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樣才能把所有的煩惱和問題都交給天主呢?

我怎樣才能把所有的煩惱和問題都交給天主呢?

有時,對許多信徒來說,這是一個令人不安的事實, 即使我們通過對基督的信仰而屬於天主, 我們似乎仍然經曆着同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在我們得救之前困擾着我們。我們常常變得灰心喪氣,陷入生活的憂慮之中。舊約和新約都以同樣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這說明天主知道問題和憂慮在今生是不可避免的。值得慶幸的是,祂在聖詠和伯多祿的書信中都給了我們同樣的解決方案。”將你的重擔卸交上主,祂必扶持你,祂絕對不會讓義人永遠動搖不止。”(聖詠55:23)”將你們的一切掛慮都託給他,因為祂必關照你們。”(伯多祿前書5:7)

這兩節經文中包含了几個驚人的真理。天協助會支持我們,祂不會讓我們跌倒,祂關心我們。逐一來看,我們首先看到天主宣告祂有能力也願意成為我們的力量和支持——在精神、情感和靈性上。祂有能力(最棒的是,祂願意!)把一切威脅壓倒我們的東西拿出來,用它來造福我們。祂已應許 “按着祂的旨意,叫那些愛祂的人,被召的人,萬事互相效力,使他們得益處”。即使在我們懷疑的時候,祂仍然在為我們的利益和他的榮耀工作。祂也曾應許,祂不允許任何試煉大到我們無法靠着基督的能力來承受,祂會提供逃避的方法(格林多前書10:13)。祂的意思是說,祂會扶持我們,正如祂在聖詠55:22所應許的那樣。

第三句話——”祂必關照你們”——給我們提供了祂其他應許背后的動機。我們的天主并不是冷酷無情或反復無常的。相反,祂是我們慈愛的天父,祂的心對他的孩子是溫柔的。耶穌提醒我們,就像地上的父親不會不給他的孩子們面包一樣,天主也應許當我們求他時,會給我們 “好的禮物”(瑪竇福音7:11)。

本着求好恩賜的精神,我們首先要祈禱,告訴主,我們聽到了主在若望福音16:33中所說的話,耶穌說:”我給你們講了這一切,是要你們在我內得到平安。在世界上你們要受苦難;然而你們放心,我已戰勝了世界。” 那么,我們應該請求主向我們展示祂是如何”戰勝”我們的問題、我們的憂慮、我們的憤怒、我們的恐懼和我們的內疚。

主通過祂的聖言——《聖經》啟示我們,我們可以有好的”喜樂”,我們可以。

1)在我們的問題中歡喜,因為天主會利用這些問題使我們受益:”我們知道:磨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望德。”(羅馬書5:3-4)

2)把我們的”憂慮”看作是實踐箴言3:5-6的機會。”你應全心信賴上主,總不要依賴自己的聰明;應步步體會上主,他必修平你的行徑。”

3)通過遵守厄弗所書4: 32來抵消我們的憤怒:”彼此相待,要良善,要仁慈,互相寬恕,如同天主在基督內寬恕了你們一樣。”以及

4)通過相信并根據《若望一書》1:9的真理來處理任何罪惡的感覺。”若我們明認我們的罪過,天主既是忠信正義的,必赦免我們的罪過,並洗淨我們的各種不義。” 我們所有的問題都可以通過對天主的聖言的簡單信仰來克服。

天主比我們所有的憂慮和問題加在一起還要大,我們必須認識到這一點,如果我們要在生活中獲得任何勝利。每個人都會遭受這些困難,因為聖經教導說,試探是人類”常見的”(格林多前書10:13)。我們不能讓撒旦欺騙我們,以為我們所有的問題都是我們的錯,我們所有的憂慮都會成真,我們所有的憤怒都會譴責我們。如果我們確實犯了罪并承認,天主就會赦免和潔淨。我們不需要感到羞愧,而是相信天主的話,祂確實會赦免和潔淨。我們的罪都不是很重,以至於天主不能把它們從我們身上抬起來,扔進最深的海里(見聖詠103:11-12)。

