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敬十字架的理由

恭敬十字架的理由

教會在經文中把十字架稱為君王的旗幟;生命的樹木。

請看主的十字架,讓敵人望風而逃。”

死亡因樂園的樹木發生,生命卻藉十字架而復活。”

十字架是勝利的標記,領導我們凱旋進入天庭;

十字架是我們的依靠,十字架勝利,十字架為王,十字架掃除一切罪惡,阿肋路亞!

十字架是天主愛人的佐證。

我們跟著聖方濟各不斷地朝拜說:“耶穌基督,我們欽崇禰,贊美禰,禰用此聖架救贖了普世!”(摘自網路)

嬰兒應該何時領洗?

嬰兒應該何時領洗?

天主教法典 #867說,如果嬰兒在死亡危險之中,應立刻為他施行洗禮。天主教法典 #867又說,父母有責任,使其嬰兒於誕生後數星期內領洗;在嬰兒生後,甚至生前,應託快找堂區主任,為嬰兒請求施洗,並作適當的準備。

在決定時間時,首先考慮的是孩子的福祉。

也要考慮到母親的健康,以便如果可能的話,她可以出席洗禮。也有必要讓父母能有時間為聖事作准備和計划禮儀。教會法的專家指出,“在出生后的第一個星期內”可能會被廣泛地詮

釋,以允許特殊的家庭考慮,例如,等待一個不住在同一城市的家庭成員回來。(譯)

舊約裏的英雄是聖人嗎?

舊約的英雄聖人嗎?

舊約的男人和女人,例如,亞倫,梅瑟,丹尼爾,達味,亞伯拉罕,撒姆爾,拉,貝卡,露斯,等等,被認為是聖人分配給他們的瞻禮日嗎?如果是的話,是什么日子

提到的一些舊約的名字可以通過聖奧斯定,拉姆斯蓋特的本篤會修士編輯,由麥克米蘭公司出版的聖人傳裏找到。這些名字中的有一些也能在基督徒名單中找到,沒有任何神聖或邪教的標記。在其他聖人的字典里,根本就沒有這些聖經人物的目錄。

同時,記住直到993 年才有正式的列品程序。早些時候,這之前,被接受為聖人的人只是通過普遍的觀點。

拉姆斯蓋特書告訴我們亞伯拉罕的節日(109日),達味(1229日)、梅瑟(99日)和撒姆爾(820日),他們被發現列於羅馬殉教史。希臘人在1219日慶祝達味和耶穌所有祖先的瞻禮。亞當和夏娃,1224日,被列於一個批准的禮拜。(譯)

雅各伯、主的兄弟是誰?

雅各伯、主的兄弟是誰?

雅各伯、主的兄弟”几個世紀以來一直困擾着人們。對我們來說,“兄弟”一詞是指一個與稱之為“兄弟”的人的男性親屬的相同的父母,然而,在某些社會中,可以包括其他的男性親戚,甚至是 堂[]兄弟。耶穌甚至在更廣泛的意義上用“兄弟”馬瑪爾谷 3 :35(“因為誰奉行天主的旨意,他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馬竇 25:40,路加 22:32和若望20:17

天主教會認為,瑪利亞只有一個孩子,耶穌,祂不是生物學上若瑟的兒子(瑪竇1:18-25和路加1:34-35)。

聖經裏沒有證據證明若瑟在與瑪利亞結婚之前是個單身父親。在第二世紀,已有最初的福音學家杰姆斯描述這些“耶穌的兄弟”作為若瑟以前婚姻的孩子。聖耶柔米(公元 420)認為他們是耶穌的表兄弟。(譯)

為什么這個教會被稱為“天主教”?

為什么這個教被稱為“天主教”?

天主教”這個詞的原意是“普遍 ”,在古代整個羅馬帝國皈依基督教后,教會第一個被稱為天主教。

天主教仍然是遍及全球的信仰,教會的願景仍然是普遍的。天主教也是一個多元文化的教會。它不僅是歐洲和美國,是拉丁美洲非洲和亞洲的。每個種族和文化的人都信奉天主教的信仰,并被普世教會接受。

因為教會是普的,它呼喚我們的視野。由於世界逐年變得越來越小,我們需要把每個人看作為我們的近人。(譯)

望彌撒時念玫瑰經,好嗎?

