生的時候到了(路加福音2:6)。

由於來伯利恆的人太多,旅館里沒有瑪利亞和若瑟的房間(路加福音2:7)。雖然傳統上說那家小旅館是一種旅館,但我們并不能確定。事實上,希臘文 “客棧”(kataluma)可以翻譯為”客房”。這一事實使一些人相信,耶穌可能不是出生在馬廄或谷倉里,而是出生在一間有下層作為家庭動物夜間棲身之所的房子里。如果是這樣的話,在房子的那個地方發現一個馬槽也就不足為奇了。當路加說kataluma里沒有房間時,他可能是指上層沒有房間,而上層應該有很多人在睡覺。

不管怎么說,耶穌是在晚上出生的,是在某種飼養動物的地方。耶穌出生后,祂的母親瑪利亞用布把祂包起來,放在馬槽里(路加福音2:7)。同一天晚上,附近田地里的牧羊人發現了耶穌,就像天使告訴他們的那樣(路加福音2:10-12)。

那么,為什么救世主和國王會出生在一個飼養動物的地方?又為什么祂被放在動物的食槽里?當然,天主的聖子理應在最優雅的環境中高調出生。但是,天主的親生子卻在最卑微的環境中出現在地上。這個卑微的出生向受造物傳達了一個驚人的信息:超然的天主屈尊來到我們中間。耶穌沒有作為一個嬌生慣養、享有特權的統治者來到人間,而是以溫順的姿態出生,成為我們中的一員。祂是平易近人的,是可以接近的,是可以利用的——沒有宮門阻擋我們通往祂的道路;沒有衛兵環阻擋我們的接近。萬王之王謙卑地來,祂的第一張床是馬槽。

(譯)

基督徒應該如何應對’聖誕戰爭’?

基督徒應該如何應對’聖誕戰爭’?

許多人認為現代的”聖誕戰爭”正在公共廣場上發動。那些相信聖誕戰爭現實的人,看到的是公眾話語中消除聖誕一詞的一致努力。證實對聖誕節發動戰爭的故事似乎越來越頻繁:一個小學合唱團在”冬季音樂會”上唱的是 “我們祝你節日快樂”,而不是 “我們祝你聖誕快樂”。一家圖書館邀請社區的”節日展示”,但前提是展示的內容沒有宗教內涵——馬廄里可能有動物,但沒有人。而各大連鎖購物店禁止員工向任何人祝”聖誕快樂”。有可能一個人做了所有的聖誕購物,卻從來沒有在商店里看到或聽到聖誕節這個詞。

當然,說”節日快樂”或”季節的問候”并沒有錯。但如果有人只說”節日快樂”,而不說”聖誕快樂”,那么我們就有理由質疑,這是怎么回事?是否真的有一場文化上的”聖誕戰爭”正在發動?”為什么聖誕節這個詞會被刪掉?”當我們在商場里漫步時,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一些公立學校從關齋節到聖誕女巫拉巴法納,什么都要慶祝,而禁止聖誕節,這一切都以 “包容”和”寬容”為名?

那些試圖避開聖誕節這個詞的人提出的一個理由是,它冒犯了非基督徒。但是,根據蓋洛普公司最近的一項調查,在美國只有3%的成年人說,當一家商店特別提到聖誕節時,他們會感到困擾。這一事實讓”聖誕戰爭”有了更險惡的轉折。排除聖誕節與其說是敏感,不如說是審查制度。將所有關於聖誕節的提法從社會中驅逐出去,其實并不是一種”適應”更多元文化的方式,而是一種設計更世俗文化的方式。

很多時候,反對聖誕節節目和展示的論點都是以政治朮語來表述的,但對聖誕節的偏見遠比這更深。對聖誕節的戰爭主要是一場屬靈的爭戰,而不是政治的爭戰。

對於聖誕節的戰爭,以及無處不在地使用”節日快樂”而排斥”聖誕快樂”的現象,基督徒應該如何回應?以下是一些建議。

1)慶祝聖誕節!無論是否對聖誕節發起戰爭,都要讓這個季節的喜悅在你的生活中表現出來。教導你的家人耶穌降生的意義,讓你的家有意義的聖誕傳統。

2)祝別人聖誕快樂。當面對”節日快樂”時,要具體一點,祝招呼者”聖誕快樂!”。你可能會驚訝於有多少人的善意回應。即使你遇到了阻力,也不要讓它影響你的心情。在狄更斯的《聖誕頌歌》中,Ebenezer Scrooge發動了一場關於聖誕節的個人戰爭,他的侄子年復一年地感受到了他叔叔的攻擊,但這并不妨礙他祝願他那卑鄙無恥的叔叔聖誕快樂,并邀請Scrooge參加聖誕晚宴。