實際上,感覺來自於思想,所以,即使我們不能改變我們的感覺,但我們可以改變我們的思想。而這正是天主希望我們做的。例如,在《斐理伯書》2:5中,基督徒被告知:”你們該懷有基督耶穌所懷有的心情”。在《斐理伯書》4:8中,基督徒被告知要思想”真實”、”高尚”、”正義”、”純潔”、”可愛”、”榮譽”、”該思念”的事。在哥羅森書3章2節中,我們被告知要”你們該思念天上的事,不該思念地上的事”。因此,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我們的內疚感就會減少。

所以,我們每天都要一步一個腳印,當生活中的問題、憂慮、焦慮來臨時,我們應該祈求天主的聖言引導我們,閱讀或聆聽天主的話語,默想天主的聖言。把事情交給基督的秘訣,其實根本不是什么秘訣——只是求耶穌接過我們”原罪”的重擔,做我們的救主(若望福音3:16),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順服耶穌做我們的主。

(譯)

我們如何識別天主的聲音?

我們如何識別天主的聲音?

從古至今,這個問題被無數人問過。撒慕爾聽到了天主的聲音,但直到得到厄里的指示才認識到天主的聲音(撒慕爾紀上3:1-10)。基德紅從天主那里得到了身體上的啟示,但他仍然懷疑自己所聽到的,以至於要求天主的跡象,不是一次,而是三次(民長紀6:17-22,36-40)。當我們在聽天主的聲音時,我們怎么知道祂就是那個說話的人呢?首先,我們有基德紅和撒慕爾所沒有的東西。我們有完整的《聖經》,即天主的靈感聖言,可以閱讀、研究、默想。”凡受天主默感所寫的聖經,為教訓、為督責、為矯正、為教導人學正義,都是有益的,好使天主的人成全,適於行各種善工。”(弟茂德后書3:16-17)當我們對生活中的某個話題或決定有疑問時,我們應該看看聖經是怎么說的。天主絕不會帶領我們違背祂在祂聖言中的教導(弟鐸書1:2)。

要聽到天主的聲音,我們必須屬於天主。耶穌說:”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隨我”(若望福音10:27)。聽天主聲音的人是屬於天主的人——因信主耶穌而蒙神恩得救的人。這些人是聽到并認出天主的聲音的羊,因為他們知道天主是他們的牧人。如果我們要認識天主的聲音,我們必須屬於祂。

當我們花時間研讀聖經和靜靜地思考祂的聖言時,我們就會聽到祂的聲音。我們與天主和祂的聖言親密相處的時間越多,就越容易識別祂的聲音和祂在我們生命中的帶領。銀行的員工通過仔細研究真錢,很容易辨別假幣,從而接受識別假幣的訓練。我們應該非常熟悉天主的聖言,當有人對我們說錯誤的話的時候,很明顯這不是天主的聲音。

雖然天主今天可以對人有聲有色地說話,但祂主要是通過祂的書面聖言說話。有時,天主的帶領可以通過聖神、通過我們的良心、通過環境、通過別人的勸告而來。通過將我們所聽到的與聖經的真理相比較,我們可以學習識別天主的聲音。

(譯)

找到天主是什么意思?

找到天主是什么意思?

“找到天主”是一個相當模糊的表達方式,對不同的人來說有不同的意義。對一些人來說,”找到天主”這個詞是獲得宗教信仰的同義詞,不管是什么宗教。對其他人來說,”找到天主”意味”清理自己的生活”,通常是在更高力量的幫助下。它有時被用來貶義地描述真實性值得懷疑的精神轉變。無論如何,”找到天主”涉及到一個人的態度和/或行為的改變。

