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謹的良知

嚴謹的良知

“良心不安”是指一個人對自己過於挑剔。這樣的人在沒有罪的時候總是害怕犯罪,或者一直處於懷疑之中,和/或在只有輕罪的時候害怕犯了重罪。

這些人中的大多數可以通過訓練有素的聽懺悔神父的指導和謙卑的祈禱得到幫助。在某些情況下,這些人將被介紹給專業人員幫助。
(譯)

渙散的良知

渙散的良知

天主教會如何定義”寬松的良心”?

關於”松懈的良心”,天主教教理指出:

第1790條:人常聽從自己良心確定的判斷。如果人明知故意違反這樣的判斷而行事,他必將定自己的罪。但是也有可能,道德的良心處於無知中,並對即將採取或已經冒犯的行動,作出錯誤的判斷。
第1791條:種無知多次能歸咎於當事人,要他負責。「當人對探求真理及美善不大注意,或因犯罪習慣而良心變得幾乎盲目時」,就會發生此種情況。在這情況下,人對自己所作的惡要負罪責。

總而言之,”松懈的良心”做的是方便的事,而不是遵守天主的法律,因此,這個人的行為會犯下輕罪和重罪。渙散的良心是一個”粗心的人”,不關心天主被冒犯的事實。

例子:

– 某人的良心很松懈。他不在乎墮胎是否是錯誤的,不在乎同性婚姻是否冒犯了天主,不在乎安樂死是否是謀殺,他唯一關心的是讓人們在下一次選舉中支持他,這樣他就可以作為一個不道德的人再干一任。

– 一位女士晚上獨自走在街上,穿着誘人的衣服,有可能引來性犯罪者,將她誤認為是妓女。她的良知几乎處於休眠狀態,經常脫離,因此可以被視為招致罪惡。

– 一個人從慈善機搆偷錢,他清楚地知道,一旦這些資金消失,慈善機搆的計划項目將被取消。良心渙散的人做任何事都不顧是否對他人不利,而他人將承受他的行為的后果。
(譯)

懷疑的良知

懷疑的良知

如果我的良心對某件事情有疑問,我應該怎么做?

首先,有必要解釋一下”良心有疑問”的含義。當良心不能決定某種行為是好的,可以做,還是惡的,應該避免的時候,良心就會產生懷疑。當你不確定某種行為是善是惡時,你就不能做,直到你確定了它是善是惡。

關於這個問題,《天主教教理》指出:

” 在良心的培育中,天主聖言是我們路途上的光明;我們應在信德和 祈禱中聽取聖言,並付諸實行。我們還應該在主十字架的注視之下 省察我們的良心。我們有聖神的恩寵作為支持,有他人的見証或勸 告作為扶助,也有教會權威性的教導作為引導。”[第1785條]
(譯)

良知和祈禱

良知和祈禱

良知和祈禱之間有關系嗎?

是的,有關系。祈禱能啟迪和加強良知,給它以頭主聖言的指引。在任何時候,我們都需要根據祈禱來檢查我們的意圖和行動。聖神的恩寵幫助我們認識和選擇什么是題主的志意。

關於這個問題,《天主教教理》指出

“在良心的培育中,天主聖言是我們路途上的光明;我們應在信德和祈禱中聽取聖言,並付諸實行。我們還應該在主十字架的注視之下省察我們的良心。我們有聖神的恩寵作為支持,有他人的見証或勸 告作為扶助,也有教會權威性的教導作為引導。”[第1785條]
(譯)

天主教會對良知的定義

天主教會對良知的定義

簡單地說,良心是 “一種內心的感覺或聲音,被視為一個人行為的正確性或錯誤性的指南”。

關於良心,《天主教教理》指出:
第1777條:道德的良心存在於人心深處,在適當的時刻,囑咐他行善避惡。道德的良心也判斷具體的抉擇,良好的予以贊同,不好的加以譴責。道德的良心証明與至善相關真理的權威,人原受到至善的吸引並由祂領受了誡命。當聆聽道德良心的時候,明智的人便能聽到天主發言。

第1778條:道德的良心是理性的一個判斷,藉此人可以對一個將要做的具體行為,正在做的行為,或已經完成的行為,認出其道德的品質。人無論講甚麼,做甚麼,必須忠實地依照他所確知為公正的和正直的去講去做。藉著良心的判斷,人領會並認出神律的規定: 約翰亨利‧紐曼,《致諾福克公爵書》:良心是我們心靈的法律,但超越我 們的心靈,對我們發號施令,指示責任和職務,恐懼和希望……良心是自然界中,一如恩寵界中的那位傳訊者,透過面紗向我們發言,教導我們,帶領我們。良心是基督所有代表中的第一位代表。

