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上的改變

禮儀上的改變

神父或主教能否在禮儀中做任何改變,如在舉行聖事時?

天主教會禁止任何神父或主教在舉行聖事時改變禮儀。

關於這個問題,《教會法典》規定:
846 條 – 1 項-在舉行聖事時,應忠實地遵守主管當局批准的禮儀 書;因此任何人不得擅自增添、減少、或改變之。(第846 條§1)

在Sacrosanctum Concilium中指出:

“因此,其他任何人,即使是神父,也不能憑自己的權力在禮儀中增加、刪除或改變任何東西(3)”。

最后,《天主教教理》指出:
「主教們以基督名義所行使的這種權力,是他們本有的、正常的及直接的權力,縱使它的執行最終是由教會的最高當局所規定」。但主教們不應被視為教宗的代表,教宗對全教會的正常和直接權力並不取消主教們的權力,反倒予以鞏固和維護。主教的權力應在教宗的領導下,與整個教會在共融中執行。(第 895條)
(譯)

封斋期和将临期共享相同的礼仪颜色

封斋期和将临期共享相同的礼仪颜色

为什么封斋期和将临期都有相同的礼仪颜色–紫罗兰?封斋期是悔改和自我否定的时期,而将临期则是人们为基督在圣诞节的到来做准备,这是一个欢乐的时期。请解释一下。谢谢。

封斋期和将临期这两个礼仪季节都是忏悔的时间,人们为复活节和圣诞节这些神圣的日子做准备。忏悔的时间是由礼仪的颜色紫罗兰代表的。
(譯)

禮儀上的藍色

禮儀上的藍色

藍色是禮儀用的顏色嗎?如果不是,可以用它來代替紫羅蘭或紫色嗎?

不允許用藍色代替紫色或紫羅蘭作為禮儀的顏色。

引自 “美國天主教主教會議”的 “神聖崇拜委員會 “第六章,它指出。

# 346. “至於聖衣的顏色,應保留傳統的用法:即:

復活節和聖誕節期間的主日和彌撒使用白色;除受難日外的主日、聖母瑪利亞瞻禮、聖天使瞻禮和非殉道者的聖人瞻禮;諸聖瞻禮(11月1日)和施洗者聖若翰誕辰瞻禮(6月24日);以及傳道者聖若翰瞻禮(12月27日)、聖伯多祿瞻禮(2月22日)和聖保祿瞻禮(1月25日)使用白色。

紅色用於主受難的聖枝主日和受難日、五旬節主日、主受難的慶祝活動、宗徒和福音者的瞻禮,以及殉道者聖人的慶祝活動。

綠色用於普通時間的祈禱和彌撒。

紫羅蘭色或紫色在將臨期和封齋期中使用。它也可用於為死者舉行的祈禱和彌撒(參見下文)。

在美國教區,除了紫羅蘭外,在葬禮和其他為死者舉行的儀式和彌撒中,可以穿白色或黑色的祭披。

在將臨期第三主日和封大齋期第四主日,如有慣例,可使用玫瑰色。

在比較莊嚴的日子里,可以使用具有節日氣氛的祭披,也就是比較珍貴的祭披,即使不是當天的顏色。

在美國的教區,在更莊嚴的場合可以穿金色或銀色的祭披。

# 347. “儀式性彌撒以其適當的顏色、白色或節日的顏色舉行;另一方面,為各種需要舉行的彌撒則以當天或季節的適當顏色舉行,如果是懺悔性質的,則以紫羅蘭色舉行,例如:第31號(戰爭或沖突時期),第33號(飢荒時期)。第33號(飢荒時期),或第38號(赦罪);彌撒聖祭則用適合彌撒本身的顏色,甚至用適合當天或季節的顏色。”
(譯)

禮儀中的黑色

在天主教會中,黑色仍然是一種禮儀用色嗎?我已經多年沒有看到它的使用了。

代表哀悼和悲傷的黑色被推荐用於(1)追思已亡(2)為死者舉行的彌撒(安魂彌撒),但受洗的兒童在理智年齡前死亡的除外。

在美國,許多神父喜歡不使用黑色。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多年來你沒有看到它。雖然是這樣,但黑色仍然是有效的禮儀用色。
(譯)

天主教禮儀中使用的顏色

天主教禮儀中使用的顏色

天主教會在禮儀年內的不同季節和場合使用不同的顏色。

白色(或銀色)代表光明、天真、純潔、喜悅、勝利和榮耀。

– 聖誕節的季節。
– 復活節的季節。
– 主的節慶,除了祂他的受難之外。
– 瑪利亞、天使和非殉道者的節日。
– 諸聖瞻禮(11月1日)。
– 宗徒們的節日。
– 婚嫁彌撒(婚配)。
– 為亡者做的彌撒(安魂彌撒),當死者是受洗的兒童,在理智年齡之前死亡。

紅色代表受難、血、火、他主的愛、殉道。

– 主的受難、寶血和十字架的節日。
– 殉道者的節日。
– 聖枝主日。
– 五旬節。

綠色代表聖聖、永恆的生命、希望。

– 普通時間包括:
–主顯節后的時間。
— 五旬節后的時間。

紫色代表懺悔、謙遜、憂郁。

– 將臨期。
– 封齋期。
– 除升天節和五旬節外的守夜節。
– 耶穌受難日。

黑色代表哀悼和悲傷。

– 追思已亡。
– 為死者做的彌撒(安魂彌撒),但受洗的兒童在理智年齡前死亡的除外。

玫瑰代表喜悅。

– Gaudete主日(降臨節第三主日)。
– Laetare主日(四旬期第四主日)。

(譯)