在聖經中,有几個人認真地尋求找到天主。約伯在苦惱中喊道:”惟願我知道怎樣能尋到天主,能到達祂的寶座前”,以便在宇宙的審判者面前爭辯他的案子(約伯傳23:3)。可拉的兒子們表達了他們尋找天主的願望。”天主,我的靈魂渴慕你,真好像牝鹿渴慕溪水。我的靈魂渴念天主,生活的天主,我何時來,能把天主的儀容目睹?” (聖詠42:2-3)。

從聖經上講,找到天主意味接受耶穌基督為主和救主。只有通過耶穌,任何人都可以來到天主面前(若望福音14:6),接受基督的結果是屬靈的轉變(格林多后書5:17)。因此,找到天主就是認識到自己對救贖的需要,并對基督產生信心。找到天主的結果就是過基督徒的生活。

聖經說,我們不是自然地尋求天主(聖詠14:2-3)。天主命令我們棄絕罪,尋求祂(依撒意亞55:6-7)。那些尋求并找到天主的人,會得到憐憫和恩寵(聖詠9:10;22:26)。以色列人有天主的應許,如果他們在流亡中尋求找天主,他們一定會找到天主(申命紀4:29)。

天主希望被找到。祂喜悅憐憫和寬恕,祂親近所有願意呼求祂的人。正如保祿所教導的,”如他們尋求天主,或者可以摸索而找到祂;其實,祂離我們每人並不遠。”(宗徒大事錄17:27)

(譯)

什么是與天主的交誼?

什么是與天主的交誼?

在新約中,希臘文”團契”一詞被翻譯成koinonia,意思是”伙伴關系,共同分享,或共融”,而伙伴關系的本質是協議或目標的統一。與天主的團契,最基本的就是在一切事情上與天主達成一致。新約聖經向信徒保證了這種伙伴關系。我們不僅與天主聖父交誼,也與祂的聖子和聖神交誼(格林多前書1:9;格林多后書13:14;若望一書1:3)。

要想與他人有交誼,必須要有心靈的合一,是把兩個人連在一起的東西。”二人除非預約,豈能同行?”(亞毛斯3: 3)。在團契的核心,必須有志同道合的東西。在團契中的兩個人必須有相同的願望和相同的欲望,這就是為什么保祿勸告信徒不要 “與不信的人共負一軛,因為正義與不法之間,那能有什麼相通?或者,光明之於黑暗,那能有什麼聯繫?” (格林多后書6:14)。信徒之間有真正的交誼,是因為住在所有信徒里面的聖神(若望福音14:17)。通過聖神,我們有真正的交誼,不同於我們與那些不認識基督的人的關系。

與天主的關系只有通過基督的寶血才能實現。在我們得救之前,我們與天主是敵對的(哥羅森書1:21)。但耶穌通過祂在十字架上的死使我們與天主和好(羅馬書5:10)。當我們悔改我們的罪,信靠基督,結果是 “我們確實是在那真實者內,即在祂的子耶穌基督內,祂即是真實的天主和永遠的生命。”(若望一書5:20)。

重要的是要知道,與天主的交誼完全是通過耶穌基督來的。耶穌是通向天父的唯一道路(若望福音14:6),然而,從古至今,人類一直試圖通過假的宗教設計其他通向天主的道路,或以這樣的方式生活來贏得天主的認可。如果我們拒絕天主的聖子(若望一書5:10-11),質疑天主預先安排的救贖計划,或者試圖尋找另一條通往天主面前的道路,我們就不能與天主交誼。

聖經指出了一些與真正與天主交誼相悖的事情:”因為隨肉性的切望,是與天主為敵,決不服從,也決不能服從天主的法律;”(羅馬書8:7)和 “與世俗友好”(雅各伯書4:4)。天主是光,光不能與黑暗相交。”如果我們說我們與他相通,但仍在黑暗中行走,我們就是說謊,不履行真理。7但如果我們在光中行走,如同他在光中一樣,我們就彼此相通,他聖子耶穌的血就會洗淨我們的各種罪過。(若望一書1:6-7)

