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婚禮

白色婚禮

什么是 “白色婚禮”?

白色婚禮的傳統通常歸功於維多利亞女王在1840年與阿爾伯特王子的婚禮上選擇穿白色婚紗。

維多利亞女王之前的皇室新娘通常不穿白色婚紗,而是選擇“繡有白色和銀色絲線的厚重錦緞禮服”,紅色在西歐更為普遍,是一種特別流行的顏色。

從那時起,在婚禮上穿白色就成了一種傳統。

在此期間,出現了一種說法,認為白色禮服代表貞潔。這是一個杜撰的故事。有些人甚至認為,如果非婚生子女,就必須在婚禮上穿白色短裙。這些都是神話。

白色作為禮儀用色與橋梁無關。白色與婚禮的喜慶有關。你會穿着黑色去參加婚禮嗎?不會!黑色通常是在葬禮上穿的。

雖然白色是結婚時的首選,但您也可以穿任何您喜歡的顏色。有些人喜歡淺色,如淺粉、淺藍、淺綠等。這是您的選擇。

修士和修女的戒指

修士和修女的戒指

修士和修女為什么要戴婚戒?因為他們沒有結婚,這是否象徵着什么?

根據路加福音1:43,聖母瑪利亞是聖神的淨配。“我主的母親到我這里來,這是為什么呢?

如果瑪利亞在神秘和靈性上沒有與聖神結婚,那么她就會以單身身份私通。

從事宗教生活的人佩戴婚戒象徵着他們與天主的神秘和精神婚姻。因此,如果他們中的任何人與他人發生性關系,那么他們就是以已婚者的身份犯了通奸罪。

配偶去世后佩戴婚戒

配偶去世后佩戴婚戒

關於寡婦(鰥夫)在配偶去世后應如何處理其婚戒,天主教會有何教導?當寡婦不再受婚姻誓言的約束時,繼續戴着婚戒似乎是不對的。

天主教會不對此類問題做出規定。寡婦(鰥夫)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行事。這并不意味她戴着結婚戒指就意味着她的配偶還活着。這是一個選擇問題。這可能是悲傷過程的一部分。此外,她戴婚戒可能是因為這讓她想起了與丈夫在一起的美好時光。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應該讓寡婦一個人靜靜。

在教堂使用香水

在教堂使用香水

天主教會對在教堂使用香水有何教導?我知道有些人對不同的香味過敏,靠近使用香水的人就會生病。

天主教會沒有任何關於在敬拜中使用香水的指示。我們完全了解,有些人對不同的香味非常敏感。因此,在使用任何香味、古龍水、香水、香皂或香粉等時,我們必須考慮到這一點。

要問的問題是,為什么一個人在去教堂敬拜一主時會噴上濃烈的香水?人們噴香水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些人是為了“性感”,因此故意引誘男人的情欲;有些人是為了吸引別人的注意;有些人是為了在別人面前散發好聞的氣味。這些理由都不是為了榮耀天主。它們都是以自我為中心,關注自己的形象。世俗的方式在呼召信徒在靈性上成長的天主之殿中沒有一席之地。

由於許多人對香水過敏,堂區委員會應考慮在教堂入口處張貼告示,要求教友在參加進拜時不要用任何香水。

苦路

苦路

什么是苦路?

十字架之路又“苦路”,是一種前往耶穌受難和死亡地點的小型精神朝聖活動。它已成為最受歡迎的天主教虔誠活動之一,它允許信眾從一個站走到另一個站(1),同時在每一站念一段禱文;(2)允許他們默想與該站有關的事件。

實施這一虔誠儀式的原因是,許多人因貧窮或其他原因無法前往其他國家的聖地朝聖。雖然無法進行身體上的朝聖,但他們可以在精神上進行朝聖。

十四個苦路像是:

基督被判處死刑;
十字架壓在祂身上
祂第一次跌倒;
與聖母相會
昔利尼的西蒙背負十字架;
伏洛妮嘉為基督擦臉;
第二次跌倒
祂遇見耶路撒冷的婦女
第三次跌倒;
祂被剝去外衣
祂被釘在十字架上;
祂死在十字架上;
祂的身體被從十字架上取下來;以及
祂的遺體被安放在墳墓中。

大多數天主教堂都有“拜苦路”這一虔誠儀式。苦路像可能是用木頭、石頭、金屬、雕塑或雕刻而成,它們彼此分開,通常在教堂的兩側各有七個。

一些朝聖地的廣場上有一些苦路像,每個苦路像都有真人大小的相關人物。

據說,這種虔誠儀式始於聖方濟各的時代。

這種虔誠可以隨時進行。根據常識和善心,在教堂舉行彌撒時不適合這樣做,以免分散信眾從一個站走到另一個站的注意力。

處置聖水

處置聖水

去年,我家從天主教堂得到了一些裝在罐子里的聖水。這些聖水已經用了一年。我們還沒有全部用完。剩下的已經變成了霧狀,我們想把它處理掉。我們該如何處理它?

因為聖水是一種聖儀,當它變舊到不能再作為聖儀使用時,就應該將它放回塵世。為了防止褻瀆,聖水不能扔在水槽、浴缸或外面的草地上。聖水應倒入挖在土里的聖物中,并放置在不會有人走過的地方。

洗腳(聖周四)

洗腳(聖周四)

注:聖周四的洗腳儀式已於 2016年1月正式更改。
聖禮和聖事部秘書阿瑟-羅切大主教在1月21日梵蒂岡報紙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解釋了洗腳禮的曆史。

在教會的曆史上,洗腳禮經曆了許多變化和修改。例如,1600年的“mandatum ”稱,當時的習俗是主教在為“十三個”窮人穿衣、喂飯并給予慈善捐款后,為他們洗腳、擦干并親吻他們的腳。

1970年,教宗庇護十二世再次對該儀式進行了改革,進一步簡化了儀式,并取消了參與人數必須為12人的要求。大主教補充說,現在修改的意義“與其說是對耶穌所作所為的外在模仿,不如說是他所成就的意義,這具有普遍的重要性”。

羅切總主教說,在聖周四的主的晚餐彌撒中,“洗腳不是強制性的”。“應由牧者根據現有的牧靈考慮和情況來評估其可取性,使其不會成為一種自動或人為的東西,失去意義,淪為一種舞台化的活動”。

1987年,當時的美國主教會議禮儀委員會解釋說:”在過去的十多年里,謙卑服務的元素在美國的洗腳禮慶祝活動中更加突出。在這方面,許多地方都習慣於邀請男性和女性參加這一儀式,以承認所有信眾都應為教會和世界服務。因此,在美國,禮儀中出現了一種變體,不僅表示慈善,也表示謙卑的服務”。

梵蒂岡發言人、耶穌會神父費德里科-隆巴迪告訴記者,雖然傳統上是挑選12 名男子代表12位使徒,但這一儀式的意義是象徵耶穌無條件的愛。

由薩拉樞機於2016年1月6日發布的法令規定,神父可以選擇”一小群信眾代表天主子民的多樣性和每一部分的團結。這些小團體可以由男性和女性組成,宜由年輕人和老年人、健康人和病人、神職人員、獻身男女和教友組成”。[來源:http://www.catholicnews.com]

所以,如果你在聖周四的洗腳儀式上看到了變化,現在你知道原因了。

正義戰爭的含義

正義戰爭的含義

什么是“正義戰爭”?

正義戰爭的三個基本條件是:

– 作為最后手段發動的戰爭。在有理由使用武力之前,必須用盡所有非暴力選擇。

– 正義戰爭是為糾正錯誤而戰。例如,針對武裝襲擊的自衛總是被認為是正義的。此外,正義戰爭只能以“正確”的意圖進行:正義戰爭唯一允許的目標是糾正傷害。

– 只有在戰爭有合理的成功機會時,戰爭才是正義的。在毫無希望的情況下造成的傷亡在道義上是站不住腳的。

天主教會對正義戰爭有何教導?

