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中的福音

福音中的福音

3:16-18

天主如此深愛世人,甚至把自己的獨生子賜給了他們,使相信祂的人,不致喪亡,反而得到永生。因為天主派遣子來到世上,不是為定世人的罪,而是要世人因祂而得救。凡相信祂的,不被判罪;不信的人,已被定罪了,因為他沒有信天主獨生子的名字。

反省

這段福音,被稱為「福音中的福音」。身為基督徒,我們把獲得救恩的信心建立在什麼基礎上呢?是我們自己的善功、優點和奮鬥嗎?還是天主無條件的大愛呢?我們的祈禱、善功、努力等等的動機,是為白白領受的救恩向天主感恩圖報嗎?還是希望以此作代價,來「賺取」救恩呢?福音的這幾句話,顯然是要我們因「信」而得救,而非其它。一旦我們有這樣的信德,還怕自己的生命不被天主降福和改變嗎?

——樂仁出版社

一個天主

一個天主

教會所宣講的,是一個天主;是超越萬有、透過萬有、而在萬有內的唯一天主。所謂「超越萬有」,因為他是父,是萬有的原始;所謂「透過萬有」,意即聖父藉聖言,創造萬有;所謂「在萬有內」,那就是父在聖神內,創造萬有。

——聖亞大納修

怎樣才是好的受托人?

怎樣才是好的受托人?

好的受托人……

感恩地接受天主的恩典

我們承認天主是生命之源、賜給自由者、萬物之始。我們慶幸這些恩典,熱切以它們對天主和他人展示我們的愛。

負責地使用天主的恩典

作為受托人,我們把自己看作天主所有恩典的守護者。我們小心地操作我們的時間、才能、和珍愛,用我們的恩典愛慕和服侍天主與近人。

與他人分享天主的恩典

作為受托人,我們在正義和愛方面與他人分享天主的恩典。我們每個人從天主接受不同的恩典——我們所有的人必須為他人的好處分享自己的恩典。

全面回報天主的恩典

作為受托人,我們隨着主的增強回報天主的恩典。我們出於感激和喜悅之情慷慨地獻出我們的恩典。

(譯)

傳福音

傳福音

教宗方濟各曾在不同場合這樣說,傳福音不是要拉人入教,而是靠具體的善言善行來吸引別人歸向基督。這正如今天耶穌所教導我們的,基督徒應該像有鹹味的鹽和給人光明的燈一樣,使接觸到的人都感到溫馨、和諧、愉悅,從而懷著嚮往之情,更進一步地瞭解和認識基督的福音。因此,努力在日常生活中活出福音的精神,實在是立己立人的首要任務。我們為此謙卑地祈求天主的恩寵助佑!

(摘自辋络)

難看的現代教堂

的現代教堂

在建造新的天主教堂時,天主教堂是否背離了傳統的風格?一些新教堂的裏面或外觀甚至不象教堂。它們舍棄了許多值得期待的東西。

2011年,Gianfranco Ravasi樞機主教、宗座文化委員會主席,在他對羅馬 La Sapiena大學建筑學院講話中,再次提到新教堂的建設。再近一些,2013年六月,安東尼保盧奇先生、梵蒂岡博物館的主任,也對新建筑旳難看表示了不滿。

按照保盧奇的說法,“近代天主教堂類似博物館,更多的以贏得設計獎不是以崇拜天主的目的建造。” 他進一步指出,它們是 “現代怪物不適合崇拜” ,稱它們像博物館, “不使人想起祈禱或默想的地方。”

有些教堂甚至看起來像公寓樓!

紅衣主教Gianfranco Ravasi稱這些超現代的教堂 “ 不親切”,甚至像一些地方 “發現自己迷失在一個會議廳、分散注意力的運動場上、泊在一個網球場,一個自命不凡庸俗退化的房子。我們進到看起來像混凝土掩體、飛船、擱淺的鯨魚、甚至更糟的教堂建筑。” 。

他繼續說,“我不是神聖建筑的專家,但我知道一件事:天主教堂應該被認可為天主教。這就是今天許多超現代天主教堂的問題。他們看起來不像天主教堂。當我進入教堂的主體,它的感覺就像一個舞台或演播大廳。”紅衣主教Gianfranco Ravasi繼續說,“祭壇是以教堂長椅環繞一個平台的中心。”

沒有十字架,沒有花玻璃窗,沒有雕像,沒有跪凳,沒有聖體龕。有一個供(宗教)游行用的附有尸體的十字架,但游行后它像掃帚被倚在角落。”

上面所描述的是以普世主義精神建造新教風格教堂的新趨勢。教堂像音樂廳,所以他們可以有多種用途,在星期日作為朝拜的場所,一周的其余日子作為開會的地方。在那里你會發現所有教派的人在當地主教的批准下,在天主教的建筑中助長他們的異端。這種新教堂是聚會的地方,不是朝拜的地方。它們和在學校體育館望彌撒沒有什么不同。為了取悅新教,沒有苦像(有基督身體的十字架 / 基督釘死在十字架上)。相反,如果它確實存在,就有復活的基督。聖體龕已消失,推到后面的房間,很少人現在可以找到教堂裏耶穌真實的臨在。沒有聖像,因為它們冒犯我們失散的兄弟姐妹。

與普世教會由聖神引領的真正精神,不由人、主教、神父、平信徒連接在一起相反,創造一種氣氛,在新的建筑中使新教舒適,——我說新的建筑因為它們不像教堂,也不像天主教堂。它們缺乏傳統天主教堂中能看到的精神氛圍,在那裏基督作為朝拜的中心而存在。

為回答這個問題,天主教堂并沒有背離傳統的教堂風格,包括教堂內外。當你看到一個難看的現代教堂時,你在看那些缺乏靈性的人的作品。

(譯)

慈母教會

慈母教會

什么是慈母教會?是梵蒂岡嗎?

梵蒂岡是 “慈母教會”的“頭” ,“慈母教會” 是 “天主教會” 的另一個名稱。

與羅馬共融的禮儀是慈母教會的一部分。與慈母教會結合,不能對慈母教會稱為姊妹教會。他們是慈母教會。

目前世界上大約有30000種不同的宗教。除了天主教會和它的禮儀以外,所有這些教會都是姊妹教會。他們是姐妹教會因為他們或是離開天主教會、即慈母教會,或是基於個人的信念建立了那些姊妹教會。

因此,當你聽見提到慈母教會,就是提到天主教會。

(譯)

天主教會的成立

天主教會的成立

天主教會五旬節在耶路撒冷誕生。耶穌基督光榮復活后第五十天,聖神降臨於宗徒。那一天,聖神降臨節,天主教會誕生(或基督教會)。

天主教法典731條 “五旬節那天(逾越期七週結束時),基督的逾越就在聖神的傾注中完成,這聖神是以天主性位格的身分顯示、賞賜、和通傳給人的:主基督從祂的圓滿中,豐厚地傾注了聖神。”

732條 “這一天,天主聖三被完全啟示了出來。從那天起,基督所宣布的神國開放給那些信從祂的人。他們在信仰和卑微的肉軀中,已參與聖三的共融。聖神藉著祂那無止境的來臨,把世界帶入了「末期」,即教會的時期,而教會則是一個已承襲的、但尚未圓滿的神國。”

我們看到了真光,接受了天上的聖神,我們找到了真正的信仰:我們欽崇那不可分的聖三,因為是聖三拯救了我們。”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