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彌撒的讀經是如何選的?

主日彌撒的讀經如何選的?

因為主日是‘第一神聖的日子’,‘整個教會年曆的基礎和核心’(禮儀章程,#106),聖經最重要的章節用於主日禮儀中。每周經文補充主日的經文選。

主日經文基於三部對照福音(瑪竇、瑪爾谷和路加呈現‘相似的觀點’)以三年周期用。我們每年集中這些福音之一:瑪竇在周期A,瑪爾谷在周期B,路加在周期C。若望福音主要在重要時期或突出關鍵教義為特色,如聖禮儀

除了讀福音之外,每個主日聖祭有兩段其它讀經。讀經一通常針對那個主日要讀的福音的主題從舊約中選擇。讀經二從保祿書信或新約的其它篇章挑選。如同福音,部分繼續地選讀這些章節,以致三年周期后我們對新約的每一部都能品嘗一下。(譯)

聖人是超人嗎?

聖人超人嗎?

聖人是世界上的聖人,存在並通過他們的人性。他們有所有人類具有的限制:性格問題、失敗、失誤、判斷錯誤,偶而甚至犯罪。而且他們受到他們的時代和文化的限制。聖人不是完美的,但他們給我們看到做全心全意的基督徒是可能的。

愛天主在萬有之上,集中自己的一生於耶穌和祂宣講的天國是可能的。對聖人是可能的,對我們每個人也是可能的。一位聖人說,‘看看我。如果我,有我所有的問題,能做的,靠天主的幫助,你也能做到。’(譯)

為何聖經的部分內容如此令人困惑?

為何聖經部分內容如此令人困惑?

所有有意義的人類表達必須被解釋成能被理解。這對電影,或小說,漫畫或比賽的形式,朋友的信或面部表情來說適用。

沒有所謂閱讀一文本‘表面的東西’;那就是,沒有解釋。拒絕解釋是翻譯的一種方式,即直譯主義。它不提供‘真實質朴的意義’,但迫使讀者處於膚淺(至少)或錯誤的閱讀。

鑒於解釋對通過聖經真正遇到天主的聖言是必要的,怎樣做這樣的解釋?三個關系是基本的。 第一,我們必須確信天主的確願意和我們交流,聖經是那種溝通的特殊形式。

第二,然而我們必須理解聖經不是水晶球。它是個文本,像所有偉大的文本,成長於我們生活經驗的擴展。但文本本身也是時間、地點、文化、和環境在它們被寫成時的產物。

第三,我們讀者是有限的人。如果我們需要準備和努力去讀股票市場的報告,我們必須期待聖經文本的解釋而更須要努力:研究、祈禱、討論。(譯)

聖母瑪利亞與今日天主教徒生活的關系是什么?

聖母瑪利亞與今日天主教徒生活的關系是什么?

梵二會議前,天主教徒把聖母保持在寶座上,強調她享有特權的獨特性。我們如此全神貫注伸長脖子仰望她,以致我們錯過了她存在於我們身邊。但梵二會議的教父們提出新的建議。他們釋義教會憲章說:‘再看看,聖母作為一個人,象我們,需要被她的聖子救贖。她是個典型,先我們而行,指導我們信仰的朝聖。她保證我們也能忠於天主的召叫。’

我們從聖母和我們自己的經驗知道,希望並不使我們免除疑惑、受苦、或神枯。她的人性讓她容易誤解耶穌的使命,忍受祂與宗教當局沖突的壓力,承受祂羞辱性死亡的災難。任何見證自己孩子死於暴力的父母能懷疑在加爾瓦略聖母心里希望的萌芽被踐踏,並几乎熄滅嗎?然而她承受了。當初期教會聚在一起為聖神降臨祈禱時,她流露出那顆自信期待同樣的心。

如果我們把自己看作天主的藝朮品(“我讚美袮,因我被造,驚奇神奧,袮的工作,千奇萬妙!”——詠13914),我們尊敬聖母當作天主的杰作。我們珍視這個奧跡。我們將效法她的內在、她的虔誠祈禱、她的信賴、她的希望。因為她是萬世萬代容易接近的典范。(譯)

天主教徒為何向神父懺悔自己的罪?

天主教徒為何向神父懺悔自己的罪?

出於祂偉大的愛,耶穌建立了告解聖事,深感后悔的罪人通過它接受寬恕與和平,恢復與天主丰滿的恩寵在一起。

告解是個非常親密的體驗。即使在你可能參加的降臨期、四旬齋期、或退省的公共和解儀式中,個人的告解是私下的。

然而天主教會主張也有社會方面的罪。罪不但影響我們與天主的關系,罪也使我們疏遠他人和教會。

在告解聖事中,耶穌提供我們一個與天主以及那些我們傷害過的人和好的方式,並加強我們與天主整個家庭的連系。這超過像象徵;它通過儀式表達精神現實。

人類需要儀式和禮節主持人生重要的時刻。(譯)

這是美妙的!

