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奸
天主教會如何定義雞奸?
我找不到天主教會特別關於雞奸的教導。不過,天主教會有義務遵守當地的法律,雞奸通常包括肛交、口交和獸交。在一些國家,人獸交被排除在外。
“雞奸”源於《聖——創世紀》19:1-11 中索多瑪城的名字。它與索多瑪城中男子的同性戀活動有關。這些活動包括與同性(男性-男性)成員進行肛交和/或口交。
在一些社區,當一個人被指控犯有“雞奸”罪時,不可能知道他到底實施了什么行為,是口交、肛交還是獸交?因此,每個國家的《刑法典》在制定法律時都應該具體明確。
(譯)
雞奸
天主教會如何定義雞奸?
我找不到天主教會特別關於雞奸的教導。不過,天主教會有義務遵守當地的法律,雞奸通常包括肛交、口交和獸交。在一些國家,人獸交被排除在外。
“雞奸”源於《聖——創世紀》19:1-11 中索多瑪城的名字。它與索多瑪城中男子的同性戀活動有關。這些活動包括與同性(男性-男性)成員進行肛交和/或口交。
在一些社區,當一個人被指控犯有“雞奸”罪時,不可能知道他到底實施了什么行為,是口交、肛交還是獸交?因此,每個國家的《刑法典》在制定法律時都應該具體明確。
(譯)
聖庇護十世協會和婚姻聖事
在羅馬天主教會看來,聖庇護十世協會主持的婚姻有效嗎?
2017年4月4日,梵蒂岡發布了格哈德-穆勒樞機主教的信,信中說:
閣下、
如您所知,一段時間以來,為了使聖庇護十世協會完全共融,各種會議和其他舉措一直在進行。例如,教宗最近決定,授予該會所有司鐸為信友有效主持悔罪聖事的權限(Misericordia et misera, n.12號信函),以確保聖事的有效性和潔淨性,并消除信友的任何疑慮。
儘管聖庇護十世協會目前在教法上的違規情況仍然存在,但教宗秉承同樣的牧靈觀念,務求安撫信友的良知,根據信理部和宗座教會委員會的建議,決定授權地方修會,按照下列規定,准許參加協會牧靈活動的信友慶祝婚禮:在可能的情況下,地方修會可准許參加協會牧靈活動的信友慶祝婚禮。
在可能的情況下,地方總主教應授權教區神父(或在任何情況下,正式神父)協助結婚,以便神父能在結婚儀式中得到雙方的同意,然后按照新教禮儀,舉行彌撒,彌撒可由本會神父主持。
如無法做到上述規定,或教區內沒有神父能得到雙方的同意,教區長可將必要的許可授予該會的神父,由他同時主持彌撒,并提醒他有責任盡快將有關文件送交教區總部。
本總主教部確信,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減輕加入聖庇護十世協會的信友的良心不安,以及對婚姻聖事有效性的任何不確定性,同時可以促進實現全面制度化的進程,本總主教部希望得到您的合作。
宗座方濟各聖座於2017年3月24日接見以下署名的宗座教會委員會主席樞機主教時,確認批准本信函,并下令予以公布。
羅馬,信理部辦公室,2017年3月27日。
格哈德-卡德 L. Müller
主席
+ Guido Pozzo
秘書
巴尼奧雷焦名義大主教
總之,回答您的問題,聖庇護十世協會管理的婚姻在羅馬天主教會看來,自2017年3月27 日起是有效的。
(譯)
圣庇护十世協会和告解圣事
如果我向圣庇护十世協会的神父告解,告解圣事是否有效?
教宗方济各于2015年12月8日,即圣母无原罪节,表示目前在教会中没有正式教规地位的圣比约十世協会的司铎,在禧年期间将获得他的全权,可以聆听“因各种原因而选择到[圣庇护十世協会]教堂的信友”的告解。
此外,在慈悲年期间,世界各地的天主教神父将有权赦免堕胎罪。
在世界许多地方,只有教区主教才能赦免堕胎罪。堕胎罪具有“latae sententiae”,即自动开除教籍的性质,这意味它是一种严重的罪过,会使一个人脱离天主教会,并被禁止参加圣事。只有教区的主教才有能力将教会的宽恕延伸到被逐出教会的人身上。不过,在某些条件和场合下,他可以将这一权力授予隶属于他的神父。
2016年11月20日主日,即基督君王节,教宗在最新的信函中宣布:“我在这方面所作的规定,仅限于非常圣年期间,特此延长”。
在回答你的问题时,你现在可以向SSPX的神父告解,并确信你将领受的圣事是有效的。
(譯)
聖庇護十世協會(SSPX)的地位
截至 2013年3月,聖庇護十世協會在天主教會中的地位如何?
