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德行(樞德)
四樞德的分辨
“有四個德行扮演著樞紐的角色。因此被稱為「樞德」;其他一切德行環繞著這四個樞德而組合在一起。四樞德就是智德、義德、勇德和節德。「你愛慕正義嗎?應知道:德行是智慧工作的效果,因為她教訓人節制、明智、公義和勇敢」(智8:7)。這四個樞德,在別的名稱之下,在
聖經許多章節中,備受讚揚。”(天主教教理 1805)
基本德行(樞德)
四樞德的分辨
“有四個德行扮演著樞紐的角色。因此被稱為「樞德」;其他一切德行環繞著這四個樞德而組合在一起。四樞德就是智德、義德、勇德和節德。「你愛慕正義嗎?應知道:德行是智慧工作的效果,因為她教訓人節制、明智、公義和勇敢」(智8:7)。這四個樞德,在別的名稱之下,在
聖經許多章節中,備受讚揚。”(天主教教理 1805)
靈修結搆必需的步驟
有一節聖經,列出了靈修結搆必需的步驟:“凡受天主默感所寫的聖經,為教訓、為督責、為矯正、為教導人學正義,都是有益的,好使天主的人成全,適於行各種善工。”(弟后 3:16-17)
教訓、督責、矯正、教導人學正義如何導致靈修結搆?
每一步都有它的目的。例如:
1. 教訓告訴我們什么是正確的。它聚焦我們的思想,塑造我們的思維;
2. 督責告訴我們什么是不正確的。它刺
然后你需要天主教的聖傳,它可以追溯到宗徒的日子,以確保它的教義的純潔經過很多世紀沒有改變。
最后,需要耶穌給天主教會的聖事。沒有它們,不可能進入天主永恆的王國。(譯)痛我們的良心使我們不會在錯誤的方向行進;
3. 矯正告訴我們如何得到正確。它塑造了我們的意志,使我們看到天主計划的智慧;
4. 教導告訴我們如何保持正確,如何更像基督。
所以,通過上述步驟是靈修結搆需要的。
天主的聖言,聖經,是通向靈修結搆的一步。一個人單單信仰聖經就如同吃了一塊沒有冰過的蛋糕。它沒有風味。它是不完整的。
每個信徒需要教會的教導,那是在天主教教義中建立的,保證教訓、督責、矯正、教導人學正義的純潔。
我們為何需要愛德?
愛德是超性的德行,藉著愛德我們為了天主自身,愛祂在萬有之上,又為愛天主的緣故,愛人如己。(天主教教理1822)
耶穌把愛德作為新的誡命。耶穌愛那屬於祂的人,「愛他們到底」(若13:1),藉此顯示祂由父所領受的愛。門徒們藉彼此相愛,效法他們由耶穌所領受的愛。因此,耶穌說:「正如父愛了我,同樣我也愛了你們;你們應存在我的愛內」(若15:9)。又說:「這是我的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若15:12)。(天主教教理1823)
愛德是聖神的效果及法律的滿全,愛德遵守天主和祂的基督的命令:「你們應存在我的愛內。如果你們遵守我的命令,便存在我的愛內」(若15:9-10)。(天主教教理1824)
當我們還是「仇敵」的時候,基督為愛我們而死(羅5:10)。主要求我們如同祂一樣去愛人,甚至愛仇人,把最疏遠的人視為近人, 愛孩童和窮人,如同祂一樣。(瑪5:44;路10:27-37;谷9:37;瑪25:40,45)
保祿宗徒繪出了一張無與倫比的愛德素描:愛是含忍的,愛是慈祥的,愛不嫉妒,不誇張,不自大,不作無禮的事,不求己益,不動怒,不圖謀惡事,不以不義為樂,卻與真理同樂: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格前13:4-7)(天主教教理1825)
聖保祿宗徒又說:「若沒有愛德,我甚麼也不算……」。所有蒙受的特恩、所作的服務、甚至所有的德行……「我若沒有愛德,為我毫無益處」(格前13:1-4)。愛德超越所有德行。愛德在超性的德行中佔著首位:「現今存在的,有信、望、愛這三樣,但其中最大的是愛」(格前13:13)(天主教教理1826)