3)用愛心說真話(厄弗所書4:15)。聖誕節是分享基督的愛和福音信息的絕佳機會。祂是這個季節的原因!(厄弗所書4:15)。

4)為那些身居要職的人祈禱(弟茂德前書2:1-3)。祈求智慧。祈求復興,使聖誕節不再是”冒犯”,而是受到大家的尊敬。但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在聖誕節的文化戰爭中成為和平的戰士。

(譯)

關於聖誕老人,父母應該怎么告訴孩子?

關於聖誕老人,父母應該怎么告訴孩子?

雖然聖誕老人是一個神話人物 但他的創造部分是基於一個偉大的基督教徒,叫做邁拉的聖尼古拉斯,他生活在4世紀。尼古拉的父母是基督教徒,他們死后給他留下了一筆遺產,他把這筆遺產分給了窮人。他年輕時就成為了一名神父,并以他的同情心和慷慨而聞名。他以匿名送禮而聞名,他會在夜色的掩護下,把一袋袋的錢扔進人們的家里(有時還從煙囪里扔下去),以免被人發現。

尼古拉斯大約在公元340或350年代的某個時候於12月6日去世,他去世的那一天成了一年一度的節日,孩子們會給尼古拉斯放食物,給他的驢子放稻草。據說,聖人會在晚上從天而降,用玩具和點心代替祭品——但只給好孩子和女孩。關於聖尼古拉斯的傳說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但所有的版本都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聖誕老人這個快樂的紅衣送禮者的靈感來源。

很多基督徒父母對於是否應該和孩子玩 “聖誕老人游戲 “很糾結。一方面,他讓聖誕節變得有趣而神奇,給人們留下了美好的節日回憶。另一方面,聖誕節的重點應該是耶穌基督,以及他已經給了我們多少東西。那么,聖誕老人的故事是給聖誕慶典增添了純真的色彩,還是應該避開的話題呢?

家長們需要用自己的判斷來決定是否在節日中加入聖誕老人,但這里有一些事情需要考慮。孩子們如果相信他們在聖誕節早上收到的禮物 是來自於一個擁有無盡資源的神奇男人 他們不太可能感激他們所得到的東西,以及他們的父母在提供這些東西時做出的犧牲。貪婪和物質主義會給節日蒙上陰影,而節日的意義在於給予、愛和敬拜上帝。那些父母預算緊張的孩子可能會覺得他們被聖誕老人忽視了,甚至更糟的是,他們被認為是 “壞 “男孩或女孩中的一員。

告訴我們的孩子聖誕老人每年從煙囪里下來給他們留下禮物的一個更令人不安的方面是,這顯然是一個謊言。我們生活在一個相信以”正確”的理由撒謊是可以接受的社會。只要不傷害任何人,就不是問題。這與聖經告訴我們的是相反的。” 凡願意愛惜生命,和願意享見幸福日子的,就應謹守口舌,不說壞話,克制咀唇,不言欺詐。”(伯多祿前書3:10)當然,告訴我們的孩子,聖誕老人是真的,并不是惡意欺騙,但是,這也是一種謊言。
雖然這種情況可能并不典型,但有些孩子在發現聖誕老人不是真的時,真心覺得被父母欺騙和背叛了。孩子們相信父母會告訴他們真相,而我們有責任不打破這種信任。如果我們這樣做,他們就不會相信我們告訴他們的更重要的事情,比如關於基督的真相,他們也無法親眼看到。

這并不意味我們必須將聖誕老人完全排除在聖誕節之外。孩子們仍然可以玩”聖誕老人的游戲”,即使他們知道這一切都是假裝的。他們可以列出清單,在商場里坐在他的腿上,在聖誕前夜留下餅干和牛奶。這不會剝奪他們對這個季節的喜悅,而且讓父母有機會告訴他們的孩子關於真正的聖尼古拉斯的虔誠品質,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服務他人,使自己成為耶穌基督的活榜樣。

(譯)

我們為什么要慶祝聖誕節?