2009年1月,教宗本篤五世深信庇護十世協會的善意,免除了這些主教在 1988 年被勒菲弗爾祝聖時招致的開除教籍處罰。通過這一行動,四位未經教宗授權而被祝聖的主教恢復了與羅馬天主教會的共融。
教宗在 2009年3月10日關於解除聖庇護十世協會四位主教開除教籍的信函中指出“在教義問題得到澄清之前,該會在教會中沒有教規地位,其傳教士–即使他們已經擺脫了教會的懲罰——也不能在教會中合法地行使任何傳教職能”。
自2009年以來,一直在討論協會成員接受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教理的問題。
這種情況在 2012年達到了一個關鍵階段。9月6日,教會要求更多時間准備對6月13日提出的建議做出正式回應。宗座教會委員會表示 “經過三十年的分離,我們可以理解需要時間來消化這些最新發展的意義。我們的教宗本篤十六世努力促進和維護教會的合一,實現聖庇護十世宗座兄弟會與伯多祿宗座長期以來所希望的和解——這是“伯多祿宗座之友”在行動中的生動體現–因此需要耐心、平靜、毅力和信任”。
宗座教會委員會主席在給一位教友的私人信件中指出,根據《教規》144條,向SSPX神父告解的人,如果確實不知道該神父不具備所需的能力,將被有效赦免,但除此以外,SSPX神父參與的懺悔聖事和婚姻聖事是無效的。
因此,在梵蒂岡解決此事之前,天主教徒應避免參加該會神父主持的彌撒。
(譯)
天主教會關於誹謗或中傷
天主教會如何看待“誹謗或中傷”?
關於“誹謗(或中傷)”,天主教會教理指出:
“尊重人的名譽,禁止一切可能給人造成不公正傷害的態度和言語。”
──誹謗,就是無客觀健全的理由,揭發別人的缺點與過錯給不知 道此事的人;
──誣衊,是以違反真理的言詞,傷害別人的聲望,使人對他作出 錯誤的判斷。”[天主教教理第2477條]
“為了避免武斷,每人應盡其所能,設法以善意的態度解釋其近人的思、言及行為。 聖依納爵‧羅耀拉,《神操》:任何善良的基督徒,對別人的言語應該寧願加以保護,而不輕易譴責;如果無法保護,就該詢問那說話的人有甚麼意思。倘若他懂錯了,便該用愛心糾正他;如果這還不夠,便該用一切適當的方法,使他明白,而彌補缺點。”[天主教教理第2478條]
“誹謗與誣衊是破壞近人的聲望與名譽。既然名譽是社會對人性尊嚴 的見証,每人都有天賦權利享有自己的名譽、聲望與尊重。因此, 誹謗及誣衊傷害正義與愛德。 “。[天主教教理第2479條]
總之,“誹謗或詆毀”是指通過撒謊損害他人的良好聲譽。
在這個問題上,《聖經》指出
“不可去毀謗你本族人。”(肋19:16)
(譯)
姐妹教會
在閱讀一些有關大公主義的文章時,我注意到有些作者稱天主教會是其他教會的姐妹教會。把天主教會稱為姊妹教會是否正確?
2000年6月30日,天主教會正式譴責將天主教會與其他教會相提并論時使用“姊妹教會”一詞。天主教會是脫離天主教會的其他教會的“母親教會”。這不適用於與羅馬共融的教會。以下是梵蒂岡就此事發表的文章。
關於“姊妹教會”
致各主教會議主席的信
羅馬,2000年6月30日
閣下
近年來,聖座一直關注“姊妹教會”一詞的使用所引起的問題。“姊妹教會”一詞不僅出現在教宗的重要文件中,而且在其他著作中以及在天主教會與東正教會對話的討論中也被使用。這一表述已成為羅馬教會與東正教會之間客觀聯系的常用詞匯。
遺憾的是,在某些出版物和一些參與大公教會對話的神學家的著作中,近來常用這一表述來表示天主教會和東正教會,使人以為基督的唯一教會實際上并不存在,但可以通過兩個姐妹教會的和解來重建。此外,同樣的說法也被一些人不恰當地用於天主教會與英國聖公會和非天主教教會團體之間的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說,“姊妹教會神學”或“姊妹教會學”的說法,與憲法文件中該說法的正確原意相比,具有含糊不清和不連貫的特點。
為了克服在使用和應用“姊妹教會”這一表述時的模稜兩可和含糊不清之處,信理部認為有必要編寫所附的“姊妹教會”表述說明,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2000年6月9日的彌撒中批准了該說明。因此,本說明中的指示具有權威性和約束力,盡管本說明不會在《宗座法令》(Acta Apostolicae Sedis)中以正式形式發表,因為其目的僅限於明確有關這一主題的正確神學朮語。
