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教宗辭職

天主教教辭職

聽到教本篤十六世辭職,有人感到很震驚。不知道教會辭職。以為他被選為終身教

由於教是被選任至死,這種辭職是不尋常的事情。在曆史上,只有5位教確實辭職。這些事件發生在11世紀到15世紀之間。有人聲稱,前4位教3世紀至11世紀之間已經辭職。這一點不能得到證實。

本篤十六世的辭職令全世界感到驚訝。這并不是因為這是一種獨特的情況,而是因為象前面提到的那樣,至少有600年沒有這樣做過。

天主教教會法典第3322 規定:

教宗如辭職,其辭職得自由為之,且應適當表明,始能生效,但 不需要任何人接受。

關於選舉教宗問題,必須記住,教事先是一名樞機主教,主教、神父。隨着教的頭銜,出現了“羅馬主教”的稱號。從邏輯上講,既然主教可以辭職,那么教也應該能夠辭職,這是常識。關於主教的辭職,“教會”規定:

1 年滿七十五歲的教區主教,請向教宗辭職,教宗在審量 一切情況後,自作安排

2 懇切請求教區主教,因健康不佳,或其他重大原因而不適宜盡職 時,呈請辭職。

應該指出,教不必接受主教的辭職。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几個月或几年后,一些主教仍在任職。考慮到主教的健康和教會立即找到替代者的能力。

關於樞機主教辭職的問題,“教會”第354和一般規范第52節。規定

教會法典354 – “凡在梵蒂岡城及聖部或其他常設機構任職的樞機,滿 75 歲 時,奉勸他們向教宗辭職,教宗在審量種切後,予以處理。 ”

52款。“一旦他們年滿75歲,樞機主教就被要求向羅馬主教遞交辭呈,羅馬主教在考慮了所有因素后,將作出決定。其他仲裁和秘書在75歲后停止任職;成員在年滿80歲時停止任職;那些因其職務而附屬於任何審判官組成的法院的人在其職務結束時不再是成員。“

教會法典187規定,任何人只要是“sui compos辨別能力 ,就可以出於正當理由辭去任何教會職務。一個被認為是“sui compos”的人,是一個有能力為自己思考,用自己的腦力做出負責任選擇的人。作為“sui compos”的對立面是智障、無意識、精神錯亂或患有痴呆的人。這樣一個人將無法使他所做的事情合理化,并對他的行為負責。因此,如果教不能自己做出合理的決定,他就無法做出辭職的決定。

總之,如果教決定辭職,他的決定必須完全自由

現在回到教辭職的問題上。由於教是教會的最高權威(教會法典331條),沒有人可以接受他的辭職。沒有世俗的力量超過最高主教!因此,如果教決定像2013211日那樣辭職,沒有人可以阻止他辭職。

如何處理他的辭職?

由於教是由樞機主教選舉產生的,常識指示他應該向樞機主教團遞交辭呈。因此,2013211日,教皇本篤十六世以拉丁語向樞機主教宣布辭職。請注意,他沒有向任何人提交辭呈,因為沒有人能夠接受;他只是宣布了這一事實。這是在一個常規樞機主教上發生的,這給會議是為了贊頌奧特蘭托的殉教者留出的。
(譯)

教宗被免職

被免職

能被免職嗎?假設他病得太重,無法管理他作為天主教會領袖的職位,他能被撤職嗎?

問題的答案是“不!”教不能被免職。根據教會法典331號,教是最高的主教。他之上沒有世俗的權威。他不能被免職。
教會法典第331
羅馬教會主教享有主單獨賜給宗徒之長伯鐸的職位,此職位亦 應傳遞於其繼承人,因此教宗為世界主教團的首領、基督的代表、普世教會 在現世的牧人;因此由於此職務,他在普世教會內享有最高的、完全的、直接的職權,且得經常自由行使之。
可以辭去他的職務,前提是這是在自由意志的情況下完成的,他通知樞機主教他的意圖來辭去他的職務

教會法典第 332 2 教宗如辭職,其辭職得自由為之,且應適當表明,始能生效,但不需要任何人接受。

教會法典第187 有辨別能力之人,有正當理由時,均得辭退教會的職務。
一個被認為是“sui compos辨別能力的人,是一個有能力自己思考,用自己的腦力作出負責任的選擇的人。

