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離開神職能再被恢復嗎?

神父離開神職再被恢復嗎?

教會法規裏有兩條注釋提到一位修會的主要長上和一位教會法專家經曆處理豁免宗教宣誓和神職的責任。一位教會法專家立即要知道涉及的時段。在第一部法典之前(1917),教會法專家常談到一對已婚夫婦、沒有其它家庭負擔、分離、參加宗教組織的可能性。在那個年代,以前曾經是神父的可能性是極不可能的,因為豁免神職責任是非常少見的。

一位修會的主要長上談到他几乎肯定教廷不會接受一個在1980年以后離開神職的神父的要求。他不能給肯定的回答。但一件有效婚姻的存在肯定會使事情復雜。一位教會法專家說主教或修會長上能提交這種案例,但每個人都會猜到決定。修會長上以為同意這種要求可能取決於提出它的主教。他的判斷會被教廷特別尊重嗎?教會法專家也以為復職的理由肯定是教會的需要——不是個人的好處。教廷必須保證這個人被安排一個天主的子民會接受他的神職。回歸的路肯定不容易。

再往前推測是否一個以前的修女,與離職的神父結了婚,會被允許回修女生活。修女會的長上能說什麽更好的話。如果那個神父還活着,那是不大可能的。(譯)

我們為何在聖枝主日得到棕櫚樹枝?

我們為何在聖枝主日得到棕櫚樹枝?

通常說來,棕櫚樹枝是勝利或凱旋的象徵。它與因勝利來到的喜悅連想起來。因此聖人,特別是殉教者常被描繪攜帶勝利的棕櫚樹枝——他們已戰勝罪惡、贏得天堂的勝利。

所有的福音回想耶穌在受難聖死前勝利進入耶路撒冷。福音告訴我們群眾列隊路邊歡迎耶穌入城。它們從樹上或蘆葦折下樹枝放在耶穌前面的路上。若望回想,“ …… 他們拿了棕櫚枝,出去迎接祂,喊說:‘賀三納!因上主之名而來的……’ ” 1213)。

在聖枝主日禮儀的第一部分,我們紀念和再進行耶穌勝利進入耶路撒冷。祝聖棕櫚枝並分發給參與者在行進中拿著。

祝聖棕櫚枝時神父祈禱,‘今天我們通過攜帶這些樹枝光榮基督、我們勝利的君王。願我們藉總在祂內生活每天光榮袮(譯)

聖事是什麽?

聖事是什麽?

我們知道有七件聖事:聖洗、堅振、聖體、和解、終傅、婚配和神品。現在有人聽到耶穌是聖事,教會是聖事,他們會懷疑,有九件聖事嗎?‘有几件聖事?’這個問題在不同曆史階段會有不同的答案,取決於問題的意思和提問者如何理解聖事這個詞。

在工業化的美國對數字作為象徵提出品質(例如,認為‘13’不吉利),通常聽起來奇怪和迷信。但這種用法在其它社會和曆史階段很普通。數字作為品質常用於宗教。例如,七象徵整體。在教會所說的七件聖事中,這是個重要的因素。

四是世界的數字,三是天堂的數字。(四大要素:土地、空氣、火和水。天主三位一體。當我們連接世界和天堂、物質和精神、受造物和神聖、四和三,我們有‘全都是。’所以,七意味全能、完整、全部。當我們說有七件聖事時,我們想起在這宗教意義中,物質世界是件聖事;所有被造之物是通向神聖的窗口;我們有我們永遠需要的聖事!(七常用於完整的意思:有聖神七恩,默示錄裏有七個教會,象徵普世教會。)

在基督教历史的前十一個世紀,聖事這個詞常用來涉及天主神秘的計划。漸漸地這個神秘計划的具體方面,例如聖體、聖洗、終傅開始被挑選出來稱為聖事。到十二世紀,我們開始看到我們現在稱之為聖事的七個動作列入名單。1547年,回應那時被問到的具體問題,脫利騰公會議聲明:‘新法律的聖事是七件,不多也不少’(會議VII,准則I)。(譯)

我們受洗時發生了什麽?

我們受洗時發生了什麽?

