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撒結束時我們為何說‘感謝天主’?

彌撒結束時我們為何說‘感謝天主’?

我們離開集合和教堂——但我們隨身帶了些東西。一對新結婚的人離開他們的婚姻典禮,但他們的婚姻隨着他們。結婚后的日日年年加深了他們在婚禮上交換的象徵(例如,他們的戒子)的意義。

聖體聖事也是如此。一周內我們生活中發生的事加深了我們在參與彌撒禮儀作用的意義。當我們為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愛,幫助渡過我們日常的破碎時,我們找到在擘開的聖體中更深的意義。當我們傾注我們的生活於愛無家可歸者和孤獨者的時候,我們在傾注寶血的杯中找到意義。只有在與我們日常生活有關時,彌撒禮儀作用的完整意義對我們才變得清晰。(譯)

教會如何決定宣判一件婚姻無效?

教會如何決定宣判一件婚姻無效?

教會仔細地查找保衛耶穌婚姻神聖性的教導。但教會也責成對任何人失敗了的婚姻提供公正解決——當能以確實可靠性表明,一項真正的聖事的約束,一開始就缺乏一些基本要素的婚姻。教宗保祿六世指出延緩了的公正是不公正,使解除婚姻關系手續簡單化。

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為解除婚姻關系手續的特別的標准實際上是臨時發放。許多這些修訂現在已成為1983年頒布的教會法規准則的一部分。教會知道為婚姻案例正當程序有持續的必要性 。也謀求設法了解并解決那些被離婚傷害的人強烈的需要。(譯)

信仰是什麽?

信仰是什麽?

廣義地說來信仰是我們理解天主和天主在人類生活中作用的方法。就像我們理解自己、我們的社會、我們的世界隨着時間過去的變化,我們理解天主的臨在和人類生活中的活動也是這樣。信仰不在真空中成長,而從我們生活經驗的苗床中發芽。

它能被各種各樣的個人經驗體現:父母的愛和罰,在學校或教會受到的教育,得到回應和沒有得的回應的祈禱,意料之外的喜悅或令人心痛的失敗,與朋友或同事的討論和爭論。

經常顯示擺脫或改變信仰的經驗,主要是矛盾或困惑的經驗。(譯)

聖人是超人嗎?

聖人是超人嗎?

聖人在他們的人性中和通過他們的人性是世界上的人。他們有人類存在的限制:性格的問題,失敗,過失,判斷錯誤,甚至有時犯罪。而且他們被他們的時代和文化局限。聖人們不是完美的,但他們給我們看到全心全意的基督徒的生活是可能的。

愛天主在萬有之上是可能的,把耶穌和祂宣講的天國作為人生的中心是可能的。對聖人來講是可能的事,對我們每個人也是可能的。一位聖人說,‘看看我。如果我,有我所有的問題,靠天主的幫助,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譯)

天主教徒照字面地接受聖經嗎?

天主教徒照字面地接受聖經嗎?

所有的基督徒接受聖經是天主啟示的話語。賦予它的尊敬沒有給過其它文學作品。

但基督徒正好在這個看法表示的意思上產生分歧。聖經的信奉正統派基督教的人理解聖經表示的意思是不會錯的,包含的無論什麽都沒有錯,不管是科學的、曆史的、或宗教的。然而天主教徒和許多新教徒承認聖經可能在曆史的或科學的資料中有錯誤,但在信仰或宗教教導的事情中沒有錯誤。

前者的觀點提倡照字面地理解聖經的章節。后者承認照字面地識別不適用於每個時代。聖經更深的意義——宗教的教導——是永恆的。(譯)

圣体圣事如何帮我们成为基督的奥体?

圣体圣事如何帮我们成为基督的奥体?

我们聚在一起望弥撒,不是补充缺乏生活的能量,而是因为我们需要歌颂我们生活所有充满圣宠的时刻,它如此容易被忽视或忽略。我们在祝圣圣体时聚在一起,挑战在这世界、整个一周内、天主在我们生活中做的更深的认知。

我们必须记住要问这些问题:‘谁在最后晚餐的桌子旁边?谁在最后晚餐的桌子周围?’以及‘谁在最后晚餐的桌子上?’。天主教会的教义问答引用一段感人的章节,圣奥斯定讲述在圣体内基督的身体(在祭台上)到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在祭台旁边和周围)。

奥斯定在第五世纪之交说:如果你们是基督的身体,各自都是祂的肢体,那末,这放在主餐桌上的,便是你们的圣事;面对你们所领受的,你们回答:‘亚孟’(是的,这是真的!)这样回答,你们就予以肯定。因为你们听到,‘基督的身体’这句话,回答‘亚孟’,你们就该成为基督身体的一个肢体,好使你们的‘亚孟’真的成为名符其实!(#1396(譯)

天主教徒為何星期日去望彌撒?