作為“sui compos”的對立面是智障、無意識、精神錯亂或患有痴呆的人。這樣一個人將無法使他所做的事情合理化,并對他的行為負責。

因此,如果教不能自己做出合理的決定,他就無法做出辭職的決定。也沒有人有權解除他的職務,因為他是最高主教。這一規則確保永遠不會有一個或更多的當權者無論出於何種原因推翻教的職務。

如果教不以自由意志辭職,他將繼續擔任教,直至死亡。如果教因健康狀況惡化而喪失工作能力,教席位的地位就好像教已經去世或變成了“吧能辨別能力 ”。在此期間,天主教會的治理沒有重大變化,因為只有教有權這樣做。

教會法典第335 宗座出缺或完全被阻時,在普世教會治理上,任何事不可變 更,但應遵守對這種情況所制訂的法律。
(譯)

教宗的來源

大多數教來自意大利嗎?在過去的几千年里,所有的教似乎都是意大利人。

我們現在的教方濟各來自南美洲。教本篤十六世來自德國。教宗若望祿二世來自波蘭。這三位教打破了選舉意大利教的傳統。

早期天主教會,三位教來自北非。公元186198年為教維克多一世,公元311314為羅馬教麥爾齊亞玆(或米爾蒂迪斯),公元492年至496年為教蓋拉修斯一世。

希望這一新趨勢將看到來自亞洲、北美和歐洲等地新國家的未來教
(譯)

教宗無誤論

教宗無誤論

用簡單的話來說,教宗無誤論意味什么?

這意味當教宣布一條信德道理時,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個別主教團結在一起,由於他們團結在一起,并在當選的羅馬天主教教的領導下團結在一起,他們都在一個單一的信仰和道德問題上達成一致,必須由天主教會的所有成員來教和主持,那么這種條是絕對正確的。

在任何不符合上述條件的問題上的個人觀點不是絕對正確的。換句話說,如果教要對一個所謂的聖母顯現的場所發表他個人意見,教的評論可能與事實相反。當地主教可在晚些時候不批准這些所謂的顯現,因為這種顯現被指稱的預言家為了金錢利益或任何其他原因而捏造的。

“無可挑剔”一項必須符合什么標准才能屬於教的絕對正確無誤

五個標准是:

1. “羅馬教宗(沒有其他人)

2.“宗座權威正式宣言“(在履行其作為所有基督徒的牧羊人和教師的職責時,憑借他的最高徒權威…

3.“定義

4. “關於信仰或道德的教義

5. “必須由整個教會持有

能提供關於這件事的更多細節嗎?

以下文章提供了有關此主題的詳細信息。

宗無誤論

天主教會關於教宗無誤的教導通常被教會以外的人誤解。特別是,基本教義派其他“聖經基督徒”經常“無可挑剔”混淆教的“無”。他們想象天主教徒相信教不能犯罪。另一些人則避免了這一基本錯誤,當無誤的定義適合他們認為教需要某種護身符或魔法咒語。

鑒於這些常見的誤解都是關於教的基本原則,所以有必要確切地解釋什么是不可錯的。無誤論并不是沒有罪過。也不是只屬於教神恩。事實上,無誤論也屬於主教的整體,當他們與教在教義上團結一致時,他們莊嚴地教導一條為真實的。這是耶穌自己說的,他應許使徒和他們的接班人,就是教會的主教,就是教會的執事:“聽你們的,就是聽我。 ”(路加福音1016),“凡你們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瑪竇福音1818)

梵二會議的解釋

梵二會議解釋說:“雖然個別主教不享有無誤的特權,但他們仍然可以無誤地宣揚基督的教義。這是這樣的,即使他們分散在世界各地,只要他們之間以及與伯多祿的繼任者保持團結的紐帶,并且真實地教導關於信仰或道德的問題,他們在單一的觀點上是一致的,這個觀點必須被決定性地持有。這權威被更清楚地證實,當他們聚集在基督宗教合一委員會,他們是普教會信仰和道德的教師和法官。因此,他們的定義必須隨着信仰的歸順而得到遵守“(Lumen Gentium 25)

