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裏的聖體龕為何要遷移?
作為執行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決議的一部分,1967年5月25日發布的神聖集會儀式,關於聖體奧秘敬拜的指令。在該指令中,會議談到聖體的保留和聖體龕的位置。
它說:“保留聖體的聖體龕在教堂或祈禱所的位置應該是真正顯著的。它應該適合私人祈禱,使信眾,也使個人,可以容易和獲益良多地繼續在這聖事內光榮上主。 ”
“ 因此建議盡可能把聖體龕安置在有別於教堂中央或中心,尤其在那些經常舉行婚禮和葬禮的教堂,以及由於藝朮或曆史價值有很多人參觀的地方。”(譯)
教堂裏的聖體龕為何要遷移?
作為執行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決議的一部分,1967年5月25日發布的神聖集會儀式,關於聖體奧秘敬拜的指令。在該指令中,會議談到聖體的保留和聖體龕的位置。
它說:“保留聖體的聖體龕在教堂或祈禱所的位置應該是真正顯著的。它應該適合私人祈禱,使信眾,也使個人,可以容易和獲益良多地繼續在這聖事內光榮上主。 ”
“ 因此建議盡可能把聖體龕安置在有別於教堂中央或中心,尤其在那些經常舉行婚禮和葬禮的教堂,以及由於藝朮或曆史價值有很多人參觀的地方。”(譯)
誰任命主教?
教會法典377明確地說:“教宗自主地任命主教,或確認那些合法地選出來的。”
教會法典(377,2)立法至少每三年教會省份的主教或主教會議草擬一份適合主教之職的神父名單送往羅馬。每位主教單獨地有權選擇配得上的候選者。
同樣,根據法典,就任命教區主教來說,教廷使節在咨詢各色人等后,建議候選人(法典377,3)。法典377進一步說明,就助理主教來說,教區主教提議至少三位候選人的名單。
通過這些名單挑選,有梵蒂岡為主教的集會,幫助教宗決策。但最終,是教宗決定主教的任命和他們任命的條款。(譯)
重新回到教會后如何趕上變化?
第一個可以核對的地方是你自己的堂區。你的本堂神父或某個接待委員會非常熱忱地幫你安頓下來,使你感覺自在。
並且,在網上有許多書籍、錄像 、和通訊能幫你了解彌撒和其它你發覺困惑的信仰部分的變化。
熱烈歡迎回到家裏來! (譯)
如何在家裏准備領聖體?
從最重要的事開始:創造一個導向祈禱和崇敬的氣氛。在等待神父或送聖體者來到之前的某個時候,關掉電視和收音機。給病人祈禱和准備領聖體的時間。
那些照顧病人者可以一起祈禱。在通常領聖體的規定之下,允許他們同病人一起領聖體。
當聖體被帶入家中時,照顧病人的神職禮儀指導那些與病人在一起的人准備一張桌子,鋪上亞麻布,讓神父放聖體,直到送聖體。桌上應該點上蠟燭,習慣上放一瓶聖水。加上一句,桌上放一只調羹和飲用水,以防病人吞咽麵餅有困難。
如果病人足夠好,鼓勵他或她參與護理者選擇祈禱經文和為禮拜儀式誦念的詞句。
最好有一位護理者在家門口迎候神父,並引領神父進入病人的房間。(譯)
什麽是‘不知之云’?
一位無名的英國神秘主義者和冥想者在十四世紀下半期寫了‘不知之云’。
他說,天主在祂絕對的真實中是不可知的——是暗的——對人類的理智:“當我說暗,我的意思是由此缺少知悉 … 因此它不被稱為空氣之云,而是不知之云,那是在你和你的天主之間。 ”
這位神秘主義者說,我們經過暗和不知之云,通過心與愛到達天主,。(譯)
我們如何能保持家庭和睦?