我們為什么要慶祝聖誕節?

全世界的基督徒都在慶祝聖誕節,以紀念耶穌基督在伯利恆的誕生。各種聖誕傳統都與慶祝聖誕節有關,不同的文化也有不同的慶祝方式。統一的因素是耶穌誕生的曆史事實。在耶穌出生的當晚,向牧羊人顯現的天使說:”不要害怕!看!我給你們報告一個為全民族的大喜訊:今天在達味城中,為你們誕生了一位救世者,他是主默西亞。”(路加福音2:10-11)。

我們之所以慶祝聖誕節,是因為正如天使所說,耶穌基督的誕生是 “大喜訊”。大喜訊是要慶祝的。事實上,天使說,耶穌誕生的消息會引起 “大喜訊”,會 “為全民族”——喜樂的慶祝會是普遍的。全球的人都會為這個時刻感到高興。

我們之所以慶祝聖誕節,是因為正如天使所說:”為你們誕生了一位救世者,他是主默西亞。”。天使應用在耶穌身上的三個稱號很重要。耶穌是將我們從罪和死亡中解救出來的救主(瑪竇福音1:21)。祂是人類的默西亞(或基督),祂履行了律法和先知,表明天主是信實的(見瑪竇福音5:17)。祂是進入我們世界的神聖的主:全能者已經有了人的肉身;天主和人已經融合在一起,成為不可分割的、永恆的紐帶;天主真正與我們同在(見瑪竇福音1:23)。

在慶祝聖誕節時,我們慶祝救主,因為我們需要救贖。我們慶祝基督,在祂身上,天主的所有應許都是”是”和”阿門”(格林多后書1:20)。我們慶祝主為了我們的緣故,謙卑地取了 “奴仆的形體”(見斐理伯書2:6-8)。

我們以送禮來慶祝聖誕節,因為天主賜給我們 “莫可名言的恩賜”(格林多后書9:15)。我們用串燈來慶祝聖誕節,因為世界之光已經來到我們身邊(若望福音1:4;依撒意亞9:2)。我們用頌歌和唱經班來慶祝聖誕節,因為它們能表達喜樂,并效法瑪利亞、匝加利亞、西默盎和天使的榜樣,他們都用詩歌贊美主(路加福音1-2)。我們慶祝聖誕節,用星星、天使和錦緞裝飾常青樹,因為耶穌帶來了永生(若望福音4:14)–而星星、天使和美麗都與耶穌的誕生有關。

在慶祝聖誕節的時候,我們慶祝天主的愛和寬容。1987年,在德克薩斯州,一個名叫杰西卡-麥克盧爾的幼兒掉進了一個八英寸的井筒里。她掉了下去,成為卡在地下二十二英尺的地方。當人們發現 “杰西卡寶寶”在井里時,他們立即釆取了行動。他們沒有告訴她想辦法爬上來,也沒有喊出快樂的想法來鼓勵她。不,他們下到她所在的地方,把她救了上來。他們不惜一切代價。救援人員不間斷地工作了58個小時才把她救出來。

在伊甸園里,亞當和夏娃摔倒了。他們墜落了,將全人類拖入黑暗和罪惡的死亡之中。而天主做了什么呢?祂并沒有叫我們自己去尋找擺脫困境的方法,祂所做的不僅僅是從天上向我們喊出快樂的想法。不,祂來到了我們所在的地方,并得到了我們。這就是聖誕節的意義——天主下凡拯救我們,不惜一切代價將我們從必死的境地中解救出來。

當哪怕是一個人處於危及生命的情況下,我們都明白必須要做什么。當天主俯視我們這個罪惡的星球時,祂看到了整個世界的人都處於致命的危險之中。我們慶祝聖誕節,因為正是在聖誕節的時候,全人類的拯救者來拯救我們脫離無望的境地。天主并沒有停留在天堂,祂來到了我們所在的地方。

(譯)

基督徒應該慶祝聖誕節嗎?

基督徒應該慶祝聖誕節嗎?