無誤論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屬於作為主教領袖的教宗(瑪竇福音1617-19若望福音 2115-17)正如梵二會議所指出的那樣,教“憑借他的職責而享有行,他是所有信徒的最高牧羊人和教師,在他們的信仰中堅固他的弟兄(路加福音2232),他以一種決定性的行為宣布了某信仰或道德的教義。因此,他對自己的定義,而不來自教會的同意,被公正持有是不可挽回的,因為這些定義是在聖的幫助下宣布的,這是答應聖伯多祿給他的幫助。“

的無誤論不是突然出現在教會教中的教,而是早期教會所隱含的教。隨着時間的推移,只有我們對無誤論的認識,才得到發展和更明確的理解。事實上,這些伯多祿的文中隱含着無誤論的教義:若望福音2115-17(“喂我的羊…”),路加福音2232(“我已為你祈求了,為叫你的信德不至喪失,待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兄弟。 ”)瑪竇福音1618(“你是伯多祿(磐石) …”)

根據基督的旨意

基督指示教會傳揚所教導的一切(瑪竇福音2819-20)。并允諾的保護要“把你們引入一切真理, ”(若望福音1613)。這一使命和承諾保證教會永遠不會脫離的教誨(瑪竇福音1618弟前315),即使個別天主教徒可能

當基督徒開始更清楚地理解教會的教導權威和教的至高無上地位時,他們對教的無誤有更清晰的理解。這信徒理解發展有在早期教會明確的開端。例如,迦太基的塞浦路斯人,寫大約256,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異教徒是否敢來到伯多祿寶座,宗徒信仰的發源地,哪里不會有錯誤?”(信函59[55]14)。在五世紀,奧古斯丁簡潔地抓住了古代的看法,他說:“羅馬已經說過了,案件已經結束了”(布道13110)

一些澄清

一個絕對正確的聲明——無論是教自己做的,還是由全基督教委員會作出的——通常只有在某些教義受到質疑時才會作出。大多數天主教徒從未懷疑過大多數教義。
拿起教理問答,看看大量的教義,其中大多數從未被正式定義過。但是許多觀點已經被定義,而不僅僅是教宗做的。事實上,有許多主要的主題,教不可能在不重復教會的一個或多個正確無誤的聲明或常規教權(權威)的情況下,做出一個絕對正確無誤的定義。

至少那些要點,如果不是參考的話,應該是識字的天主教徒所熟悉的,對他們來說,這個主題應該是直截了當的。“聖經基督徒”的說法就不一樣了。對他們來說,教的無誤論似乎是一種混亂,因為他們對它所包含的東西的看法往往是不正確的。

有些人問,如果教宗中的一些人過着可恥的生活,他們如何才能做到無。當然,這一反對說明無誤性和無罪性之間的共同混淆。不能保證教不會犯罪或樹立壞榜樣。(真正值得注意的是,教在整個曆史中都有很大程度的神聖性;“壞教皇”之所以脫穎而出,恰恰是因為他們非常罕見。)

另一些人想知道,如果一些教不同意另一些教的觀點,那么他們的信仰何以無。這也表明了對無性的不准確理解,它只適用於關於信仰和道德的嚴肅的官方教誨,而不適用於紀律決定,甚至不適用於關於信仰和道德的非正式評論。教的私人神學觀點并不是絕對正確的,只有他鄭重定義的東西才被認為是絕對正確無誤的教導。


即使沒有這些共同誤解的基本教義派和福音派,也常常認為正確無誤意味着教宗得到某種特殊的恩典,使他們能夠積極地教導任何需要知道的真理,但這也不完全正確。毫無疑問,教的神學研究是不可替代的。

正確無誤的做法是防止教以嚴肅和正式的方式教導“真理”,而事實上,有些是錯誤的這并不能幫助他知道什么是真的,也不會“激勵”他去教導什麽是真的。他必須像我們所有的人一樣,通過學習來了解真相——當然,由於他的職位,他有一定的優勢。

伯多祿不是無的?

