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在聖體聖事中領受基督的聖體和聖血
一、當耶穌在被領受消耗掉的時候,祂沒有死。
二、天主教徒以麵包和酒的形式領受耶穌。
三、天主教徒領受整個耶穌,身體、靈魂和神性。
五、通過聖體聖事,耶穌把自己以不流血的方式賜給我們。
六、天主教徒在聖體聖事中領受了耶穌,耶穌絲毫不變。事實上,領了聖體的人精神上改變了。
(譯)
有关在聖體聖事中領受基督的聖體和聖血
一、當耶穌在被領受消耗掉的時候,祂沒有死。
二、天主教徒以麵包和酒的形式領受耶穌。
三、天主教徒領受整個耶穌,身體、靈魂和神性。
五、通過聖體聖事,耶穌把自己以不流血的方式賜給我們。
六、天主教徒在聖體聖事中領受了耶穌,耶穌絲毫不變。事實上,領了聖體的人精神上改變了。
(譯)
以男性為主導的聖經
近年來,有人說聖經是性別歧視,因為它總是涉及男性為主。它給人印像壓迫女性。天主教關於這件事的說法是:
聖經是基於史實的書,在天主聖神的指導下匯編成書。天主以祂神聖的智慧決定用毫無例外包刮女性的男性為主。所以如果提到‘國王’之家庭,它包刮國王、他的妻子王后,以及他們的子女。
在寫成聖經的時代,提到男性作為一家之主是文化的一部分。這種做法促進追蹤那個人的祖先。當提到男性時,要明白包刮他的家庭,他的妻子和子女。
自從十九世紀晚期西方世界開始女權運動以來(也稱為婦女運動,婦女解放,或女權主義),有個毀掉任何反映當時文化僅指男性為一家之主的書的趨勢。這包刮毀掉在聖經里天主授意的話,為了平息那些相信自己在這世界是卑下者的怪念頭。(譯)
在嚴肅的聖經研究中必須咨詢的原始版本不能被修改,因為這樣的改變會成為人(或女人)的作品,而配不上稱為是天主賦予給世界的。
讓我們記住聖經里記載的天主最后的話:
“我同一切聽本書預言的人警告說:誰若在這些預言上加添什么,天主必要把載於本書上的災禍,加在他身上;誰若從這書上的預言刪除什么,天主必要從本書所載的生命樹和聖城中,刪除他的名分。”(默22:18-19)(譯)
羅特的妻子變為鹽柱
根據創世紀19:26,羅特的妻子因回頭觀看,不服從天主,變成鹽柱。這鹽柱在哪里?
閱讀聖經時要明白四千年前報道事件的方式往往用故事風格,使聽到的人會記住。那並不意味着事件如描述的那樣實際發生。重要的是在報道的故事中所給予的信息。
羅特妻子故事的信息是她不服從天主,導致她的死亡。這鹽柱從何而來?可能羅特妻子死的地方有自然沉積鹽。那個特別的地區可能被看作為羅特的妻子,因為她死在那里。
我們從鹽柱必須認識到的是天主會懲罰那些不服從祂的人。那並不意味着所有不服從天主的人會死。每個人按照他的罪行受到處罰。(譯)
天主的羔羊
“第二天若翰見耶穌向他走來,便說:‘看,天主的羔羊,除免世罪者!’”(若1:29)
“….當若翰看見耶穌走過,他說:‘看,天主的羔羊!’”(若1:36)
洗者若翰提到依撒依亞書:“他受虐待,仍然謙遜忍受,總不開口,如同被牽去待宰的羔羊;又像母羊在剪毛的人前不出聲,他也同樣不開口。”(依53:7)
事實上洗者若翰的話是預言。他看見耶穌如同‘受苦的仆人’,服從天主,成為祭獻的祭品,為世界上的罪贖罪。
同意給祂與罪人一起付洗后,洗者若翰看着耶穌並指出祂是‘除免世罪的天主的羔羊’。通過這樣做,他透露耶穌同時是‘受苦的仆人’、默默允許自己導致被殺、承受眾人的罪、逾越節的羔羊、第一次逾越節中以色列拯救的標志。基督的一生表達祂的使命:‘為眾人服務,為救贖眾人獻出祂的生命’。(譯)
天主之國
按天主教的說法,天主之國是什么?