那些與天主交誼的人,是信靠基督的。他們的罪得到了赦免。他們被聖神充滿。他們相信在所有的事情上,天主都應該得到光榮。他們花時間讀聖經和祈禱,追求” 把智慧和啟示的神恩,賜與你們,好使你們認識祂”(厄弗所書1:17)。

天主的聖言,即《聖經》,是我們與天主交誼所需要的一切。我們通過順服祂的旨意和服從祂聖言中的命令來光榮祂。”但耶和華的愛從永遠到永遠,與敬畏他的人同在”(聖詠103:17)。願我們享受天主所賜給我們的和諧、滿足和喜樂的團契。願我們效法哈諾客的榜樣,他在漫長的一生中,以”時與天主往來”而聞名(創世記5:24)。
(譯)

與天主建立個人關系是什么意思?

與天主建立個人關系是什么意思?

當我們意識到我們對天主的需要,承認我們是罪人,并在信仰中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與天主的個人關系。天主,我們的天父,一直渴望親近我們,與我們建立關系。亞當在伊甸園犯罪之前(創世記第三章),他和夏娃都在親密的個人層面上認識天主。他們在園中與天主同行,直接與天主交談。由於人的罪,我們變得與天主分離和脫節。

許多人不知道、沒有意識到或不關心的是,耶穌給了我們最神奇的禮物——如果我們相信祂,就有機會與天主共度永生。”因為罪惡的薪俸是死亡,但是天主的恩賜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內的永生。”(羅馬書6:23)天主在耶穌基督的身上成為人,承擔我們的罪,被殺,然后又復活,證明祂戰勝了罪和死亡。”今後為那些在基督耶穌內的人,已無罪可定”(羅馬書8:1)。如果我們接受了這個恩賜,我們就已經成為天主所接納的人,可以與天主建立關系。

那些與天主有個人關系的人將天主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中。他們向天主祈禱,讀祂的聖言,默想經文,努力更好地認識祂。那些與天主有個人關系的人祈求智慧(雅各伯書1:5),這是我們所能擁有的最寶貴的資產。他們把他們的請求帶到天主面前,奉耶穌的名祈求(若望福音15:16)。耶穌是那個愛我們,為我們獻出生命的人(羅馬書5:8),祂是彌合我們和天主之間的鴻溝的人。

聖神已被賜給我們作為我們的顧問。”如果你們愛我,就要遵守我的命令;我也要求父,他必會賜給你們另一位護慰者,使他永遠與你們同在:他是世界所不能領受的真理之神,因為世界看不見他,也不認識他;你們卻認識他,因為他與你們同在,並在你們內。”(若望福音14:15-17)耶穌在死前說了這句話,在祂死后,聖神就向所有懇切尋求接受祂的人敞開了大門。祂是住在信徒心中,永不離開的那一位。祂輔導我們,教導我們真理,改變我們的心。如果沒有這神聖的聖神,我們就沒有能力對抗邪惡和試探。但既然我們有了他,我們就開始結出允許聖神控制我們的效果:仁愛、喜樂、平安、忍耐、良善、溫和、忠信、柔和、節制(迦拉達書5:22-23)。

這種與天主的個人關系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難找,也沒有什么神秘的公式可以得到。一旦我們成為天主的兒女,我們就會接受聖神,祂將開始在我們的心中工作。我們應該不停地祈禱,讀聖經,加入信奉聖經的天主教,這些事情都會幫助我們在靈性上成長。相信天主會讓我們度過每一天,相信天主是我們的支撐者,這是與天主建立關系的方法。雖然我們可能不會馬上看到變化,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們會開始看到這些變化,所有的真理都會變得清晰。

(譯)

生命的意義是什么?

生命的意義是什么?

