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告解的主要品質
按巴爾的摩要理問答#210,好的告解的三個主要品質是:
——告解期間是謙卑的,
——是真誠的,
——辦完整的告解,不故意忽略一些罪。(譯)
好的告解的主要品質
按巴爾的摩要理問答#210,好的告解的三個主要品質是:
——告解期間是謙卑的,
——是真誠的,
——辦完整的告解,不故意忽略一些罪。(譯)
天主教徒的天職
每個天主教徒,不論他的年齡,有三項天職。這些天職是義務,必須在天主和教會面前履行。它們是:
1. 認識他的信仰
如果一個人不認識自己的天主教信仰,就不能自稱是天主教徒。他也不能活出他的天主教信仰,如果他不認識自己的天主教,他不能與他人分享不首先是自己的生活的神修生活。(天主教教理(#428-429)
2. 活出他的天主教信仰
一個人的天主教信仰并不是令人感到羞愧的事情。它不是藏在壁櫥里的東西。這是個公開的東西。當你離開家的時候,無論你走到哪里都會和你在一起。(天主教教理#2472)那些在政治
上聲稱他們的天主教信仰是私人事情的人,應該留在家里,他們是騙子。他們為自己的信仰感到羞愧。他們羞於談論耶穌。在公共場合,他們否認自己的信仰。
那些公開自己是天主教徒的人,他們很快就知道有風險和損失。有些門戶向他們關閉,雇主拒絕雇用他們,因為他們的信仰遭受歧視。他們失去了家人和朋友,因為由於公開他們的信仰,他們的家庭和/或朋友感到尷尬,或者因為他們的家人或朋友不想與他們聯系,因為他們是天主教徒。
當天主教徒感到受迫害或被拒絕的時候,他們記住耶穌的話:“你們歡喜踴躍罷!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報是豐厚的。”(瑪5:12)
3. 傳揚他的天主教信仰
如果我們忽視自己領受堅振聖事的誓言,信仰有什麽好?“靠天主聖神的力量,”我們被命令,“以言語和行動,作基督的真實見證人,以言以行傳揚並維護信仰,勇敢宣認基督的名字,且決不以十字架為恥。”(天主教教理#1303)
傳揚天主教的信仰不僅是主教、神父、修會的兄弟姐妹的任務,它是每個天主教徒的任務。 (C.C.C. # 905) 耶訴告訴祂的宗徒:“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教訓他們遵守我所吩咐你們的一切。 ”(瑪 28:19-20)如果我們要服從耶穌的命令,我們必須通過祂的教會,跟從祂。雖然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它是被稱為天主的孩子、耶穌的兄弟或姐妹的祝福。(譯)
天主教的聖洗
天主教教導有三種領洗方式。它們是通過水、血、或意願:
1. 聖洗聖事通過水,灑淋或浸泡,都是有效的。
2. 通過殉道的聖洗,也稱為“血”的洗禮,”指殉道的信徒在他或她有機會受洗之前,為他或她的信仰遭到殺害。
3. 意願的聖洗適用於那些希望受洗,但受洗前死亡的人。這種意願可以是明確的(充分和清楚地表達)或不言明的(暗示,但不直接表達)。(譯)
痛悔
完美的痛悔,要有對自己的罪惡真正內心的悔恨和悔改。
天主教會教導有兩種痛悔,上等痛悔和下等痛悔。
上等痛悔包刮出於對天主真正的愛而悔恨。你感到很傷心冒犯了天主,你要回到恩寵的狀態中,改善你與天主的關系。
在下等痛悔中,你的傷心基於害怕永遠的處罰。你不專注於由於你罪惡的性質得罪了天主,你只是想避免下地獄。(譯)
神父的超自然能力
在彌撒的聖體聖事中把面餅和酒變成基督的體和血的能力。
在告解聖事中赦免罪惡的能力。(譯)
死亡聖事
天主教的聖事中有兩件被稱為死亡聖事。
聖洗和告解被稱為死亡聖事,因為它們主要的目的是給由於罪惡精神上已死亡的靈魂成聖恩典的超自然生命。
其它五件聖事,堅振、聖體、終傅、神品和婚配被稱為活的聖事,因為它們的主要目的是給通過成聖恩寵已經精神上有生命的靈魂更多恩寵。(譯)
彌撒聖祭以外領聖體的基本禮儀
天主教會在彌撒聖祭以外領聖體有兩種基本禮儀。它們是:
——當不能舉行彌撒聖祭時領聖體的禮儀。
——當為由於年老體弱不能參與彌撒聖祭者領聖體時的禮儀。
兩種禮儀彼此相似,區別在使用的經文。
兩種禮儀的一般安排是:
——問候,
——懺悔禮儀,
——聖言禮拜,
——某些場合信仰的講道和祈禱,
——成聖體禮儀和天主經,
——平安禮,
——“除免世罪天主羔羊者”與應答“主,我當不起禰到我心裏來,只要禰說一句話,我的靈魂就會痊愈。”
——領聖體,
——結束經文,
——最后降福。
兩種情況中,全部禮儀應該每次都執行。 當涉及年老體弱者時,聖言禮拜可以較短。
(譯)
堅振聖事中得到的力量
隨著接受堅振聖事,信徒們有能力解釋和捍衛天主教信仰。通過這樣做,他們與堅振聖事的恩寵合作。
除非我們知道自己的信仰,我們無法活出它,也不能向非天主教徒,甚至在我們照顧下的孩子們解釋。天主教徒有義務繼續閱讀完好的有關天主教的資料,以加深他們對信仰奧秘的認知。(譯)
耶穌腳下的擋塊
有些苦像上耶穌腳下有擋塊,有些沒有。這擋塊有什麽用處?
它被稱為suppedaneum,殘酷地使釘在十字架上的人能把他或她的腿弄直,從而以窒息延遲死亡。為此我們讀若望福音19:31-33,比辣多派遣士兵去打斷耶穌和兩個與祂一起被釘的罪犯的腿,使他們能在逾越節開始前被埋葬。由於耶穌已經死去,他們沒有打斷祂的腿。(譯)
聖伯多祿是羅馬的主教嗎?
有人說公元100年以前羅馬沒有主教。不。在伯多祿到達前,羅馬可能已有几個家庭教會,每一個都有它的領導人。經過一段時間之后,伯多祿伯多祿在那個城市被承認為整個教會的領導人。
雖然宗徒大事錄沒有記載伯多祿和保祿殉道,有很長的傳承他們在公元65年當尼祿皇帝開始迫害基督徒時殉道。
宗徒大事錄從15:7以后,伯多祿消失了。保祿在迦拉達書2:7,8,11,和14提到伯多祿。伯多祿被證實是“伯前”和“伯后”兩封信的作者,有看法作者寫那些信的時候生活在羅馬。
無論如何,伯多祿在到達羅馬之前已經領導整個教會至少20年了。
沒有其它城市申稱伯多祿死在那裏。
然而在新約時期,在同一個城市裏能夠有兩個或更多的主教。安蒂奧的聖依納爵公元107年在羅馬他殉道前寫給那裏的教會的信中說,“我不給你們像伯多祿和保祿的命令。他們是宗徒;我是個已判決的犯人。”
如果伯多祿沒有在羅馬領導過教會,依納爵不會寫那些話。(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