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籃天主教徒的意思

搖籃天主教徒的意思

搖籃天主教徒” 一詞通常指那些作為天主教徒出生和長大的人。

搖籃天主教徒” 是個永遠不應該使用的朮語。那些皈依天主教的人,他們討厭這個朮語。它使不能聲辯的天主教徒不安。它給人的印象是,那些在信仰中出生的人是更好的天主教徒。曆史已經表明,許多搖籃天主教徒是漫不經心的天主教徒,他們對天主教的信仰知道得很少。大多數皈依者在皈依天主教之前,會花上數年時間來了解天主教的信仰,希望確保他們作出正確的決定。

許多搖籃天主教徒在信仰中出生,在信仰中結婚,并埋葬在信仰中。就是這樣!所以那不是一個值得吹噓的朮語。

(譯)

“貪婪”的意思

貪婪”的意思

基於第九誡,天主教教理 # 2514的解釋,有 “三種貪婪或色欲:(一)肉身的貪慾 ,(二)眼目的貪慾,和(三)人生的驕奢。”

貪婪這個詞在拉丁語中 “concupisco” 原始的意思是 “我強烈地願望,我渴望;我垂涎。”

貪婪與欲望。這是一個浪漫或強烈的欲望,尤其是性欲。這是一種病態的性欲,肉欲的激情。這是一種不當或非法的欲望,情欲的欲望,特別是欲望或感覺。它還涉及到兩性之間親暱的一種願望。

在這方面,天主教教理說:

第九誡

你不得覬覦你鄰居的房子;你不得覬覦你鄰居的妻子,或他的男仆,或婢女,或牛,或驢,或是任何你的鄰居的東西。

淫蕩地看一個女人就已經在心裏與她犯了奸淫。

天主教教理 #2514

聖若望把貪戀或貪慾 (私慾偏情) 分為三種:肉身的貪慾、眼目的貪慾、以及人生的驕奢。按照天主教教理的傳統,第九誡禁止肉身的貪慾,第十誡禁止對他人財物的貪慾。

天主教教理 #2515

就字源說,「貪慾」(concupiscence)可指人的任何強烈慾望。基督宗教神學給予它特殊意義,就是違反人理性行為的感性慾望的激動。聖保祿宗徒認為是「肉」對「靈」的反抗。這是來自第一個罪的不服從(3:11)。貪慾放縱人的道德官能,它自身雖不是罪過,但使人傾向於犯罪。

天主教教理 #2516

人是靈魂與肉身合成的,在人內已經有一種張力,進而發展為一種「靈」「肉」之間的鬥爭。然而事實上,這鬥爭是屬於罪的遺害,也正是罪過的後果,同時是罪過的証實。這是每天心靈戰鬥經驗的一部分:

對宗徒來說,那不是鄙視和譴責肉身的事請,肉身與靈魂搆成人的本性和個人的主觀性。相反,他關心道德上好的或壞的作為,或更好地說,永久的性情——美德和惡習——那是服從(在第一種情況下)的結果,或是對聖神的拯救行動(第二種情況)的抵制。為此,宗徒寫道:“如果我們靠聖神活着,我們也要靠聖神行走。”

(譯)

皈依天主教

皈依天主教

(一)我有可能成為天主教徒,想知道更多關於天主教的事。你會推荐什么閱讀資料?

我推荐下列資料,由此你可以熟悉羅馬天主教的教導。

1. 你不妨去看看網站上的聖經課程,特別是那些關於聖事的,如 “聖洗” 和 “告解”。

2. 你可以登記一個或兩個奧斯卡路克法神父的 ‘自由天主教聖經函授課程’。他有 ‘我們相信,天主教信仰概觀” 的課程,它總結了天主教信仰的教義。他有 “被真相驚訝”,其中十一位皈依者給出聖經和曆史的原因來解釋為什么他們成為天主教徒。

3. 你不妨去看看網站上的一些講道,尤其是那些與基督的聖體和聖血液,聖母無原罪,聖母無玷聖心、耶穌聖心等有關的資料,以及你選擇的其它資料。

4. 你可能想讀部分或全部天主教教理。它包含所有天主教會的教導。這本書在任何一家天主教書店都能買到,約十美元左右。它有很好的索引供你選擇你想讀的主題。

(二)我想皈依天主教。我該怎么辦?

