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在默主歌耶顯現簡介___II. 信息 – 總體概述

聖母在默主歌耶顯現簡介___II. 信息 – 總體概述

II. 信息 – 總體概述

根據神視者一致證明,圣母在發顯時給了一系列要傳播給人們的信息。誰然信息很多,但能歸納為五個主旨,因為所有的信息基本上強調或納入這五點。

1. 和平

2. 信仰

3. 轉變

4. 祈禱

5. 齋戒

1. 和平

已經是第三天了,圣母強調和平是她首要的信息:“和平,和平,和平,只要和平!”然后她說了兩次,“天主與人類之間,所有的人之間必須由和平來統治!”。考慮一下當圣母給這個信息時,瑪麗亞能看到一個十字架,明顯的結論是這個和平來自天主。天主通過圣母在基督內成為我們的和平。“因為基督是我們中的和平… ”(弗2:14)這個和平,“不像世界所睗的”(若14:27),那就是為什么基督命祂的宗徒把和平帶給世界(瑪10:11),使所有的人能成為“和平之子”(路10:6)所以圣母作為“宗徒之后”在默主歌耶特別提到自己是“和平之后”。除了她誰能更成功地使世界明白,它面臨毀滅的威脅,和平是多么重要,多么需要。

2. 信仰

圣母第二個信息是信仰。在第四,第五,和第六代發顯中,圣母勸告在場的人要有堅定的信仰。圣母重復這個信息好多次可以理解。沒有信仰我們無法達到和平!不僅如此,信仰本身是對天主圣言的回答,祂不但

顯示圣言,還確實給了我們。當我們相信的時候,我們接受天主的圣言,

圣言在基督內成為我們的和平。接受圣言,個人成為新人,具有新的基督內在的生命,并在天主的本性內分享。個人以這種方式與天主及他人確保和平。

再提一下,沒有人能比圣母更明白信仰的必需和靈驗。那就是圣母在每個場合強調信仰,并命令神視者把信仰之光帶給他人。圣母指出,人們無論尋求什么,信仰對每件事都能作為解答。圣母把信仰作為所有祈禱的首要,與健康,整體和所有其他人類的需要有關。

3. 轉變

轉變是圣母另一個經常的信息。這意味著她注意到現在信德薄弱或完全缺少信德。沒有信仰不可能得到和平。真正轉變的本意是心靈的潔凈和

清洗(耶4:14),因為墮落或變質的心是邪惡交往的基礎,它又帶來社會動亂,不公正的法律,卑鄙的章程等。沒有徹底改變的心,沒有心靈的轉變,就沒有和平。為此圣母不斷提醒要經常告誡。這個要求直接對所有的人,沒有區別,因為“沒有義人”… “人人都離棄了正道,沒有一人行善”(羅3:11-12)。

4. 祈禱

從第五天的發顯以后,圣母幾乎每天勸告人們祈禱。她要求每個人“不斷地祈禱”,就像基督親自教導的那樣。(谷9:29)(瑪9:38)(路11:5-13)。由此得知祈禱激勵并加強我們的信仰,不祈禱,我們與天主的連系不會正常;就如我們彼此之間的連系一樣。祈禱也提醒我們,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天主與我們如此接近;在祈禱中認識天主,感謝祂所賞睗的,對所需的滿懷希望,特別是我們的得救。祈禱鞏固個人的心靈平靜,有助我們與天主有規律的關系,沒有祈禱既不可能與天主,也不可能與我們周圍的人保持和平。

上主動圣言把自己通告給全體人類并期待人類的答復。這樣的確有正當的理由祈禱。我們的答復應該是“口頭的信仰”,或“祈禱”。在祈禱中,賦予信仰以生命,重申信仰,曾強和維持信仰。除此以外,人類的祈禱的確對福音、對天主的存在、具有見證,以此在其他人中間激起信仰的響應。