望彌撒時念玫瑰經,好嗎?

玫瑰經是個美好的祈禱方式,結合發聲和默想祈禱。許多人通過念玫瑰經已經在靈修生活中得益菲淺。

然而,教會關於禮拜儀式的文件,不支持在舉行彌撒聖祭時念玫瑰經(無論是團體或私人)。

神聖禮拜儀式的章程(# 30)指出:“為促進積極參與,人們應該被鼓勵通過歡呼、應答、聖詠、輪唱、聖歌 ,以及通過動作、手勢和身體語言參與彌撒。并在適當的時候應該遵守肅靜。”

教會希望我們盡可能多地參加彌撒的祈禱和儀式。當繼續念玫瑰經或其他無關的祈禱文時,那是很難做到的。(譯)

作為同性戀有罪嗎?

作為同性戀有罪嗎?

不。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同性戀是察覺或發現,而不是自由選擇的,天主教會教導,它不是自動地成為罪。教會相當公正地接受有同性戀傾向的人,他們發現自己的願望和傾向於同性性行為。

然而,教會一直教導用進行同性戀性行為從事這些傾向是不道德的。為什么這樣說呢?在這里,教會試圖真正在我們的天主教性倫理的傳統的核心前提下,而同時對同性戀者促進基本的人類尊重,司法和牧區護理。這里沒有快速的答案。鼓勵人們鏈接到一個更完整的關於天主教對同性戀教導的文章。(譯)

誰應該在建定聖體瞻禮日洗腳?

誰應該在建定聖體瞻禮日洗腳?

694托萊多會議規定在建定聖體瞻禮日洗腳,指示每個主教和神父要給他治下的人洗腳。

換句話說,神父在其它輔助人員幫助下舉行洗腳禮。這似乎是合理的,如果有一個盆和毛巾,以及拿一個水壺。執事和服務者在祭壇附近協助進行洗腳禮。

聖禮書的禮儀指示指出,那些被選為接受洗腳者由輔助人員領到在合適的地方准備好的椅子就座。然后神父走向每個要洗腳的人,在輔助人員幫助下,把水倒在每個人的腳上,並擦干他們的腳。

禮儀指示并不想像除了神父有好几個人圍繞着洗腳。(譯)

權杖

權杖

識別主教最熟悉的標志是他們握著的權杖。我們看到牧童的牧杖,立即想起聖經裏丰富的圖像,以及回憶在我們的世界第一個回應基督的存在是牧羊人。牧杖不僅僅是一個拐杖;其彎曲的頂部誘導那些迷途的羊是有用的,並讓讓羊群集合。主教握權杖把彎曲的部分向外,表示他們的使命到更廣泛的羊群,而修道院院長(以及某些女修道院院長)握權杖把彎曲的部分向裏,表示他們的使命只對修道院。

教宗也握權杖,但几個世紀前被淘汰。你可能還記得,在以前“教皇專車”的日子,教皇經常隨身攜帶便攜式的寶座被稱為教宗御座。既然他不須要走多少路,可以不須要權杖。教宗保祿六世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釆用走路手杖新設施,大家记得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手杖,不是鈎狀的,而是一個精心雕刻的十字架。這樣,教宗握着一個“牧人的手杖”而不是權杖正是因為教宗的使命是普世的,教宗多半把權杖放到主教手中,他們照顧特定的羊群。—— 詹姆士菲爾德(譯)

四部福音之間為何有不同的地方?

四部福音之間為何有不同的地方?

從實現開始,每一部福音有它自己的作者,有預期的讀者和目的。每個作者以他自己的觀點講述耶穌的故事,選擇和敘述耶穌生活中的事件和教導,闡述祂的論點和傳達祂希望的教訓。

此外,福音是基督的死亡和復活之后寫的。福音的作者以復活后的事件和信仰的角度講述耶穌的事跡。用從現在或未來的知識和理解來描述過去的事件。(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