作為教犯錯誤的聖經例子,基本教義派喜歡指出伯多祿在安提阿的行為,他拒絕與外邦基督徒一起吃飯,以免冒犯巴勒斯坦的某些猶太人(211-16)。為此保祿責備他。這是否證明教的無不存在?不伯多祿的行為與紀律有關,而不是信仰或道德問題。

此外,問題在於伯多祿的行為,而不是他的教導。保祿承認伯多祿非常清楚正確的教導(212-13)。問題是他沒有到他自己的教。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伯多祿沒有做任何教導,更不用說他莊嚴地定義一個信仰或道德問題。

基本教義派也必須承認,伯多祿確實有某種無的特性——他們不能否認,他寫了兩封無誤的新約信,同時又受到了防止書寫錯誤的保護。因此,如果他在安提阿的行為與這種無的行為并不矛盾,那么從總體上講,壞的行為也與教的無不相悖。

談到曆史,教會的批評者引用了某些“教的錯誤”。他們的論點實際上減少到三個案例,即教利貝里斯、維吉利烏斯和霍諾利烏斯,這三個案件是所有反對教的人都會轉向教宗無誤論的;因為們是唯一一提到他們就不垮掉的案件。在此提供細節是沒有意義的——教會的任何良好曆史都會提供事實——但只要注意到,所有這些案件都不符合梵蒂岡第一次會議教宗無描述所概述的要求。(參閱Pastor Aeternus 4

他們“最喜歡的案例”

根據基礎論者的評論,他們最好的案例是教霍諾利烏斯。他們說,他專門教導,這是一種異端邪說,認為基督只有一種意志(一種神聖的意志),而不是所有正統基督徒所持的兩種意志(一種神聖的意志和一種人類的意志)

但霍諾利厄斯完全沒有這樣做。即使是對記錄的快速審查也表明,他只是裁決不決定。正如羅納德·諾克斯(RonaldKnox)所解釋的那樣,“盡他人類最大的智慧,他認為為了教會更大的平,這場爭論應該繼續下去。”事實上,他是個機會主義者。我們事后聰明地說他錯了。但是,我想,從來沒有人聲稱教不定義教義是無誤的。“

聖經基督徒”對教的否定源於他們對教會的看法。他們不認為基督建立了一個可見的教會,這意味着他們不相信由教領導的主教等級制度。

不是一個詳細展示建立可見教會之處。但是,很簡單地指出,“新約”顯示了徒們在他們的主的指示下建立了一個可見的組織,而在早期的几個世紀里,每一個基督教作家——事實上,在宗教改革之前几乎所有的基督徒——都充分認識到基督建立了一個持續不斷的組織。

這一古老信仰的一個例子來自安提阿的依納爵。在二世紀他給斯米納教會的信中,他寫道:“無論主教出現在哪里,讓人們都在那里;就像耶穌基督在哪里一樣,有天主教會”(給斯米納尼亞人的信,81[A.D.110])

如果基督確實建立了這樣一個組織,他就必須為它的延續做好准備,讓它易於辨認(也就是說,它必須是可見的,這樣才能被發現),而且,由於將從上消失,所以它可以用某種方法使完好無損

所有這一切通過接的主教們來完成。基督教信息的保存,最終,通過整個教會的正確無誤恩典來保證,但主要是通過基督指定的領袖,主教(作為整體)和教(作為個人)來保證的。

正是聖阻止了教正式教導錯誤,而這種神恩必然源於教會本身的存在。如果像基督所應許的那樣,地獄之門不會戰勝教會,那么它就必須得到保護,以免從根本上陷入錯誤,從而遠離基督。在有關救恩的問題上,它必須證明自己是一個完全穩定的向導。

當然,正確無誤并不包括保證任何特定的教不會“忽視”教導真相,也不包括他將無罪,或者僅僅是紀律決定被明智地做出。如果他是無所不知或無懈可擊的,那就太好了,但他不這樣做,將不會導致教會的毀滅。

但他必須能夠正確地教導,因為為了救恩的教導是教會的主要功能。要使人得救,他們必須知道該相信什么。他們必須有一個完全穩定的石,以建立和信任,作為莊嚴的基督教教義的來源。這就是為什么存在宗無誤