5. 齋戒

已經是發顯的第六天了,圣母經常建議齋戒,因為它有助信仰。那就是,

實踐齋戒幫助并確保控制自己。只有能自制的人才有正真的自由,并能棄絕自己獻身于天主和他的近人,因為信仰如此要求。齋戒保證他為信仰棄絕自己既可靠又真實。它幫人擺脫屈服于自己,尤其是屈服于罪惡。無論誰不擁有自己就是在某些方面被奴役。因此齋戒幫個人約束自己混亂的滿足,尋求這種滿足導致毫無意義和無用的生活方式,通常浪費美好的對他人為基本生存而必需的東西。

隨著齋戒我們也為不幸及貧苦者找回在我們內產生的真正的愛,這種愛在達到一定程度時舒緩貧富之間的關系。因此彌補貧苦者的需要,也消除其他人的過度和太放縱。愛自行其是,在產生現代特殊方式的和平方面,由于貧者和富人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受到威脅。

總之,我們能說圣母的信息強調和平是最偉大的善事,信仰,轉變,祈禱和齋戒是我們能得到和平的方法。

聖母在默主歌耶顯現簡介___ I. 簡介:第一天至第七天

聖母在默主歌耶顯現簡介___ I. 簡介:第一天至第七天

作者:Dr. Fra Ljudvit Rupcic, OFM

目錄:

  1. 簡介:第一天至第七天
  2. 信息 – 總體概述
  3. 特殊信息

 

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里,在默主歌耶(東歐波斯尼亞境內)六個可靠的目擊者發誓堅決證實,從1981年6月24日到現在,萬福童貞圣母,當地親切地稱她為Gospa,每天發顯給他們。

I. 簡介

第一天

在說好的那一天(1981年6月24日)傍晚大約六點鐘,在克尼卡山稱為潑布豆的地方,孩子們,伊凡卡(Ivanka Ivankovic)米亞娜(Mirjana Dragicevic)維卡(Vicka Ivankovic),伊凡 Ivan Dragicevic ,伊凡(Ivan Ivankovic),,米卡Milka Pavlovic ,看見一位不能相信的美麗的年輕婦女,手里抱著一個小孩。她沒有對他們說話,但用手勢指點他們應當走得更靠近些。他們又驚又怕不敢走近,即使他們立刻想到她是圣母。

第二天

第二天,1981年6月25日,孩子們同意再次在圣母以前顯現的地方碰頭,希望能再見到她。突然有一道亮光。孩子們往上看,見到了圣母,這次她手里沒有孩子。她笑著,挺高興,并且無法形容的美麗。她用手勢讓他們走近些。孩子們振作起來走向她。他們馬上跪下,開始念“天主經,圣母經,圣三光榮誦”。除了當他們念圣母經時,圣母與他們一起念。念了經後,圣母開始和他們說話,伊凡卡首先問有關她兩個月前去世的母親。米亞娜要圣母給一些征兆讓人們看,因為有人說他們不是說謊,就是發瘋。圣母最后留下這句話,“天主與你們在一起,我可愛的孩子!”在這以前,孩子們問她明天是否可以見到她,她點點頭作為回答。

根據所想象的,整個相見難以名狀。那天這群孩子中的兩個,伊凡(Ivan Ivankovic), 和米卡Milka Pavlovic不見了。由另外兩個,瑪麗亞(Marija Pavlovic)和耶谷(Jakov Colo) 代替。從那天開始往後,圣母有規律地發顯給這六個孩子。圣母第一次發顯時在場的伊凡(Ivan Ivankovic), 和米卡Milka Pavlovic此後沒能再見到圣母,即使他們回到發顯現場,希望見到她。