生命的意義是什么?如何才能找到人生的目標、成就感和滿足感?如何才能實現有持久意義的東西?許多人從來沒有停下來考慮這些重要的問題。多年后回頭看,他們不明白為什么他們的人際關系已經破裂,為什么他們感到如此空虛,盡管他們可能已經實現了他們設定的目標。曾經有一位已經達到運動巔峰的運動員被問到,當他剛開始從事運動時,他希望有人能告訴他什么。他回答說:”我希望有人能告訴我,當你達到頂峰時,那里什么都沒有。” 許多目標只有在追求中浪費了多年的時間后,才會露出空虛的一面。

在我們的人文文化中,人們失去了生命的意義。他們追求很多東西,以為在其中能找到意義和目標。這些追求包括商業上的成功、財富、良好的關系、性、娛樂和為他人做好事。有人作證說,雖然他們實現了財富、人際關系和快樂的目標,但內心仍有一種深深的空虛,一種似乎沒有什么可以填補的空虛感。

訓道篇的作者在許多虛無縹緲的追求中尋找生命的意義。他描述了自己的空虛感。”虛而又虛,訓道者說:虛而又虛,萬事皆虛。”(訓道篇1:2)訓道篇的作者撒罗满王,擁有無以倫比的財富,智慧超過了當時或我們這個時代的任何一個人,有成百上千的女人,有令各國羨慕的宮殿和花園,有最好的食物和酒,還有各種形式的娛樂。他曾經說過,凡是他心中所要的,他都要追求(訓道篇2:10)。然而他總結了 “陽光下”的生活——生活過的好像生命的一切就是我們用眼睛看到的,用感官體驗到的——是沒有意義的。是什么解釋了這種空虛呢?天主創造我們是為了超越我們此時此刻所能體驗的東西。所羅門在談到天主時說:”天主所行的一切事宜,都很適時,並賜給人認識時事的經歷,但人仍不能明瞭,天主自始至終所做的工作。”(訓道篇3:11)在我們的心中,我們知道 “適時”并不是全部。

在《創世紀》中,我們從天主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人類這一事實中找到了生命意義的線索(創世紀1:26)。這意味我們更像天主,而不是像其他任何事物。我們還發現,在人類墮落和罪的咒詛臨到地上之前,以下的事情是真實的:1)天主使人成為社會性的生物(創世記2:18-25);2)天主給人工作(創世紀2:15);3)天主與人有從屬關系(創世紀3:8);4)天主給人對地球的統治權(創世紀1:26)。這些事實的意義與生命的意義有關。天主的本意是讓人類在生命中得到滿足,但我們的狀況(特別是與天主的關系)卻因墮落到罪中和由此而來的對地球的詛咒而受到不利影響(創世紀3)。

默示錄顯示,天主關注的是恢復我們生命的意義。天主啟示說,祂要毀滅現在的受造物,創造一個新天新地。屆時,祂將恢復與被救贖的人類的完全關系,而未被救贖的人將被判定為不配,并被扔進火湖(默示錄20:11-15)。罪的咒詛將被消除;不再有罪惡、憂傷、疾病、死亡和痛苦(默示錄21:4)。天主將與人類同住,他們將成為天主的兒女(默示錄21:7)。這樣,我們就圓滿了。天主創造了我們,讓我們與祂有從屬關系;人犯了罪,破壞了這種關系;天主在永恆的狀態下完全恢復了這種關系。如果一生實現了我們所設定的一切目標,卻在死的時候與天主永遠分離,那就比徒勞更糟糕了! 但天主已經做了一個方法,不僅使永恆的幸福成為可能(路加福音23:43),而且使地上的生活得到滿足和有意義。這永恆的幸福和”地上的天堂”是如何得到的呢?

