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主教教堂中宗教聖像的義務

在天主教教堂中宗教聖像的義務

有人告訴我,天主教堂必須要有聖人的形象。這是真的嗎?

在 “羅馬彌撒總指示”第318條中指出:

“在地上的禮儀中,教會通過預感,參與在聖城耶路撒冷舉行的天上的禮儀,她像朝聖者一樣朝聖,在那里,基督坐在天主的右邊;通過敬仰聖人的記憶,她希望有一天能與他們有一定的關系和交往。

因此,按照教會最古老的傳統,主、聖母和聖人的形象應在神聖的建筑物中展示,供信徒們敬仰,并應安排好,以引導信徒們走向在那里慶祝的信仰奧跡。因此,應注意不要任意增加它們的數量,并按適當的順序排列,以免分散信眾對慶典本身的注意力。通常情況下,任何一個聖徒的形象都應該只有一個。一般說來,在教堂的裝飾和安排中,就圖像而言,應該為整個社區的奉獻以及圖像的美麗和尊嚴作出規定”。

總之,教堂應有任何聖徒的聖像。
(譯)

天主教教會的建立

天主教教會的建立

天主教會是什么時候建立的,如果有這樣的信息,請問是哪一天?

天主教會是在五旬節那天在耶路撒冷誕生的。在耶穌基督光榮復活后的第50天,聖神降臨在使徒們的身上。那一天,即五旬節那天,是天主教會(或基督教會)的誕生。

天主教教理第731條“五旬節那天(逾越期七週結束時),基督的逾越就在聖神的傾注中完成,這聖神是以天主性位格的身分顯示、賞賜、和通傳給人的:主基督從祂的圓滿中,豐厚地傾注了聖神。”

天主教教理第732條 “這一天,天主聖三被完全啟示了出來。從那天起,基督所宣布的神國開放給那些信從祂的人。他們在信仰和卑微的肉軀中,已參與聖三的共融。聖神藉著祂那無止境的來臨,把世界帶入了「末期」,即教會的時期,而教會則是一個已承襲的、但尚未圓滿的神國。”。

“拜占廷禮,五旬節晚禱禮儀詩節(領聖體後重複):我們看到了真光,接受了天上的聖神,我們找到了真正的信仰:我們欽崇那不可分的聖三,因為是聖三拯救了我們。”
(譯)

當一個天主教教堂關閉時

當一個天主教教堂關閉時

對受祝福的物品的理解是,當它們不再被使用時,必須被埋葬或燒掉。那受祝福的教堂呢?如果一個教區關閉了,教堂怎么會不受祝福?

根據美國教會法協會的說法,他們對教會法典第1222條第1和第2款的解釋是,你所說的 “取消對天主教堂的祝福”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在咨詢了神父委員會和其他可能有權就此事接觸的人后,主教只需下令該建筑不再被奉獻或祝福。因此,它不再是一個天主教堂。在這一命令下,該建筑可以賣給另一教派用於崇拜,或賣給其他適當的用途,如果太舊,無法修復,則最終被拆毀。

相關的教規法有:

天主教法典第1222條§1. “如某間教堂完全無法用作恭敬天主的敬禮,亦無法恢復,教區主教得將之改為俗世的,但非不潔的用途。”

天主教法典第1222條§2. “凡有其他重大原因,使某間教堂不舉行恭敬天主的敬禮,教區主教在聆聽司鐸諮議會後,並獲得合法持有該堂權利者的同意,如人靈利益不因此受損,即得將該堂改為俗世的,而非不潔的用途。”
(譯)

教會是制定法律的權威

教會是制定法律的權威

天主教會什么時候開始有權利制定法律了?

天主教會從耶穌那里得到制定法律的權力,當他對使徒們說:

“我要將天國的鑰匙交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瑪16:19]。

其他教會(宗教)都沒有直接從耶穌基督本人那里得到這種權力。因此,其他宗教所教導的任何與至聖、至一、至公、傳自宗徒的天主教會的教理相抵觸的東西,都是人定的規則,不被天主承認。

(譯)

在彌撒中教堂公告

在彌撒中教堂公告

我對彌撒中的教堂公告的做法感到非常惱火。有時,這些通告會不斷地進行。還有的時候,請來一位演講者,講上5分鐘。與此同時,一些信眾在接受神父的祝福之前就離開了教堂。禮儀中是否允許所有這些公告?

你的問題的答案是 “不”。

在神父為信徒祝福和解散之前的任何宣布都是對禮儀的濫用。雖然說起來很悲哀,但大量的神父(包括他們的主教)認為,他們被允許不斷地在神聖的彌撒中引入個人創新和試驗。他們拒絕接受這樣一個事實:任何人都無權主觀地對禮儀文本的規定規范作出任何改變或偏離。

在培訓期間,神父們被教導,當他們閱讀禮儀文本時,他們要念黑色的文字,做紅色文字的事。”因此,任何其他人,甚至是神父,都不能憑自己的權力增加、刪除或改變禮儀中的任何內容”(梵蒂岡二世,Sacrosanctum Concilium,#22.3)。

為什么這種情況沒有發生呢?有几個原因。一些神父不忠於梵蒂岡。一些主教認為,他們可以在自己的教區內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情。一些神父完全無視(不尊重)教會的教理。有些人對教會的教理一無所知。有些人尋求創新,因為他們的精神已經死亡。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不管是什么原因,他們都是對天主教會的可恥反映。
(譯)

天主教堂

天主教堂

天主教會對教堂的定義是什么?