第三天

1981年6月26日,滿懷期盼的孩子們在大約六點鐘時走向同一地點等待,那是圣母上次發顯的時間。他們很高興,雖然高興中滲入些害怕,

對這次的結果感到困惑。盡管如此,孩子們感到內心有股力量吸引他們去見圣母。

孩子們還在途中時,突然一道亮光閃了三次。對他們及跟隨他們的人來說,這是圣母在附近的征兆。在第三天圣母發顯在比以前更高的地方。

忽然,圣母不見了。但孩子們祈禱時,圣母又出現了。她很高興,安祥地微笑著,還是無可比擬的美麗。孩子們離家前,一些年老的婦女勸他們帶圣水,以確定是否是魔鬼。當他們與圣母在一起時,維卡向發顯的方向灑圣水,并說,“如果妳是圣母,請繼續在此;如果不是,離開我們。”圣母對此笑笑,依舊與孩子們在一起。于是米亞娜問她的名字,她回答,“我是萬福童貞瑪利亞”。

同一天,來到普特布督時,圣母再次發顯,不過這次只對瑪麗亞說,“和平,和平,和平,只要和平。”在圣母後面,瑪麗亞能看見一個十字架。接著圣母流著淚重覆下面的話,“天主與人類之間,所有的人之間必須由和平來統治!”發生此事的地點離發顯的地方大約一半的路程。

第四天

1981年6月27日,圣母三次發顯給孩子們。那個時機他們問了各種問題,圣母都回答了。她給了神父這個信息。“愿神父堅信并照顧人們的信仰!”耶谷和米亞娜又要求征兆,因為人們開始指責他們說謊和吸毒。“不必怕任何事。”圣母回答。

離開前,當問到她是否還會來時,她表示會來。在去普特布督的路上,圣母又發顯一次以這些話說再見,“愿天主與你們在一起,我可愛的孩子,平平安安地去吧!”

第五天

1981年6月28日,一清早就有大群的人從四面八方聚到發顯處。近中午已有一萬五千人。同一天教區神父約佐仔細詢問這些孩子前幾天看到和聽到的事情。

在通常的時刻圣母又發顯了。孩子們與她一起祈禱,然後他們問她問題。例如,維卡問,“親愛的圣母,妳要我們做什么,妳要我們的神父做什么?”圣母回答,“人們應該祈禱并堅定信仰。”關于神父,她回答他們應該深信并幫他人同樣相信。

那一天圣母來回多次。其中一次孩子們問她為何不在教區圣堂發顯讓每個人都看到。”她回答,“沒有看見而相信的人們是有福的。”

縱然大群人用問題和好奇對他們施加壓力,那一天又累又熱,孩子們還是覺得像在天堂。

第六天

1981年6月29日,孩子們被帶到莫斯塔接受醫療檢查,查後宣布他們“健康”。首席醫生聲明:“孩子們沒有發瘋,帶頭他們到這里來的人一定… ”

那天在發顯小山的人群比以前更多。孩子們一到通常發顯的地方就開始祈禱,圣母出現了。那時圣母勸告他們要有信德,“人們應該堅持信仰,不要害怕。”

同一天,一位跟隨并觀察他們的女醫生,在發顯期間,要求碰一下圣母。孩子們牽著她的手到圣母肩膀的地方,她受到刺痛的感覺。雖然她是無神論者也不得不承認,“這里正在發生奇異的事情!”

當天一個名叫達尼爾瑟卡的孩子奇跡般地治愈了。她的父母曾帶她到默主歌耶,特別為治愈祈禱。圣母答應會發生,只要父母祈禱,守齋并堅決相信。因此孩子治愈了。

第七天

1981年6月29日,兩個年輕的女孩建議孩子們乘車能安靜地避開徒步行走。她們正真的目的是把他們帶離此地,看住他們,直到通常發顯的時間過去。然而,即使孩子們遠離普特布督,在通常發顯得時間,就像內心的呼喚提醒他們要求下車。他們一下車就祈禱,圣母臨近他們,離普特布督方向超過一千公尺以外。她念了七遍“天主經”等等。女孩的詭計告破。此後不久警察開始阻礙孩子們及朝圣者到發顯的地方,普特布督去。孩子們,不久甚至群眾都被禁止到那里去。但是圣母繼續在秘密的地方發顯給他們,在他們的家里,在田野里。孩子們已經有了信心,坦率地與圣母交談,熱切地尋求她的勸告,傾聽她的警告和信息。默主歌耶的情況就這樣直到1982年1月15日。

