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偶的教堂出席率

配偶的教堂出席率

我的配偶雖然是天主教徒,但從未參與過教會活動?我的意思是,當我星期天去教堂時,我是一個人去的。當我要求我的配偶在主日與我一起去時,我覺得我在嘮叨。我不想看到這個問題破壞我們的婚姻關系。那么,我該怎么做才能讓配偶改變心意呢?

我能理解你的微妙處境。雖然你有基督徒的義務鼓勵配偶在主日和聖日參加彌撒,但你不能強迫配偶這樣做。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要為你的配偶祈求改變心意,使他能被天主的恩寵所感動,看到在信仰團體(如當地教會)中分享信仰的益處。與此同時,請記住天主會按照自己的步調行事。當主決定觸動你配偶心靈的時機成熟時,這種觸動就會發生。

與此同時,我鼓勵你繼續邀請你的配偶在你去教會的時候和你一起去。你只需說:”今天早上我要去教堂。如果你想和我一起去,我們歡迎你”。假以時日,你堅持不懈的祈禱和邀請應該會結出丰碩的果實。我與你們同在。

(譯)

圣依纳爵罗耀拉的神操

圣依纳爵罗耀拉的神操

什么是圣依纳爵罗耀拉的神操?

圣依纳爵罗耀拉的神操(拉丁文原名:Exercitia spiritualia)创作于1522-1524年,是一套基督教默想、祈祷和心理练习,由16世纪西班牙神父、神学家和耶稣会创始人圣依纳爵罗耀拉撰写。它分为四个主题“周”,长短不一,可在28至30天内完成。编写这些课程的目的是帮助避静者在生活中分辨耶稣,引导他们做出跟随耶稣的个人承诺。虽然其基本的灵修观点是天主教的,但非天主教徒也可以进行这些练习。1548年,保禄三世正式批准了 “神操”手册。

为期四周的练习主要围绕以下具体目标展开:

第一周:“改造畸形的人”——第一周的重点是认识到天主无条件的爱,并接受我们和全人类未能对这种爱做出慷慨回应的事实。

第二周:“顺服改革者”——第二周的重点是反思基督的个人和生命,以便我们可以自由选择爱祂,并更紧密、更忠实地跟随祂。
第三周:“坚固被坚固者”——第三周的重点是耶稣的受难和死亡,以便分享和更密切地认同祂的苦难,加深我们对祂的承诺。

第四周:“改变被肯定者”——第四周的重点是增强对耶稣彰显其复活喜乐的渴望,并以这种喜乐作为我们分享基督使命的基础。

(譯)

神枯

神枯

你能向我解釋一下神枯是什么意思嗎?

在天主教靈修中,神枯是指一個人的靈修生活中缺乏靈修安慰。這是一段與天主距離遙遠的時間,長則數年,短則數天。在這段時間里,人的靈性感受被剝奪,尤其是在沉思祈禱時。

根據《天主教教理》第 2731 條關於神枯的論述,”另一個困難,尤其是對那些真誠地想要祈禱的人來說,就是枯竭。靈性枯竭屬於沉思祈禱,此時心靈與天主分離,對思想、記憶和情感,甚至是靈性的思想、記憶和情感毫無興趣。這是純粹信仰的時刻,在耶穌的痛苦中和墳墓里,忠實地依偎着他。’一粒麥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舊孤零零的;若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路 8:6、13] 如果干枯是由於缺乏根基,因為話語落在了岩石的土壤上,那么這場戰斗就需要改變。”

許多聖人都經曆過屬靈的干涸。我們在十字架聖若望和聖德肋撒的生平中可以發現這一點。阿維拉的聖德肋撒經曆了長達20年的靈性枯竭期。德肋撒修女在她的日記中經常提到這種情況,這表明她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50年)都經曆過這種情況。
在神枯時與天主分離,往往會在之后更加親近天主的存在。

(譯)

靈魂

靈魂

天主教會對靈魂的立場是什么?