在 “教會欄目” 下,從電話簿的黃頁上找天主教會。連系一位在列的羅馬天主教教會的神父。你會被告知,你必須參與 ‘基督教的成人啟儀式’ 計划,並將與協同該計划的人接觸。

總之,通過 ‘基督教的成人啟儀式’ 計划,你將在參加每周一次的基礎上,使你熟悉天主教禮拜儀式的計划,這可使你在復活節前接受聖洗、堅振和聖體聖事。這個計划大約要一年時間。

(三)我今年11歲,我想成為一名天主教。我該怎么辦?

這樣做,你需要你父母的許可。如果他們不是天主教徒,他們不想皈依天主教,你必須等待,達到你國家的法定年齡,那時你才可以自由選擇你所信仰的宗教。

如果你的父母是天主教徒,讓他們與當地教會的神父聯系,與他們討論這件事。神父將指導你的父母必須做什麽。你將需要參加 ‘孩子的基督教啟蒙儀式’ 項目。

(四)我不是天主教徒。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受洗成為天主教徒。我怎樣才能達到這個目的?

這個不行。首先要求作為家長應成為天主教徒。這是必要的,因為作為父母,你必須承諾以天主教的信仰來撫養你的孩子。為了你的孩子在天主教信仰中成長,你必須是一個天主教徒,知道天主教信仰並實踐天主教信仰作為你孩子的榜樣。

有些人以為他們可以請到是天主教徒的代父母,他們的孩子可以在天主教信仰內成長。代父母的角色保會證孩子在天主教信仰中成長。另外,當天主教的父母玩忽職守的情況下,孩子的代父教母有義務提醒他們在孩子領洗的時候,在天主和教會面前的承諾,即他們會讓他們的孩子在天主教信仰中成長,作為相似基督的實例。

如果你真的想讓你的孩子受洗成為天主教徒并成長為天主教徒,建議你考慮成為天主教徒。如果天主教信仰是你孩子的宗教選擇,那也應該是你的選擇。

(譯)

內心的懺悔

內心的懺悔

關於這個,天主教教理說:

1430

耶穌召喚人皈依和懺悔,正如在祂以前的先知,首先不是針對外表的行動,如「灰土和苦衣」、禁食和克己,而是心靈的皈依、內心的懺悔。沒有此種皈依和懺悔,懺悔的行動是沒有效果的,且是虛偽的;相反地,內心的皈依催促人以可見的標記、舉動和悔罪的行為予以表達。

1431

內心的懺悔是徹底重新釐定整個生活的方向,回頭並全心皈依天主,停止犯罪,棄絕邪惡,對我們所曾犯的惡行感到厭惡。同時,內心的懺悔需要有改變生活的渴望和決心,期待天主的仁慈,信賴祂恩寵的助佑。這樣,隨著心靈的皈依,產生具有神益的悲痛和憂傷,即教父們所稱的靈魂或精神上的苦痛(animi cruciatus),和心靈的痛悔(compunctio cordis)


1432

人的心是遲鈍而頑梗的,需要天主恩賜人一顆新的心。皈依首先是天主恩寵的工作,是祂使我們的心歸向祂:「上主,求禰叫我們歸向禰,我們必定回心轉意」(5:21)。天主賜給我們重新開始的力量。當我們發現天主的愛是如此偉大時,我們的心靈才因罪惡的可怕和嚴重而震驚,開始害怕因罪惡而冒犯天主並遠離祂。人的心靈因注視被我們的罪所剌透的那一位而皈依祂:聖克來孟教宗,《致格林多人書》:我們要目不轉睛地凝視基督的寶血。要知道,在祂父親前,祂的聖血是麼寶貴的,因為這為了我們的得救而傾流的血,為舉世人類爭取了悔改的恩寵。

(譯)

死亡前更換信仰

死亡前更換信仰

有個人認為,天主教會是真正的信仰。但他不想更換信仰,因為他不想 “找麻煩” ,一如人們會說的那樣。這樣做將大大得罪他的父母。他表示,當他死的時候,他要接受天主教的終傅儀式。

這可能嗎?

