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見證人

耶穌見證人

首先,耶穌見證人的運動是那些期待耶穌即將重返地球的團體之一。他們相信只有一位的天主,拒絕與神聖三位一體有關的教理。在他們看來,耶穌是天主創造的第一個人。

這個團體產生於聖經學生運動–19世紀70年代末由查爾斯-泰玆-羅素成立的錫安守望塔小冊子協會,在約瑟夫-富蘭克林-盧瑟福的領導下,組織和教理發生了重大變化。 [來源:wikipedia.org]

耶穌見證人這一名稱基於《依撒意亞》43:10-12,“你們就是我的證人──上主的斷語──你們是我揀選的僕人,為叫你們認識和信仰我,並明白我就是「那位;」在我以前,沒有受造的神;在我以後,也決不會有。我,只有我是上主,我以外沒有救主;是我預言了,是我施行了拯救,是我宣佈過的;你們中沒有別的神。你們是我的證人──上主的斷語──我是天主。”
於1931年被釆用,以區別於其他聖經學生團體,并象徵着與羅素的傳統遺產決裂。”

耶穌見證人最出名的是他們挨家挨戶的布道,分發《守望先鋒》和《覺醒》等文獻,并拒絕服兵役和輸血。

他們拒絕三位一體、靈魂固有的不朽性和地獄之火,他們認為這些都是不符合聖經的教理。

他們不遵守聖誕節、復活節、生日或其他他們認為與基督教不相容的異教徒起源的節日和習俗。

2011年5月,米蘭羅馬天主教教區的Gruppo di Ricerca e Informazione Socio Religiosa在一次會議上宣布,耶穌見證人的教理與羅馬天主教教理不相容。

(譯)

“詹森主義”異端

“詹森主義”異端

詹森主義異端是一個在天主教會中持續了100多年的運動。它起源於特倫特會議(1545-1563)之后的反改革運動。”詹森主義”強調原罪、人類墮落、神恩的必要性和宿命。

這一運動起源於荷蘭神學家科內利斯-奧托-詹森的著作。詹森主義在16至18世紀的羅馬天主教會中形成了一個獨特的運動。

1653年5月31日,教宗英諾森十世在教宗詔書 “Cum occasione “中譴責了這場運動。

(譯)

聖像敬拜異端

聖像敬拜異端

聖像敬拜異端是指認為聖像是偶像,它們都應該被摧毀。

從七世紀后期開始,希臘教會的一些部分對聖像的敬拜作出了反應。公元726年,皇帝利奧三世下令銷毀所有的教會聖像,并迫害那些拒絕參與的人。這一政策在他的繼任者手下一直持續到公元780年左右。后來利奧五世發起了第二次嘗試,一直持續到公元842年西奧菲勒斯皇帝去世。

公元787年的第二次尼西亞大公會議上,”聖像敬拜 “受到譴責,當時對聖像的敬拜受到管制。

(譯)

亨利異端

亨利異端

亨利派異端起源於 “僧侶亨利”。洛桑的亨利在12世紀上半葉生活在法國。他在公元1116年左右開始傳教,公元1148年左右被囚禁而死。

亨利提倡以下教義。

– 拒絕接受教會的教理和紀律權威。

– 承認自由解釋的福音是信仰的唯一准則。

– 拒絕承認任何形式的崇拜或禮儀;以及

– 譴責嬰兒聖洗、聖體、彌撒聖祭、諸聖共融和為亡者祈禱。

當時的書面記錄顯示,在公元1146年底,聖伯納號召圖盧玆的人們鏟除異端的最后殘余。

到公元1151年,朗格多克仍有一些亨利克人。根據馬修-帕里斯的說法,聖母瑪利亞向一個年輕女孩顯現。因此,洛桑的亨利的大量門徒都皈依了天主教會。

這就是那個異端的終結。

(譯)

“自由精神”異端

“自由精神”異端

自由精神異端是生活在14和15世紀的小團體,主要是在德國、法國、意大利北部和波西米亞等國家,也就是現在的捷克。

這個特殊的群體將神秘主義信仰與基督教混合在一起。加入 “自由精神”邪教的人,他們相信通過苦修和靈修的生活,有可能在人間達到完美。他們還認為,他們可以直接與天主對話,不需要天主教會的代禱。