生命太短促以致讓這樣的沖突影響家庭生活。最好現在就改善不良關系比在某些危機中才試圖這樣做。
試試與持不同意見的親屬面對面談談,要求對方聽完你的話再說。然后你准備好聽對方的。
如果他們不同意,試着與對方以上面同樣的要求和允諾分別面談。最后的手段,發給他們同樣的信件,轉告你會面談時說的內容,如果可能的話。
記住,你的努力可能失敗。然而你能使自己活得更容易,一旦你制定並執行一項合理的計划,從目前的停滯狀態除掉這種沖突。
最重要的是,保持祈禱!(譯)
教宗保祿二世為何請求寬恕?
二零零零年三月十二日,在伯多祿大殿一台公開的彌撒中,這位教宗舉行寬恕的一天,求天主為天主教反對七群人的罪過得到寬恕:那些在真理的服務中受到迫害者;基督教統一;猶太人;反對‘愛、和平、民眾的權利、尊重文化和宗教’的罪;婦女的尊嚴和人類種族的團結;基本人權;加上一般的罪。
在他的講道中,教宗保祿二世描述‘記憶淨化 ’為這個杰出禧年的一個要素。他說,“教會從上主得到在聖潔中堅強,跪在天主面前,為她的子民過去和現在的罪懇求寬恕。 ”
教宗保祿二世在他1994年關於即將來到的第三個千禧年的宗座牧函中醞釀這件事。
他在信中寫,‘是合適的時候了,當第二個基督教千禧年接近尾聲時,教會應該成為更充分意識到她子民的罪過,回顧所有那些曆史時期,他們離開了基督精神和祂的福音,沒有給世界受信仰價值的鼓舞,而是沉溺於以思想和行動反擊證人和丑聞的真正形式。 ’(#33)(譯)
聖母謝主曲Magnificat 的起源是什麽?
萬福聖母的祈禱文,聖母謝主曲(那是聖母往見瞻禮,五月三十一日,的福音經部分)與‘賀三納’頌歌非常相似。Magnificat (它的拉丁文首先几個詞是 ‘我靈贊頌吾主’)的作者可能從早期的文本改編。
聖經出現漢納,撒姆耳的母親,當她帶她的兒子去夏伊洛,為他的誕生感謝上主時用這首歌作為祈禱。
聖母謝主曲是如此美麗的祈禱文,以致教會在每天的晚禱(對經)中用它。它完美地概括聖母的信仰和忠於天主,也是新經中來自任何婦女的最長的直接引文。(譯)
‘賀三納’是什麽意思?
一些聖經百科全書指出呼喊‘賀三納’是呼喊為了得救。它能被翻譯成‘求袮救助’,‘我們求,救我們’,或‘主,施給救恩!’
那就是它出現在聖詠118:2的意義。在帳篷節猶太人拿着棕櫚枝游行時唱‘賀三納’。第七天被稱為‘偉大的賀三納’。在福音中,當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時群眾用這個詞(瑪21:9;谷11:9;若12:13),那是贊美、效忠、祈願和歡樂的呼喊,用來承認耶穌皇家救主般的尊嚴。
呼喊 ‘賀三納’從用於猶太教堂的禮拜儀式傳承到我們用在基督教禮儀,它繼續是贊美和光榮的呼喊。(譯)
一些致候詞
在天主教的國家裡,人們往往把天主加到一些致候詞裡,形成一句短短的祈禱,比如「讚美天主」(grüss Gott,講德語的人慣用之),或「願天主和聖母與你同在」。聽說在康沃爾(Cornwall 英國西南一帶)到現在還有些老人用著他們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致候詞「Numminy Dumminy 諾米乃,多米尼」,當然,他們早已不知道這是他們老祖宗用的一句拉丁文In nomine Domini( 因主聖名)。英語的Goodbye(再見)乃是God be with you(願主與你同在)的縮簡,又如法文的Adieu(再見)乃是Je vous commande a Dieu(我把你託付給天主)的縮短句。(摘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