教會法典 # 844解決這件事。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天主教法典844

1 天主教聖職人只能對天主教信徒,合法地施行聖事;同樣天主教信徒,只能由天主教聖職人合法地領受聖事,但本條的 234 項,和 861 2 項的規定不在此限。

2 項 – 如有需要,或真實神益的要求,只要能避免錯誤和信仰無差別論的危險,天主教徒在實際或難以找到天主教聖職人的情形下,許可由非天主教的聖職人,領受懺悔,聖體,和病人傅油聖事,但上述聖事須在該教會內有效。

3 項 – 尚未完全和天主教會共融的東方教會人士,如果自動請求,且亦有相稱的準備,天主教聖職人可合法地為之施行懺悔、聖體、和病人傅油聖事;此項規定亦適用於其他教會的人士,但該教會對聖事的態度,須依聖座的判斷,一如上述東方教會人士的情況相同。

4 項 – 如遇死亡危險時,或依教區主教或主教團的判斷,認為有其他迫切要求,天主教聖職人,亦得為和天主教尚未完全共融的基督徒,當其自動請求,且亦無法找到其所屬團體的聖職人時,為之施行上述的聖事,但須對聖事表示與天主教有同一的信仰,並有適當的準備。

5 有關上述 23 4 項的情形,教區主教或主教團,除非與有關非天主教會的至少地方主管商議後,切勿頒佈一般性法則。

簡單地說,

1 非天主教信徒必須在身體上或道德上不可能接近他自己信仰的聖職人員時。

2 要有死的危險,或其他 ‘嚴重的必要性’ ,如在戰爭時期,受到迫害或自然災害。

3 非天主教信徒比須表達對聖事的信仰和要求。(一個昏迷的人不能作出這樣的要求。)

4 必須咨詢教區主教。(在此期間,此人可能死亡。)

除非所有以上教會法典 # 844的條件都滿足了,那是罕見的,對於一個非天主教徒在天主教會內接受終傅儀式是不可能的。

供參考:“慕道者” 是那些准備聖洗聖事和進入教會者接受天主教信仰的課程

慕道者在受洗前去世,只要他死前明顯表示過受洗的渴望,連同他的悔罪和愛德,雖未及受洗,也肯定得救。”(天主教教理 #1259

雖然 ‘還’ 不是一個天主教的信徒,因為真誠願望皈依天主教信仰,慕道者保證在基督內得救。

想在臨終前接受終傅儀式的人不大可能得救。他從來沒有渴望真誠地皈依天主教的信仰,如作為慕道者的要求。

他對自己的救恩冒風險,選擇活在罪惡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希望天主教會接受他,這樣他就可以得救。當耶穌基督召叫他時,時機成熟,他應該更換信仰。相反,他會拋棄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

(譯)

美國天主教醫院裏的避孕

美國天主教醫院裏的避孕

有人說,美國天主教醫院實施避孕。是真的嗎?

這是引用最近出現在媒體闡述的一篇文章,它說:

在美國,天主教醫院允許對強奸的受害者實施快速口服避孕藥,如果試驗表明排卵尚未發生,其效果不會導致流產。德國的主教們2013確認了類似的立場。”

就如明確指出的,這種做法是不是流產,也不是一種控制生育的形式。這是一項措施,防止發生受孕,很明顯,排卵(受孕)還沒有發生。

在強奸案件中使用速效口服避孕藥與天主教的教義不沖突,在家庭結合中為避免有孩子禁止使用避孕劑

(譯)

避孕與共同犯罪

避孕與共同犯罪

當避孕涉及一個家庭時,有多少人在婚姻中有罪,一方或雙方?