同時,本堂神父開始在教堂里接待朝圣者,讓他們參加念玫瑰經和頌揚圣體。孩子們也公念玫瑰經。那個時期圣母有時在教堂發顯給他們。有一次甚至本堂神父自己在念玫瑰經時看到圣母。他立刻停止念經,自然而然唱起一首大家熟悉的圣歌:“萬福童貞瑪利亞,妳多么美麗。”整個教堂能看到在他身上發生了某件不平常的事。後來他說自己看見了圣母。因此,在此以前他不僅懷疑而且公開反對,甚至認為發顯是謠言,現在成了擁護者。他見證支持發顯,甚至達到原為之坐牢的程度。

從1982年1月15日以後,孩子們教區圣堂一個關閉的地方看到圣母。本堂神父這樣安排是因為有時對自己及看到發顯者出現新的困難,甚至危險。以前孩子們保證這與圣母的愿望一致。然而由于教區主教的禁止,從1985年4月往后孩子們停止使用教堂的這個地方作為顯現的場所。他們要求用教區的一個房間來代替。一直以來,從開始顯現到現在,只有五天,沒有孩子看見圣母。

圣母并不總在同一個地點發顯,不對同一群人,不對個人,也不總是延續規定的時段發顯。有時候發顯二分鐘,有時一小時。圣母也不是按孩子們的意圖出現。有時候他們祈禱等待,但圣母直到過了不久后才出乎意料地,沒有事先告知地出現。有時圣母只發顯給一個孩子,其他的看不到。如果不是圣母答應指定的時間,沒有人知道圣母何時出現,或是否出現。圣母也不總是只發顯給前述的看到發顯者,而是給不同年齡,身份,種族,教育程度和各行各業的人。所有這些表明顯現不是想象出來的東西。顯現不取決于時間,也不是地點,不是朝圣者或看到過發顯者的祈禱或愿望,而只取決于允許圣母發顯者的意愿。

講道集(摘錄)(二十五、痛苦的意義和價值)

講道集(摘錄)(二十五痛苦的意義和價值) 

痛苦的意義和價值

一、痛苦由人的罪進入了世界

天主沒有創造痛苦,痛苦是由于人的罪進入了世界。

本來痛苦和死亡是原罪的懲罰,本身并無積極的價值,但由于基督親身忍受了痛苦和死亡,我們如果和基督一起忍受痛苦和死亡,我們的痛苦和死亡有著贖罪的功效,能補贖自己的罪過,并能幫助別人獲得救恩,保祿宗徒有句名言:”我們的痛苦,能補充基督苦難所欠缺的不足。“(哥1:24)基督是天主子,祂的一滴寶血足以救贖全人類的罪過,不需要我們去補足,但基督看得起我們,要我們參與祂的救贖工程。教宗每周三接見病人時,感謝、鼓勵他們繼續為教會、為人類的得救,奉獻他們的痛苦。

二、痛苦的奧跡由愛的奧跡去解開

痛苦最大的意義和價值,在于它是表達愛的最佳方法。愛和痛苦是分不開的,誰越愛一個人,越甘愿為他所愛的人受苦,母愛便是最好的例子。基督瘋狂地愛了我,為我生,為我活,為我死在十字架上。“祂如此愛了我,叫我如何不愛祂?”圣女大德肋撒求基督多給她苦吃,“沒有痛苦的生命,不值得去活!”我們不敢求耶穌多給我吃苦,但至少在有痛苦時,能逆來順受,為報愛耶穌。

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在于愛,痛苦的意義和價值是為了愛。所以痛苦的奧跡,只能用另一個奧跡——愛的奧跡去解開。誰心中有愛,痛苦顯得輕微甘飴。圣奧斯定說:“愛者不苦,雖苦猶樂,樂在其中。”痛苦是一個寶藏,當善加利用。它補贖我們的罪過,縮短我們的煉苦,參與基督救贖工程,報愛為我受盡千辛萬苦的耶穌基督。

