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事對天主教徒為何如此重要?
聖事歌頌所有創造物的美善。物質的東西是好的。我們人的身體,我們特有的肌肉和骨頭是好的。天主取了肉軀住在我們中間,在這個取人類的肉軀的奧跡中宣告世上的東西對天主不是障礙,而是想要成為神聖的窗口。創造物的華麗使我們能看到某些天主的奇跡、多樣性、極其丰富。天主教是聖事的宗教;以沐浴、飲食、歌唱和擁抱祈求。聖事歌頌創造物的美好、充滿聖寵的精華:水與火,油與鹽,灰與棕櫚樹枝,麵包與酒。創造物把我們引入創造主特有的生命中。(譯)
聖事對天主教徒為何如此重要?
聖事歌頌所有創造物的美善。物質的東西是好的。我們人的身體,我們特有的肌肉和骨頭是好的。天主取了肉軀住在我們中間,在這個取人類的肉軀的奧跡中宣告世上的東西對天主不是障礙,而是想要成為神聖的窗口。創造物的華麗使我們能看到某些天主的奇跡、多樣性、極其丰富。天主教是聖事的宗教;以沐浴、飲食、歌唱和擁抱祈求。聖事歌頌創造物的美好、充滿聖寵的精華:水與火,油與鹽,灰與棕櫚樹枝,麵包與酒。創造物把我們引入創造主特有的生命中。(譯)
現今聖母與天主教徒生存之道關系的發展是什麽?
梵蒂岡第二次公會議之前,天主教徒對聖母處於受人尊敬的地位,強調她特許的無與倫比。我們如此忙於直着脖子仰望她,錯過我們身邊的她的存在。但是梵二會議的神父們提供新的忠告。釋義教會憲章,他們說:‘再看看。聖母是人,她像我們,須要被她的聖子救贖。她是個模范,走在我們前面,引導我們信仰的朝聖之旅。她向我們保證,我們也能忠誠於天主的召喚。’
我們既從聖母的經驗,也從我們自己的經驗知道,望德並不免除我們制止疑慮、痛苦、或神枯。她的謙遜使她受不了誤解耶穌的使命,容忍祂與宗教權威沖突的壓力,忍受祂羞辱性死亡的極度悲傷。任何父母能眼看他或她的孩子強暴的死亡,在加爾瓦略山聖母的心懷疑望德的嫩芽被蹂躪,几乎被消滅?但是她容忍了。當早期教會聚在一起祈求聖神降臨時,她傾訴同樣的心,確信地期望着。
如果我們把自已看成天主的藝朮品(“我贊美袮,因為我被造,驚奇神奧,袮的工作千奇萬妙!”詠139:14)我們會光榮聖母作為天主的杰作。我們會珍視這奧跡,通過這個奧跡她是‘潛在地每個女人,每個男人。’我們會仿效她的內心世界,她的祈禱生活化,她的信德,她的望德。因為她是老幼皆宜、容易接近的模范。(譯)
一個人如何能識別聖召?
這些問題可以幫你與你會要考慮的、好的選擇取得聯系。
你如何描述你與耶穌的關系?
什麽使你在生命中的這個時刻最快活?你如何與他人分享?
你如何參與教區的團體或青年小組?
誰或什麽支持你努力成為你能做到的最好的人?
你如何為他人服務?
你現在正在做什麽來幫助你決定你的未來?
許多可能的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是‘對的’。偷聽你自己的回答,聽到什麽使你快活,什麽給你能量,你已經採取了什麽方向。有些回答可能啟示一個向著神職的活動,或宗教生活。這樣的回答可能導向更進一步的問題。向神父、修士或修女問這些問題____趕緊!
調查表明,人們未能考慮神職或宗教生活作為選擇的第一個理由是因為沒有人曾經邀請他們這樣做。那不是對每個人的,但能對你或你的一個朋友。所以我請你找出更多關於這種可能性。
我問你有沒有膽量考慮它 ! 那正好可能改變你的生活以及其它人的生活。(譯)
耶穌第二次來臨意思是什麽?
2000年來臨之際,耶穌對祂的門徒作的許諾得到日益增加的注意“我將再來。”歸因於各種來源(聖經,信奉正統天主教的學派和人,以及各種預言)這個教導經受漫長和形形式色曆史的解釋。
當說到耶穌光榮來臨時是什麽意思?有特殊的復雜難懂的時間嗎?默示錄能是個指導嗎?這‘最后’會是個毀滅的時候或新生的時候?這些是談到“第二次來臨”這句話時問到的一些問題。
所有這些談論可能使你認為那些都是下輩子的事。情況并非如此。教會和聖事是基督徒被給予此時此地活出基督教訓的源泉。因此你的視野須要安置在這個世界,而識別實現承諾在其次。
想到‘審判生者和死者’時,通常出現在腦中的最先三件事是天堂、地獄、和煉獄。這些詞有它們的局限,也有它們的事實。今天應該如何表達審判?基督徒按什麽被審判?公正和憐憫在那裏聚合?