關於基督徒是否應該慶祝聖誕節的辯論已經持續了几個世紀。在這個問題上,雙方都有同樣真誠而堅定的基督徒,每個人都有多種理由來解釋基督徒家庭為什么應該或為什么不應該慶祝聖誕節。但是,《聖經》是怎么說的呢?對於聖誕節是否是基督徒應該慶祝的節日,聖經是否給出了明確的指示?

首先,我們來看看一些基督徒不慶祝聖誕節的原因。一個反對聖誕節的論點是,圍繞這個節日的傳統起源於異教。在這個問題上尋找可靠的信息是很困難的,因為我們許多傳統的起源是如此的模糊,來源往往相互矛盾。鈴鐺、蠟燭、冬青和聖誕節裝飾品在異教崇拜的曆史中被提及,但在一個人的家中使用這些東西當然并不意味着回歸異教。雖然肯定有一些傳統的異教根源,有更多的傳統與聖誕節的真正意義相關聯的世界救主在伯利恆的誕生。鈴鐺被敲響以響起這個喜訊,蠟燭被點燃以提醒我們基督是世界之光(若望福音1:4-9),一顆星星被放在聖誕樹的頂端以紀念伯利恆之星,禮物被交換以提醒我們賢士給耶穌的禮物,耶穌是天主給人類的最大禮物。

另一個反對聖誕節,特別是有一棵聖誕樹的論點是,《聖經》禁止把樹帶進我們的家,裝飾它們。經常被引用的經文是耶肋米亞10:1-16,但這段經文指的是砍樹,鑿木頭做偶像,然后用銀子和金子裝飾偶像,目的是在偶像面前跪拜它(另見依撒意亞44:9-18)。耶肋米亞中的這段話不能斷章取義,用來作為反對聖誕樹的合法論據。

選擇忽略聖誕節的基督徒指出,《聖經》沒有給我們基督誕生的日期,這當然是事實。12月25日可能與耶穌出生的時間根本相距甚遠,雙方的爭論也是層出不窮,有的與以色列的氣候有關,有的與冬季牧羊人的習俗有關,有的與羅馬人口普查的日期有關。這些觀點無一不帶有一定的猜測,這又讓我們回到了聖經沒有告訴我們耶穌是什么時候出生的這一事實。有些人認為這證明天主不想讓我們慶祝耶穌的誕生,而另一些人則認為聖經在這個問題上的沉默是默許。

有些基督徒說,既然全世界都在慶祝聖誕節——雖然現在把它稱為 “節日”的政治性越來越高——基督徒應該避開它。但這也是完全否認基督的假宗教,以及耶和華見證人等否認基督神性的邪教所提出的論點。那些確實慶祝聖誕節的基督徒,往往把聖誕節看成是向萬民和陷在假宗教中的人宣揚基督是”過節的理由”的機會。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沒有合法的聖經理由不慶祝聖誕節。同時,聖經也沒有規定要慶祝它。當然,到最后,是否慶祝聖誕節是一個個人的決定。無論基督徒決定對聖誕節做什么,他們的觀點不應該被用來作為一個團體,用它來打倒或詆毀那些反對的觀點,也不應該被用來作為一個榮譽的徽章,誘發慶祝或不慶祝的驕傲。如同在所有的事情上,我們從祂那里尋求智慧,祂將智慧慷慨地賜給所有求祂的人(雅各伯書1:5),并在基督教的愛和恩寵中彼此接納,無論我們對聖誕節的看法如何。

(譯)

我們應該在聖誕節送禮物嗎?

我們應該在聖誕節送禮物嗎?

許多人把聖誕節送禮的想法帶回瑪竇福音2: 10 -11的經文中,其中提到了賢士(智者)在耶穌家里給耶穌送禮物。”他們一見到那星,極其高興歡喜。他們走進屋內,看見嬰兒和他的母親瑪利亞,遂俯伏朝拜了他,打開自己的寶匣,給他奉獻了禮物,即黃金、乳香和沒藥。”

聖經給出了一個關於天主給我們的禮物——耶穌基督的精彩故事,我們可以把它作為展示福音和表達愛的機會。奉獻和接受禮物可以成為實現保祿在格林多后書8:7-8中關於奉獻的部分:”就如你們在一切事上,在信德、語言、知識和各種熱情上,並在我們所交於你們的愛情上,超群出眾,這樣也要在這慈善事上超群出眾。我說這話並不是出命,而是藉別人的熱情來試驗你們愛情的真誠。” 保祿鼓勵各教會向耶路撒冷有需要的信徒贈送經濟上的禮物,并強調他們的禮物是自願的,是出於真誠的愛。我們可以將這同樣的教訓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不僅在聖誕節,而且全年都要給別人送禮!