一般來說,使用避孕方法時,通常說明雙方同意。這意味夫妻雙方有道德上的牽連。

同時,如果一方在性交過程中強迫自己和另一方使用避孕措施,被強迫的配偶不會犯罪。配偶雙方使用避孕方法犯罪,都必須避免領受聖體,因為按照天主教的教義他們不在恩寵狀態中。

如果一方覺得有緩解的情況,他/她應該在告解中咨詢神父,為確定是否這樣應用,以及如果能適用,會如何減少人的罪惡。

(譯)

天主教關於避孕的教導

天主教關於避孕的教導

至少從第二世紀起羅馬天主教反對避孕。許多早期教父發表聲明譴責避孕,包括金口若望,杰羅姆,亞曆山大的克萊門特,羅馬的希波呂托斯,希波奧斯定,以及其他人。譴責之一由杰羅姆以明顯的口頭形式指出:避孕 ” 竟然用藥水,可以確保不孕,因而在人類受孕之前几乎謀殺他們。” 天主教教理指定所有的性行為都必須是結合和有生殖力的。除了譴責使用人工控制生育的本質是邪惡的,非生殖性行為如相互手淫和肛交都排除懷孕,作為避免懷孕的方式。

然而下面是首次由教宗通諭承認次要的、 結合、性交的目的。由於這個次要目的,已婚夫婦有權進行性交,即使懷孕不是可能的結果:

也不是那些被認為反對自然行為的人,他們在結婚的狀態以適當的方式使用他們的權利,盡管由於時間或某些缺陷的自然原因,新的生命無法產生。在婚姻以及在婚姻權利的使用也有第二種結果,如互助、互愛的培養,降低性欲,不禁止丈夫和妻子都認為只要他們服從基本部分,只要保持內在自然的行為。” 有些人認為這一聲明不僅允許已婚夫婦在懷孕期間和絕經期間性交,而且在月經周期的不孕時期也可以。《節奏法》的數學公式在1930年已經正式化了,1932年,一位天主教醫生出版了一本書,名為《婦女的生殖力和生育節律》。上世紀30年代也有第一個美國節奏診所(由約翰若克創立)教給天主教夫婦這個方法。然而,在某些情況下,節奏法使用直到1951年在庇護十二世的演講中正式接受。

當前看法

羅馬天主教關於避孕的立場,由教宗保祿六世的 ‘人類生命表達’ 在1968年正式解釋和表達。人工避孕被認為本質上是邪惡的,但在某些情況下,自然家庭計划生育方法在道德上是允許的,因為它們沒有侵害自然的受孕方式。

對這個立場的正當理由,教宗保祿六世說:

負責的男人能成為更深刻地認識到教會在這個問題上所說的教義的真實性,如果他們對人工避孕方法和計划的后果進行反思。讓他們首先考慮這一行動過程對婚姻不忠和普遍降低道德標准是多么容易。要充分認識到人類的弱點,認識到人類,尤其是那些受到誘惑的年輕人,需要有激勵來維護道德法則,那就不需要太多的經驗。另一個引起警覺的影響是一個人習慣了使用避孕方法可能忘了對女人尊重,不顧及她的身體和情緒的平衡,使她成為純粹為滿足自己欲望的工具,不再考慮她作為他應該圍繞關心、愛護的合作伙伴。”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澄清天主教關於避孕的教導。

發布的‘人類生命’通諭中,教宗保祿六世依賴宗座委員會對生育控制的報告。報告辯稱:

人能發現沒有一個曆史時期,沒有教會的文檔,沒有神學院,几乎沒有一位天主教神學家,曾否認避孕總是嚴重的邪惡。教會對這件事是絕對不變的。直到本世紀,所有的基督徒,不論是東正教的、聖公會的還是新教徒,都平靜地接受了這一教導。東正教至今保留作為普遍的教導。”