最后,耶穌的使命是關於天國——一個天主的和平與臨在統治的地方。耶穌用盛宴、喜筵和其它比喻描述這個‘地方’。天國是一處地方或一種存在的狀態?最終,不得不承認對教會——你和我——來講,難以談論關於不能被看到,只能想象的事情。(譯)
為什麽要去望彌撒的十個理由
10. 向你自己挑戰在彌撒中尋找至少一個想法,它理解以某種方式與你的生活有關,並且看上去可能的、實際的、吸引人的、神秘的、有意思的、冷靜的或值得思考的。
9. 化費一個小時能致使值得一周家中的關系更好。
8. 當耶穌在聖體聖事中臨在時,基督整個奧體臨在。它包括已亡的祖先、住在遠處的親戚和朋友,以及甚至你不認識的人們。這看不見的極廣闊的實體叫做聖人的共享。
7. 如果你假裝承認同輩人有關參與彌撒的否定看法,只是實行他們的期待,保持你‘冷靜’的極限,你已陷入同輩壓力。保持唯一性——使人愉快。
6. 你出現在教堂(當然,除非你無精打釆地靠在教堂后面牆上轉動你的眼睛)對其它人是個信號,就是你認為你的信仰是重要的。那是我們所有基督徒作證或傳播福音所做的事。
5. 如果你和彌撒中的詞語(特別是那些聖體的祈禱)協調,你能使它們成為你自己的。事實上在你的心裏對天主念它們如同你聽到的那樣。當你隨同團體的其他人一起念的時候,用它們表達你自己的意思。
4. 開始約定某個時間參與彌撒。一起去望彌撒是得到你建立和加強一種關系的感覺最好的辦法之一,不僅僅掠過它的表面。要知道你的關系是在天主的基礎上樹立的,祂是事物之間的關系,創造了它們的天主感覺良好。
3. 有時候我們想彌撒是為那些人的A)懂得他們的信仰几近完美,並且毫無疑問,B)保持真正偉大、輝煌的基督徒記錄。我們必須記住帶着自己的過失和所有的,去見彌撒中的耶穌。
2. 彌撒把你帶入一個世界和生活寬廣的網絡,把每件事與耶穌連在一起,把它轉變成金子。即便彌撒進行得很好,我們往往會聽任它而進入一個‘平常的,經常的’世界,在那裏事情就是事情,其中許多有點單調,許多在正常進行。雖然我們願意以別的方式相信,我們往往感到天主也許對我們的祈禱滿意和感興趣,但是對天主來說我們生命的其余部分有相當多的陰影區。
在彌撒奉獻禮物中,兩個或三個人帶着面餅和酒在通道上走向祭台前的神父時,把你一周的奉獻與這禮物一起轉化為耶穌,獻給我們的造物主。你是個受過洗的基督徒;你有權利和能力這樣做。
1. 那是耶穌要我們做的事。我們每件事歸功於耶穌,祂要我們參與彌撒。結果就是那麽簡單。
(譯)
誰寫了第一部福音?
關於這個答案的分歧可能源自人們對‘第一部福音’表示的意思。對瑪竇、瑪爾谷、路加和若望四部福音的由來,是被帕帕斯、一位公元125年殉道的主教報道的。大部分現代聖經學者認為瑪爾谷福音是四部福音中的第一部,在大約公元70年完成,瑪竇福音和路加福音從瑪爾谷福音中借用了很多材料。若望福音通常被認為是四部福音中最后一部,大約在公元95年完成。在某種意義上,瑪竇福音是在收集四部福音時,首先被復制或印刷的第一部。然而,那並不意味它是首先被完成的。如果瑪竇福音不是首先被寫成的,為什麽首先被印刷?瑪竇福音在某些方面是一部比其它三部更‘唯教會獨尊的’福音——的確,唯一一部用希臘詞ekklesia (‘教會’)的福音。禮儀儀式使用這部福音比瑪爾谷、路加、若望福音更多。為什麽?耶穌在瑪竇福音裏最清楚地是一位導師。(譯)
最好的聖經英文譯本是那一個?
當你要選一本現代的聖經英文譯本時,應考慮几個問題。你要一個主要逐字翻譯的文本,還是以意譯表達的文本?那一種英語風格你念起來舒適?試試念二、三種不同譯本的取樣章節,得到它們運用英語的感覺。這可以去圖書館或書店做到。
今天能找到的譯本的絕對數目不必令你困惑。選一本聖經基於讀者的喜愛和興趣。沒有一個最好的版本。(譯)
罪大部分是違反法律的事嗎?
現在我們基督徒的詞匯中,罪基本上就像始終那樣的事。它的根本意義是通過未能愛主愛人與天主分離。在罪之中,我們實在不抱怨任何人,除了我們自己。罪首先是自私心的事情——拒絕愛心——在它行動上表現出來之前。因為愛天主和愛近人完全連在一起,罪總會在並通過我們的各種關系中表達出來。(譯)
一天可以領几次聖體?
1983年公布的新的天主教法典,在917條中說,‘一個人可以在同一天再次領聖體,只要那個人參與感恩禮,對法典921條2项的規定不在此限。’意思就是,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無論一個人已經領了聖體,他或她可以同一天再領第二次,如果那個人參與彌撒聖祭。 (譯)
日常生活中聖神在那裏?
聖神的恩寵、臨在、和改造工程總是為了所有的人。我們基督徒的精神也必須為所有人的好處。通過努力習慣地把我們自己向活在我們世界的聖神開放,我們把自己的信仰放在我們生活的中心,把它作為一種生活方式。隨着時間的過去,我們開始呈現天主的肖像,因為我們能夠如此。我們在聖德中成長。
聖神的效果在迦拉達書5:22提到——仁愛、喜樂、平安、忍耐、良善、溫和、忠信、柔和及節制——對衡量自己是好的標准。我們應該問自己:我在任何這些品德上有進步嗎?我看起來最少在什麽地方展現聖神的效果?反映在你工作和生活的行動上。反映在你各種角色上
——市民、近人、配偶、父母、信徒、校友、個人、團隊、會員等等。要問:我如何在每個這些角色中向聖神開放?我把自己的聖神經驗帶到我生活的各個領域嗎?
當你完成的時候,感謝聖神給你的力量和效果;在你軟弱時求祂幫助你。最重要的是,保持你自己向在你內起作用的聖神開放。(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