“如主愛人,愛人如主。”

講道集(摘錄)(二十四、圣三 向圣三的祈禱)

講道集(摘錄)(二十四圣三 向圣三的祈禱)

二、向圣三的祈禱

天主圣父,天主圣子,天主圣神,我愿其獲光榮,厥初如何,今茲亦然,以迨永遠,及世之世。亞孟。

靜悄悄的,孤伶伶的,

赤裸裸的,情綿綿的,

在天主臺前,

什么也不說,什么也不求。

虔誠肅敬,緘默無言,

心平氣和,聚精會神,

我看著祂,祂看著我,樂在其中。

祂什么都知道,祂什么都明白,

祂以無比的愛深深愛著我,

但愿天上人間和我常相守,

如沐甘霖,如坐春風,

飄飄然,我陶醉在天主的愛中。

“圣,圣,圣。”每一次三遍,向圣父、圣子、圣神歌頌:我們永遠感謝、稱揚、歌頌、讚美天主圣三。

彌撒中的經文有三篇直接向圣三的經文。

“ 愿天父的慈愛,基督的圣寵,圣神的恩睗與你們同在。”

“ 全能的天主圣父,一切崇敬和榮耀,藉著基督,偕同基督,在基督內,并聯合圣神,都歸於袮,直到永遠。”

“ 主耶穌基督,永生天主之子,袮遵照圣父的旨意,在圣神合作下,藉袮的死亡,使世界獲得生命;因袮的圣體圣血,求袮救我脫免一切罪惡和災禍,使我常遵守袮的誡命,永不離開袮。如果有一天我會離開袮,求袮現在就收我的靈魂吧!”

日課:“至圣圣神,敬請翩然光臨,偕圣父藉圣子,充滿我心,口舌與心靈讚頌圣神,五官與活力同聲歌吟,燃起愛的烈火,照亮別人;回歸天父,靠袮指引;追隨圣子,也是袮的大恩。我們永遠相信,袮是父與子的真神。亞孟。

Anima Christi

基督肋傍之水洗滌我!基督的苦難堅強我!良善的耶穌俯聽我!隱藏在袮的圣傷中,不要讓我離開袮!保護我於諸仇諸惡中!在我死的時候召喚我!令我來到袮臺前!好偕同袮的諸圣讚美袮!直至世世無窮。亞孟。

Luscipe Dovine!

主,請袮收納我的全部自由、我的記憶,我的理智、和我的整個意志。凡我身靈,我所擁有,都是袮所賞睗的,我愿完全奉還給袮,任憑袮隨意安排。只求袮將袮的圣愛和袮的圣寵,賞睗給我,我便心滿意足,別無所求!

講道集(摘錄)(二十三、圣三 對圣三奧跡的認知)

講道集(摘錄)(二十三圣三 對圣三奧跡的認知) 

圣三

一、對圣三奧跡的認知

圣三奧跡是奧跡中的奧跡,我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1. 知其然:不是三個天主,而是一個天主,包含三位。‘一’是指性體,

