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聖神在那裏?

日常生活中聖神在那裏?

聖神的恩寵、臨在改造工程總是為了所有的人。我們基督徒的精神也必須為所有人的好處。通過努力習慣地把我們自己向活在我們世界的聖神開放,我們把自己的信仰放在我們生活的中心,把它作為一種生活方式。隨着時間的過去,我們開始呈現天主的肖像,因為我們能夠如此。我們在聖德中成長。

聖神的效果在迦拉達書522提到——仁愛、喜樂、平安、忍耐、良善、溫和、忠信、柔和及節制——對衡量自己是好的標准。我們應該問自己:我在任何這些品德上有進步嗎?我看起來最少在什麽地方展現聖神的效果?反映在你工作和生活的行動上。反映在你各種角色上

——市民、近人、配偶、父母、信徒、校友、個人、團隊、會員等等。要問:我如何在每個這些角色中向聖神開放?我把自己的聖神經驗帶到我生活的各個領域嗎?

當你完成的時候,感謝聖神給你的力量和效果;在你軟弱時求祂幫助你。最重要的是,保持你自己向在你內起作用的聖神開放。(譯)

康復彌撒是什麽?

康復彌撒是什麽?

福音含有許多耶穌回應病人的祈求給予他們治愈的故事。瑪爾谷告訴我們,門徒們如何“驅逐了許多魔鬼,且給許多病人傅油,治好了他們。”(613天主回應求治愈嗎?你能

去世界的聖地旅遊,像露德和巴杜,找到祈求得到回應的證明。不是所有參與這種彌撒或求治愈的人都得到身體上的治愈或完全康復。但另一方面,不是每個去露德朝聖的人奇跡地治愈。奇跡治愈是自然例外。但請注意那些在露德沒有得到身體治愈的人常說有一種心靈的治愈,一種新的平安和接納。肯定在祈禱中有聖寵並支持那些聚在一起為病人祈禱的人。(譯)

作為一個朝聖者意味著什麽

作為一個朝聖者意味著什麽?

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憲章第七章關於教會給定名‘朝聖者教會’。它提醒我們教會像一個人在旅途,還沒有到達旅途的終點,但靠著到達朝聖目的的渴望,繼續疲憊地向前。作為朝聖者的教會形象,在旅途中,讓人們反思有關教會的許多事情。

權衡這個朝聖者教會的形象與更傳統的由來已久的教會,不總是容易的;但把教會看作朝聖者是基於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教宗牧函,‘即將來到到第三個千年’。在這個計划中,教宗的主題為1999年是我們走向聖父的旅程。‘整個基督徒的生活像一次偉大的向天父之家的朝聖’(#49)。

在長途旅行中,我們需要不時停下來看看還有多少路要走。我們撿查是否還在正確的道路上,朝着正確的方向。總有可能轉錯了彎。想象一下在某個地方迷了路。停下問路,人家告訴你‘轉身!你走錯路了!’。如果這個人給你這個勸告用新約的希臘文對你說(那當然是不大可能的),你會聽到metanoeite’,意思是‘轉身’。

知道這個希臘詞的根源是有幫助的,因為它在新約中起重要的作用。耶穌在福音裏的邀請,

metanoeite’’ (轉身)翻譯成英語是這些詞‘轉變’,‘悔悟’,或‘做補贖’。福音號召轉變、悔悟和補贖是我們朝聖的基本組成要素。(譯)

稱天主為‘父親’什麽意思?

稱天主為‘父’什麽意思?

當我們稱天主為‘父’的時候,我們指天主是所以一切存在之物的起源,以及天主愛我們就如一個父親愛他的孩子。有部分象徵我們沒有用。通過稱天主為父親,我們並不意味天主是男性。也不意味天主是‘父親’相對存在‘母親’:“天主的這種慈父溫情也可以用母性的形象表達…… 信仰語言取自人類的父母經驗,因父母在某種程度上,為人是天主最初的形象。”(天主教教理#239

如果我們有事物相比的某些知識和經驗,象徵才起作用。例如,如果一個人從未見過玫瑰,‘我的愛像玫瑰’就不會表達同樣的事,像對愛玫瑰的人那樣。同樣,當我們稱天主為‘父親’時,這象徵表達與我們個人父性經驗的關系——不幸,那種經驗不總是積極的。有非常負面人類父性經驗的朋友們告知,對他們來說稱天主為父親是如何困難。“但這種經驗也顯示人類父母可能破壞並扭曲父性或母性的形象。所以要牢記天主超越人類的性別,祂既非男人也非女人,祂是天主。因此超越人類的父性或母性。雖然祂是這兩性的根據和典范。沒有人能成為像天主那樣的父親。”(天主教教理#239(譯)

什麽標准被用來命名樞機主教?

什麽標准被用來命名樞機主教?