“Litany 連禱”這個詞的含義

“Litany 連禱”這個詞的含義

連禱是一種禮儀性的祈禱,包括一系列的祈求或禱告,由領導者誦讀,與會眾的固定回應交替進行。

一連串的祈禱通常以如下的祈禱開始。

主與你同在。
主與你同在。

然后再進行一些答問祈禱,例如:

瑪利亞之心,追隨他主之心。
為我們祈禱吧。

瑪利亞之心,與耶穌之心合一。
為我們祈求。

聖母之心,聖神的容器。
為我們祈禱。

瑪利亞之心,三位一體的聖地。
為我們祈禱。

瑪利亞之心,聖言之家。
為我們祈禱。

聖母瑪利亞之心,在你的創造中無暇無疵。
為我們祈求。

聖母瑪利亞之心,充溢着恩典。
為我們祈求。

連禱通常以祈禱結束。

(譯)

Limbo

Limbo

你能向我解釋一下Limbo的含義嗎?我在天主教聖經中找不到關於這個詞的內容。

首先,”Limbo “這個詞在《聖經》中是沒有的。它是一個被創造出來的詞,代表兩個不同的精神世界。下面引用《天主教百科全書》中的一段話來解釋這兩個世界。

Limbo 適用於
(a)正義者的靈魂的臨時位置或狀態,他們雖然從罪惡中得到淨化,但在基督勝利升天之前被排除在幸福的視野之外(”limbus patrum”);
或者(b)那些未受洗的兒童和其他人的永久位置或狀態,他們在死亡時沒有嚴重的個人罪惡,僅僅由於原罪而被排除在幸福的視野之外(”limbus infantium “或 “puerorum”)。
[來源:《天主教百科全書》。來源:《天主教百科全書》,紐約,USU。羅伯特-阿普爾頓公司,1910年]。

換句話說,”Limbo “是指在耶穌光榮復活之前,那些得救的聖徒所居住的世界,當時我們的主打開天國,歡迎他們進入。

其次,”Limbo “指的是未受洗的嬰兒和死亡兒童的靈魂所居住的精神世界。這些孩子沒有達到理智的年齡(8歲),沒有能力犯罪,但他們身上有原罪的烙印,只有通過洗禮聖事才能消除。

關於未受洗兒童的問題,《天主教教理》指出:

第1261條 “至於還未受洗而夭折的兒童,教會只好把他們託付給天主的仁慈, 一如在他們的葬禮中所表達的那樣。事實上,天主的仁慈是那麼偉大,祂願意所有的人得救,而且耶穌這麼喜愛孩子,祂曾說:「讓小孩子到我跟前來,不要阻止他們。(谷10:14)」因此,我們有理由希望這些未受洗而死去的兒童,也有得救的途徑。不過,教會仍迫切地再三要求:不可阻擋兒童藉著聖洗的恩賜,來到基督跟前。”
(譯)

“Lex Orandi, Lex Credento, Lex Vivendi “

“Lex Orandi, Lex Credento, Lex Vivendi ”

“Lex Orandi, Lex Credento, Lex Vivendi “是一個古老的說法。其中一部分,”Lex Orandi, Lex Credendi “的意思是 “我們如何祈禱,我們就如何相信”。第二部分 “Lex Credendi, Lex Vivendi “的意思是 “我們相信,所以我們活着”,是在曆史上后來出現的。”

“Lex orandi, lex credendi(拉丁語寬泛地翻譯為 “祈禱的法則[是]信仰的法則”)是基督教傳統中的一句格言,意思是說,是祈禱導致了信仰,或者是禮儀導致了神學。”

“它指的是崇拜和信仰之間的關系,是一個古老的基督教原則,它為發展古代基督教信條、經文教規和其他教義事項提供了一個衡量標准,其依據是教會的祈禱文,即教會的禮儀。在早期教會中,在有共同信條和官方認可的聖經教規之前,就有了禮儀傳統。這些禮儀傳統為建立信條和教規提供了神學框架”。[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

總之,”Lex Orandi, Lex Credendi, Lex Vivendi “的意思是 “正如我們所崇拜的,我們所相信的,我們所生活的”。

(譯)

四旬期(封齋期)的時間

四旬期(封齋期)的時間

四旬期有多長?我知道它是40個工作日。但什么時候結束?有人說是在聖周四。還有人說是在復活節前夕。天主教會在這個問題上有什么教導?

過去,四旬期在聖周六的中午結束。現在已經不是這樣了。教宗保羅六世在1969年頒布的新禮儀年和日曆規定:”四旬期從聖灰星期三持續到主的晚餐專用彌撒”。

目前的禮儀日曆包括。

– 四旬期,在聖周四晚上的彌撒前結束。

– 三旬期,從聖周四晚上的彌撒開始,到聖周六晚上的復活節守夜開始,結束。

– 復活季。

四旬期的最后一周被稱為 “聖周”。這是禮儀年中最神聖的時刻,是教會紀念我們主生命的最后一周。聖周期間紀念的事件是棕枝主日、濯足星期四、受難日和望復活守夜。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