因為基督說地獄之門不會戰勝的教會(瑪竇福音1618b),這意味着的教會永遠不會消失。但是,如果教會通過教導異端邪說而叛教,那么它就不再存在,因為它將不再是耶穌的教會。因此,教會不能教導異端邪說,這意味它鄭重定義的任何東西,讓信徒相信是真實的。同樣的現實也反映在使徒保祿的聲明中:教會是“真理的柱石和基礎 ”(弟前315)。如果教會是這個世界宗教真理的基礎,那么它就是天主自己的代言人。正如基督對他的門徒說:“聽你們的,就是聽我;拒絕你們的,就是拒絕我,拒絕我的,就是拒絕那派遣我的。(路加福音1016)

Nihil obstat核准 :我的結論是,本作品中的材料沒有任何理論上或道德上的錯誤。Bernadeane Carr, STL, Censor Librorum, 2004810日。

授權:根據1983CIC 827的規定,本作品將獲准出版。

+羅伯特·布魯姆,聖地亞哥主教,2004810日。
(譯)

教宗顧問

顧問

顧問”一詞源於拉丁語。這個拉丁詞“con-sistere”的意思是“站在一起”。在羅馬帝國時期,這個詞被用來指定皇帝的神聖會議。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代表羅馬教的參議院,也就是“圍繞教集會樞機主教會議”。

它有三種類型:秘密或普通,公開或特殊,半公開。

在秘密顧問中,只有教樞機主教出席會議的討論。

2013211日,教本篤十六世以拉丁語宣布向樞機主教辭職。這是在一個普通的參事會上發生的,這會議是為贊頌奧特蘭托的殉道者而留出的。
(譯)

選舉教宗秘密會議

選舉教宗秘密會議

選舉教宗秘密會議是紅衣主教團的會議,目的是選舉一位新的羅馬主教,也稱為教

教皇是聖伯多祿宗繼承人,也是球羅馬天主教會的領袖。

樞機主教選舉者(那些有權投票的人,年齡在80歲以下)一直被關在密室里,直到選出新教為止。

秘密會議在徒宮的西斯廷教堂舉行。

選舉的秘密會議直到三分之二的樞機主教投票贊成某位樞機主教擔任新教該樞機主教接受了當選教宗職位,樞機主教才被解散。
(譯)

教宗詔書(印璽)的目的

教宗詔書印璽)的目的

在羅馬天主教會,官方的“教宗詔書”是教的印章,蓋在教宗向天主教世界發出的正式公告上。這個名字來源於傳統上在這類文件上的鉛印。

在大多數教宗詔書上的教印章是鉛制成的,一面刻着在位的名字,另一面描繪伯多祿和聖保祿頭像

(譯)

棕櫚枝,聖儀

棕櫚,聖

聖枝主日用的棕櫚是聖。為什么被稱為聖禮。如何處置棕櫚

信徒在聖枝主到的棕櫚是天主教會定義的聖。“聖儀是神聖的記號,因其在某方面摹仿聖事,藉此象徵精神效果,且賴教會的轉禱而獲得。”(教會法典第1166條)

棕櫚被用作”教會建立的神聖標志“,當它們被祝福,變成了聖。”

棕櫚作為,應該受到尊重和敬。“經過奉獻禮或祝福禮而指定為敬禮天主用的聖物,應加以尊敬,勿用之於世俗用途或不適當之用途,即便是屬於私人所有者 亦然。 “(教會法典第1171條)

為了處理聖,可以把它們送給某人使用,或者把它們燒掉,埋在一個尊敬的地方,沒有人會在上面走過。如果這個物體不能被燒毀,它就應該被摧毀,以至它不能再被認為是神聖的,這樣它就不會被褻瀆。

棕櫚燒毀。可以把它們送回教堂,這樣他們可以在聖灰瞻禮日被燒使用。如果想在這一年里自己處理它們,可以把它們切成小塊,然后埋在上面所述的地方
(譯)

一個人所能承受的四種痛苦

一個人所能承受的四種痛苦

你能告訴我有多少種疼痛嗎?有的說兩,有的說四。你說呢?