    ‘ 三’是指位格,一個天主有著我、你、他三個自我。

  2. 不知其所以然:為什么一個天主同時有三個主詞、三個自我,這真是無法了解的奧跡,因為所有人中,都是一位一體。雖說奧跡,但我們能在信仰之光的引領下,用我們膚淺的理智,去思考這奧跡的適合性和超越性,天主一體三位,確實比一體一位好!
  3. 天主是永有自有,在祂內有一切美善和幸福,不需要任何其他一切,如果天主是一體一位,只有一個自我,天主就顯得死氣沉沉,沒有活動,孤獨寂寞,怎能說在祂內有無限幸福呢?如果天主是一體三位,有著位間互動的關系,那就完全不同了。
  4. 天主以自己的肖像造了人,所以人在肉體外,又有精神體,精神生活的最高峰是知和愛,人的幸福和終向是獲得滿全無缺的知識和愛情。這就是天主,天主是純精神體,祂的無限幸福在于不同自我間的彼此認識和相愛。天主自永恒生了圣子,圣子充分表達出天父的美善,成為天主圣言;天父也完全認識子,并熱烈愛祂,圣子也熱烈還愛父。父子間的互知互愛如此強烈真純,而成為獨立的位格、另一個自我,這就是第三位圣神。祂是靈心之光,祂是愛之神。三位不自私、不保留地互給、互愛,樂在其中。這就是天主在本身內自有的永恒、無限的幸福,可知天主一體三位要比一體一位好得多!
  5. 如果天主是一體一位,祂顯得赫赫威嚴、高高在上,令人害怕,不易接近。但如果天主是一體三位,是愛火的烈窯,那就完全不同。天主是一體三位,耶穌是一位二性,因為圣言降生成人、取了人性;因此我們由于祂,并在祂內,成為天主的子女;我們被收納在天主圣三中,被溶入愛的汪洋大海中,圣神居住在我們心中,和我們的心神一同作證;我們是天主的子女,并向天父呼號:‘阿爸,父啊!’(羅8 :15)天上人間,今生永世,天長地久,我們和圣父、圣子、圣神親密地生活在一起,可知天主一體三位,要比一體一位好得多!

 

天主是愛,天主的本性、本體就是愛,愛是給予,愛是分享。天主造人救贖人,使人分享祂的生命和永福。祂向人唯一的要求,也是愛:孝愛天父,愛人如己。天主教的整個信仰和全部誡命都包刮在一個‘愛’字中。誰愛,誰成就了一切;誰不愛,誰什么都沒有做。愛的泉源,就是天主圣三。

講道集(摘錄)(二十二、中心)

講道集(摘錄)(二十二中心)

中心

我們的神修生活、我們的超性生命,不應以自我為中心,光注視著我們自己,只是客觀地、抽象地去改毛病、修德行,這是外教人的作法,這不是基督徒的方式。我們當注視著耶穌基督,只有祂是‘道路、真理和生命’。祂是我們的圣德,誰相似耶穌,誰就是圣人。… … 依納爵成圣的中心是耶穌基督,四分之三神操時間是瞻仰基督,他的基本態度是‘更真切地認識基督,更熱烈地愛慕基督,更虔敬地效法基督’。

講道集(摘錄)(二十一、基督的訴述)

講道集(摘錄)(二十一基督的訴述) 

基督的訴述

我(基督的訴述)以永恒的愛愛著你們,預定你們,召叫了你們——生下了你們,使你們成義——那促使你們慕道、聞道,最后領洗成為天主義子,開始活天主的生命——我將來還要光榮你們(羅8:29-30)。… … 你想我這樣苦心,只是為叫你一個人熱心些,多叫幾聲‘父啊!父啊!么?叫你認為自己比別人強,叫你一個人獨善其身么?… … 你們知道元寶的比喻(路19:21)… … 主人是個‘嚴厲的主人’… … 你們還十個的人——想自己妥保了靈魂,做了一個好教友——不要以為我滿意、高興,不,我非常生氣,連這十個也要奪去,你還是救不了你的靈魂!你要升天的話,當領一大批人一起來,越多越好,天堂上有的是位子,不然,你最好不要一個人來扣天堂的門,因為一個人、獨個兒,是進不了天堂門的!

講道集(摘錄)(二十、朋友,肖像)

講道集(摘錄)(二十朋友,肖像)

朋友

有人說:“所謂朋友者,是對方在認識論你的一切缺點後,還是愛你。”真的,基督二十五年來一直在無條件地接受我做祂的朋友。世上的朋友在對方十年、二十年的薄情、冷漠、辜恩、負義後,大概都會悲傷、失望而退;但祂不只一直寬恕、容忍,甚至還恩上加恩,百倍愛憐!

