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禮儀
神父或主教是否可以改變禮儀,例如在舉行聖事的時候?
不。天主教會禁止任何神父或主教在舉行聖事期間改變禮儀。
關於這一問題,“教會法典”規定:
846 條 – 1 項-在舉行聖事時,應忠實地遵守主管當局批准的禮儀書;因此任何人不得擅自增添、減少、或改變之。
846 條 – 2 項 – 聖職人應依其所屬禮儀舉行聖事。
最后,天主教教理說:“主教的權力應在教宗的領導下,與整個教會在共融中執行。”(895條)
(譯)
改變禮儀
神父或主教是否可以改變禮儀,例如在舉行聖事的時候?
不。天主教會禁止任何神父或主教在舉行聖事期間改變禮儀。
關於這一問題,“教會法典”規定:
846 條 – 1 項-在舉行聖事時,應忠實地遵守主管當局批准的禮儀書;因此任何人不得擅自增添、減少、或改變之。
846 條 – 2 項 – 聖職人應依其所屬禮儀舉行聖事。
最后,天主教教理說:“主教的權力應在教宗的領導下,與整個教會在共融中執行。”(895條)
(譯)
禮儀年
天主教會所說的“禮儀年”是什么意思?
禮儀年是教會慶祝基督神聖奧秘的時間結搆:“從道成肉身和降生到升天,到聖靈降臨,再到等待主來臨的歡樂希望。”換句話說,禮儀年,也被稱為教會年,是由禮儀季節的循環組成的,遵守它決定的瞻禮日期,包括聖人的慶典,和以每年的周期或几年的周期,閱讀聖經的哪些部分。
禮儀曆從每年十一月的第一個星期日開始,一直延續到基督君王瞻禮。
“讀經”是彌撒中讀聖經,它遵循星期日的周期和平日的周期。禮儀曆遵循三年的周期,每年由字母A,B和C代表。
在A周期中,瑪竇福音是主要的福音,用於讀經。在B年,瑪爾谷福音是主要的福音。在C年,路加福音是主要的福音。若望福音在每年的特定星期日宣讀。
常年期的平日里,有一個編號為I和II的2年周期。第一年以奇數年份閱讀,如2011年、2013年、2015年。第二年為偶數年,如2012年、2014年、2016年。
應該注意的是,如果一個人三年中每天參加彌撒聖祭,并且在三年的周期所有讀經中都在場,那么在這個時間框架內,大部分的“聖經”都會被讀給他聽。
在每個禮儀曆的周期中,有六個季節:
1. 將臨期,
2. 聖誕期,
3. 四旬封齋期,
4. 復活節三日慶典,
5. 復活期,
6. 常年期。
在一年里,除了主日敬拜外,教會還慶祝一周中任何一天可能舉行的儀式、瞻禮和紀念日。這些活動出現在一年中特別紀念受到天主教會高度尊敬的事件和聖人。整個教會都必須遵循經批准的世界禮儀曆。萬年曆起源於梵蒂岡禮儀會議。它包含每月的指南,所有的信徒必須遵循。(譯)
禮儀季節
天主教有多少禮儀季節?
每三個周期的禮儀曆,有六個禮儀季節。它們是:
1. 將臨期,
2. 聖誕期,
3. 四旬封齋期,
4. 復活節三日慶典,
5. 復活期,
6. 常年期。
(譯)
啟應禱文
啟應禱文是一種禮拜祈禱,由一系列祈禱或懇求組成,一位領念者朗誦,與會者以固定的回應交替進行。
一篇經文通常以祈禱開始,如下所示:
領念者:主與你同在。
回應者:主與你同在。
接着是許多啟應的祈禱,例如:
聖母之心,緊隨天主之心,
為我等祈。
聖母之心,與耶穌聖心結合在一起,
為我等祈。
聖母之心,聖情大器,
為我等祈。
聖母之心,聖三之宮殿,
為我等祈。
聖母之心,聖言之宅邸,
為我等祈。
聖母之心,無玷的受造者,
為我等祈。
聖母之心, 滿被聖寵者,
為我等祈。
啟應禱文通常以一篇祈禱文結束。
(譯)
LIMBO(林博)的含義
在天主教聖經中找不到關於這個詞的任何東西。
首先,“LIMBO” 這個詞在聖經中是找不到的。這個詞是被創造出來的,用來代表兩個不同的精神世界。以下來自天主教百科全書的話解釋了這兩個世界。
LIMBO “適用於:(A)正義者靈魂的臨時處所或狀態,他們雖然從罪惡中得到淨化,但在基督勝利升天之前,他們被排除在天國之外;或(B)那些未受洗的兒童和其它在沒有嚴重個人罪過的情況下死去的其他人的固定住所或狀態僅僅因為原罪而被排除在天國之外。[資料來源:天主教百科全書,紐約,USA:羅伯特·阿普爾頓公司,1910年。]
換句話說,Limbo 指的是在耶穌光榮復活之前得救的聖人居住的世界,那時我們的主打開天國歡迎他們進入那里;
其次,Limbo指的是未受洗的嬰兒和死去的孩子的靈魂居住的精神世界。這些兒童沒有達到理性的年齡(8歲),沒有能力犯罪,而是以原罪為標志,只有通過聖洗聖事才能被去除。
關於未受洗的孩子,天主教會的教理規定:
天主教教理 #1261. “至於還未受洗而夭折的兒童,教會只好把他們託付給天主的仁慈,一如在他們的葬禮中所表達的那樣。事實上,天主的仁慈是那麼偉大,祂願意所有的人得救,而且耶穌這麼喜愛孩子,祂曾說:「讓小孩子到我跟前來,不要阻止他們。(谷 10:14)」因此,我們有理由希望這些未受洗而死去的兒童,也有得救的途徑。不過,教會仍迫切地再三要求:不可阻擋兒童藉著聖洗的恩賜,來到基督跟前。”
(譯)
“LEX ORANDI, LEX CREDENTO, LEX VIVENDI.”