首先,可以說有兩種疼痛,一種是傷害你,另一種是改變你。許多靈魂通過這兩種痛苦的痛苦來接近天主。根據加拿大神學家菲爾·齊拉(PhilZylla)的說法,疼痛有四種類型。不同類型的痛苦和/或痛苦分為:

(A)身體疼痛。

可以肯定地說,我們大多數人并不是痛苦的忠實粉絲。”然而,它是身體最重要的溝通工具之一。例如,想象一下,當你把手放在熱爐子上時,如果你什么都沒感覺到,會發生什么。疼痛是身體告訴你事情不對勁,需要注意的一種方式。“[資料來源:https://www.webmd.com]

身體疼痛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組織損傷,又稱“傷害性疼痛”,另一種是由神經損傷引起的疼痛,又稱“神經病理性疼痛”。

急性疼痛突然開始,而且是短期的。它通常是突然出現的,并且有一個有限的持續時間。它經常是由骨骼、肌肉或器官等組織受損引起的,發病時常伴有焦慮或情緒困擾。

慢性疼痛持續時間較長。它一般對醫療有一定的抵抗力。它通常與長期疾病有關,如骨關節炎

身體疼痛可由疾病、手朮和/或疾病引起。

(B)心理痛苦。

這涉及到一種失落的感覺,有時甚至是一種創傷。你看不到心理上的痛苦。

你不能照x光片,就像你弄斷了一只胳膊,知道出了什么問題一樣。

心理痛苦,也稱為精神痛苦,是一種不愉快的感覺(一種痛苦)的心理,非物質來源。 這是精神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折磨。

(C)社會痛苦。

這種痛苦指的是成為一種社會排斥、社會退化或恥辱。

這類痛苦的一個完美例子是,性犯罪者因被定罪而終生忍受痛苦。在大多數國家,這些人被社會排斥。他們總是被無情的靈魂所羞辱和貶低。

社會上的痛苦也是那些感到被社會拋棄的老年人所忍受的。沒有真正的朋友的人會遭受社會上的痛苦,而這種痛苦往往被一個漠不關心的社會所忽視。

還有一些像北美這樣的社會,那里的年輕人不尊重或不願與他們年邁的父母或任何老年人聯系在一起。對他們來說,老人屬於老年人的家,在那里他們可以被遺忘。

(D)精神痛苦。

精神上的痛苦會導致沮喪。(沮喪意味着絕望、沮喪,一種因失去希望或勇氣而產生的情緒低落的狀態。)
精神上的痛苦”暗示人類的精神有不足之處。這可能是愛,信仰,希望,或美德。當這些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時,就會經曆“精神上的痛苦”。

精神上的痛苦可能與生活中的精神干涸階段有關,當一個人感到遠離天主,發現很難祈禱或享受一些神成長。

基督徒發現自己在一個島上,沒有基督徒的朋友與分享在基督內的生活,知道遭受精神上的痛苦。在精神上渴望通過基督教交流來分享天主聖言,是一種真正的痛苦。

無數定期去教堂的基督徒,他們會遭受精神上的痛苦。當被當作陌生人對待時,缺乏信徒在拜時的基督教友誼,人們無法理解基督如何能住在如此寒冷的人中間。他們帶着痛苦的精神離開拜儀式,渴望的不僅僅是教會/教區提供給來者的東西。這就解釋了為什么有些靈魂想要從教區到教區,尋找一個他們可以稱之為“家”的教會。

那些在生活中尋求目標的人,相信有一個造物主,但不知道他們與的關系應該是什么,他們可能會忍受多年的精神痛苦,直到他們找到答案。

精神上的痛苦是真實的。它不能被觸摸,但可以被感覺到。它可以被精神靈魂的內在精神所看到。精神護理包括協助滿足上述需要。凡接觸有靈需要的人,他們就醫治他們的靈。好好想想!

所以你可以看到,在某種程度上,有兩種疼痛。另一方面,有四種疼痛。這取決於你說的是什么樣的痛苦。
(譯)

露德聖母

聖母

1858年,聖母向年輕的農家姑娘爾納索比烏斯現了18次。這些顯現發生在法國南部德附近的馬薩比岩洞

隨着時間的推移,聖母展現了自己的無原罪始胎,并要求在之處一個小堂。聖母叫伯爾納德從石窟的泉里喝水。當時看不到泉。但為了服從,伯顯現所在的地方挖洞。突然,一股泉水開始流動。從這個泉水流出的水,無數的人經曆了靈魂和身體的療愈。雖然已經對水進行了分析,但科學無法確定其療效。

從那一天起,德就成了聖母最著名的現代殿。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