關於這個問題能寫一整本書。簡言之,下面的歸納可以闡明天主教關於天主之國的教導。
‘天主之國’也稱為‘天國’。
‘天主之國’是屬靈之國。不是這世界的。
一個人成為‘天主之國’的成員基於他通過基督在聖神內與天主結合。
基督的奧體包含天主之國。她包刮所有受過洗的通過信德,過去、現在和將來,在世界上的,在煉獄里的和在天堂里的接受基督救贖的基督徒。
在舊約時代,包刮信主的以色列人。
‘天主之國’可能包刮其它在神聖的、超越人類理解的智慧中,已被天主接受的靈魂。(譯)
嶄新的生活
“我們藉着洗禮已歸於死亡與祂同葬了,為的是基督怎樣藉着父的光榮,從死者中復活了,我們也怎樣在新生活中度生。”(羅6:4)
在各項聖事中,我們經曆天主要用祂的愛觸動我們的心,轉化我們的生命的實質。聖事的傳授是轉化、吸引我們進入教堂,給我們恩寵順從天主的聖意。在聖洗聖事中洗滌我們的罪,在堅振聖事中得到聖神堅強,在聖體聖事中靠耶穌養育。生命的轉化,使我們內有新的生命。靠普通的面包、酒、水、蠟燭、油、和白大褂,我們得到天主用物質的方法賜給看不見的恩寵的事實。
諸項聖事如何養育我們的生命?
在神修旅途中,何處使我們經曆‘嶄新的生命’?
聖父、聖子、聖神,請袮繼續使我們的生命轉化。亞孟。(譯)
閱讀聖經
天主教徒應該閱讀聖經嗎?有的神父鼓勵教徒讀,而有的不鼓勵,說對一般人聖經太難懂。其實有的神父忙得很,沒有時間對閱讀聖經而不太懂的人提供個別的聖經闡明。
天主教會推荐閱讀聖經的人結合天主教的教義問答來閱讀。這會確保個人閱讀聖經像天主教會那樣閱讀。教義問答會起引導作用,闡明似乎相互矛盾的章節。(譯)
天主教對死亡的定義
天主教如何對死亡定義,意思是當人死的時候發生什么?
首先,天主教教道死亡時,物質身體離開精神(靈性體)和靈魂(意識)。靈魂,現在猶如天使的有意識的精神,通過它的靈性體,精神(幽靈)顯示自己。以這種新的精神形式,靈魂受天主審判。
其次,聖經教導,死亡臨到每個人是因為原罪。“故此,就如罪惡藉着一個人進入了世界,死亡藉着罪惡也進入了世界;…”(羅5:12)(譯)
彌撒聖祭中許可告解聖事
這個證據在教會文件、“神父,神聖慈悲的使者”里找得到,由聖職部在二零零一年三月九日發布。這種對懺悔者和屬靈指導者的幫助規定:
# 56。“在這牧者慈善的盼望中,我們看到不願意歡迎受傷的羊,甚至不全力以赴找它們為了把它們領回羊棧,會是個悲哀的缺乏牧靈情感的跡象,那些晉鐸的人必須顯示善牧的形象…。
特別建議在懺悔者明顯到場的宗教場所… 為了滿足信眾的需要,在彌撒期間應特別提供告解聖事。在共祭彌撒時,熱忱委托一些神父克制共祭,為了聽信眾的告解。”(譯)
“祂(耶穌)下到陰間(hell)”的意義
新約里有提及耶穌死后下到陰間,耶穌為什么去陰間?這件事在下面的聖經章節里:
“因為基督也曾一次為罪而死,且是義人代替不義的人,為將我們領到天主面前;就肉身說,祂固然被處死了;但就神魂說,祂卻復活了。祂藉這神魂曾去給那些在獄中的靈魂宣講過;這些靈魂從前在諾厄建造方舟的時日,天主耐心期待之時,原是不信的人;當是賴方舟經過水而得救的不多,只有八個生靈。”(伯前3:18-20)
提到耶穌去‘獄’(prison)中,向那里的靈魂宣告好消息的這個詞,通常引用為‘陰間’(hell)或‘冥府’(hades)。在現代聖經翻譯里無論用什么詞,通常反映並不准確,在這特殊的實例里,它是對耶穌下到被稱為‘靈波獄’的精神世界的參考,而不是惡人的世界。在主耶穌光榮復活之前,‘靈波獄’是得救者在那里等待升天的精神世界。耶穌第一個進入天國。(羅8:29)
耶穌復活以后,這個稱為‘靈波獄’的特殊精神世界沒有理由再存在。這個與沒有受過洗者等待審判之日也叫‘靈波獄’的地方不同。(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