通過耶穌基督恢復生命的意義

生命的真正意義,無論是現在還是永遠,都在於我們與天主關系的恢復。這種恢復只有通過天主的聖子耶穌基督才有可能,祂使我們與天主和好(羅馬書5:10;宗徒大事錄4:12;若望福音1:12;14:6)。當我們相信耶穌基督為救主時,就能得到救贖和永生。一旦因信而蒙恩接受了救恩,基督就使我們成為新造的人,我們就開始了漸漸親近祂、學習依靠祂的旅程。

天主要我們知道生命的意義。耶穌說:”我來,卻是為叫他們獲得生命,且獲得更豐富的生命。”(若望福音10:10)從邏輯上講,”丰富”的生命是有意義的,沒有漫無目的的游蕩。

生命的意義被裹在天主的光榮中。天主在呼召祂的選民時說:”就是凡歸於我名下,並為了我的光榮而創造、形成和造化的人。”(依撒意亞43:7)我們被造的原因是為了天主的光榮。任何時候,我們用自己的光榮代替天主的光榮,我們就錯過了生命的意義。”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我,因為誰若願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但誰若為我的原故,喪失自己的性命,必要獲得性命。”(瑪竇福音16:24-25)”你只管在上主內喜歡,他必滿全你心的意願。”(聖詠37:4)

(譯)

《聖經》中撕破衣服是什么意思?

《聖經》中撕破衣服是什么意思?

撕衣服是猶太人的一個古老傳統 它與哀悼、悲傷和損失有關。第一次提到有人撕衣裳是在創世記中。”勒烏本回到井邊,不見若瑟在井內,遂撕裂了自己的衣服”(創世記37:29)。不久之后,”雅各伯遂撕裂了自己的衣服,腰間圍上麻衣,為自己的兒子悲哀了多日。”(創世記37:34)。

聖經中其他以撕破衣服來表達痛苦和悲傷的例子還有:達味,當撒烏爾和約納堂被殺時(撒慕爾紀下1:11-12);厄里叟,當厄里亞被帶上天時(列王紀下2:11-12);約伯,當他失去所有的財產時(約伯傳1:20);以弗大,當他得知他輕率的誓言的結果時(民長紀11:34-35);摩爾德開,當他得知哈曼要毀滅猶太人的陰謀時(艾斯德爾傳4:1);阿哈布,當厄里亞宣布對他的審判時(列王紀上21:27);保祿和巴爾納伯,當呂斯特辣人開始崇拜他們時(宗徒大事錄14:14)。

有時,撕衣服的同時,還伴隨着其他謙卑和悲傷的表現,如剃頭(約伯傳1:20),往自己身上撒灰(約伯傳2:12),穿麻布(撒慕爾紀下3:31)。

有的時候,人們應該撕破自己的衣裳,卻沒有這樣做。先知耶肋米亞接受了天主的話語,關於即將到來的對猶大的審判。耶肋米亞忠實地把預言寫在卷軸上,并把它交給約雅金王。王聽了預言的第一部分,但隨后他拿起刀子,把書卷切成碎片,放在鐵爐里燒掉(耶利米書36:23)。這種不虔誠的行為,遭到了他的助手們的冷淡態度。”君王與眾臣仆聽了這一切話,毫不害怕,也不撕裂自己的衣服”(24節)。如果說有什么時候可以撕破衣服的話,那就是這個時候了;但這些人對天主沒有敬畏,沒有悔恨,沒有定罪。

有意思的是,大司祭是不允許撕破衣服的:”兄弟中身分最高的司祭,頭上既倒過聖油,又被祝聖穿了祭衣,不可披頭散發,不可撕裂自己的衣服。”(肋未紀21:10)大司祭職務的特殊性決定了要脫離一些普通的習俗,包括哀悼的習俗。

撕衣服在古代是一種公開而有力的悲傷表達。猶太教的keriah習俗至今仍在延續。今天的儀式沒有那么自發,而是更加規范:在葬禮儀式上,當喪親者背誦與天主主權有關的話語時,由拉比剪開衣服。有一種傳統說,送葬者必須將衣服撕開蓋在心臟上–這是心碎的標志。

比外在的悲傷表現更重要的是對罪的真正悲傷和內心的真正悔改。先知約珥轉述了上帝的命令。”應撕裂的,是你們的心,而不是你們的衣服” (岳厄爾2: 13)。那位看透人心的人,要求的不僅僅是外在的禮儀。而這個命令還附帶着一個應許:”你們應歸向上主你們的天主,因為他寬仁慈悲,遲於發怒,富於慈愛,常懊悔降災。”(岳厄爾2:13;參聖詠34:18)

(譯)

天主選擇瑪弟亞還是保祿來取代猶大成為第十二宗徒?