自由精神信仰在1308年被教宗克萊門特五世譴責,他召集了一個總理事會,於公元1311年10月至公元1312年5月在維埃納開會。

(譯)

“費尼主義”異端

“費尼主義”異端

Feeneyism異端是對 “Extra Ecclesiam nulla salus”教理的嚴格解釋,即 “在天主教會之外,沒有救贖”。這是對教會教理的否定,即那些為信仰而死而未受洗的人,因其為基督而死并與基督同在而被視為受洗。這種血的洗禮,就像對洗禮的渴望一樣,帶來了洗禮的果實,卻不是聖事。

“費尼主義 “起源於倫納德-費尼神父(1897-1978),他是一名耶穌會神父,也是聖母無玷之心奴隸團的創始人。

1949年,耶穌會因費尼神父的不服從命令而將其解除。1953年2月4日,信理部對他的多次警告不為所動,”因其嚴重不服從教會權威 “而將其逐出教會。1972年,費尼神父與天主教會和解。

(譯)

“非布羅尼亞主義 “異端

“非布羅尼亞主義 “異端

非布羅尼亞主義異端是18世紀德國羅馬天主教會內部的一場運動。它強調的是天主教會的國家化,限制教宗的權力而支持主教團的權力,以及異己教會的團聚。簡而言之,它想通過削弱羅馬教廷的權力來促進新教教會與天主教會的和解。

這個異端與托馬斯-埃拉斯圖斯(1524年9月7日-1583年12月31日)創立的埃拉斯圖斯主義相似。他是一位瑞士醫生和神學家,最有名的是他在死后發表的一部作品,其中他認為基督徒的罪孽應該由國家來懲罰,而不是由教會扣留聖事。這種思想的概括,即國家在教會事務中是至高無上的,被稱為Erastianism,有誤導。

教宗庇護九世的《錯誤論》、教宗良十三世的《不朽論》以及第一屆梵蒂岡大公會議都譴責了非布羅尼亞主義的做法。

(譯)

聖體派異端邪說

聖體派異端邪說

聖體派或梅薩利安派是一個教派,在370年代由敘利亞人埃菲姆、伊皮法尼烏斯和杰羅姆首次提到。他們起源於美索不達米亞,然后傳播到小亞細亞和色雷斯。安提阿的弗拉維安主教在376年左右譴責了他們。他們在公元383年的宗教會議上被譴責為異端。
他們認為:

– 三位一體的本質(ousia)可以被肉體的感官所感知。

– 三位一體的天主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單一的主體(物質),以便與完美的靈魂結合在一起。

– 天主釆取了不同的形式,以便向感官揭示自己。

– 只有天主的這種感性啟示才能賦予基督徒以完美。

– 完美的狀態,從世界和激情中獲得的自由,只能通過祈禱,而不是通過教會或聖事。

(譯)

“以比安人”異端

“以比安人”異端

以比安人是一個猶太教派,堅持必須遵守猶太教的法律和儀式。他們根據耶穌對律法的闡釋來解釋。他們相信耶穌是彌賽亞,但他不是神聖的。

以比安人一詞源於希伯來語Evionim,意思是 “貧窮的人”。

賈斯汀-馬蒂爾(公元100年-公元165年)在與猶太人特里波的對話中認為他們是異端。聖賈斯汀與他的一些學生一起殉教,被認為是第二世紀最重要的邏各斯理論的解釋者。

(譯)

“多納圖主義”異端

“多納圖主義”異端

多納圖主義異端由一個教派的嚴格成員組成,他們認為教會必須是聖徒的教會,而不是罪人的教會,由傳教士主持的聖事是無效的。他們還認為殉道是基督徒的最高美德,并將那些積極尋求殉道的人視為聖人。

多納圖主義 “一詞源於他們團體的第二位領導人的名字,他叫多納圖斯-馬格努斯。他也被稱為Casae Nigrae的多納圖斯。曆史告訴我們,多納圖斯在公元313年被祝聖為迦太基主教和北非主教,作為基督教教派的領袖,該教派后來被稱為多納圖斯教派,盡管多納圖斯不是創始領袖,而是跟隨創始領袖Majorinus。據信他在355年左右死於流放。

多納圖斯教派在教宗梅爾基阿德統治期間,從公元7月2日到314年去世,受到了教宗的譴責。

多納圖教派在希波的聖奧古斯丁時代是一股力量,在阿拉伯人徵服后才消失。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