天主教徒為何星期日去望彌撒?

星期日是復活的主活生生臨在於祂自己的人中間的慶典。

因為這臨在被正確地稱頌和有生命,基督的門徒們不僅僅個別地祈禱和在內心、他們心靈的隱秘中,紀念基督的死亡和復活。那些獲得聖洗恩寵的人不單是個人得救,還是奧體的成員,成為天主子民的一部分。

因此他們聚在一起充分表達教會特有的身份是重要的, ekklesia、教會,被獻出生命的復活的主號召“四散的天主的兒女都聚集歸一”(若1152)。他們在基督內,通過聖神的恩典,成為“一個”(參閱迦328

這個教會對聖體的固有的內容在每次舉行祝聖聖體中實現。但最主要地表達整個團體聚在一起紀念主的復活的那一天。(譯)

天主教徒為何要了解其它宗教的情況?

天主教徒為何要了解其它宗教的情況?

宗教對話的直接目的不是使他們皈依基督教,而是開始學習有關他們的知識,他們的信仰在他們生活中的作用,就如基督徒在我們自己的生活中信仰的作用。這是理想的時刻祈求聖神幫我們一起進行普通的對話,突出我們相同的而不是不同的方式。

有人在喬治頓大學課程探索五大宗教( 印度教,佛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時,不是通過基督教身份的觀點看世界上的宗教,而是幫助學生把主要宗教傳統的信奉者看作對對話開放的有信仰的人。給學生自由善於表達他們的理解,同時提供他們一個基礎,在它上面建立他們的研究,通常導致不是削弱,而是增強他們的信仰。 他們學到更多有關他們自己,並且能理解不同宗教所起的作用,以及繼續在美國增長起的作用。

這個班級努力達到梵二會議的要求,從事各宗教間的對話,促進這個很快縮小的世界的許多民族和國家之間更大的和諧與理解。對話也設法了解并解決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概述的希望:‘

二千年的前夕會提供一次重大的機會,特別由於最近几十年的事件,對各宗教間的對話。在這對話中猶太人和穆斯林應該有顯著的地位’(第三千禧年來臨)。(譯)

天主的愛如何表達?

天主的愛如何表達?

有人說“服務無異就是愛在中”。想象耶穌替門徒們洗腳,天主的愛為祂的受造物服務的奧秘。耶穌的使命——服務而不是受服務——是教會的、門徒們團體的任務。天主坐在寶座上期待從卑順的人們與基督本人給我們啟示沖突的崇敬。天主高貴的服裝是粗糙的工作服。

闡明白冷和加爾瓦略的愛也闡明我們聖事生活偉大的愛的時刻。愛須要上門服務,愛須要作為關心的跡象臨在。所以當嬰兒受洗、孩子初領聖體和告誡,堅振中聖神降臨、對生活的承諾、生病和死亡須要神聖力量和勇氣的時候,這位基督徒的天主保持順利進入我們的生活。

愛‘去有痛苦的地方’,當然也去到高興的地方。天主是愛,以標志和信號、自然和團體臨在和顯現

天主的爱不是强制的。给人以自由,我们可以不理神圣的奥秘。当作出选择疏远和分开,我们进入黑暗和死亡的领域。在这个时刻,天主的爱‘看上去’像愤怒或生气。事实上,天主是爱,祂总是富有同情心,充满光明和生命。我们只需要‘回头’(痛悔),再次自由地经受和平与欢乐的源泉。(譯)

為什麽聖經的某些部分如此令人困惑?

為什麽聖經的某些部分如此令人困惑?

所有意味深長的人類的表達必須被演繹成使人懂得。對一部電影、或小說、卡通、或一種比賽方法、從朋友來的信、或一個臉部表情來說是正確的。

以‘表面意義’閱讀一篇文章,沒有這樣的事;就是說,沒有闡釋。拒絕闡釋是闡釋的一種方式,即寫實主義。它不傳遞‘真正的原樣的的意義’,但讀者陷於缺乏深度的(至多),或錯誤的閱讀。

通過聖經對真正遭遇天主聖言給出那種闡釋是必須的,這樣的闡釋如何做到?三種關系是基本的。

第一,我們必須確信天主真正願意與我們相通,聖經是一種那種相通的特許方式。

第二,不過我們必須認識到聖經不是個水晶球。它是文本,像所有偉大的文本一樣,它在意義上擴展就像我們的生活經驗那樣展開。但文本本身也是它們被寫的時代、地點、文化、和環境的產物。

第三,我們讀者是智力有限的人類。如果我們需要研究和努力理解,我們必須要求闡釋聖經文本,需要努力:研究、祈禱、討論。(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