這是美妙的!

現在我們每個人都在經曆困難時期,但天主準備好以只有祂才能夠的方式祝福我們。保持信仰。

這篇祈禱文是強有力的,祈禱是我們我們得到的最好的禮物之一。沒有成本,但有很多報酬。讓我們繼續彼此祈禱。

祈禱文:

天主聖父,我求袮降福我的朋友、親戚、那些我深切關懷的正在念這經文的人。給他們展示袮的愛和力量的新的啟示。天主聖神,我求袮此時此刻給予他們的精神幫助。那里有痛苦,給他們袮的和平與憐憫。那里缺少自信,通過袮的恩寵讓他們重拾信心。那里有需要,求袮滿足他們的需要。降福他們的家、家庭、資產、他們遭遇到的事情。以耶穌珍貴之名。亞孟。

人生沒有重新練習的機會。’(譯)

誰寫了第一部福音?

誰寫了第一部福音?

關於這個人們所說的‘第一部福音’的答復可能出現分歧。四部福音歸屬於瑪竇、瑪爾谷、路加和若望由帕皮亞,一位大約在公元 95 年致命的主教判例匯編的。大部分現代聖學者認為瑪爾谷福音是四部福音中第一個完成的(大約公元 70 年),瑪竇福音和路加福音從瑪爾谷福音借鑒了不少內容。若望福音通常被認為四部福音中最晚的一部,大約完成於公元 95 年左右。瑪竇福音四福音(集)中在很早就被復制或印刷的意義上講是第一部。然而那並不意味它是首先被完成的。如果瑪竇福音不是首先寫成的,那么為何它第一個被印刷?瑪竇福音中某些方面是比其它三部福音更恰守教會儀式的福音——的確,唯一用希臘文ekklesia (教會)的福音。禮儀中採用這部福音比瑪爾谷、路加、若望要多。為什么?耶穌在瑪竇福音中是一位最明顯的老師。

(譯)

今天罪是基督教的基本詞匯,正如一直都是。其基本意義意味著通過無力去愛而離開天主。在罪惡中,我們只是不惱怒自己以外的任何人。罪惡首先是私心的問題,在行動中上顯示它前——拒絕治療。因為愛天主和愛我們的近人是融合在一起的,罪惡永遠通過和在我們的人際關系中表達出來。(譯)

瑪竇福音 11:25-30 的反省

瑪竇福音 11:25-30 的反省

耶穌稱讚那些擁有小孩子般「純潔、真緻、坦誠、卑微、謙虛、信靠、溫良」心態的人。因為只有這般心地純真的人,方能聽進天主的教誨。而那些「自命不凡、自以為是、自視過高、自圓其說、自把自為、自暴自棄、自大囂張、自立門戶、自取其辱」的人很難接受耶穌在馬槽誕生的貧寒、納匝肋的隱沒、傳教生涯的飄泊,苦路上的悲痛,十架上的慘死,苦難之後才光榮復活的啟示。因為他們尋求的,只是現世的光輝和自我的滿足。(摘自網絡‘普世教會’)

參與多少彌撒才履行我的主日義務?

參與多少彌撒才履行我的主日義務?

現在的教會法典說:‘主日和其它聖日信徒有義務參加彌撒聖祭。’它沒有說彌撒的‘一部分’或‘几部分’。指望信徒參與完整的彌撒。天主教教理引用教規說,‘故意疏忽這個義務犯大罪。’

梵二會議前,道德神學家和教會法學家會談到彌撒的三個主要部分:奉獻儀式,成聖體聖血,領聖體。如果你錯過那些部分的任何一個,他們認為你沒有完成望彌撒的義務。

今天教會法學家和禮儀權威不用那個說法。他們談到集、聖道禮儀、聖祭禮儀以及教諭作為彌撒的主要部分。

倫理學者更有可能談到法典的實質性的遵守以及可能意味的東西。他們會堅持法典規定嚴肅的義務。但有的人會問如果有一段時間他或她沒有參與主日彌撒,是否那個人嚴重違反法典。所有的倫理學家會承認躭誤几分鐘不是嚴重的事。

如果你看彌撒經,或回想起自己主日的經曆,悔罪儀式是彌撒的一部分。‘進堂詠’以后,就在神父進入祭台前問候人們之后。它能以不同的方式進行。普通使用的一種方式是念‘悔罪經’和‘主,矜憐我等’。所以如果你在這些經文以后進堂,你望彌撒遲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