那么,送禮是否可以成為聖誕節的焦點,而不是感謝主賜給祂聖子的禮物(若望福音3:16)?當然可以! 送禮物是否一定要奪走聖誕節的真正意義?不,不會。如果我們專注於主所賜給我們的奇妙的救贖禮物(依撒意亞9:6),給予他人是感恩的自然表達。關鍵在於我們的關注點。你的關注點是在禮物上,還是在最終的禮物提供者——我們慈祥的天父身上?”一切美好的贈與,一切完善的恩賜,都是從上,從光明之父降下來的……” (雅各伯書1:17)。

(譯)

聖誕節的真正意義是什么?

聖誕節的真正意義是什么?

聖誕節的真正意義是愛。若望福音3:16-17說:”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因為天主沒有派遣子到世界上來審判世界,而是為叫世界藉著他而獲救。” 聖誕節的真正意義是慶祝這個不可思議的愛的行為。

真正的聖誕故事是天主在耶穌基督的身上成為人的故事。天主為什么要做這樣的事呢?因為祂愛我們! 為什么聖誕節是必要的?因為我們需要一個救世主! 為什么天主如此愛我們?因為祂就是愛本身(若望一書4:8)。為什么我們每年都要慶祝聖誕節?出於對天主為我們所做之事的感激,我們通過互贈禮物、敬拜天主、特別關注窮人和不幸的人來紀念基督的誕生。

聖誕節的真正意義是愛。天主愛祂自己的人,并提供了一條路——唯一的路——讓我們與祂共度永恆。祂賜下祂的獨生子,為我們的罪孽承擔懲罰。祂全然付了代價,當我們接受那免費的愛的禮物時,我們就可以免於定罪。”但是,基督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就為我們死了,這證明了天主怎樣愛我們。”(羅馬書5:8)

(譯)

耶穌履行了律法,但并沒有廢除它,這意味什么?

耶穌履行了律法,但并沒有廢除它,這意味什么?

耶穌說:”你們不要以為我來是廢除法律或先知,我來不是為廢除,而是為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即使天地過去了,一撇或一畫也決不會從法律上過去,必待一切完成。”(瑪竇福音5:17-18)。主的這一重要聲明,使我們對祂的使命和天主的聖言的特性有了深刻的認識。

耶穌宣稱祂來是要成全律法和先知,而不是要廢除它們,這顯然包含了兩個聲明。其中有耶穌做的事,也有祂沒有做的事。同時,耶穌強調了天主的聖言的永恆性。

耶穌不遺余力地宣傳天主律法的權威。祂沒有來廢除律法,不管法利賽人如何指責祂。事實上,耶穌繼續祂的聲明,贊揚那些准確地教導律法并敬畏律法的人。”所以,誰若廢除這些誡命中最小的一條,也這樣教訓人,在天國裡,他將稱為最小的;但誰若實行,也這樣教訓人,這人在天國裡將稱為大的。” (瑪竇福音5:19)

請注意耶穌賦予天主的聖言的品質,即”律法和先知”。1)天主的聖言是永恆的,它比自然界更長久。2)天主的聖言是有意寫成的,它是要應驗的。3)道擁有全然的權柄;即使是最小的字也是成立的。4)道是信實可靠的;它所說的”一切”都會實現。沒有人聽到耶穌在登山寶訓中的話,會懷疑祂對聖經的承諾。

考慮一下耶穌在祂傳道中沒有做什么。在瑪竇福音5:17中,耶穌說他來不是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換句話說,耶穌的目的不是要廢除聖經,解散它,或使它無效。先知們將得到應驗;律法將繼續完成它被賦予的目的(見依撒意亞55:10-11)。