天主教會教導說,人死后,他/她的靈魂會立即出現在天主面前接受審判。根據審判的結果,靈魂會進入天堂、煉獄或地獄。沒有靈魂會像許多人所說的那樣留在人間。

天主教神學家認為,那些聲稱是亡靈(鬼魂/靈魂)所為的靈異事件實際上是魔鬼所為,而魔鬼是一個欺騙大師。

關於這個問題,《天主教教理》中有如下論述:

天主教教理第1673条:”當教會公開以權威,因耶穌基督之名,祈求保護某人或某物件,對抗並脫離魔鬼(邪惡)的控制,這稱為驅魔。耶穌曾經驅魔,而教會從祂那裡獲得驅魔的權柄和任務。簡單的驅魔禮施行於聖洗聖事的慶典中。隆重的驅魔禮(即所謂「大驅魔禮」)只能由獲得主教許可的司鐸舉行。在進行大驅魔禮時必須明智謹慎,嚴守教會所訂的規則。驅魔的目的是藉耶穌交託給教會的神權,驅走邪魔,解放人免受魔鬼控制。然而,這絕對不同 於患病,尤其是精神方面的。若是患病,就需要接受醫學方面的治療。 因此,在行驅魔禮前,必須辨認有關情況確定有魔鬼的臨在,而非疾病。”

(譯)

天主教關於靈魂伴侶

天主教關於靈魂伴侶

天主教會在靈魂伴侶問題上的教導是什么?

首先,必須定義“靈魂伴侶”一詞的含義。概括地說,靈魂伴侶是“最適合作為親密朋友或浪漫伴侶的人”。

城市詞典提供了至少20個靈魂伴侶的定義。這是第一個定義:”與你一見面就有直接聯系的人——這種聯系如此強烈,以至於你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被他吸引。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聯系會逐漸發展,你會體驗到一種如此深刻、強烈和復雜的愛,以至於你開始懷疑自己以前是否真正愛過任何人。你的靈魂伴侶在各個方面、各個層面都能理解你、與你相通,當你在他們身邊時,他們會給你帶來一種平和、平靜和幸福的感覺。而當你不在他們身邊時,你會更加意識到生活的殘酷,意識到以這種方式與另一個人結合是你一生中將經曆的最重要、最令人滿意的事情。你們也會更加意識到生活中的美好,因為你們得到了一份偉大的禮物,并將永遠心懷感激”。

上述是基於宿命的異教定義。

天主教會不相信宿命,因為它違背了自由意志。如果天主在你出生之前就已經為你選擇了未來的配偶,那么你就沒有自由意志。天主掌控着你的命運。如果天主掌控着你的命運,那么我們怎么知道天主是不是已經決定了誰會在塵世生活結束時上天堂,誰會下地獄呢?

宿命論在天主教中沒有地位。同樣,一般人定義的靈魂伴侶在天主教會中也沒有地位。

天主教會教導說,如果你相信基督會找到合適的配偶,祂會指引你。基督的聖神可能會在你心里告訴你,你的第一選擇并不適合你。當你找到一個合適的人時,神會讓你知道祂認可你的選擇。

這里的關鍵詞是“相容”。如果兩個人,一男一女,在他們生命中的某個時間段,都在尋找一個信奉天主教的配偶,這個配偶要信奉他們的信仰,想要孩子,相信天主教的教理等等,那么主耶穌可能會提供機會讓他們兩人相遇。如果這兩個人在祈禱中向主耶穌表示他們喜歡對方,并詢問主耶穌是否同意他們選擇對方作為配偶,那么主耶穌就會在他們心中告訴他們,祂同意他們這樣做。如果這兩個人遵從自己的內心,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決定締結神聖的婚姻,那么他們就會成為信任天主指引的完美典范。

(譯)

靈魂死過嗎?

靈魂死過嗎?

靈魂會死嗎?

你的問題的答案是靈魂是不朽的。它不會死亡。在死亡時,它與身體分離,直到最后復活時與身體重聚。

靈魂需要身體來表達自己。沒有靈魂,身體就是死的。在天堂這個精神世界里,靈魂通過其精神形式——鬼魂或靈魂——來表達自己。

(譯)

靈魂是無性別的

靈魂是無性別的

我聽說靈魂沒有性別。這是真的嗎?