因為樞機主教是教宗的選舉人,地理位置 肯定是他們被任命的因素之一。例如,從1902年起紐約的總主教總歸成為樞機主教。所以教宗不太可能任命某個他不想使之成為樞機主教的人為總主教。

然而,地理位置不是唯一的考量。樞機主教們被認為聖座國務卿和梵蒂岡九個行政機搆的首領。任何人被任命那些公職可能會成為樞機主教

沒有國家被給樞機主教的明確數字。事實上,最近的四十年間,許多樞機主教是第一次在他們國家被命名的。(譯)

教會支持戰爭嗎?

教會支持戰爭嗎?

天主教教說:“第五誡禁止故意毀滅人性生命。因為任何戰爭都招致一些災禍與不

義,教會懇切地催促每一個人祈禱和採取行動,好使天主的聖善把我們從戰爭的古老奴役中解救出來。(#2307)

注意到政府有合法的自衛權利,‘在一切和平方法用盡之後’(#2308)天主教教理繼續描述一場正義的戰爭是‘侵略者所加予國家或國際社會的傷害應是持續的、嚴重的和確定的;除訴諸武力以外的其他一切辦法均顯示不切實際或無效;有成功的可靠條件;訴諸武力不會招致比應剷除的惡,有更大的惡及混亂。現代武器的毀滅威力,在此種狀況的評估中,要求極度的明智。 (#2309)

獻身於軍旅生活為祖國服務者能有助於國家的公益(#2310)。‘基於良心的動機而拒絕使用武器的人,仍有義務以其他方式服務人群。公權力應予以公平的安排。’(#2311)(譯)

為什麽在彌撒中神父擘開聖體放一塊到聖爵裏?

為什麽在彌撒中神父擘開聖體放一塊到聖爵裏?

那樣做的時候神父說,‘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聖體聖血的攙合,使領受的人,獲得永生。’這個行為是保持一個很多世紀以來的慣例,時當地的主教從他的彌撒中祝聖了的聖體送出部分到鄰近正在舉行彌撒的社團是可能的。

這一塊是提醒教會與當地的主教結合在一起。這個動作使每個人想起他們所有的人在舉行同樣的祝聖面餅。每篇祝聖祈禱文有地區公認每台彌撒與教宗、當地主教、全世界的教會結合在一起舉行。(譯)

瑪利亞怎麽會成為‘天主之母’?

瑪利亞怎麽會成為‘天主之母’?

天主作為三位一體(聖父、聖子、聖神)不能有母親。天主教徒從未在那意義上理解‘天主之母’的頭銜。

然而,如果我們拒絕承認瑪利亞這個頭銜,我們也拒絕承認耶穌基督是神聖的嗎?可能我們不會做那種關聯,但在第五世紀有許多人這樣認為。這個頭銜那時成為正式的,作為解決那個問題的方法。

天主之母’是平易的Theotokos(生天主的人)頭銜翻譯。一本由耶穌會士杰拉爾德奧柯林斯和愛德華法魯希亞著作的簡明神學辭典說,這個頭銜早在第三世紀就用了。作者還說,‘當君士坦丁堡的聶斯托里對這個平易的頭銜表示懷疑時,厄弗所的會議(431)譴責他,為支持基督人性的合一,宣布天主之母頭銜的合法性。’

這裏所支持的不是多少光榮瑪利亞,而是作為耶穌的獨特性——一位,完全的天主和完全的人。事實上,聶斯托里否認耶穌是一位,並說瑪利亞應該被稱為 Christotokos 生基督的人’,不是’天主之母。(譯)

賢士有名字嗎?

賢士有名字嗎?

只有瑪竇福音有賢士的故事(21-12),甚至沒有說有几位!中世紀時,這些星體研究者開始被稱為‘王’。

不同的時期,提出不同於三位之數。基督徒傳統定下這個數字可能是因為他們帶來三件禮物。可敬的比德(英國神學家673-735)描述梅爾基奧是年老的,加斯珀是年輕的,巴爾達薩是黑人。那些名字和細節不在聖經裏,盡管他們能使我們想起耶穌,眾民族之光(依496),降臨拯救每個地方的所有人民。(譯)

如果有個天主教徒領了洗,然后放棄宗教信仰,還能得救嗎?

如果有個天主教徒領了洗,然后放棄宗教信仰,還能得救嗎?

放棄宗教信仰是件嚴重的事,但確定地只有天主知道牽涉各種因素,並且一個人是否全面了解和完全同意。

如果你知道某人處於這種情況,要為他祈禱,但如果他死前沒有回到天主教,不必害怕他肯定落地獄。只有天主能解決這一切。教會對我們提出警示,但也求天主記得:‘ …… 所有亡者的信仰只有袮知道’(聖體經文IV)。(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