肖像

人的心靈本是依天主的肖像而造,在人的心靈中都刻著天主的肖像,這肖像經久不用,給四周烏煙瘴氣所薰,已經模糊不清。他們須要有幾場大雨、幾陣大風,把這些烏煙瘴氣吹散,把遮蓋在上的灰塵抹去洗掉。

講道集(摘錄)(十九、祈禱五步驟)

講道集(摘錄)(十九祈禱五步驟)

祈禱五步驟

一、遠預備:心神放松,安靜收斂,敞開心門,向天主開放。

二、近預備:天主臺前功夫。劃十字,天主臨在,祂在我內,我在祂內。朝

拜天主,求圣神光照指引。

三、祈禱本身:不論何種方式,有二個前導。“定像”(身歷其境)和“求

恩”。

四、結束祈禱:對禱,用五分鐘,依祈禱題材及當時心境,自然地、虔誠地、

熱切地向圣母、基督或天主圣父說話。然后,念“圣母經”、“向耶穌

圣臨誦”及“天主經”結束。

五、撿討祈禱:回想不屬于祈禱本體,可事後舉行。

(一)總評估:好?壞?自己滿意嗎?

(二)預備及結束的禱言做的好嗎?

(三)祈禱中天主向你說了什么?要求些什么?你如何回答?

(四)有什么感受?神慰?神枯?怕懼?憂慮?分心?乏味?一片空白?

(五)在哪幾點上應做“復想”?

(六)在“神修日記簿”上記下一筆,以備日后討論。

講道集(摘錄)(十八、祈禱總論)

講道集(摘錄)(十八祈禱總論)

祈禱總論

一、祈禱是和天主接觸、來往、單獨親密的交談。

二、親密不忘二極:交談中的二位是兩個極端:造物主和受造物、無限和

有限、至尊和至卑、圣者和罪人。

三、這交談不是由我主動開始,而是天主先邀請了我;否則我哪敢自己自

動要求,和天主交談?

四、一切祈禱,和天主交談,常由天主圣言開始,以增加對天主的愛結束。

祈禱當少用腦,多用心;當少自動,多被動;少靠自己,多靠圣神。

五、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不同環境,默想同一節圣經,所感受到也完

全不同。圣神萬古常新,千變萬化,日新月異。

六、圣詠三十四:“愿望眾弟兄,一嘗主之味,其味實無窮,親嘗始知美

” 。沒有愛的生命,根本不是生命。能有不用口的心禱,不可能有沒

有心的口禱,而是心和心跟天主的愛的結合。

七、從事祈禱的人,在圣神指引和啟迪下,仔細品味天主的杰作。。在祈

禱中應當做一個“美食者”,而不是“貪食者”。祈禱的中心是瞻望

耶穌基督。

八、祈禱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天主。求恩是祈禱,但祈禱

不等于求恩。祈禱在于感謝、讚頌、光榮、渴慕、愛天主、讀圣經、

唱圣詠,禮儀中滿是這種情緒。

九、祈禱是和天主神交密談,是心底契合,是愛的傾訴、談心、談情說愛、

是出自肺腑的自由奔放、沒有規例可循。圣奧斯定說:“心中有愛,

可隨心所欲,為所欲為。”

十、圣維亞納神父問一位鄉下佬:“你怎么祈禱?”他說:“我不懂什么

叫祈禱,我知道祂在圣體龕內,我望著祂,祂望著我,如此而已。”

在這“如此而已”內,隱藏了整個祈禱的意義,彼此臨在,彼此凝視,

樂在其中。隨著情之所至,沉浸、陶醉在默默的朝拜、讚美、驚訝、

感恩中。

十一、為能真正達到生活、工作、一切都成為祈禱,當每天用固定的時間,

半小時左右,拋棄一切工作,收斂心神,專務祈禱,便有希望漸漸養

成祈禱的習慣,使祈禱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使祈禱的功效, 不只限于祈禱當時,而能蔓延到我們整天的生活及工作主。久而久之, 達到我們的理想:我的生活、我的工作、一切的一切,都成為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