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释義 靈波獄

名詞释義
靈波獄

一些靈魂的住所,不因他們的過錯而被排除在天堂之外; 之所以叫這個,是因為古代相信它位於地獄的範圍附近。神學家區分了兩個不同的靈波獄:教父的靈波獄,死在基督前的正義者被留在那裏,直到天堂由救世主重新開放,以懲罰亞當的罪; 而嬰兒的靈波獄,在那里,那些在原罪中死去但没有人的罪,被剥夺了他们在超自然秩序中得到的幸福,而不是在自然秩序中得到的幸福。

(譯)

名詞释義 還俗;天主的羔羊

名詞释義
還俗

將教會人員或事物變成非教會或世俗條件的行為; 世俗化。

(譯)
————

名詞释義
天主的羔羊

這頭銜表示祭品為罪惡而獻出的觀點; 回想到依撒意亞53:7,主的僕人,即默西亞,被稱為 “如同被牽去待宰的羔羊;又像母羊在剪毛的人前不出聲,他也同樣不開口。”聖洗者若翰用于我們的主的頭銜(若1:29,36)。祂在《默示錄》中29次被稱為”羔羊”。 在格林多前書5:7 和伯多祿前書,我們的主被稱為“羔羊”意思是逾越节的羔羊;的聖洗者若翰也稱逾越节的羔羊是基督的象徵,基督是罪惡的祭品。

(譯)

名詞释義 耶穌

名詞释義
耶穌

我們主的名字(瑪1:25)。它是希臘文的拉丁形式,Iesous; 希伯來文,Jeshua, Joshua,意思是”耶和華是救恩”,被教父解釋為救世主。這個名字由聖名瞻禮來慶祝,特別受到聖名協會的崇敬,作為糾正褻瀆習慣和培養崇敬精神的手段。引用天父的名字:” 你們因我的名無論向父求什麼,他必賜給你們。(若16:23)。伯多祿以這個名字使盲人起身行走(宗3:6)。
(譯)

耶穌基督是誰?

耶穌基督是天主惟一聖子、我等主、降世成人,取名耶穌基督、代人贖罪的救世主。

耶穌之名,希伯來文,意指“天主救贖”,是天使加俾額爾向聖母瑪利亞報喜時所宣布的,表示耶穌所負的救世使命。

基督之名,希臘文,意指“受傅者”。當時在以色列,因主名領受傅油禮者,是那些從天主領受特殊任務的人。當時有三種人領受傅油禮,即國王、司祭和先知。耶穌也叫基督(受傅者),表示祂負責執行此三種任務:一、祂創造了宇宙萬有和人類,祂自然是他們的王。二、祂在十字架上祭祀天父,代人贖罪,祂當然是大司祭。三、祂傳達天父的旨意於人間,祂當然是偉大的先知。

耶穌是天主惟一子,表示耶穌基督同天父的關系。福音上記載:耶穌受洗和耶穌顯容時,天父在空中指着耶穌向門徒們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從祂。”控告耶穌的人在公議會上審問耶穌說:“你是天主子嗎?”耶穌回答說:“你說得對,我是天主子。”(路廿二70)。當耶穌問門徒們說祂是誰時,伯多祿立刻答應說:“你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瑪十六13-20)。耶穌復活后,祂天主子的榮耀顯示在祂的人性上,宗徒們遂公認說:“我們看到了祂的榮耀,即祂是天父惟一子的榮耀,充滿了恩寵與真理。”(若一14)。

耶穌基督是我等主,祂當之無愧,因為祂是天主子,宇宙萬有的主宰,誠如聖若望福音上所說:“聖言(天主子)就是天主,聖言在起初就與天主同在,萬物是藉着祂而造成的,凡受造的,沒有一樣不是因祂而造成的。”(若一1-3)。所以祂自然就是我們的主。此外,耶穌代人贖罪,為人類恢復了永生,也自然就是我們的主。

(摘自網絡)

名詞释義 代禱 Intercession; 耶和華 Jehovah

名詞释義
代禱 Intercession

代表一方在另一方面前祈求。在教會中使用中,中解的身份主要屬於耶穌基督。(弟前1;希7)。聖母,所有恩寵的中保,天使,天堂裏的聖人,煉獄的靈魂和地球上的信徒,可以通過他們的祈禱和功勞為我們罪人代禱。

(譯)
——

名詞释義
耶和華 Jehovah

現代學者稱為Yahveh 或 Yahweh(希,他是誰),在舊約中是天主的名字,出現約6000次。猶太人認為,這是偉大、光榮、可怕、隱藏、神秘、應受死亡的褻瀆的名字(肋 24)。指定存在,或者,正如天主自己表達的,”我是誰”(出3),它在霍雷布山被揭示給梅瑟作為不可傳達的天主的名字。

(譯)