根據天主教會的教理:

教堂是”「舉行感恩祭和供奉聖體的祈禱之所,也是信友聚會之所;在此, 天主子、我們的救主備受欽崇,祂為我們臨現祭台上作祭獻,為支 持和安慰信友。這祈禱之所應保持整潔美觀,適合祈禱及舉行感恩 慶典」。在這「天主的居所」,一切用以組合此居所的真理與和諧的 標記,應顯示基督在這地方的臨在和行動。”(天主教教理第1181條)

(譯)

12月25日作為聖誕節的起源

12月25日作為聖誕節的起源

耶穌真的在12月25日出生嗎?

耶穌出生的確切日期是未知的。曆史告訴我們,最初,3月25日,春天的第一天,被討論為一年中最適合慶祝基督誕生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是春天重生的時候。

學者們指出,這個日期更適合慶祝耶穌的受孕,也就是天主在瑪利亞的子宮中化身的時刻。因此,如果我們把3月25日加上9個月,我們就可以得出12月25日這一日期。

關於12月25日的日期問題,這是羅馬人,他們是太陽崇拜者,慶祝太陽的節日。還有人在這一天崇拜一個叫米特拉的陽剛之神。除此之外,羅馬人還在12月17日至23日期間舉行名為”土星節”的淫亂活動。

為了反對這些罪惡的異教節日,人們決定在12月25日慶祝基督的誕生,以此來對抗邪惡。因此,公元336年,君士坦丁皇帝正式命名12月25日為耶穌誕生日。
(譯)

聖誕彌撒的時間

聖誕彌撒的時間

一般來說,聖誕彌撒持續的時間與主日彌撒一樣長。在北美的大多數天主教堂,這意味一小時。有几個因素會影響到聖彌撒的時間。

第一個因素,它取決於有多少教會成員將領聖體。如果人數很多,而神父是唯一主持聖體聖事的人,那么彌撒就會多持續几分鐘,大概10分鐘左右。我懷疑聖誕彌撒的時間會與主日彌撒有些不同。

第二個因素,這取決於教區是否有一個固定的神父,一個替代者,或者一個從另一個教區借來的神父。如果是正常的教區神父,聖誕彌撒的時間應該與周日彌撒的時間沒有區別。如果是替補神父,他對講道的熱情不為人知,那么午夜彌撒的時間可能略長於一小時。考慮到北美現在有數百名來自非洲和印度的神父,據說這些神父中有些人非常熱衷於講道,他們聽到北美的天主教徒堅持簡短的講道,最長不超過15分鐘,感到很震驚。一個來自非洲的新神父,不知道北美人對聽天主之言的態度,可能會輕易地講45分鐘的道。這意味聖誕節的午夜彌撒可能持續一個半小時。

(譯)

交換聖誕禮物

交換聖誕禮物

天主教會是否支持工作中的交換聖誕禮物?

首先,”交換聖誕禮物”是一個世俗的慶祝活動。在大多數情況下,耶穌的生日,即慶祝聖誕節的原因,在工作環境中的慶祝活動甚至沒有提到。這通常是一個吃喝玩樂的聚會時間,并把禮物帶回家。這種形式的慶祝活動沒有達到屬靈的效果。

雖然在工作中交換禮物的做法可能有助於提高員工的士氣和建立公司文化,但有許多合理的理由不參加這種活動。這些理由可能包括財務限制、不支持交換禮物的個人宗教信仰、以前與交換禮物有關的不良經曆,等等。

參加這種做法是一種罪嗎?不,這不是罪。有時,為了工作場所的和諧,最好是一起玩。

(譯)

聖誕頌歌的起源

聖誕頌歌的起源

你能告訴我聖誕頌歌的起源嗎?

根據書面記錄,聖誕頌歌似乎是在12世紀由阿西西的聖方濟首次提出的,他也被認為是創造了第一個耶穌誕生的場景。

阿西西的聖方濟希望通過音樂向信徒們傳授耶穌的誕生。所以他在著名的曲子中加入了宗教歌詞。隨后,聖誕頌歌的概念傳遍了整個歐洲,包括德國,那里的許多頌歌是在14世紀創作的。

今天的頌歌往往保留了早期頌歌傳統中的中世紀合唱模式。隨着時間的推移,聖誕頌歌和贊美詩越來越受歡迎,由此我們有了今天一些最流行的聖誕歌曲。

眾所周知的歌曲”平安夜”可以追溯到1818年奧地利的午夜彌撒上。”O Come All Ye Faithful”(也以其拉丁名 “Adeste Fideles”而聞名),由約翰-弗朗西斯-韋德於1743年創作。”天主保佑你們平安,先生們”來自英國,寫於15世紀的某個時候。頌歌 “Hark!The Herald Angels Sing “是查爾斯-韋斯利於1739年創作的。

如果沒有聖誕頌歌的天籟之音,聖誕節就像一個沒有糖衣的蛋糕。在家里或在教堂里唱的頌歌,特別是那些由管風琴樂器伴奏的頌歌,給人們的心靈帶來歡樂,使人們的精神向天父升華,并給聽到和/或參與演唱的人留下永久的記憶。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