在向您提供本文件副本的同時,聖公會請您向貴國主教會議,特別是負責普世對話的委員會或辦事處,轉達本文件中表達的關切和具體說明,以便主教會議及其各辦事處的出版物和其他文本認真遵守說明中的規定。
感謝您的協助,并帶着祈禱的良好祝願,我將繼續
你在基督里真誠的
+ 約瑟夫-卡德 拉青格
拉青格
說明全文
姊妹教會這一表述經常出現在普世對話中,尤其是天主教徒與東正教徒之間的對話中,也是雙方不斷研究的對象。這一表述固然有其合理性,但在當代有關大公主義的著作中卻普遍存在着一種模稜兩可的用法。因此,根據梵蒂岡第二大公會議的教導和教宗訓導,我們應該回顧一下這一表述的正確和恰當的用法。首先,我們不妨簡要回顧一下曆史。
這一表述的起源和發展
姐妹教會這一表述在《新約》中并沒有出現;然而,有許多跡象表明,在基督教古代的地方教會之間存在着姐妹關系。新約聖經中最明確反映這種意識的經文是若望第二書信的最后一句:“你所揀選的姊妹的子孫向你問安”(若2:13)。這是一個教會團體向另一個教會團體發出的問候;發出問候的團體自稱是對方的姐妹。
在基督教文獻中,從五世紀起,五宗主教制的觀念在東方逐漸流行起來,根據這一觀念,教會有五位宗主教,羅馬教會在這些宗主教制姊妹教會中居首位。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沒有一位羅馬教宗承認過這種教區平等,也沒有人接受只賦予羅馬教區最高榮譽的觀點。還應指出的是,這種典型的東方宗法結搆從未在西方發展起來。
眾所周知,羅馬和君士坦丁堡之間的分歧在后來的几個世紀里導致了相互開除教籍,其 “后果,就我們所能判斷的而言,超出了其作者的意圖和預見,其譴責涉及的是被提及的人而不是教會,他們并不打算破壞羅馬教廷和君士坦丁堡教廷之間的教會共融”
這種說法再次出現在尼科德米亞都主教尼塞塔斯(Nicetas of Nicodemia,1136年)和牧首若望十世——卡馬特魯斯(John X Camaterus,1198年至1206年在位)的兩封信中,他們在信中抗議羅馬以母親和導師自居,從而取消了他們的權威。在他們看來,羅馬只是同等尊嚴的姐妹中的第一位。
近代,君士坦丁堡東正教牧首阿提那哥拉斯一世(Athenagoras I)是第一個再次使用姊妹教會這一表述的人。他對若望二十三世向他發出的兄弟般姿態和合一呼吁表示歡迎,并經常在信中表示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看到姐妹教會之間重新建立合一。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釆用了“姊妹教會”一詞來描述特定教會之間的關系:“在東方,有許多特殊的地方教會蓬勃發展;在這些教會中,宗主教教會居於首位,其中許多教會以起源於使徒本身為榮。因此,在東方基督徒中盛行着一種熱切的願望,希望在信仰和慈善的共融中延續地方教會之間本應存在的家庭關系,就像姐妹之間的關系一樣,這種願望現在仍然盛行”
保祿六世致牧首阿特納戈拉斯一世的使徒書簡是第一份將“姐妹”一詞用於教會的教宗文件: “既然神愛的奧秘在每一個地方教會中都起着作用,這不正是各地教會互稱“姐妹教會”這一傳統說法的原因嗎?几個世紀以來,我們的教會就像姊妹一樣生活在一起,共同慶祝大公會議的召開,這些會議捍衛了信仰的寶庫,使其不受任何侵蝕。現在,在經曆了長期的分裂和相互誤解之后,上主不顧過去我們之間出現的障礙,給了我們重新發現自己是姐妹教會的可能性”
若望保祿二世在許多講話和文件中經常使用這一表述;按時間順序排列,主要如下。
在《使徒的通諭》(Slavorum Apostoli)中:“對我們來說,他們(西里爾和美多迪烏斯)是東西方姐妹教會普世努力的倡導者和贊助者,通過祈禱和對話重新發現完美和完全共融的可見合一”
在1991年致歐洲主教的信函中:“因此,與這些教會(東正教會)的關系應像姊妹教會之間的關系一樣加以促進,用教宗保羅六世在致君士坦丁堡牧首阿特納戈拉斯一世的書信中的表述”
在通諭“姊妹教會”(Ut unum sint)中,這一主題首先在第56條中得到了闡釋,該條是這樣開頭的“在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之后,根據先前的傳統,將聚集在主教周圍的特定或地方教會稱為“姐妹教會”再次成為慣例。此外,取消相互開除教籍的做法,消除了一個痛苦的教規和心理障礙,是朝向全面共融邁出的非常重要的一步”。“本節最后表示,希望 “傳統的‘姐妹教會’稱謂”永遠伴隨我們走過這條道路。通諭第60條再次提到這個話題:”最近,國際聯合委員會在重建天主教會與東正教會之間的全面共融所應遵循的方法這一非常敏感的問題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委員會已根據姊妹教會的教義,為積極解決這個問題奠定了教義上的基礎」