1994717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念三鐘經前的默想期間澄清教會的立場說。

不幸的是,天主教思想常常被誤解… 似乎教會不惜代價支持生育的思想,促進已婚夫婦任意生育和不考慮未來。但人們只需研究訓導當局 的公告,知道不是這樣的。在產生生命中,配偶雙方履行他們欲望的最高方面之一:他們是天主的合作者。正是出於這個原因,他們必須有一個非常負責任的態度。在決定是否生孩子時,他們不應出於自私或粗心,而是以謹慎、有意識的慷慨來衡量可能性和環境,特別是優先考慮未出生兒童的福利。因此,當有一個理由不生育,這種選擇是允許的,甚至可能是必要的。然而,仍然有執行標准和方法,在結合和生產的范圍,尊重婚姻法案的絕對真理,就要明智地受自然本身的生物節律控制。一個人可以順從他們,利用他們,但他們不能被人為干涉所 “侵犯” 。

1997年梵蒂岡宗座會議對家庭表示:

教會一直教導避孕內在的邪惡,即每個婚姻故意弄得無效。這種教導是自負責任作為決定性和難以糾正的。避孕嚴重反對婚姻貞節;它是相反的傳遞生命的善行(婚姻生育方面),并對配偶相互自我給予(婚姻的結合方面);危害真愛和否認天主在人的生命傳遞的主權地位。”

羅馬天主教反對避孕,用聖經支持的摘要,可以在 “羅馬甜蜜的家” 中找到,那是由天主教護教學家史葛和金佰利漢恩寫的自傳,他們從新教皈依天主教。他們說明關與避孕研究的結果,由金佰利漢恩安排作為對他們的生活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羅馬天主教是在這問題上釆取明確立場的最后几個基督教團體之一。

在聖經書中有以下聖詠1273-5

127:3 的確子女全是上主的賜予,胎兒也全是他的報酬。

127:4 年輕少壯所生的子嗣,有如勇士手中的箭矢。

127:5 裝滿自己箭囊的人,真有福祺,城門前與敵人爭辯,不受羞恥。”

(譯)

彌撒祝聖期間耶穌临在的时刻

彌撒祝聖期間耶穌临在的时刻

在天主教徒中,對耶穌在彌撒聖祭中真實臨的時間,有不同的信。有些人相信這是在 “聖神的召喚” 時,有些人相信是在主禱文時。另一些人相信,當神父舉起成為基督身體的面餅時。哪個是正確的?

耶穌在彌撒聖祭祝聖期間親臨的時間是當神父說,“你們大家拿去吃:這就是我的身體,將為你們而犧牲。” 當面餅成為耶穌的身體時,耶穌完全臨在。

(譯)

手拉手站在祭壇周圍

手拉手站在祭壇周圍

天主教會允許她的成員在祝聖期間手牽手聚集在祭壇周圍,特別是當只有几名成員參加彌撒的時候?關於兒童祝聖期間聚集在祭壇周圍?

1997年,羅馬教會的神職人員,宗教教育,主教,神聖崇拜,宗教,信徒和傳教,以及宗座立法文本的解釋委員會聯合發文稱, “ 關於非神職人員在神父神聖使命中合作的若干問題的指導。” 其目的是要划清平信徒與神職人員之間的地位。在該文件中,它陳述:

禮儀慶典中的每個人,神職人員與平信徒,都有任務要執行,該做的一切,只是,那些屬於禮式性質的職務和禮儀原則方面(SC藝朮29)。聖體禮拜儀式中,只有主持彌撒者在祭壇傍。在教堂參加的信眾應在彌撒間外面,那是保留給主持彌撒者或共祭者以及輔祭者的地方。[ Notitiae 17 1981 61 ]

換句話說,信徒,包括兒童,在彌撒中,包括在祝聖期間,不得在彌撒間內(祭壇周圍)。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