名詞释義 幼兒領聖體

名詞释義
幼兒領聖體

在古代,東方教會的嬰兒在受洗後立即領聖體;在西方,在死亡的時候領受是很常見的。第四届拉特朗會議(1215年)和特倫特會議在取得多年酌處權後,對兒童到達開明悟年齡后制定了逾越節和臨終領聖體的規誡。

幼兒履行這一規規定的責任主要在其父母或監護人。在開明悟年齡(約7歲)之前,他們不能領聖體。然而,如果他們能夠區分聖體與普通麵餅,並虔誠地崇拜它,在他們面臨死亡的危險時可以領聖體。在死亡危險之外,他們有必要對基督教教義有更深入的瞭解,並且以應有的崇敬態度對待聖體。

對其充分處置的判斷留給懺悔者、父母或監護人。教區神父要注意,孩子們領聖體既不被接納太早,也不要拖得太久。教宗庇護十世的意圖是,與父母私下初領聖體; 然後,經過更充分的教導和準備,所有已經私下初領聖體的兒童,應獲准參加每年举行一至两次的庄严領聖體。

(譯)

名詞释義 教宗無誤論

名詞释義
教宗無誤論

保護基督教會的領袖不受在信仰或道德問題上的教導錯誤。這種保存是由於聖神,真理的精神的特別援助,并給予,以便信徒可以得到他們信仰的真理。為了行使這一特權,教宗必須根據他的最高權威,而不僅僅是作為私人神學家,作為所有基督徒的醫生和牧師進行教學;他必須教授一個信仰或道德問題;他必須定義,并明確表示有義務表示同意;定義必須責成普世教會。這種無懈可擊的有效原因是神聖的幫助。教宗無誤的目標是那些明確或含蓄地包含在啟示錄的公開内容中的真理,這是聖經和傳統中所理解的。羅馬教宗的性質是不可改變的,獨立於教会的先行、同时,或嗣后得到教会的同意,即主教和信徒。

(譯)

名詞释義 大赦

名詞释義
大赦

在罪被赦免后,豁免罪的暫罰,這是教會從基督和祂的聖人的功勞寳庫中給予的。全大赦豁免整個暫罰。限大赦只豁免部份暫罰。

例如,一次40天的大赦,會減輕這些時間的暫罰,就像通過進行40天的古代規範懺悔那樣。教會在給予生者一種大赦時,從她的功勞中向天主提供賠贘,這樣這種大赦就是真正的法律赦免暫罰。為亡者的大赦是通過轉求的方式獲得的,即教會從她的功勞寶庫中提供賠贘感,並求天主將這種賠贘用于煉獄的靈魂。

如果所有條件都得到滿足,對生者的大赦,就會產生效果,這是無可置疑的,而對亡者的大赦,因為逝去的靈魂不在教會的管轄之下,取決於天主的美意。除了習慣性的意圖,恩寵的狀態和規定的善工,祈禱,施捨,朝拜教堂等,都能獲得大赦。得到全大赦需要告解和領聖躰。每月告解兩次,每週領聖躰五、六次,除了喜慶的放縱外,就足以满足除禧年以外的所有全大赦。

(譯)

名詞释義 I.H.S.

名詞释義
I.H.S.

最初是希臘文中耶穌名字的前三個字母。這些字母很常見,雖然不正確,被視為Jesus Hominum Salvator(耶穌,人類救世主)的首字母縮寫。
(譯)

JHS
(1)拉丁文Jesus Hominum Salvator耶穌、人類救主的縮寫,也是希臘文耶穌聖名之前三字Iesus Hagiator Soter的縮寫。
(2)以此標幟你將勝利:In hoc Signo vinces的縮寫:羅馬君士坦丁大帝於312年10月下旬領軍出征時,見天空有十字架,四周有此字句;遂制十字旗,在旗上繡此縮寫,終於獲勝。
(3)以耶穌為友伴:Jesum habemus Socium的縮寫。
(4)藉此(十字架)得救:In Hoc Salus之縮寫。
JHS與IHS相同。

(天主教辭典)

名詞释義 賀三納 Hosanna

名詞释義
賀三納 Hosanna

(救我)歡呼。它的起源可追溯到第117詩篇,在帳棚節期間,一位祭司每天在祭壇周圍朗誦,當時人們奉命在主面前歡欣鼓舞(肋23),並在第七天在七個游行隊伍中每個人朗誦。當說到第25和26節時,喇叭響起,人們揮舞著棕榈枝和桃金娘樹枝,和祭司一起喊這些話。Hoshi’a na 經常被重複,以至被缩成Hosanna; 過節是歡樂的場合,Hosanna和棕櫚枝與歡樂聯繫在一起。在彌撒中,有兩次在序言結尾的Sanctus中,由唱經班在大禮彌撒中演唱; 也在聖枝主日分發棕櫚枝和莊嚴的遊行中,模仿我們的主祂在被捕和受難之前進入耶路撒冷時所受到的接待。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