所有德行的操練都由愛德激發和啟迪。愛德是「全德的聯繫」(哥3:14);愛德是諸德的模式;愛德連接諸德,安排它們的順序;愛德是基督信徒修德的泉源和終點。愛德確保和淨化我們愛的能力。愛德提昇人的愛到達天主之愛那超性的完美境界。(天主教教理1827)
實踐由愛德所激發的倫理生活,使基督徒享有天主子女的靈性自由。在天主台前,他不再像一個滿懷恐懼的奴隸,也不再像一個為賺薪酬的傭工,但像一個兒子,只為還愛「首先愛了我們」的那一位 (若一4:19)。
聖巴亞略凱撒里亞‘細談會規’:或者為了怕受懲罰,我們躲避罪惡,這是一種奴隸的心態。或者我們為報酬所引誘,這時我們形同商賈。最后,或者為了善的本身,為了愛那給我們出命者,我們服從命令……,這時我們有的是子女的心態。(天主教教理1828)
愛德的果實是喜樂、平安和憐憫;愛德要求樂善好施和弟兄般的規勸;愛德是一腔善意,激發互相關懷,保持大公無私及慷慨大方;愛德是友誼和共融:我們所有事功的完成是愛,愛是目標;為了得到愛,我們奔駛,為了嚮望愛,我們奔駛;一旦抵達,就在愛中安息。(聖奧斯定‘致巴特人論若望書信’)(天主教教理 1829)
我們為何需要望德?
“望德是超性的德行,藉著望德我們期盼天國和永生,視之為我們的幸福;我們所信靠的是基督的許諾,所依賴的不是我們自己的力量,而是聖神恩寵的助佑。「應該堅持所明認的望德,毫不動搖,因為應許的那位是忠信的」(希10:23)。「這聖神是天主藉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豐
富地傾注在我們身上的,好使我們因祂的恩寵成義,本著希望成為永生的繼承人」(鐸3:6-7)。”(天主教教理1817)
“望德是回應人對幸福的嚮往,這嚮往是天主放置在人心內的;望德接受那激發人行動的各種希望,並予以淨化,使之導向天國;望德保護人不致陷於敗興;望德在無依無靠中給予支持;望德使期待永福的人心花怒放。望德的熱情奔放預防自私,導向愛德的幸福。”(天主教教理1818)
“基督徒的望德重振並滿全選民的希望。這希望始於亞巴郎,並以亞巴郎的希望為典型,亞巴郎在依撒格身上蒙受天主很多的許諾,並因祭獻獨子的試探得到淨化。「他在絕望中仍懷著希望而相信了,因此便成了萬民之父」(羅4:18)。”(天主教教理1819)
“基督徒的望德自耶穌傳道之初,即在宣告真福之時,就開始展開。真福引起我們對天鄉的盼望,一如嚮往新的預許之地;真福為耶穌的門徒指出到達天鄉之路,他們須經歷各種試探,但是,因著耶穌基督的功績和苦難,天主在望德中保護我們,「望德不叫人蒙羞」(羅5:5)。望德是「靈魂的鐵錨」,既穩妥又堅固,「深深地拋入了……作前驅的耶穌已為我們進入了的那帳幔的內部」(希6:19-20)。望德也是一種武器,在爭取救恩的戰鬥之中保護我們:「穿上信德和愛德作甲,戴上得救的望德作盔」(得前5:8)。即使在試探中,望德也帶給我們喜樂:「論望德,要喜樂;在困苦中,要忍耐」(羅12:12)。望德在祈禱中得以表達並獲得滋養,尤其在主禱文(天主經)中,「我們的天父」是望德教我們想望的一切的綱要。”(天主教教理1820)
“因此,我們可以期盼天主對那些愛衪,並承行衪旨意者所應許的天上的光榮。在任何情況下,每一個人應依賴天主的恩寵,期盼「恆心到底」和獲得天上的喜樂,作為天主對那些因基督的恩寵所完成的善功,所給予的永遠賞報。在望德中,教會祈求「所有的人都得救」(弟前2:4)。教會渴望在天上的光榮中,與其淨配基督結合為一:聖女答德蘭,‘靈魂向天主呼喊’希望吧!我的靈魂啊,希望吧!你不知道那日子和那時間。你要悉心注意一切會很塊過去,雖然你的不耐把確實的認為可疑,把短促的當作長久。請想一想,你越戰斗越能對你的天主證實你的愛,有一天你就越能與你的‘至愛’生活在幸福中,在欣喜若狂中,永無盡期。”(天主教教理
1821)
我們為何需要信德?