天主教教理第2309條指出:

“應以嚴謹態度,考慮訴諸武力的合法自衛的嚴格條件。此種決定的嚴重性,應使此種自衛受到道德合法性的嚴格條件的規範,即須同時兼有下列條件:   
──侵略者所加予國家或國際社會的傷害應是持續的、嚴重的和確定的;
──除訴諸武力以外的其他一切辦法均顯示不切實際或無效;
──有成功的可靠條件;
──訴諸武力不會招致比應剷除的惡,有更大的惡及混亂。現代武器的毀滅威力,在此種狀況的評估中,要求極度的明智。 這些是在所謂「正義戰爭」的道理中例舉的傳統要素。 負責公益者,應該審慎評估其道德合法性的條件。”

梵蒂岡認為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是正義戰爭嗎?

從第一天起,梵蒂岡就譴責入侵伊拉克是一場“不公正的戰爭”。阿富汗戰爭也是如此。它不符合上述保護美國免遭入侵的必要條件。

許諾與誓願

許諾與誓願

天主教會對向天主許諾與誓願的人有何教導?

天主教會在教理第2101至2103條中論述了許諾與誓願的問題。

第2101條:在許多場合裡,基督徒應邀向天主作出承諾。聖洗、堅振、婚姻、 聖秩四件聖事常含有這類承諾。出自個人的虔敬,基督徒也可向天 主許下要作某種善功、某種祈禱、某種施捨、某種朝聖等等。忠於 對天主所作的許諾,是表達對至尊天主應有的尊敬和對天主的愛慕。

第2102條:「許願乃是向天主審慎而自由做出的承諾,保証自己要行一件可能 的且是更好的善功,並應以虔敬之德完成之」。許願是一個虔敬的行 為,藉此行為,基督徒自獻於天主或向天主許下要做一件善事。藉 著實踐所許的願,將他所許諾的和所奉獻的交給天主。宗徒大事錄 給我們記錄了聖保祿很關心實踐他所許下的誓願。 
 
第2103條:教會對實踐福音勸諭的誓願確認有典範的價值: 慈母教會欣喜在其懷抱中,有許多男女更親近地去追隨救主的自貶,並更 顯著的加以表彰,以天主兒女的自由,承受貧窮,捨棄自己的意志:這些 人都是為了天主,在成全的事上,已超出誡命的範圍,而自願屈服於一個 受造的人,為能使自己更完善地相似基督的服從。 在某些情況下,教會為了相稱的理由,能豁免所做的承諾及誓願。

“教會之母欣喜地看到,她的內部有許多男人和女人,他們以天主兒女的自由承擔貧窮,放棄自己的意願,更緊密地追求救主的自我救贖,更清晰地展示救主的自我救贖:他們為了天主而順服於人,從而在完美的問題上超越了戒律,使自己更完全地符合順服的基督。[LG 42 § 2] [914]”

“教會法典在某些情況下,出於適當的理由,免除了誓言和承諾[參閱 CIC, cann. 692; 1196-1197]”

上述提法似乎是指那些發宗教誓言的人。那么,發私人誓言的平信徒呢?如果我發了私人誓言,但我不想再堅持該誓言,我該怎么辦?我該怎么辦?

許多人在年輕熱心的時候,懷着良好的願望,向天主立下誓言,打算終生信守。在發願之前,他們沒有咨詢過靈修導師,不知道一生的誓言是很長的時間。此外,那些私下發願的人往往過着孤獨的精神生活,得不到教區或修會對修會聖召的支持。

這些誓言或承諾可能包括終身獨身的誓言、終身傳教的承諾、終身每天祈禱玫瑰經的承諾、終身不犯某種罪的承諾等等。

教會知道許多人確實發過私人誓言,而且有些人可能希望在有生之年免除這種誓言,因此教會在《教會法典》中規定了這一事項:

《教會法典》第692條:“依法退出修會的恩准書一旦通知會士,除在通知時被會士 拒收外,立即產生法律效力,豁免其聖願以及由發願產生的一切義 務。 ”

《教會法典》第1196條:”私願,因具有正當原因,只要不損傷他人既得權利,除 教宗外,能豁免者:
1° 教區教長及堂區主任為其所有屬下及旅客;
2° 修會或使徒生活團的上司,如為宗座立案的聖職會團 ,為其 會士,初學生,以及日夜在會院或團院內居住的人士;
3° 由宗座或教區教長委以豁免權者。

《教會法典》第1197條:”私人願所許事功,得由發願者本人更換成較大或相等的 善功,但依 1196 條規定有權豁免願者,能更換成較小的善功。

(簡單地說,# 1197 的意思是 “立下私人誓言的人可以把誓言所承諾的工作折算成更好或同等的善事;但是,有權力根據《聖經》的規范進行分配的人可以。1196)。

回答你的問題,與教區或修會無關的私人誓約,屬於教區牧師的司法管轄范圍(見上文# 1196.1°)。如需將您的私人誓言或承諾替換為其他同等或較低的善行,請咨詢當地神父。

神貧願

神貧願

大多數修會成員都發過神貧願,這是真的嗎?

是的。大多數修會成員都發貞潔、服從和神貧三個願。

聖經支持神貧願嗎?

是的,《聖經》中有兩段經文提到過貧窮的生活。第一處是在《路加福音》中,耶穌教導那些希望跟隨他的人應該處理掉個人財產。第二段經文見於《宗徒大事錄》,其中揭示了早期基督徒并不要求私人擁有任何財產,而是共同分享一切。

“有一個首領問耶穌說:「善師,我要做什麼,纔能承受永生?」耶穌給他說:「你為什麼稱我善呢?除了天主一個外,沒有誰是善的。誡命你都知道:不可奸淫,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應孝敬你的父母。」那人說:「這一切我自幼就都遵守了。」耶穌聽後,便向他說:「你還缺少一樣:把你一切所有的都變賣了,施捨給窮人,你必有寶藏在天上,然後來跟隨我!」那人聽了這話,異常悲傷,因為他是個很富有的人。”[路18:18-23﹞

眾信徒都是一心一意,凡各人所有的,沒有人說是自己的,都歸公用。宗徒們以大德能,作證主耶穌的復活,在眾人前大受愛戴。在他們中,沒有一個貧乏的人,因為凡有田地和房屋的,賣了以後,都把賣得的價錢帶來,放在宗徒們腳前,照每人所需要的分配。[宗徒大事錄4:32-5﹞

既然許多神父、弟兄和姐妹都發過神貧願,為什么他們中的許多人卻開着新車,甚至住在好房子里?

正如上文宗徒大事錄 4:32-5 所解釋的,神貧願與貧窮無關,而是與共同分享一切有關。接受神貧願的人并不聲稱自己擁有任何財產。他們的一切都用於修會的共同利益。

由於不擁有私人財產,信奉宗教生活的人可以自由地見證主耶穌基督的榮耀復活。

鑒於神父們需要准時主持彌撒或為病人舉行最后禮儀,有時需要長途跋涉,因此擁有車輛的修會為其神父提供被認為是可靠的車輛,以確保他們福傳工作的連續性。對於需要在當地學校教書或從事其他精神工作的修士或修女來說,這也是他們的使命之一。

同樣,修會為其成員提供適當的住房,以確保他們能夠有效地開展福傳工作。在寒冷的社區,他們有火爐取暖。此外,在公共休息室安裝電視也是可以接受的,這樣修會成員就可以收看當地和國際新聞,了解世界局勢。

雖然讀到聖徒們沒有電視、沒有汽車、住在沒有窗戶的簡陋房子里的故事令人欽佩,但同時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在他們那個年代,沒有電視,也沒有卡片,他們的住房條件往往達到了他們所居住的大多數房子的標准。他們中的許多人并沒有生活在數月積雪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