這是一句古話。第一部分的意思是“因為我們祈禱,所以我們相信”。第二部分的意思是“因為我們相信,我們活着”,在曆史上是后來出現的。
“Lex orandi, lex credendi(拉丁文簡稱‘祈禱法則’)”是基督教傳統的座右銘,意思是祈禱導致信仰,或者是禮儀導致神學。
“它指的是敬拜與信仰之間的關系,是一項古老的基督教原則,它為發展古代基督教信條、聖經典章和其他教理提供一種措施,其基礎是教會的祈禱經文,即教會的禮儀。在早期教會,有禮儀的傳統,在有一個共同的信條和之前,有一個官方認可的聖經典故。這些禮儀的傳統為建立教理和教規提供了神學框架。“
概括地說,“Lex orandi,Lex Credendi,Lex Viveni”的意思是“我們祈禱,所以我們相信,所以我們活着”。
(譯)
封齋期的持續時間
封齋期多長時間?現在是40個工作日。但什么時候結束呢?有人說在聖周四。其他人說復活節前夕。天主教會在這件事的教導什么?
過去,封齋期在聖周六中午結束。現在情況不再是這樣了。教宗保羅六世於1969年頒布新的禮儀年和日曆規定:“封齋從聖灰瞻禮星期三一直持續到主的晚餐(聖周四)。”
現在的禮儀日曆包括:
——封齋期在聖周四晚上彌撒之前結束。
——三日祈禱以聖周四的晚間彌撒開始,在聖周六晚上以復活節守夜結束。
——復活節季節。
封齋期的最后一周被稱為聖周。這是禮儀年中最神聖的時刻,是教會紀念主生命最后一周的時候。在聖周期間紀念的活動有:聖枝主日、周四建定聖體、耶穌受難日和望復活。
(譯)
封齋期決心
如果我做出封齋期的決心,比如守齋,我有義務在星期日也遵守嗎?有人說決心必須每天遵守,而其他人說這不是星期日的義務。誰說得對?
遵守封齋期決心是自願的。在星期日遵守與否是個人喜好的問題。無論哪種方式都是可以接受的。星期日,你可以在封齋期把你的懺悔放在一邊,以紀念主的節日。或者你可以選擇在封齋期,包括星期日,遵守你的決心。選擇權在你手中。
(譯)
封齋期(四旬期)
“Lent”這個詞起源於古英語單詞“lencten”,意思是“lenghten”。這指的是隨着春天的臨近,北半球白天的時間被放寬了。
“封齋期”是在復活節之前的40個工作日(星期日除外)的禮儀活動季節,在復活節之前,天主教徒會禁食,不吃某些食物或肉,并進行懺悔。封齋期開啟天主教禮儀年中最神聖的部分。
星期日被排除在40天的香椿節之外,因為每個星期天都是主榮耀復活的快樂慶祝活動。
(譯)
“誦讀聖言Lectio Divina ”的意義
“Lectio Divina”一詞是“誦讀聖言divine reading”的拉丁語,它是“靈意解經spiritual reading”和“聖徒必讀holy reading”的同義詞。Lectio Divina代表一種傳統的天主教祈禱和聖經閱讀實踐,目的是促進與天主的交流,增加對天主聖言的知識。這是一種用聖經祈禱的方式,它召喚一個人去學習、思考、聆聽,最終祈禱,甚至從天主的聖言,在靈魂內歌唱和歡欣。誦讀聖言有四個步驟:
首先,慢慢地讀几遍聖經章節。
其次,默想。一個人反思這段聖經,努力找出天主在這段聖經中的臨在方式。
接下來是“祈禱”。使用聖經中的一個詞或短語,在祈禱中各個奉獻給天主。
終於進入沉思。個人保持沉默,接受基督的臨在和擁抱。
這個詞已經寫了很多。通過輸入“Lectio Divina”這個詞,可以搜索到很多關於這個主題的詳細信息。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