“信德是超性的德行,藉著信德我們信天主,信祂所說過的和啟示給我們的一切,並且信聖教會為我們提出的當信的道理,因為天主自己就是真理。因著信德,「人自由地把自己整個託付給天主」。因此,信者尋求認識和實踐天主的聖意。「義人因信德而生活」(羅1:17)。生活的信德「以愛德行事」(迦5:6)。”(天主教教理 1814)
誰不犯違反信德之罪,信德的恩寵就常存留在他內。但是「信德沒有行為也是死的」 (雅2:26):缺少了望德和愛德,信德並不使信者與基督完全結合,也不使他成為基督身體上生活的肢體。”(天主教教理 1815)
“基督的門徒不該只是保持信德,活出信德,還該宣認信德,滿懷著信心為信德作証,並傳揚信德:「所有的人都要準備好在人前承認基督,並在教會屢屢遭遇的迫害之中,追隨基督走十字架苦路」。為信德服務,為信德作見証,是獲救的條件。「凡在人前承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前也必承認他;但誰若在人前否認我,我在我天上的父前也必否認他」(瑪10:32-33)。”(天主教教理1816)
超性的德行
“人的德行植根於超性的德行。超性的德行使人的官能,能適於分享天主的性體。實際上超性的德行直接歸向天主。超性的德行促使基督徒活出與天主聖三的關係。這些德行以三位一體的天主為根源、動機和對象。”(天主教教理 1812)
超性的德行奠定、激發基督徒的倫理行為,並顯示其特點。超性的德行激發所有倫理德行並使之定型而活躍起來。超性的德行是由天主注入信友靈魂的,為使他們能以天主子女的身分行事,並掙得永遠的生命。超性的德行是聖神在人的官能上臨在並行動的保証。”
“超性的德行有三個:信德、望德和愛德。”(天主教教理 1813)
媒體的罪
2014年十二月十五日,教宗方濟各說,我遣責媒體為了它的造謠,誹謗和污蔑。它們中造謠更壞。它鼓勵人們接受謬誤或部分真相作為全部真相。
(譯)
划十字聖號
“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瑪 28-19)
常見的說法“渴得要死”指水是生命的力量。在教會的聖事生活中,聖洗聖事的水是我們進入天主之家的入口 。然后,我們每次進入教堂以浸漬我們的手指於聖洗池的聖水,念十字聖號經延繼這力量。這一行為讓我們想起自己領洗時第一次進入天主之家。提醒我們在領洗時得到的恩典,并在我們的生命中一直延續下去。
當我用聖水划十字聖號時如何虔誠和專注?
我如何才能更周到或意識到這種儀式的行為?
慈愛的聖父,禰在聖洗聖事的水里傾注了禰丰富的愛。幫助我在禰的愛中成長為禰的兒子/女兒。願我能對我所遇到的人為禰作見證。亞孟。
教宗方济各每晚的祈祷
教宗方济各每晚这样祈祷:先说“主,如果禰愿意,禰能使我洁净。”接著念五遍“天主经”。每一遍为十字架上基督的圣伤(脚、手和肋傍)。因为耶稣以祂的圣伤洁净了我们。(譯)
天主教會反對把聖體聖事分成兩種、基督的體(面包)和血(酒)
教會的一些成員所給的理由是:
1. 與教宗本篤十六世選舉之前和之后鼓勵這種實踐的說法相反,梵蒂岡從來沒有批准大規模這樣做。
2. 以兩種情況踐領聖體應該保持在特殊和非常的場合。常規做法從來沒有像特別場合那樣受賞識。
3. 天主教會教導,在只有面餅的形式下,你已有完整的基督的體、血、靈魂和神性。那么為什么要另外推廣,就好像你絕對需要領聖血呢?這樣的做法對關於共存的天主教教義助長混亂。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