當代的天主教徒化很多時間准備他們自己或他們孩子的洗禮。要買新衣服,參加培訓班,挑選代父母,這些導致彌撒中的那一刻,付洗的水流到新入教者額上。但聖洗和其它所有的聖事,就那一點來說,比舉行的時刻重要得多。

聖洗禮儀並不把天主的愛帶給人,好像在儀式前並不存在愛。聖洗是教會舉行和頒布天主接納的方式,天主首先從我們受孕時愛了我們。聖洗慶祝家庭和社團在受洗中那種愛的經驗。

舉行付洗中其它生活經曆有出生、死亡、洗滌、成長等等。水代表生命、死亡、清潔和成長,它讓人想起諾亞方舟時的洪水,以及被梅瑟分開的紅海的救助的水。蠟燭象徵我們的身份如同‘復活節人’,意味教會‘傳遞’基督徒的許諾給那些領洗的人的方式。白的長袍代表教會的信仰,聖洗使我們從原罪中解脫出來。

聖洗不僅對個人也對基督的奧體、教會有結果。那就是為何禮儀強調我們舉行付洗在基督徒的集會中,有社團在場,並積極參加。別忘了,是社團迎新的成員,與他們一起曆程心靈,給他們提供榜樣,支持和養育他們。聖洗以天主的愛開始,通過基督照顧啟示我們。教會繼續與我們在一起,經過基督給世界管理生活和頒布天主的愛和照顧。那是個嚴肅的承諾。(譯)

十字架

十字架

十字架是基督君王的旗帜,

十字架是生命的树木,

十字架是胜利的标记,

十字架为王,

十字架是我们的依靠,

十字架扫除一切罪恶,

十字架是天主爱人的佐证,

十字架领导我们进入天庭。

阿肋路亚!

我们跟着圣方济各不断朝拜说‘耶稣基督,我们钦崇袮,赞美袮,袮用此圣架救赎了普世。’

(摘自网络)

我們為何稱天主為聖父、聖子和聖神?

我們為何稱天主為聖父、聖子和聖神?

三位的說法指三者區別的奧秘,仍然遵守天主是唯一核心關系。天主不是單一性,而是共有——一個相關生命的活生生的創造力。對天主來說,要成為有關系——這是天主首要的特性。然而即使這些有力的詞概不可照字面予取。就如聖奧斯定提醒我們,“‘三位’的准則不是造來為用它給一個完整的說明,而是為我們能不得保持沉默。”從根本上,談到聖三必須與知道我們不完全理解這一點密切相關。相當簡單,說‘位有三’是否定單獨,這樣證實天主的核心合理性。

如果我們高度重視教會的明智,它肯定天主聖父、聖子和聖神的基本平等,很明顯,聲稱三位一體內的關系是從屬的,那是異端。反而,神聖三位的每一位動態地周而復始,與其它二位滲透和緊密結合,對此某些神學家稱之為神聖生命之舞。(譯)

誰是瑪竇福音的第一批聽眾?

瑪竇福音的第一批聽眾?

許多學者提出安提俄克城是瑪竇福音成書的地方。

有五十萬居民,安提俄克位列希臘羅馬帝國第三大城市。安提俄克也有大量猶太人,在人數上只少於耶路撒冷和亞曆山大。

這些猶太人的生活環繞‘妥拉’在梅瑟五書(在我們的聖經裏從創世紀到申命記)裏包含的天主聖言,也稱為Pentateuch (梅瑟五書)。猶太教內所有教派都接受梅瑟五書。這五本書是天主的法律。他們作出決定朝拜、儀式實踐、以及日常的道德准則。那些聆聽從這五卷神聖的書宣讀的人確信他們在聽天主的話。

在聖經學者中按照共有的理論,瑪竇福音繞着耶穌所說的五個釆集搆成:

I. 山中聖訓(5-7);

II. 對宗徒的訓誡(10);

III. 關於天國的講道(13);

IV. 關於指引帶路的講道(18);

V. 關於最終之事的講道(22-23)。

這不是巧合。瑪竇的計划是把耶穌的五項講道代替五卷梅瑟五書。

通過他陳述耶穌教導的五個釆集,理論發出聲音,作者介紹耶穌為新的梅瑟,或者更進一步,為新的律法、天主的啟示。(譯)

有比‘告解’更好的詞為這聖事嗎?

有比‘告解’更好的詞為這聖事嗎?

你對這聖事的經驗將更為丰富,如果你稱這聖事——並考慮它為——‘和解’。告解只說出這聖事的部分內容,不是關於它最重要的部分。和解說出最重要的內容,耶穌所做的事。‘和解聖事’是用於禮儀本身的名字,由教宗保祿六世提出的名字,是他發布了這新的禮儀。

和解這個詞含義丰富。它啟示天主寬恕的恩典,移走我們放在我們自己、我們的團體與我們的天主之間的障礙。和解的意思是重新聯接天主與我們、我們與自己、我們和其它人之間的分歧。它也啟示來自被帶回了與天主、與姐妹兄弟、與萬物和諧的深厚的和平。(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