接下來,想想耶穌做了什么。耶穌說,他來是為了成就律法和先知。換句話說,耶穌的目的是建立道,體現道,并完全成就一切所寫的。”法律的終向是基督”(羅馬書10:4)。先知們關於默西亞的預言將在耶穌身上實現;律法的聖潔標准將由基督完美地維護,嚴格的要求親自服從,禮儀的遵守最終完全滿足。

耶穌基督應驗了先知們的預言,僅在祂第一次來的時候,祂就應驗了數百個關於祂自己的預言(例如,瑪竇福音1:22;13:35;若望福音19:36;路加福音24:44)。耶穌基督至少在兩個方面實現了律法:作為教師和作為行動者。他教導人們遵守律法(瑪竇福音22:35-40;馬爾谷福音1:44),祂自己也遵守律法(若望福音8:46;伯多祿前書2:22)。在完美的生活中,耶穌完成了道德律法;在祂犧牲的死亡中,耶穌完成了禮儀律法。基督來不是要毀壞舊的宗教制度,而是要建立在舊制度之上;祂來是要完成舊約,建立新約。

耶穌來不是要毀滅律法和先知,而是要成全他們。事實上,舊約中的儀式、祭祀和其他元素 “法律既然只有未來美物的影子,沒有那些事物的真相”(希伯來書10:1)。會幕和聖殿是 “人手所造”,但它們決不是要永久的;它們只是 “實體模型”(希伯來書9:24)。律法有一個內在的失效日期,被 “屬於外表禮節的規程…等待改良的時期”(希伯來書9:10)。

在祂完成律法和先知的過程中,耶穌獲得了我們永恆的救贖。祭司不再需要獻祭和進入聖地(希伯來書10:8-14)。耶穌已經為我們做了,一勞永逸。因着恩典因着信心,我們靠天主成了正直的人。”祂赦免了我們的一切過犯;塗抹了那相反我們,告發我們對誡命負債的債卷,把它從中除去,將它釘在十字架上。” (哥羅森書2:13-14)

有些人認為,既然耶穌沒有”廢除”律法,那么律法仍然有效,對新約基督徒仍然有約束力。但保祿很清楚,在基督內的信徒不再受律法的約束。”在「信仰」尚未來到以前,我們都被禁錮在法律的監守之下,以期待「信仰」的出現。這樣,法律就成了我們的啟蒙師,領我們歸於基督,好使我們由於信仰而成義。但是「信仰」一到,我們就不再處於啟蒙師權下了。”(迦拉達書3:23-25)我們不在梅瑟律法之下,而是在 “基督的法律 “之下(見迦拉達書6:2)。

如果今天的律法對我們仍有約束力,那么它還沒有完成它的目的——它在聲稱要完成它的時候,祂在十字架上的犧牲不足以拯救我們。感謝天主,耶穌完成了整個律法,現在把祂的稱義作為免費的禮物賜給我們。”可是我們知道:人成義不是由於遵行法律,而只是因著對耶穌基督的信仰,所以我們也信從了基督耶穌,為能由於對基督的信仰,而不由於遵行法律成義,因為由於遵守法律,任何人都不得成義。”(迦拉達書2:16)
(譯)

什么是偉大的使命?

什么是偉大的使命?

瑪竇福音28章19 -20節包含了被稱為偉大使命的內容。”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教訓他們遵守我所吩咐你們的一切。看!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 耶穌在升天前不久向使徒們下達了這個命令,它基本上概述了耶穌期望宗徒們和跟隨他們的人在祂不在的時候要做什么。

有趣的是,在希臘文原文中,瑪竇福音28章19-20節唯一直接的命令是 “使萬民成為門徒”。偉大使命指示我們,在我們往世界各地去的時候,要使人作門徒。”去”、”施洗”、”教導”的指示是間接的命令——原文是participles。我們要怎樣使人作門徒呢?通過給他們施洗,教導他們耶穌所吩咐的一切。”使人成門徒 “是偉大使命的主要命令。”去”、”施洗”、”教導 “是我們履行 “使人作門徒 “命令的手段。

門徒是指接受他人教導的人;基督的門徒是指受洗的基督的跟隨者,是相信基督教導的人。基督的門徒效法耶穌的榜樣,緊緊抓住祂的犧牲,相信祂的復活,擁有聖神,活出祂的工作。偉大使命中 “使人作門徒”的命令是指教導或訓練人們跟隨和順服基督。