關於使用表達方式的指示
以上各段所介紹的曆史參考資料說明了姊妹教會這一表述在大公教會對話中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因此,在神學上正確使用這一朮語就顯得更為重要。
事實上,在適當的意義上,姊妹教會完全是指它們之間的特殊教會(或特殊教會的組合,如宗主國或大都會省)。當在這種適當的意義上使用姊妹教會這一表述時,必須始終清楚,獨一、神聖、大公、使徒的普世教會不是所有特殊教會的姊妹,而是它們的母親。
在適當的意義上,我們也可以就特定的天主教會和非天主教會談論姐妹教會;因此,特定的羅馬教會也可以被稱為所有其他特定教會的姐妹教會。然而,如上所述,我們不能正確地說天主教會是某個教會或教會團體的姐妹教會。這不僅僅是一個朮語問題,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天主教信仰的一個基本真理:耶穌基督教會的統一性。事實上,教會只有一個,因此,復數的教會一詞只能指特定的教會。
因此,人們應避免使用 “我們的兩個教會”這樣的表述,因為這會造成誤解和神學混亂。如果將“我們的兩個教會”用於天主教會和所有東正教會(或單一的東正教會),就意味着不僅在特定教會層面上,而且在信條所承認的唯一、神聖、大公、使徒教會層面上的多元性,從而掩蓋了教會的真正存在。
最后,還必須牢記的是,東西方共同傳統所證明的正確意義上的姊妹教會這一表述,只能用於那些保留了有效的主教制度和聖體的教會團體。
羅馬,信理部辦公室,2000年6月30日,耶穌聖心節。
+ 約瑟夫-卡德 拉青格
拉青格
+ 塔爾西西奧-貝爾托內,S.D.B.
韋切利名譽大主教
秘書
(譯)
小罪和大罪
聖經中是否有任何地方提到罪有輕重之分?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因為許多新教徒拒絕天主教關於大罪和彌天大罪的教導。然而,《聖經》中卻有這樣的教導。
“誰若看見自己的弟兄犯了不至於死的罪,就應當祈求,天主必賞賜他生命:這是為那些犯不至於死的罪人而說的;然而有的罪卻是至於死的罪,為這樣的罪,我不說要人祈求。任何的不義都是罪過,但也有不至於死的罪過。”[若望一書 5:16-17﹞
記住這段聖經經文,你就可以糾正那些說罪就是罪,沒有比其他罪更大的罪的人。有些罪,如果不在死前懺悔,就會阻止靈魂進入永恆的天國。
(譯)
只有教宗才能寬恕的罪
我聽說有5種罪只有教宗才能赦免。這些罪是什么?
這些罪是:
– 玷污聖體,要么吐出聖體,要么將聖體用於撒旦儀式;
– 企圖暗殺教宗;
– 神父泄露悔改的罪人的細節,從而破壞告解的封印;
– 神父向自己的性伴侶提供赦免;以及
– 參與墮胎,甚至為墮胎付費,然后尋求成為一名神父。
(譯)
媒體的三宗罪
2014年12月15日,教宗方濟各談到了媒體之罪。這些罪是什么?
教宗方濟各譴責媒體造謠、誹謗和中傷。他說虛假信息是最糟糕的。它鼓勵人們接受謬誤或部分真相,將其視為全部真相。
(譯)
神職人員的罪過
神職人員的罪過是什么?
神職人員的罪是指任何違背《聖經》或天主教會著作中所載天主教導的行為。神職人員”是指在天主教會中被按立為天主聖言傳道人的男性,無論是神父、主教、樞機主教還是教宗。
以下是媒體經常提到的一些罪惡:
墮胎(宣傳)、
通過掩蓋而成為性犯罪的幫凶、
通奸
酗酒
傲慢
攻擊(身體虐待)
攻擊(性接觸)
節育(推廣)、
隱瞞神職人員的罪行
欺騙
為神職人員的罪行辯護
口交
通奸
共濟會(成員)
貪婪(財富)
窩藏罪犯
與地獄有關的威脅
同性戀
與神學院學生同性戀
猥褻暴露
網絡性犯罪
禮儀虐待
撒謊
大規模濫用津貼
洗錢
謀殺
戀童癖
色情
賣淫
強奸未成年男童(肛交)
強奸未成年少女
同性婚姻(支持)
對男孩的性虐待
對女孩的性虐待
沉默(對神職人員的罪惡)、
絕育(支持)
盜竊
盜竊教會資金
威脅殺死說願願話的未成年人、
違背貞潔願
違背聽命願
違背神貧願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