第1779條:有一點很重要,就是為聆聽和順從個人良心的聲音,每一個人必須小心地面對自己。這內心收歛的要求格外需要,尤其是因為我們所面對的生活屢次阻擾我們反省、省察、或自我收歛: 聖奧思定,《致巴特人論若望書信》:返回你的良心,向她發問……弟兄們, 返回內心,並在你所做的一切中,注視那位作証者──天主。

第1780條:人位格的尊嚴包含並要求道德良心的正直。道德良心包括對道德原則的領會 (本性良心,synderesis),包括將這些原則,經過理性和善 惡的實際分辨之後,運用於目前的環境,最後,包括對一些具體的行為,不論是行將開始的,或是已經完成的,作出判斷。在理性的 法律內有關道德善所宣告的真理,實際上,具體地,亦為良心所作的謹慎判斷所承認。人稱那依照這判斷作選擇的人為明智的人。

第1781條:良心使人對所完成的行為負起責任。如果人作惡,良心的正直判斷 能夠留在他內作為善的普遍真理的見証,同時對他這一次選擇作見証。良心判斷的裁決,仍可成為希望和慈悲的保証。在指証所犯的 錯誤時,提醒人祈求寬恕,繼續行善,並因著天主的恩寵不停地修 練德行: 在祂面前可以安心;縱然我們的心責備我們,我們還可以安心,因為天主 比我們的心大,祂原知道一切(若一 3:19‐20)。

第1782條:人有依照良心和自由行事的權利,為使他本人得以作出道德的抉擇。「不應強迫人違反良心行事,也不應阻止人依照良心行事,尤其在宗教事務上是如此」。

(譯)

堅振聖事期間接受的能力

堅振聖事期間接受的能力

接受堅振聖事后,教友們有能力解釋和捍衛天主教信仰。他們這樣做,就是與堅振的恩寵合作。

除非我們了解自己的信仰,否則就無法活出它,也無法向非天主教徒,甚至是我們所照顧的孩子解釋它。天主教徒有義務繼續閱讀健全的天主教材料,以加深他們對信仰奧秘的了解。
(譯)

一個人可以接受兩次堅振聖事嗎?

一個人可以接受兩次堅振聖事嗎?

天主教會教理第1304條指出:

堅振聖事就如它完成的聖洗聖事一樣,只可接受一次,因為堅振聖事在人靈上蓋了一個不能磨滅的、屬神的印號 ──「神印」,這是耶穌基督蓋在每個基督徒身上的聖神之印記,為他佩戴上自高天而來的能力,好使他成為基督的見証人。
(譯)

即將進行的堅振聖事沒有代父(母)

即將進行的堅振聖事沒有代父(母)

我的孩子將在几個月后接受堅振聖事。我找不到符合教會要求的合適代父(母)。我認識的大多數人都離婚了,不去教堂,或者不相信天主教會的一些教理。我應該怎么做?

建議你與當地教會聯系,安排與負責堅振聖事課程的人會面,討論你的情況。相信他/她可以幫助你聯系到你教區的一位忠實成員,他/她會非常樂意與你見面,成為你孩子的保荐人代父(母)。請盡快辦理此事。留到最后一刻,可能會導致堅振聖事的推遲。
(譯)

強制堅振

強制堅振

我的侄子不願意接受堅振聖事。我的姐姐,也就是他的母親,說他在這個問題上沒有選擇。他必須參加教會的儀式來接受堅振聖事。天主教教會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是什么?

如果一個孩子不願意接受堅振聖事,因此缺乏接受聖事的適當傾向,他不能合法地接受堅振聖事。

教會法規定

“除有死亡的危險外為合法領受堅振聖事,要求領受人,如已 具有運用理智的能力,應適當地受訓,妥善地準備,並重發聖洗誓 願。[《教會法典》第889條2項 ]
(譯)

堅振的效果是什么

堅振的效果是什么

我是說當一個人接受該聖事時會發生什么?

堅振聖事增加聖潔的恩寵,給予其特殊的聖寵,并在靈魂上印下持久的性格。

堅振的聖寵幫助我們忠心耿耿地生活在信仰中,并勇敢地宣講它。它給予我們力量,即使在困難和迫害下也能表明我們的信仰,并給別人以良好的榜樣。

堅振的特性是一種精神上的、不可磨滅的標志,它標志基督徒是基督軍隊中的士兵。堅振的特性給人力量,在精神上與基督并為基督對抗信仰的敵人。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