關於靈魂的問題,《天主教教理》指出: “靈魂:人類的精神原則。靈魂是人的意識和自由的主體;靈魂與肉體共同搆成一個獨特的人性。每個人的靈魂都是獨立的、不朽的,由天主直接創造。靈魂并不與肉體一同死亡,它因死亡而與肉體分離,并將在最后復活時與肉體重聚(參見 363、366;1703)”。

“很多次,靈魂一詞在聖經裡是指人的生命,或指完整的人的位格。但也指人心內最隱密的、最有價值的和特別使他成為天主肖象的一切: 「靈魂」是指人的精神本原。”[天主教教理第363條]

“教會教導我們,每個靈魂都直接由天主所造──並非由父母所「產生」 ──而且是不死不滅的:在死亡時靈魂與身體分離,但並不因此而泯滅,並會在末日復活時,重新與身體結合。”[天主教教理第366條﹞

在談到天堂的婚姻問題時,耶穌明確指出,靈魂不會在天堂結婚,也不會與他們在塵世的配偶團聚。人類在天堂會像天使一樣。天使沒有性別,既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因為復活的時候,也不娶也不嫁,好像在天上的天使一樣。”[瑪竇福音 22:30)“因為人從死者中復活後,也不娶,也不嫁,就像天上的天使一樣。 ”。[馬爾谷福音 12:25﹞

靈魂是一種無形的意識,它需要一個肉體才能在人間顯現。當靈魂在受孕時化身為肉體時,它原本的非物質性就被肉體所體現,而肉體將在人出生時成為天主的丰滿形象。

(譯)

SOPRANA

SOPRANA

什么是 Soprana,它有什么用途?

Soprana 是一種黑色羊毛斗篷,任何神職人員都會穿戴,但羅馬神學院學生穿得最多。如今在羅馬以外的地方很少見到它。這種斗篷起源於羅馬的神學院,曾經包括彩色絲綢飾邊和面料,這是每個神學院所特有的。

(譯)

慶典

慶典

什么是慶典?

在禮儀(彌撒慶典)中,禮儀慶典分為三個等級。聖事是三個禮儀中最高級的,其次是節日和紀念日。

與主日一樣,天主教徒必須參加彌撒,避免工作和事務,以免妨礙神聖崇拜或身心的適當放松。

所有義務聖日至少在地方一級都具有莊嚴日的地位,但在羅馬總日曆中不一定具有這一地位。除耶穌聖心節、聖母領報節和施洗若翰誕生外,《羅馬曆》中記載的所有節日在《教會法典》第1246條中都被稱為聖日,但不一定都在某個國家舉行。

慶典是非常重要的慶祝活動。每個節日都從前一天晚上的晚禱開始。有几個莊嚴日有自己的守夜彌撒。在這些日子里,都要誦念光榮誦和信經。主日和義務聖日(在美國為聖母瑪利亞瞻禮、耶穌升天、聖母升天、萬聖節、聖母無原罪懷胎節和聖誕節)總是被視為隆重節日。其他的還包括3月19日的聖若瑟瞻禮、聖體瞻禮后周五的耶穌聖心瞻禮,以及6月29日的聖伯多祿和聖保祿瞻禮。

在主日舉行彌撒時,要誦念信經,在福音書前要讀兩篇經文,而不是一篇。

當節日適逢星期五時,禁食肉類或主教會議決定的其他食物的義務并不適用。

(譯)

“莊嚴宣誓”

“莊嚴宣誓”

莊嚴宣誓的含義是什么?

莊嚴宣誓是個人在加入天主教會承認的某些修會機搆時所宣讀的最后誓言。

勞耀拉的聖依納爵(規定,在他的修道會中,應先進行簡單的宣誓,然后或多或少地重溫誓言,直到候選人為莊嚴或最終宣誓做好准備。在教宗庇護九世和利奧十三世時期,這成為所有修會的共同法律。皈依可以是簡單的,也可以是莊嚴的。目前,只有經梵蒂岡批准的修會才有“莊嚴宣誓”。

莊嚴宣誓將修士個人與修會聯系在一起,修會承諾供養他,并將他視為修會的一員;除特殊情況外,修會只能以教規的形式解雇宣誓修士,理由是他不可救藥地堅持犯有某種嚴重的公共過失。

莊嚴宣誓總是永久性的。很難獲得免除。被解除修會職務的修士仍需履行修會生活的義務。

1858年6月11日,教宗庇護九世廢除了修會默認的“莊嚴宣誓”。從那時起,“莊嚴皈依 ”就被完全廢棄了。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