天主選擇瑪弟亞還是保祿來取代猶大成為第十二宗徒?

由於猶大背叛了基督,然后自殺了,剩下的11個宗徒決定用一個新的第十二宗徒代替猶大(宗徒大事錄1:16-20)。要求是這個人必須在耶穌傳道的整個過程中與他們同在,并且是耶穌復活和升天的見證人(宗1:21-22)。11個宗徒提出了兩個人。若瑟號稱巴爾撒巴,還有瑪弟亞(宗1:23)。然后,11個宗徒祈求主的指示(宗1:24-25),然后抓鬮,鬮落在瑪弟亞身上(宗1:26)。

但是,這是主的選擇嗎?有人提出,保祿,而不是瑪弟亞,是天主對第十二宗徒的選擇。他們認為,耶穌曾告訴使徒們要等待聖神的降臨(徒1:8),抽簽不是宗徒們應該做出的決定。他們還指出,新約中再也沒有提到瑪弟亞,而保祿顯然在早期基督教會中變得非常突出。那么,他們說保祿而不是瑪弟亞是天主選擇取代猶大成為第十二位宗徒的人選是否正確呢?

新約聖經中沒有任何地方寬恕或譴責宗徒們在宗徒大事錄第1章中做出決定的方式。抽簽是聖經所允許的做決定的方法(箴言16:33)。而且,雖然新約中再也沒有提到瑪弟亞,但其他11個宗徒中的大多數也是如此。教會曆史記載,瑪弟亞是作為殉道者為基督而死的,除了若望之外,其他的宗徒也都是如此。是的,保祿肯定比瑪弟亞更突出,但保祿比12個宗徒中的任何一個都突出,也許除了伯多祿和若望。另外,根據宗徒的標准,保祿也不會有資格(宗1:21-22)。所以,聖經上不能為11個宗徒選擇瑪弟亞無效提出確鑿的理由。

此外,天主是有主權的。如果選擇瑪弟亞不是祂的主權旨意,瑪弟亞就不會被選中。可以說,雖然選擇瑪弟亞是天主的主權旨意(祂所命定的),但宗徒們等待保祿是天主完美的旨意(祂所希望的)。但是,這就純粹是猜測了,因為,聖經也沒有任何地方譴責瑪弟亞被選為第十二位宗徒。

那么,在天上耶路撒冷的第12個根基上會寫上什么名字呢(默示錄21:14)?聖經沒有明說,但應該會是瑪弟亞。

(譯)

聖經對知道天主的旨意是怎么說的?

聖經對知道天主的旨意是怎么說的?

知道天主的旨意很重要。耶穌說,祂真正的親人關系是那些知道并遵行父的旨意的人。”誰奉行天主的旨意,他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 (馬爾谷福音3: 35) 在兩個兒子的比喻中,耶穌責備司祭長和長老們沒有遵行父的旨意,具體地說,他們 “仍不悔悟去相信祂”(瑪竇福音21:32)。最基本的,天主的旨意是讓我們悔改認罪,信靠基督。如果我們沒有邁出第一步,那么我們還沒有接受天主的旨意。

一旦我們憑着信心接受了基督,我們就成了天主的兒女(若望福音1:12),天主渴望帶領我們走祂的路(聖詠143:10)。天主并不是要向我們隱瞞祂的旨意,而是要把它顯明出來。事實上,祂已經在祂的聖言中給了我們很多很多的啟示。我們要”事事感謝:這就是天主在基督耶穌內對你們所有的旨意。”(得撒洛尼前書5:18)。我們要做善事(伯多祿前書2:15)。而”天主的旨意就是要你們成聖,要你們戒絕邪淫”(得撒洛尼前書4:3)。