許多人把宗徒大事錄1:8也理解為偉大使命的一部分。”但當聖神降臨於你們身上時,你們將充滿聖神的德能,要在耶路撒冷及全猶太和撒瑪黎雅,並直到地極,為我作證人。” 偉大使命是由聖神的能力促成的。我們要成為基督的見證人,在我們的城市(耶路撒冷),在我們的州和國家(猶大和撒瑪利亞),以及天主派我們去的其他任何地方(直到地極),都要完成偉大使命。

在整個宗徒大事錄中,我們看到宗徒們是如何開始完成偉大使命的,正如宗徒大事錄1:8所概述的那樣。首先,耶路撒冷被傳了福音(宗徒大事錄1-7);然后聖神將教會擴展到猶太和撒瑪利亞(宗徒大事錄8-12);最后,福音傳到 “地極”(宗徒大事錄13-28)。今天,我們繼續充當基督的使者,”我們代基督請求你們,與天主和好吧” (格林多后書5: 20).

我們得到了一份珍貴的禮物:”維護從前一次而永遠傳與聖徒的信仰。”(猶達書1:3)。耶穌在偉大使命中的話揭示了天主的心,祂希望 “所有的人都得救,並得以認識真理。”(弟茂德前書2:4)偉大使命迫使我們分享這個好消息,直到每個人都聽到。就像耶穌比喻中的仆人一樣,我們要做國度的事,使萬民作門徒。”他將自己的十個僕人叫來,交給他們十個『米納』,並囑咐說:你們拿去做生意,直到我回來。”(路加福音19:13)

(譯)

捆綁壯士是什么意思?

捆綁壯士是什么意思?

“捆綁壯士的人”這句話是指《馬爾谷福音》中的一段話,耶穌在那里回應了一些猶太經師,他們指責耶穌被貝爾則步附身。他們的論點是,”祂賴魔王驅鬼”(馬爾谷福音3:22)。換句話說,魔鬼之所以聽耶穌的話,是因為他們與耶穌是一伙的,可以說,他們承認耶穌是他們的指揮官。

耶穌用朴素的邏輯反駁了他們褻瀆神靈的論點。”撒殫怎能驅逐撒殫呢?” (馬爾谷福音3:23),然后給他們講了一個比喻。首先,耶穌講到了國度分裂的原則,這個原則是不能成立的(24-26節)。然后祂告訴他們:”決沒有人能進入壯士的家,搶劫他的家具的,除非先把那壯士捆起來,然後搶劫他的家。”(馬爾谷福音3:27)耶穌把撒旦稱為 “壯士”,把自己稱為進屋掠奪的人。當然,在撒旦允許他的領地被 “掠奪”之前,必須使他喪失能力。耶穌并不像經師所說的那樣與撒旦結盟,而是來到世上,來到本質上是撒旦的”家”(若望一書5:19),為的是捆綁撒旦,掠奪他的”財物”,也就是人的靈魂(若望福音17:15;路加福音4:18;厄弗所書4:8)。

一段平行的經文這樣說。”幾時壯士佩帶武器,看守自己的宅舍,他的財產,必能安全。但是,如果有個比他強壯的來戰勝他,必會把他所依仗的一切器械都奪去,而瓜分他的贓物。”(路加福音11:21-22)。撒旦是強大的,他擁有他嫉妒的財產。但耶穌是曾經和現在都比強者更強的那一位。他是唯一能捆綁壯士,并把我們從他的魔掌中拯救出來的那一位(見若望福音12:31)。

一些基督徒,通常是靈恩派或五旬節運動中的基督徒,將耶穌的比喻應用到信徒必須發動的屬靈爭戰中。他們教導說,基督徒是必須在他們的生活中或城市中”捆綁壯士”,然后奉耶穌的名贏得勝利的人。有些靈恩派傳道人甚至說出 “壯士”的名字,并試圖找出他們所掌控的城市或地理區域。這種教義遠遠超出了耶穌所說的內容。主的比喻只是要讓經師們明白,他并沒有與撒旦結盟。耶穌從來沒有指示我們”捆綁壯士”,也沒有告訴我們如何去做。我們沒有理由把這比喻解釋為地理區域上的屬靈現實。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