天主的旨意是可以知道和證明的。羅馬書12:2說:”你們不可與此世同化,反而應以更新的心思變化自己,為使你們能辨別什麼是天主的旨意,什麼是善事,什麼是悅樂天主的事,什麼是成全的事。” 這段經文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順序:天主的兒女拒絕與世界相合,而是讓自己被聖神改變。當他的心思按着天主的事更新時,他就能知道天主完美的旨意。

當我們尋求天主的旨意時,我們應該確定我們所考慮的不是聖經所禁止的事情。例如,聖經禁止偷竊;既然天主已經清楚地講了這個問題,我們就知道我們做銀行搶劫犯不是祂的旨意——我們甚至不需要為此祈禱。另外,我們應該確保我們所考慮的事情能夠光榮天主,幫助我們和其他人在靈性上成長。

知道天主的旨意有時是困難的,因為它需要耐心。想一下子知道天主的所有旨意是很自然的,但天主通常不是這樣做的。祂一步一步向我們揭示,每一步都是信心的一步,讓我們繼續相信祂。重要的是,當我們等待進一步的指示時,我們忙着做我們知道要做的好事(雅各伯書4:17)。

通常,我們希望天主給我們具體的指示——在哪里工作,在哪里生活,和誰結婚,買什么車等等。天主允許我們做出選擇,如果我們順服於祂,祂有辦法防止錯誤的選擇(見宗16:6-7)。

我們越了解一個人,就越熟悉他或她的欲望。例如,一個孩子可能會在繁忙的街道上看着對面彈開的球,但他不會去追,因為他知道 “我爸爸不會希望我這么做”。他不必在每一個特定的情況下都向父親請教,他知道父親會說什么,因為他了解父親。在我們與天主的關系中也是如此。當我們與主同行,順從祂的聖言,依靠祂的聖神,我們發現我們得到了基督的心思(格林多前書2:16)。我們認識祂,這有助於我們知道祂的旨意。我們發現天主的引導隨時可得。”完人的正義,為他修平道路;惡人必因自己的邪惡而顛仆。”(箴言11:5)

如果我們與主緊密同行,真正渴望祂對我們生命的旨意,天主就會把祂的願望放在我們的心里。關鍵是要天主的旨意,而不是我們自己的。”你只管在上主內喜歡,他必滿全你心的意願。”(聖詠37:4)

(譯)

抓鬮的做法是什么?

抓鬮的做法是什么?

舊約中提到了七十次抓鬮,新約中提到了七次。盡管舊約中多次提到抓鬮,但對實際的鬮本身卻一無所知。它們可能是長短不一的棍子,像錢幣一樣的扁石,或某種骰子;但它們的確切性質卻不得而知。現代最接近抓鬮的做法很可能是擲硬幣。

拈鬮的做法最常出現在若蘇厄統治下分地的時候(若蘇厄書14-21章),天主在民數記中多次指示以色列人這個程序(戶籍紀26:55;33:54;34:13;36:2)。天主允許以色列人抽簽,以確定祂對特定情況的旨意(若蘇厄書18:6-10;編年紀上24:5,31)。聖殿中的各種職務和功能也是由抽簽決定的(編年紀上24:5,31;25:8-9;26:13-14)。約納船上的水手(約納書1:7)也是通過抽簽來決定誰把天主的憤怒帶到他們的船上。十一個宗 徒抽簽決定誰來代替猶大(宗徒大事錄1:26)。抽簽最終成為人們玩的游戲,也成為人們的賭注。這一點從羅馬士兵為耶穌的衣服抓鬮可以看出(瑪竇福音27:35)。

新約中沒有一處指示基督徒使用類似於抓鬮的方法來幫助決策。既然我們有天主完整的聖言,還有駐在里面的聖神引導我們,就沒有理由用機會游戲來做決定。今天,天主的聖言、聖神和祈禱足以辨別天主的旨意——而不是抓鬮、擲骰子或擲硬幣。

(譯)